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哪个地方有名人
扩展阅读
上海到孝义快递用多久 2025-02-02 09:44:46
上海扇牌洗衣皂怎么样 2025-02-02 09:33:28

福州哪个地方有名人

发布时间: 2023-10-14 20:59:32

Ⅰ 福州三坊7巷的名人故居有哪些

福州三坊7巷的名人故居有:冰心故居;林聪彝故居;严复故居。
1、冰心故居
林觉民故居厅堂两边的厢房为陈列展室,第一展室展现辛亥革命背景、第二展室展现林觉民生平介绍。为复原故居面貌,这里收集了晚清时期福州地区常见的家俱实物,如床、妆台、凳子等,作为故居陈列替代品,并按文人世家习俗精心摆放,梳妆台上方挂林觉民与妻子的两张照片。故居的后花园参照典型的福州民居后花园风格规划,设一汪小鱼池,池旁种植腊梅,园中置传统的石桌、石凳,立林觉民与妻子的塑像于桌前,展示夫妻恩爱的生活场景。
2、林聪彝故居
林聪彝故居位于宫巷24号,坐北朝南,四面风火墙。门头房在正座东侧,临街十扇大门。值得一提的是花厅部分,完全是清式建筑,这里的建筑构件汇集了福州工匠的高超技艺。花厅廊檐的悬钟采用透雕的手法,下为花篮,上为牡丹图案;檐柱下的青石柱上刻有浮雕动物图案,以及回廊上的妇女儿墙极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第三进的石门框有一个灰塑,塑的是亭台楼阁,保留相对完整。花园歇山亭的北侧,隔墙上有漏窗,这种漏窗在三坊七巷的建筑中仅此一处,漏窗上的栏杆刻有竹节的图案。
3、严复故居
严复1854年1月8日出生于福州,其故居位于郎官巷西段,坐北向南,主座与花厅两座相邻,总占地面积625平方米,由主座和花厅组成。主座双重大门向前,前有装在石门框内木条隔扇门(又称宁波门)、后有装在石臼上的串桶大板门。大厅是清朝同治年间建的,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大厅摆放的案几、八仙桌、茶几和椅子都是晚清时期的文物。花厅是民国时期建的,后面还有回廊。

Ⅱ 福建长乐有哪些历史名人

人名
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居长乐(今属福建)。宋代大词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知监利县。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枢密都丞旨兼国史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二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复除枢密都承旨(《宝庆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虚斋资政赵公神道碑》。

林摅福州长乐人
宋朝的宰相、庆远军节度使。福建第一位宰相多从科甲出身,其中不乏学识渊博者。未从科甲出身的闽人宰相,林摅是第一人。其父林邵,官至显谟阁直学士。林摅以父荫入仕,累官至敕令检讨官。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迎合徽宗继承父兄改革之意入相,表面上专事变法,并派出一批官员巡察各路。林摅时为屯田员外郎,被派视察河北。陛辞时林摅建言:大府宜择帅、边州宜择守、骄兵宜更戍等,深得徽宗意,即赐进士及第,擢起居舍人。又特命翰林学士。奉命使辽。此时正逢朝廷出兵收复被西夏侵占的湟、鄯、廓等州,西夏兵屡败,托辽国代为缓颊。为了不使朝廷的主和派有媾和借口,林摅使辽时直言西夏屡起边衅之罪,而辽国不加抑制反为之请命,有失辽宋邦交原义。而当辽国请宋把收复的失地再割让西夏时,林摅严辞拒绝了。辽国大怒,断绝了供给宋使团的水、粮,但终不得不送宋使团回朝。这事到了主和派那里,变成林摅奉蔡京命而“怒邻生事”,被贬出知颍州。而此时正是蔡京独相,一手握天之时。召为开封府尹,时议变钱法,有巨贾、官员里外勾结趁法令未发布时谋利,林摅鞠之,严厉惩治了那几名违法乱纪的官员。

