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坊七巷简介
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
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有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
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福州中心城区(老城区)的三坊七巷拥有38公顷的完整保护范围。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
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1)福州三坊七巷在哪个市扩展阅读:
主要景点:
1、沈葆桢故居
沈葆桢故居位于福州宫巷26号,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数次易主。清同治年间,沈葆桢购置这座大房屋,加以修葺居住。
现为沈家后裔的住宅,是清代福州典型官宦人家大院。建筑基本保存完整,199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林觉民故居
林觉民的故居,也是谢冰心的故居。故居握改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坐西朝东,三进,四周有风火墙。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有一长廊,廊两旁种有翠竹。
第三进大运伍厅两旁各有前后厢房。天井两旁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住在西南隅一厅一房。厅与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卧房窗外有花台(昔时种植腊梅)。
小厅有门东通“紫藤书屋”。在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谢家便买了此居,民国建立前后,着名作家冰心(谢陈伊函莹)曾居此。
近代才女林徽因(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夫婿梁思成)作为林觉民的侄女也曾在此居住。现辟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3、杨桥巷
杨桥巷位于福州市,在福州该地扩成马路之前,叫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端的一条小巷,因巷子通杨桥而俗名杨桥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称叫“登俊坊”。
在杨桥巷与南后街交叉处有林觉民故居,现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冰心小时候曾在该地住过,她在《我的故乡》一文中旁皮或,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三坊七巷
② 三坊七巷在福州哪个区
三坊七巷在福州鼓楼区。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鼓楼区杨桥东路,属于市中心地带。一条南北唤念此向老街,左右两旁的小巷子皆为古色古香的深宅大院,西三片称“坊”,东七条称“巷”,古名三坊七巷。
老街拥明清古民居近300座,那时就是福州士大夫、名门望族的居住地,包括清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后人、民国名人林觉民、严复等故居,大咖出没之高碧地。
三坊七巷建筑特色
三坊七巷和迅传统民居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作为建筑内部结构,而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则是其独具特色的装饰木雕,这也是受到明清江南风格的影响,在工艺精美的装饰木雕的点缀之下,三坊七巷显现出当地具有的审美气息以及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方面,艺术形式众多。譬如雕刻、泥塑、刺绣、竹编等,并且随着不断迁移变化的历史文化,人们也实现了装饰艺术的丰富与创新。其中在三坊七巷当中以木雕作为最重要的建筑装饰手法,尤其是对门窗扇的雕饰更是精巧华美。
在木雕窗饰上有榫接式图案漏花、纯木雕式窗扇等各种样式,通过工匠的精心设计,利用直线型、曲线型等造型为榫接式漏花雕刻创造出美轮美奂的装饰效果。而在榫接式的基础之上,还有透雕式、浮雕式等各种技术手法。
③ 福州最长的早市街在哪里
三如散坊七巷。福州最长的早市街是三坊七巷,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始建胡橡族于公元742年唐开元年间,是福州市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老建筑群,三坊七巷全长约1.2公里,由三个坊和七条巷组成,是福州古老城区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民居建筑群之一。现在的三坊七巷保留了裤弊传统的福州风貌,成为了游客观光和品尝福州特色小吃的热门景点之一。
④ 福州三坊七巷在哪个区
三坊七巷在福州鼓楼区。
三坊七巷起于晋,成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三坊七巷现在在福州鼓楼区。
三坊七巷介绍
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
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有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市最早在秦汉时期名为“冶”,而后因为境内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福州依山傍水,自然风光秀美,同时也是福建省一直以来重点发展的中心省会城市,因此从古至今汇聚了大批当地的大家族,如今着名的“三坊七巷”里就曾先后走出过很多中国近代史上众多名人。
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纤燃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悉裂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中国毁陆虚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