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中国三十一个省中哪个城市的经济综合方面最好
在中国大陆三十一个省中,上海市的经济综合方面最好。 2009上半年中国城市经济排名前130位
1、上海市 6612 (沪)
2、北京市 5308.4 (京)
3、广州市 3917.3 (广东1)
4、深圳市 3631.7 (广东2)
5、苏州市 3311.05 (江苏1)
6、天津市 3154.85 (津)
7、无锡市 2350 (江苏2)
8、重庆市 2322.26 (渝)
9、佛山市 2293.2 (广东3)
10、青岛市 2282.4 (山东1)
11、杭州市 2210.8 (浙江1)
12、沈阳市 2054.2 (辽宁1)
13、武汉市 1983.2 (湖北1)
14、大连市1968.8 (辽宁2)
15、成都市 1951.3 (四川1)
16、南京市 1911.1 (江苏3)
17、宁波市 1819.8 (浙江2)
18、烟台市 1817.8 (山东2)
19、唐山市 1718.3 (河北1)
20、东莞市 1690.2 (广东4)
21、济南市 1531.7 (山东3)
22、郑州市 1524.3 (河南1)
23、长沙市 1484.1 (湖南1)
24、潍坊市 1402.6 (山东4)
25、哈尔滨市1373.4(黑龙江1)
26、石家庄市1365.4 (河北2)
27、南通市 1350.02 (江苏4)
28、泉州市 1289.42 (福建1)
29、长春市 1194.3 (吉林1)
30、常州市 1167 (江苏5)
31、淄博市 1150.5 (山东5)
32、济宁市 1127.9 (山东6)
33、徐州市 1091.46 (江苏6)
34、温州市 1087.49 (浙江3)
35、西安市 1076.3 (陕西1)
36、绍兴市 1058.18 (浙江4)
37、临沂市 1039 (山东7)
38、福州市 1003.2 (福建2)
39、威海市 981.1 (山东8)
40、东营市 936.6 (山东9)
41、大庆市 930 (黑龙江2)
42、邯郸市 910.4 (河北3)
43、包头市 900.1 (内蒙古1)
44、台州市 897.88(浙江5)
45、洛阳市 895.8 (河南2)
46、鞍山市 884 (辽宁3)
47、鄂尔多斯 870 (内蒙古2)
48、盐城市 870 (江苏7)
49、泰州市 845.45 (江苏8)
50、嘉兴市 841.27 (浙江6)
51、合肥市 835.2 (安徽1)
52、保定市 820.6 (河北4)
53、扬州市 820 (江苏8)
54、镇江市 814 (江苏9)
55、德州市806.2 (山东10)
56、南昌市787.3 (江西1)
57、泰安市784.7 (山东11)
58、金华市772.5 (浙江7)
59、南阳市 770.4 (河南3)
60、昆明市770.2 (云南1)
61、吉林市 731.3 (吉林2)
62、中山市 708.69 (广东5)
63、厦门市 696.4 (福建3)
64、太原市 683.9 (山西1)
65、南宁市 671 (广西1)
66、呼和浩特658.1(内蒙古3)
67、聊城市 646.7 (山东11)
68、滨州市 627.4 (山东12)
69、江门市 612 (广东6)
70、惠州市 603.2 (广东7)
71、枣庄市 583.4 (山东13)
72、沧州市 582.48 (河北5)
73、茂名市 560 (广东8)
74、宜昌市 558 (湖北2)
75、平顶山 550.8 (河南4)
76、岳阳市 539.6 (湖南2)
77、廊坊市 535 (河北6)
78、焦作市 515.8 (河南5)
79、湛江市 511 (广东9)
80、许昌市 509 (河南6)
81、湖州市 505.63 (浙江8)
82、汕头市 501 (广东10)
83、安阳市 496.7 (河南7)
84、襄樊市 488 (湖北3)
85、常德市 484.1 (湖南3)
86、淮安市 483.62(江苏10)
87、新乡市 472.47 (河南8)
88、周口市 471.2 (河南9)
89、柳州市 465.13 (广西2)
90、漳州市 455.6 (福建4)
91、商丘市 453.31(河南10)
92、邢台市 448 (河北7)
93、珠海市 447.8 (广东11)
94、衡阳市 446.5 (湖南4)
95、株州市 440 (湖南5)
96、乌鲁木齐437.5 (新疆1)
97、信阳市 437.1 (河南11)
98、菏泽市 428 (山东14)
99、榆林市 424.11 (陕西2)
100、连云港 418 (江苏11)
101、驻马店 413.4 (河南12)
102、兰州市 411 (甘肃1)
103、赣州市 410 (江西2)
104、通辽市 392 (内蒙古4)
105、绵阳市 388.59 (四川2)
106、贵阳市 385.1 (贵州1)
107、芜湖市 380.8 (安徽2)
108、营口市 380 (辽宁4)
109、日照市 378.1(山东15)
110、赤峰市 373.5 (内蒙古5)
111、桂林市 371.61 (广西3)
112、秦皇岛 370.57 (河北8)
113、安庆市 353.3 (安徽3)
114、开封市 353 (河南13)
115、揭阳市 350 (广东12)
116、咸阳市 347.5 (陕西3)
117、锦州市 347.4 (辽宁5)
118、德阳市347.3 (四川3)
119、郴州市 342.3(湖南6)
120、抚顺市 342 (辽宁6)
121、宝鸡市 342 (陕西4)
122、龙岩市 336.8(福建5)
123、临汾市 330.3(山西2)
124、清远市 329 (广东13)
125、曲靖市 326.6(广西4)
126、马鞍山326.1 (安徽4)
127、肇庆市 318.4(广东14)
128、九江市 314.9(江西2)
129、本溪市 310 (辽宁7)
130、张家口 304 (河北9)
B. 如何区分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按GDP还是人均
中国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划分
