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南昌市东湖区福州路235号属于什么街道什么社区
南昌市东湖区福州路庆宴235号属于江西省南昌东湖区大院街道院一或差让社区。江西兴飞信息技术有衫局限公司的地址为南昌市东湖区福州路235号,位于江西南昌东湖区,属于江西省南昌东湖区大院街道。
Ⅱ 福建省福州市郊区下属有些什么乡
福州辖区:
【概况】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闽江下游,北纬25°58'-26°25',东经119°10'-119°41'。面积1036.4平方千米。2003年末,户籍人口166.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3.74万人。代码350101,邮编350001。
【区划】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辖33个街道、13个镇、4个乡。
【沿革】秦置闽中郡。福州历为汉闽越国都,三国建安郡、晋安郡,南朝晋平郡、闽州、丰州,隋泉州、建安郡,唐建州、泉州、闽州、福州、长乐郡,五代闽王都长乐府,宋福州、福建路、福安府,元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明、清福州府的治所。
1913年为东路道(1914年改闽海道)驻地、福建省省会、闽侯县治。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及所属“闽海省”省会设此,为特别市,旋废。1942年4月成立福州市政筹备处,1946年元旦划鼓楼、大根、小桥、台江、仓山5警区,正式设福州市。
1949年8月17日解放后,为福建省省会、省辖市,市区仍设5区。1950年市区增设水上区,市郊设鼓山、洪山、盖山3区。1952年市郊增设新店区。1955年撤鼓山、洪山、新店3区。1956年市区并为鼓楼、台江、仓山3区,市郊撤盖山区。1960年市郊设鼓山、新店、马尾3区。1961年市郊增设北峰、建新、琅岐、亭江及盖山区。1968年9月鼓楼、台江、仓山更名红卫、赤卫、朝阳区(1978年4月复原名),10月设郊区。1970年撤郊区,市郊设北峰、马江2区。1975年市郊撤销北峰区,设郊区。1978年马江区并入郊区,增设环城区。1982年环城区并入郊区,另设马尾区。1996年郊区更名为晋安区(国务院1995年10月27日批准)。
1949年8月17日解放后,为省辖市,市区仍设5区。12月,实行市县划界,从林森县划入松鼓、双岳、西豹、净屏、江南、江北、双湖、白湖、开闽、平远10乡。市区面积由原来17平方千米扩大为206平方千米,增设洪山、鼓山2区。
1950年市区增设水上区,市郊设鼓山、洪山、盖山3区。1952年市郊增设新店区。1950年6月,拆仓山区白湖和双湖2乡置盖山区;7月,拆台江区江南乡和小桥区江北乡置水上区。1952年2月,拆洪山区部分乡镇设立新店区;12月,设郊区行政办事处,辖洪山、鼓山、盖山、新店4区。
1955年撤鼓山、洪山、新店3区。1955年4月,闽侯县的义序、吴山、盘屿、阳岐4乡划归福州市。5月,撤销鼓山、洪山、新店区建制,其所辖乡(镇)直隶郊区行政办事处。
1956年市区并为鼓楼、台江、仓山3区,市郊撤盖山区。1956年,撤销大根区,并入鼓楼区;撤销小桥区,并入台江区;撤销水上区,并入仓山区;撤销盖山区,其所辖乡(镇)直隶郊区行政办事处。1957年,撤销郊区行政办事处,其所辖乡(镇)由市直隶,次年成立市郊人民公社,下设鼓山、洪山、盖山、新店4个分社。
1958年闽侯县划入,翌年划出。1960年市郊设鼓山、新店、马尾3区。1961年市郊增设北峰、建新、琅岐、亭江及盖山区。1959年,撤销市郊公社,复设郊区行政办事处。1960年,闽侯县的马尾公社划归福州市,隶属郊区行政办事处;3月,撤销郊区行政办事处,设立鼓山、新店、马尾3区。1961年,撤销鼓山、新店、马尾区建制;11月,闽侯县的亭江、琅岐、建新、北峰公社划归福州市。1962年,复设郊区行政办事处。1963年6月,建新、亭江、琅岐、北峰公社分别改制为区。
1962年连江、罗源2县划入,1963年又划出。1968年9月鼓楼、台江、仓山更名红卫、赤卫、朝阳区(1978年4月复原名),10月设郊区。1968年,撤销郊区行政办事处,设立郊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鼓山、新店、盖山、马尾、建新、亭江、琅岐、北峰8个区改为人民公社建制。
1970年撤郊区,市郊设北峰、马江2区。1970年,撤销郊区革命委员会,设立北峰区和马江区。同年,琅岐公社划归连江县,闽侯县城门公社划归福州市。
1973年闽侯县再划入。1975年市郊撤销北峰区,设郊区。1978年马江区并入郊区,增设环城区。1975年,撤销北峰区,复置郊区革命委员会,增设蔬菜区,连江县琅岐公社复归福州市。1978年,红卫区复名鼓楼区,赤卫区复名台江区,朝阳区复名仓山区,蔬菜区更名为环城区,同时撤销马江区,并入郊区。1981年,撤销郊区革命委员会,设立郊区人民政府。
1982年环城区并入郊区,另设马尾区。1982年,撤销环城区,并入郊区;拆郊区马尾镇和马尾公社,设立马尾区。
