㈠ 福州和大连哪个更发达
在大连,乎慧枣朋友在福州,感觉福州会好一些,虽然福州消费水平更高,房碧皮价高一些但是工资水平跟消费水平成正比,大连这个差的太多,不过我比较喜欢大连的气岁拆候,没有福州那么潮湿
㈡ 二线城市排名
二线城市排名:
第一层次:合肥、沈阳、济南、厦门
这四个城市领排名二线前四,可以说是毫无争议的,但从整个百强城市榜单来看,还是有一定争议的。合肥、济南在持续的强省会之下,这几年可以说是实力暴涨,两市的GDP均高于位列一线的西安、大连,正在逐渐逼近无锡、郑州,如果说西安强横的综合实力摆在那里无法超越的话,那么超越大连就是绰绰有余了。
合肥、济南的基础设施指数、民生福利指数或许不如大连,但科研教育指数、综合经济指数却是远超大连的,当然客观来说合肥、济南的确距离一线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反而是后面的厦门更有资格去换下大连来,厦门的综合经济指数或许略低于大连,但其他三个方面可以说都是完胜大连的,而且厦门的发展趋势稳健向上,而大连相对来说长期缓慢前行。
第二层次:东莞、佛山、福州、哈尔滨、石家庄、南昌
东莞、佛山作为普通地级市中的佼佼者,城市实力雄厚,特别是东莞的发展尤为不错,作为一个区划简单的直筒子市,东莞虽然面积很小,但是实力很强,“世界工厂”的美誉至今仍不过时,而且东莞目前的经济也在稳步向高科技、高创新方面发展,在高端制造业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加上地处广州、深圳之间的巨大地理优势,都让东莞在发展方面如虎添翼,2021年东莞也如愿跻身GDP万亿俱乐部,发展势头非常不错,就是珠三角的无锡。
福州、哈尔滨、石家庄、南昌四个省会城市中,福州GDP超过万亿经济实力最强,但科研教育实力明显不如哈尔滨,甚至或许也不如南昌,城市综合实力的话与哈尔滨不相上下,但发展趋势持续向上,而哈尔滨作为一个老牌城市,在目前经济转型的阶段发展势头较为低迷,但雄厚的底蕴还是不容忽视的,石家庄能够领先南昌的或许也就在于经济层面的优势了。
第三层次:太原、常州、南通、昆明、南宁、徐州、泉州、烟台、长春、温州、珠海、唐山
太原、昆明、南宁、长春是我国现阶段发展比较一般的几个省会城市,即使在二线城市中也未能排名前十,基本符合目前的发展状态,其中太原、长春两市的底蕴和实力明显又要强一些,长春或许不如昆明,但从各方面来看还是要强于南宁的。南宁作为广西首府,虽然也进行了一些强省会措施,但是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南宁的发展明显还是偏慢,甚至不如近几年的贵阳,当然单论2021年表现的话,南宁还是比贵阳好了不少。
南通、泉州作为两个万亿GDP城市位列二线城市中游,堪称是万亿GDP城市中垫底的所在了。南通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其经济发展质量即使在江苏省内也是争议很大,被说成是一个养老型城市,经济全靠建筑公司,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也可以看出南通的发展的确是略显畸形的。泉州的问题就比较简单明显了,泉州城市部分的发展并不出色,精华部分更多地在下面的县域部分,比如晋江市、南安市、石狮市。
第四层次:襄阳、宜昌、绍兴、贵阳、嘉兴、湖州、乌鲁木齐、兰州、金华、洛阳、芜湖、九江
襄阳、宜昌、洛阳这是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中经济实力最强的三个城市,当然2021年冒出了一个榆林,只不过榆林虽然经济实力强但其他方面都比较一般,与这三个城市相比还是明显有差距的。
襄阳、洛阳作为全国着名的古城、古都,近些年经济发展也非常给力,城市综合实力并不输于贵阳、南宁等省会,相比之下宜昌则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新兴城市,从表面上来看与襄阳、洛阳还是有一些距离的,其唯一的优势就在于年轻、活力强、发展趋势好。
贵阳、乌鲁木齐、兰州是二线城市中排名后列的三个省会城市,也是全国范围内发展最不理想的几个省会城市之三,与绍兴、嘉兴、湖州、金华四个浙江的地级市排名不相上下,基本也没有什么大问题,至少在经济层面还不如四个地级市。但作为西部省份的省会,其优势还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贵阳近些年的发展非常高速,在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方面甚至处于全国前列。
兰州作为曾经的西北第二大城市,如今已经在很多方面被乌鲁木齐超越,这是不争的事实,未来大概率会被乌鲁木齐越甩越远,城市综合实力不断下滑,存在感日低。
㈢ 中国这么多城市. 去哪所城市发展比较好.
