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国哪一个县进士最多
由陈建才主编的《八闽掌故大全》记载,全国共有18个千名进士县,其中,福建省占了4个。这4个县分别是:晋江,历代进士1299人;莆田,历代进士1433人;闽县(今福州),历代进士1159人;建安(今建瓯),历代进士1107人。
B. 古代进士最多的县
据载,中国封建社会从隋朝至清朝末年整个科举时代,全国各地进士达千名以上的进士县,只有18个县,其中福建省占4个。而莆田一县的历代进士,竟多达1433人,因而雄踞福建省进士县的榜首,其次为晋江、闽县(今福州)和建安(今属南平市)。又据载,宋代所取进士中,每42人中,就有一个是莆仙人。不仅如此,单在宋代,莆仙人中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中赋魁、别试第一名的人数,也是位居福建之首。其中中状元的有陈睦、方天若、蔡佃、李宗师、陈俊卿、黄艾等6人;中探花的有李昭远1人;以赋魁天下者有郑厚、刘夙、林旖、吴铸畴、郑从甫、叶大有等6人;为别试所第一名的有宋椿、林虑、林益严等3人,可谓占尽天下科举风流。
更为奇特的是,莆田行民不但创造了中国科举史的奇观,还留下许许多多至今还广为流传的科甲佳话。诸如“一家九刺史”(唐代林披的后裔,有九个官至刺史)、“一门五学士(唐黄璞进士,其四子也都同列馆职)、”一科两状元“(1076年文武状元分别为莆田人徐铎和仙游人薛奕所得)、”魁亚同榜”(1138年,莆田人黄公度、陈俊卿同时中状元和榜眼),故有“析榆未三里,魁亚占双标(黄公度、陈俊卿)”和“龙虎榜头孙嗣祖(指宋徐铎与其祖唐徐寅均为状元)、凤凰池上北联兄”之类美谈,如此等等。
正由于莆田有如此壮观的科举成就,加上学术昌明,着作如林,所以早在宋朝,莆田就以“文献名邦”(宋度宋赞语)、“闽越之地,邹鲁之邦”(宋真字敕字)、“兴化多进士”(宋王安石赞语)、“莆田人物之盛”(宋朱熹赞语)、“比屋业儒,号衣冠盛处”(宋游酢赞语)、“家习诗书,多出魁人韵士,为中州冠”(宋张友赞语),“莆田,文物之邦”(宋黄公度赞语)、“莆邦文学号邹鲁”(宋黄灏赞语)等美誉着称于世了。
C. 全国出进士最多的十个地方分别是
全国出进士最多的十个地方分别是:江苏苏州,浙江杭州,江苏常州,福建福州,浙江绍兴,江西吉安,浙江宁波,福建莆田,福建泉州,安徽徽州。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3)福州和莆田哪个进士和状元多扩展阅读:
现分唐、宋、元、明、清5个部分来查看各个朝代进士的地域分布情况:
1、唐朝
唐朝考取进士最多的10个地方为长安、洛阳、吴县、安平、河南、宜春、华源、莆田、河东和湖州。
2、宋朝
宋朝考取进士最多的地方依次为莆田、闽县、鄞县、吴县、侯官、晋江、永嘉、仙游、临海、临川等。在宋朝进士籍贯第一阵营的10个地点中,仅福建一省就占据了5个席位。同时,四川成都和江西抚州(临川)也是两个十分突出的进士产出高地。
3、元朝
元朝考取进士最多的地方为庐陵、平阳州、婺源州、哈剌火州、鄞县、吉水州、茶陵州、丰城、上饶和天台。与宋朝相比,元朝的第一阵营又出现了一些北方的地名。不过由于元朝科举届数较少,给非汉人考取功名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所以元朝的统计结果与其他各朝代有较大的不同。
4、明朝
明朝考取进士最多的地方是莆田、余姚、晋江、华亭、鄞县、闽县、安福、丰城、吉水和长洲。明朝二百七十七年开科八十九次,取进士24536人。
5、清朝
清朝考取进士最多的地方为大兴、仁和、钱塘、闽县、宛平、侯官、武进、吴县、临桂和昆明。清朝二百六十七年间开科一百一十二次,进士二万六千人。此时,以北京为中心的京畿地区可与以苏杭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相抗衡,一南一北两个文化中心,遥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