Ⅲ 福清市的历史和行政区简介 福清市的历史和行政区介绍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福清属闽中郡,从此纳入全国行政区划。
2、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福清属闽越国;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福清属会稽郡(郡治在今苏州)冶县。
3、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福清属会稽南郡侯官县(治所在今福州)。
4、三国时,福建为吴地,永安三年(260年),福清属扬州建安郡。
5、晋朝,福建分建安、晋安(郡治所在今福州)两郡。太康三年(282年),福清属扬州晋安郡原丰县;元康元年(291年),福清属江州晋安郡原丰县。
6、南北朝时期,福建境内曾出现建安、晋安、南安三郡。宋泰始四年(468年),改晋安郡为晋平郡(后复为晋安郡),福清属江州晋平郡原丰县。南齐时,属江州晋安郡原丰县。梁时,属东扬州晋安郡原丰县。陈永定元年(557年),属闽州(今福州)原丰县;天嘉六年(565年),属东扬州晋安郡原丰县;光大二年(568年),属丰州原丰县。
7、隋朝灭陈后,把丰州改为泉州,州治设在今福州,代表福建全省的名称。隋开皇九年(589年),福清属泉州原丰县;开皇十三年(593年)属泉州闽县;大业二年(606年),泉州改名闽州,属闽州闽县;大业三年(607年),闽州改名建安郡,属建安郡闽县。
8、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福清属建州闽县;武德六年(623年),建州又改为泉州,析闽县置新宁县,不久,又改新宁县为长乐县,福清属泉州(今福州)长乐县。
9、公元699年(唐圣历二年),析长乐东南太平、感德、崇福、山亭、孝义、万安、长乐、永乐8乡置万安县,隶于泉州(今福州)。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改名福唐县,隶于长乐郡(今福州)。公元808年(元和三年),长乐县并入福唐县。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复析出置长乐县。公元908年(后梁开平二年)改名永昌县,隶福州。公元923年(后唐同光元年)复名福唐县。
10、公元933年(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以“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会于治所”,改福唐为福清。隶长乐府(是年,福州升为长乐府)。两宋,福清县仍隶福州。其间,在公元980年(北宋太平兴国五年),曾改隶兴化军。公元983年(太平兴国八年),复隶福州。公元1276年(南宋景炎元年),升福州为福安府,福清县隶福安府。
11、元初,福清县属福州路。公元1295年(元贞元年),以户满四万,升为福清州,仍隶福州路。公元1369年(明洪武元年)复为县,隶福州府。公元1645年(南明隆武元年),隶天兴府。清代,福清县仍隶福州府。公元1798年(嘉庆三年),析福清县海坛岛地置平潭建军厅,直隶福州府。
12、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福清县属东路道(公元1914年即民国三年,改称闽海道)。公元1926年(民国十四年),福清县直属省辖。公元1933年(民国廿二年)12月至民国廿三年1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期间,福清县属闽海省。公元1934年(民国廿三年)7月,福清县隶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同年8月,南日岛归福清县管辖。公元1935年(民国廿四年)4月,南日岛从福清县析出,设立南日岛特种区,归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同年9月10日,南日岛归福清县管辖,列为第四区署。公元1936年(民国廿五年)12月,第四区署改为南日特种区,直属省辖(南日岛脱离福清。公元1940年即民国廿九年5月,南日岛特种区裁撤,划归莆田县管辖)。公元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4月,福清县直属省辖。
13、1949年8月16日解放。历属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9月)、闽侯专区(1950年)、晋江专区(1956年)、闽侯专区(1959年)、莆田地区(1971年)、福州市(1983年7月)。
14、1990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福清县,设立福清市(县级)。1991年5月5日正式挂牌。
15、2005年底,福清撤销音西、阳下、宏路、融城等3个镇、1个街道,析出海口镇8个村委会,整合设立玉屏、龙山、龙江、音西、宏路、石竹、阳下7个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