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着名城市竞争力研究专家倪鹏飞最近在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撰写了“城市的人才竞争力比较”论文。本报特选发其中部分内容,供读者参考。
———编者
城市人力资源的数量、流动、质量、适应性及其培养,构成了人才竞争力的主要内容。而创业者数量和适合地方发展的教育体系是从人才方面影响城市发展与竞争力的关键。大量的案例说明人才竞争力对城市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计量和比较中国城市人才竞争力需要相应的指标体系。根据人才竞争力的定义及其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作用,我们设计城市人才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它包括几个方面:人力资本数量、人力资本质量、人力需求能力、人力资源的增长、人力资源适宜度、人力资本潜力。
本文根据城市综合竞争力现状,选择综合竞争力靠前的47个城市,就它们人才竞争力现状、优势和问题进行分析、比较。
上海人才竞争力居全国第二位,表明上海在人才的质量、数量和潜力方面都比较好,上海吸引人才的政策优惠灵活,熟练工人和高级人才获得相对容易,但高级人才薪酬偏低。
深圳人才竞争力排在第三位。人力资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基本成本最高,人力资源质量较好,教育程度高。
北京聚集了全国最多、最优秀的人才精英和科研机构,人才竞争力居全国第一。北京在人才的质量、数量和潜力方面表现都比较好。但是北京在实施吸引人才的优惠灵活政策方面,在降低生活成本、改善人才待遇方面可作更多努力。
广州是优秀人才最向往创业的城市之一。人才的质量高、数量多。广州吸引人才的政策优惠灵活,但在建立现代城市教育体系,培育人才潜力方面需要努力。
东莞人才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但东莞市已经逐步在中小学校普及信息技术和英语教育,建立了适合地方发展的教育体系,IT人力资源数量大。
苏州人才竞争力一般。人才的数量、素质、发展潜力还有待提高,人力资源教育方面应加强投入。但苏州有相当多的经营人才,上海来的技术人才贡献给苏州。因此,实际人才竞争力比统计显示的要好。
天津人才竞争力高。劳动力的数量一般,但人力资源质量和配置不错,人才培养和教育表现稍差。天津在实施吸引人才的政策方面,改善人才待遇方面需要努力。
宁波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沿海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和居民人均年收入比较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名列第10位,在浙江省以微弱优势超过了杭州,显示了其强劲的综合实力。
杭州人力资源竞争力强,位于第四。一般劳动力数量及增长速度不具有优势,但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数比例很高,劳动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较高,教育体系发达,教育现代化水平高。表明人才的整体素质较高、提升潜力大。同时杭州也采取多项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人才。
南京人才竞争力非常强,南京在人力资源方面占有很强的优势。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数比例高,劳动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较高,教育现代化水平高。人才的数量、质量和提高的潜力都比较好,同时南京也采取多项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人才。但其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大。
无锡人才竞争力不具优势。一般劳动者数量较少、增长速度较慢,中、高等教育事业薄弱。劳动力质量相对较高,聚集了一批优秀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而教育投入也相对较多。
武汉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强,在全国位于第10.城市人口和从业人员数量较多,而且人力资源素质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丰富,高等教育发达。