依据 1政治地位 2经济实力 3城市规模 4区域辐射力
一线城市
一线强 北京 上海 (一个政治文化中心,一个经济中心,无争议)
一线 广州 深圳 (南粤双雄,实力旗鼓相当,公认一线)
准一线 天津 (原本属于二线强,近几年国家重视、发展极快,步入准一线)
二线城市
二线强 南京 武汉 沈阳 西安 成都 (都属于区域中心城市)
重庆(直辖市)
杭州(经济发达、副省级)
青岛 大连 宁波(三个经济发达的计划单列市)
二线中 济南 哈尔滨 长春(剩下的三个副省级城市)
厦门(计划单列市、规模小所以只能是二线中)
郑州 长沙 福州(经济发展较好的三个非副省级省会城市)
乌鲁木齐 昆明(国家重点发展的边疆国际化城市)
兰州(西北重工业城市、兰州军区)
苏州 无锡(最发达的两个非省会地级市)
二线弱 南昌 贵阳 南宁 合肥 太原 石家庄 呼和浩特(七个实力相当的省会城市)
准二线 佛山 东莞(两个制造业经济强市) 唐山(环渤海重工业大城市) 烟台(环渤海重要港口、经济强市) 泉州(闽南经济中心城市) 包头(重工业大城市)
三线城市
三线强 银川 西宁 海口 洛阳 南通 常州 徐州 潍坊 淄博 绍兴 温州 台州 大庆 鞍山 中山 珠海 汕头 吉林 柳州
三线中 拉萨 保定 邯郸 秦皇岛 沧州 鄂尔多斯 东营 威海 济宁 临沂 德州 滨州 泰安 湖州 嘉兴 金华 泰州 镇江 盐城 扬州 桂林 惠州 湛江 江门 茂名 株洲 岳阳 衡阳 宝鸡 宜昌 襄樊 开封 许昌 平顶山 赣州 九江 芜湖 绵阳 齐齐哈尔 牡丹江 抚顺
三线弱 本溪 丹东 辽阳 锦州 营口 承德 廊坊 邢台 大同 榆林 延安 天水 克拉玛依 喀什 石河子 南阳 濮阳 安阳 焦作 新乡 日照 聊城 枣庄 蚌端口 淮南 马鞍山 连云港 淮安 丽水 衢州 荆州 安庆 景德镇 新余 湘潭 常德 郴州 漳州 清远 揭阳 梅州 肇庆 玉林 北海 德阳 宜宾 遵义 大理
四线城市:剩余的所有城市
C. 全国一线二线城市分别是哪些
一线城市: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广州市。
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和无锡。
二线城市:昆明市、大连市、厦门市、合肥市、佛山市、福州市、哈尔滨市、济南市、温州市、长春市、石家庄市、常州市、泉州市、南宁市、贵阳市、南昌市、南通市、金华市、徐州市、太原市、嘉兴市、烟台市、惠州市、保定市、台州市、中山市、绍兴市、乌鲁木齐市、潍坊市、兰州市。
二线城市评选标准
2020年已经是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制作《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的第5年。与往年一样,第一财经收集了170个主流消费品牌的商业门店数据和18家各领域头部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和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
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维度指数来评估337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算法也和以往保持一致:综合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专家委员会打分的方式及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得出最终结果。
在整个算法框架中,构成一级维度指数的数据来自19个二级维度和79个三级维度——展开到四级维度的话,指标数量已经超过了100个。在《第一财经》YiMagazine五月刊及线上发售的《2019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报告册中,评判城市评判框架5个维度下的所有79个三级维度指标依次列出,所有城市的指标高低变化曲线都有自己明显的特色。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城市新分级名单-网络
D. 全国一线二线城市分别是哪些
全国的一线和二线城市,应该按照总人口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
根据最新的公开数据和专业机构的评估,一般可列举出以下城市:
一线城市: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
二线城市:
华北地区:天津市、石家庄市、保定市、唐山市、廊坊市、邯郸市、承德市、张家口市、秦皇岛市脊含、沧州市等。
东北地区:哈尔滨市、沈阳市、大连市、长春市、齐齐哈尔市、吉林市、烂乎包头市、呼和浩特市、锦州市、丹东市等。
华东地区: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福州市、南昌市、苏州市、宁波市、无锡市、常饥野悉州市、绍兴市、温州市、芜湖市、徐州市、泉州市、济南市、青岛市、厦门市、嘉兴市等。
华中地区:武汉市、长沙市、南宁市、郑州市、南阳市、洛阳市、宜昌市等。
华南地区: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清远市、佛山市、珠海市、汕头市、中山市、江门市、惠州市、湛江市、肇庆市。
西南地区:成都市、重庆市、贵阳市、昆明市、遵义市、兰州市、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南充市等。
西北地区:石嘴山市、银川市、西宁市、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呼和浩特市、兰州市、延安市、榆林市等。
以上城市仅代表部分,还有不少的城市也在逐渐崛起,届时可能也会有所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