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福州大学校区有几个
福州大学共有五个校区:怡山校区(即“老校区”)地址为福州市工业路523号;
旗山校区(即“新校区”)是学校办学主体,地址为福州市闽侯大学城新区学园路2号;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校区位于厦门市集美区。
❷ 福州大学总共有几个校区(各专业新生在哪个校区)
福州大学 总共有5个校区,分别为 福州大学 旗山校区、怡山校区、集美校区老校区、集美校区新校区、铜盘校区。
一、福州大学总共有几个校区
1、 福州大学 旗山校区
福州大学 旗山校区位于福州闽侯县上街镇福州地区大学新区,学校地址为福州市闽侯大学城新区学园路2号。
地址:福州市闽侯大学城新区学园路2号
2、 福州大学 怡山校区
地址:福州市工业路523号
3、 福州大学 集美校区老校区
地址:鼓浪屿康泰路151
4、 福州大学 集美校区新校区
地址:集美区后溪镇泉厦高速旁理工南路852号。
5、 福州大学 铜盘校区
地址:福州市闽侯县鼓楼区软件大道89号
二、福州大学简介
福州大学 是国家“ 双一流 ”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建校以来,一代代福大人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践行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等“三种精神”,营造“守正创新、彰显特色、开放包容、追求卓越” 的****** 福州大学 校园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毕业生29万余人。
学校设有27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现有在校普通本科学生38427人,其中,至诚学院学生13185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4358人。学校现设90个本科专业;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学科再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6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学校综合实力在“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居全球第396名,内地高校56名;在USNews2022世界大学排行榜位居全球第619名,内地高校第57名;在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 大学排名 位居全球第801-1000名,内地高校第57名;在2021QS亚洲 大学排名 位居第261-270名,内地高校并列66名。
学校现有教职工3229人,其中专任教师2186人。共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634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112人次(71人)、省级人才522人次(353人)。在高层次人才(团队)中,拥有院士15人(含特聘讲席教授14人),“*奖励计划”人选10人(含青年项目3人),国家级高层次引进人才23人(含青年项目20人),国家“*”入选者14人(含青年项目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获得者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7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3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1支团队入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支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团队入选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支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学院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2个学院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❸ 福州大学各个校区分别在哪
1、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即“新校区”):福州市闽侯大学城新区学园路2号。福州大学办学主体。
2、福州大学怡山校区(即“老校区”):福州市工业路50号。 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型硕士办学点以及空间信息中心,测试中心等。镇亏福大至诚学院(独立学院)办学主体
3、福州大学铜盘校区:福州市铜盘路软件大道89-1号。福州大学海洋学院(直属学院)闽台合作
4、福州大学厦门鼓浪屿校区:厦门市鼓浪屿内厝澳校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直属学院)
5、福州大学厦门集美校区:厦门市集美文教区理工路852号。御首神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直属学院)
6、福州大学泉港校区:泉州泉港前黄镇。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直属学院)。
7、福州大芹闷学晋江校区(在建):泉州晋江市金井镇晋南水城区域内。
❹ 福州大学有几个校区
学校拥有福州旗山、怡山、铜盘和厦门集美、鼓浪屿以及泉州泉港、晋江等多个校区,占地7000余亩。
福州大学(Fuzhou University),简称福大,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截至2018年6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结构工程)、省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5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26个;化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
学校共有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一级学科硕士点3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含22个工程领域)。
“十三五”以来,学校有12个专业通过省教育厅认可的国际、国家级认证。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本科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96项国际奖,757次国家级奖。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曾荣获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 在前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中斩获3金5银3铜并蝉联“先进集体奖”,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