青岛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较强,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尤其是聚集了一批着名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成为青岛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量。不过青岛高科技人才比较缺乏,高等教育学校数量偏低,发展也不均衡,制约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济南人才竞争力较强。劳动力数量质量处于中游水平,济南教育体系发达,人力资源教育指数较好,人才竞争潜力较大。
温州人才竞争力较弱,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受教育程度都表现较差。但温州拥有大量的海外侨胞和遍布全国各地的商人,构成温州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
重庆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强,主要表现在城市总人口和从业人员的数量上,一般专业技术人员获得也比较容易,但是人力资源消费不足,平均教育程度低。
厦门人才竞争力不具优势,尤其一般劳动力和高级人才数量居全国后列。但其劳动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较高,教育现代化水平高,表明厦门人才的整体素质较高、提升潜力大。
中山人力资源竞争力一般,人力资源质量较好,但劳动力数量有限,教育体系不够发达,发展潜力小。
大连有比较先进的教育体系,人才的整体素质较高,且具有一定的提升潜力。但在劳动力数量上不具优势。
成都人才竞争力较强,成都是西南地区人才荟萃之地,劳动力不仅数量较大,而且科研人员比例也较高,人才整体素质较高,成都的教育也比较发达。
绍兴在人力资源竞争力较靠后,虽然基本教育发达,但是本地人力资源素质很差,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人力资源数量不多,需要改善人才政策,增大人才需求。
惠州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低,排在第41位。人力资源质量水平相当低,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人员比例很小,创业人员缺乏,而且人力资源受教育情况不理想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佛山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在47个城市中位于第23位。优势体现在大量的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需求,发达的经济也保证了城市就业率和人才的获得。但是在人力资源教育方面比较落后,需要注意在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加强本地化和高级人才的培养。
珠海人才竞争力表现很差,城市人口和从业人员数量及增长较低。珠海教育落后,科技人才不足。人口文化素质不太高,近期内提升潜力不大。同时珠海要采取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人才。
台州的人才竞争力很弱,排在第42位。人力资源数量不少,但是质量非常差,配置指数也很低,熟练工人和高级人才缺乏,人力资源的教育情况很差,处于所有47个大中城市的末尾。
泉州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差,位居47个城市中的第40位。人力资源数量、质量指数都较低,人力资源的教育程度偏低,高层次的人才缺乏,但熟练的工人获得性较好。
福州人才竞争力较强,福州人力资源的数量和整体素质较好,教育发达,人力资源提升的潜力较大。同时福州具有一大批热心家乡发展的在外闽籍同胞的优势。
常州人力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教育体系较为发达,尤其是职业教育体系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劳动力素质较高,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但高级人才较为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长春人才竞争力一般,劳动力数量不占优势,但质量较高。人力资源配置指数较高,高级人才获得便利性很高。
长沙的人才竞争力居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城市人力资源配置、质量和教育指数较高,但在人力资源数量和人力需求方面表现较差,说明城市规模偏小,没有形成人才需求和供给的规模化。
石家庄人力资源竞争力较强,表现在城市就业人口及增长率较高,从业人员质量尚可,但不容易获得高级人才,人力资源需求有待扩大。
哈尔滨人才和科技竞争力比较强,科研人员比例、科研院所数量较高,人力资源质量指数、科技创新能力指数表现都比较好。但人力资源需求指数较低,人均消费需求、人力资源基本成本低,在改善人才待遇、吸引人才就业方面需要的高。
南通人才竞争力一般,劳动力数量较多,劳动力质量处于中游水平。人力资源配置指数不高,高级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乏。教育体系较为发达,尤其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拥有一定优势,人才竞争力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西安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较强,城市就业人口数量和增长率不高,但质量较好,各类专业人才荟萃,高等教育发达,但人力资源需求不旺,低素质人口数目也较多。
烟台人力资源不具竞争力,劳动力数量众多,但质量和教育体系均处于一般水平。资本竞争力需要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资本质量和资本的可获得性方面,应当培育有效的投融资体系,吸引境内外资本流入。
舟山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排在所有城市之末,城内人口和从业人员少,教育情况相对落后,熟练工人和高级技术人才获得性差,人力资源需求不旺盛。
徐州人力资源数量较为充足,但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配置指数等指标不高,人才竞争力表现一般。
嘉兴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比较弱,其中人力资源教育指数很低,中等以上学校和成人教育不发达,人力资源数量不少,熟练工人和技术人才获得性比较好。
湖州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差,位于第46位。除了人力资源数量比较多外,其他几项指标都比较落后,人力资源素质和受教育程度都很低,配置指数不高,高级人才和熟练工人获得性差。
威海人才竞争力不高,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不具有优势,在人力资源教育体系建设上也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
郑州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比较强,位于第11位。作为人口第一大省的省会,人力资源丰富,人才获得性比较便利,受教育程度和人力资源质量均较好。
合肥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人力资源质量较好,受教育情况良好,专业人员和劳动力充足,但是创业人员不足,人力资源需求指数很低,处于42位。
昆明的人力资源竞争力中等靠后,城市人力资源数量不多,需求也不旺盛,人力资源质量和受教育指数一般。
海口人才竞争力不高,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不具优势,人力资源需求指数较高,人才待遇较高;教育体系不够发达。
㈣ 沿海城市排名
截止到2018年,这14座沿海开放城市的GDP排名顺序是:1、上海:32679亿;2、广州:22859亿;3、天津:18809亿;4、青岛:12002亿;5、宁波:10745亿;6、南通:8427亿;7、烟台:7832亿;8、福州:7856亿;9、大连:7668亿;10、温州:6006亿;11、湛江:3008亿;12、连云港:2771亿;13、秦皇岛:1635亿;14、北海:1215亿。
要说哪个城市最有发展潜力呢?第一,上海、广州、天津这三个沿海城市,肯定是最有发展潜力。上海有“魔都”的称号,他不仅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还是我国经济中心和金融之都,2018年的GDP达到3.27万亿元,是我国超一线城市。而广州在中国的贸易中心位置不可动摇。2018年GDP达到2.28万亿元。天津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京津唐地区的代表性城市,区位及政策优势很大,2018年GDP达到1.88亿元。
第二,能够受到上海、广州、天津这三大城市辐射周边沿海城市,比如,在上海附近的沿海城市有南通和宁波。南通自苏通大桥建成后,南通开启了腾飞模式。2018年GDP达到8427亿元,突破万亿指日可待。此外,还有宁波在浙江地位最高,也是计划单列市,2018年GDP达到1.07万亿元。
第三,大连、青岛等计划单列市发展潜力也是不错的。青岛作为我国副省级城市,山东经济中心城市,这些年经济一直保持较高增长,它是山东经济的领头羊。2018年GDP达到1.2万亿。而烟台作为山东省地级市,由于宜居程度比较高,2018年GDP达到7832亿元。当然,像湛江、连云港、秦皇岛、北海这四个城市则是走到了末端,经济总量也在14个城市中垫底。
从目前发展情况看,沿海开放城市最有潜力的当属上海、广州、天津这三个大城市,而像宁波、南通等围绕着这些特大城市的二三线城市也可以受到辐射带来经济增长的好处。另外,还有在本省处于领头羊的城市,以及宜居的沿海城市也具有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当然,还有部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只要通过努力,发挥好自己的区域优势,相信GDP的增长也会慢慢跟上大部队的。
㈤ 在哪里生活好大连还是福州
两个都是沿海城市,都是开放城市,要看你选哪个角度,经济方面,大连是东北的对外窗口,有东北三省最大的港口。人居方面,大连气困枣租候四季分明,环境依山傍海,人汪兆文潮流也很时尚。不足是大连消费比较高,有一部分本地人排外。福州是南方城市,气候温暖,时尚方面应该不岩闭如大连。你自己比较吧。
㈥ 福州和大连哪个更发达
福州海西城市群中心城市,大连环渤海城市群,海西是独立城市群(广义海峡城市群),福州也是独立的海西城市群中心城市。大连是渤海城市群两翼,大连北翼比山东半岛南翼落后很多。大连在食物涟京津唐和南北两翼最落后一极,福州有京台铁路构想,大连也有渤海半岛铁路构想,大连超不过京津塘地方。福州有赶超台北构想,大中国看来经济中心向南转移,特别向东南沿海地区还有长江流域,所以福州定位不会比台北底。大连滨海城副省级单列和福建厦门一样,靠海改革开放初期密集政策港口对外优势,带来早期代工红利大发展。加上早期东北产业成熟资源丰富共和国长子,国企众多。环境先天开发很优美。福州省会城市,受到省内政策优先厦门政治级别高地位打压,加上台湾政治不稳定,在沿海开放城市中显的比较落后,福州省会不可避免省级资源丰富,和中国省会城市一样,受台海问题影响和厦门政治地位影响,福州也成省会里面民营企业占比最高省会城市,不管历史原因,还是改革开放发展中大连都比福州发展环境好。先不说数据gbp总量多少,先来区位优势比较,铁路大连是半岛尾端,先不说未来去山东半岛铁路,那是以后的事。福州有合肥、温福、昌福、福厦、福平等还有福台和广州龙岩规划就不说了,是东南米字唯一城市。大连除通向东北辽宁几条铁路地形决定不可能米子形铁路,铁路福州好。港口对比福州南北众多深水港辐射三明、南平、宁德、莆田。纵深江西受长江流域受上海宁波影响辐射有限。福州在闽江口还有河口港补充可以忽略。大连腹地副射营口和丹东不如福州。纵深东北受营口港距离近影响大部分货物营口阻截大部份货源流向营口,受到单列特权大连还是会得到大多国际航线,就像福州和厦门关系,大连胜在东北货源唯一出口和单列特权。铁路、港口对比看下飞机吞吐量,大连受单列特权影响国际枢杻机场,国际航线比福州多。福州是海丝核心区,国际门户机场,福州国际枢杻在上升,福州发展比较晚,前面讲过大连腹地辐射人口都不如福州,纵深客流又受沈阳、长春、哈尔滨层层截流到大连能多少?福州纵深南昌机场定位没有福州高还是可以分流,环福州比环大连也发达更不是大连能比的,放大看大连是东北亚中心,福州是海峡经济区中心,大连感觉宣传商贸很发达,坐国外航线韩日两三个小时,福州要五六个小时,国际航线时空距离的优势有限,文化、商贸、血脉、才是最大联系杻带。福州商人,福州华侨,东南亚,美日欧都比大连强大很多,加上对台的台湾人流,台湾对大陆贡献比韩国都强大这就是文化血脉亲情,对人流影响力。受东北经济造假影响,我怀疑机场吞吐量这数据说服力。说下环境大连美誉度没的说,虽然宣传很华丽,对我来说福州空气、绿化、河流、森林覆盖率、还有滨海比大连好太多了,福州滨海才开始开发中,大连滨海开发成熟海景装扮这个城市,特别亮丽耀眼,让我想起另一个城市厦门,和大连一样受到改变开放红利,在产业转型中迷失自我,大连和厦门受地理边缘化和腹地中心位置潜力影响力。中国还是深圳和青岛特区在转型中没有麻烦。相对比较成功。
说完这些讲一下两个城市实力,说下教育福州百强大学两所大连一所,其它300强福州有六七所我就不讲了,教育福州强。医疗三甲两个城市差不多,福州有两个中医科大学,医疗水平还是福州强。金融福州是发展中城市,大连老牌城市金融成熟,福州金融发展比较快受兴业银行国家十强银行银行影响,民营银行,和海峡银行等福州发展比较快,金存款大连高,还是看好福州。商业福州三产为主社销比大连高,福州泰禾集团,永辉超市,新华都,还有很多餐饮之都小企业服务业发展后劲足,大连也有万达,大连是工业城市二产发达,发达国家二产都在转型,大连这样明星城市不应该,二产比重偏大,福州是三产为主城市,大连须要转型,福州须要补充短板。商业福州发达。
㈦ 大连和福州,哪个要强一些
个人认为福州要好于大连,地理环境所决定的,大连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水路发达,与俄罗斯、韩国、日本相近,但陆路交通到达就是终点了,不属于四通八达的城市。同样地处海边的源渗城雹陵脊市福州,它即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而且也有发达的水路港口,而且福州的陆路交通可以说是四通八达,与东南亚的经贸关系密切,经汪卖济实力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