黄瑀字德藻,福州长乐青山下人,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生。少时刻苦为学,因家道贫寒,上街卖曲(酿酒、制面的发酵剂),也随带书籍抽空攻读。宋绍兴八年(1138)中进士,补饶州(今江西鄱江、信江一带)司户参军。提点铸钱官想卖掉铸币工人的余粮,从中牟利,黄瑀坚决不答应。提点勃然大怒,想以法律条款来惩戒他。然而,百姓称赞黄瑀政绩,提点深感惭愧,反而推荐黄瑀,黄瑀深谢不受。
有一年饶州地方旱情严重,州守洪皓发文并派员视察所属各县,减免田地租税。黄瑀为所行县请求十之免九,而其他县份只告减轻一成。洪浩大惑不解,过后派员巡视各县,唯独黄瑀所行县份没有流民现象。洪皓称赞黄瑀所为,极力向上推荐,于是黄瑀调湖北转运司主管账司。

郑丙(1121-1194),字少融,长乐(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15年(1145)进士。吏部尚书、龙图学士,历新城县主簿,平海军推官,建州教授,国子监主簿。孝宗隆兴元年(1163),为御史台检法官,迁监察御史。乾道三年(1167),为成都府路转运判官,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淳熙五年(1178),召为秘书监少监,累迁吏部尚书。十年,出知建宁府。历知绍兴府,泉州。光宗绍熙四年(1193)致仕,五年卒。

陈伯震府志作伯霖,字震之,襄八世孙。福建长乐人。绍熙四年癸丑(1193)进士,泰州知州。累官广东经略使,龙图阁学士。嘉定中奉命使金,以数言折服强敌,不辱君命。子知章,字华叟,淳祐元年辛丑(1241)进士。长乐(今属福建)人。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清干隆《福建通志》卷三四)。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主管吏部架阁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一三)。七年,知泰州(清嘉庆《扬州府志》卷三六)。九年,为军器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一四)。十四年,知安庆府(同上书职官七五之二九)。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提举广东常平,迁广东转运副使(清雍正《广东通志》卷三六)。

郑昭先,生卒年不详,字景昭,原福州府长乐县(今长乐市航城街道洋屿村)人。任职枢密都承旨、权刑部尚书。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进士。知学不足,受业于朱熹。调补浦城主簿,擢知归安县。嘉定七年(1214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翌年,除参知政事。嘉定十二年(1219年),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后以疾求释位,拜资政殿学士、江西西路安抚使;又请辞,升秩一等,提举杭州洞霄宫。卒谥“文靖”。
叹曰:“问学未悉,何以治人。”闻朱文公讲明濂洛之旨,遂往游其门。居官有惠政。秩满之京谒,葛丞相,邲曰:“君浦城郑主簿耶?击贼不受赏。吾闻君名久矣。”擢知归安邑,民爱之。累官谏议大夫,知枢密院事。进右丞相,辞不拜。卒之夕,有大星坠于旧居。谥曰文清。昭先居政府,沈厚镇静,以爱护人才,振拔淹滞为已任。景献太子薨,议建储,昭先请以仁宗为法,上意乃决。会旱灾求言,同列有欲罪上书过直者。昭先曰:“以直言求人,乃以言直而罪之耶?”尝谓“人臣能以文王事纣之心为心,则无不可事之君;人子能以七子事母之心为心,则无不可事之亲。”陈宓以为名言。有《日湖遗稿》行世。着有《日湖遗稿》50卷。

高应松(1212~1276年)字筼亩,长乐县人(今福建省长乐市)。宋开庆元年(1259年)进士。由衡州教授,通判广德军,召为国子监丞,权礼部员外郎,翰林权宜。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江南下,于年底进逼临安(今杭州)。太皇太后命高应松写降表,应松泣辞。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攻陷临安,朝中文武官员纷纷奔逃,留者仅应松等9人。被提升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权工部侍郎,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等职。应松谦辞,宋帝赵显手诏“疾风板荡,始识诚臣。卿经纬全才,险夷一节。当国乱身危之际,主忧臣辱之时,人多偷生而自全,卿独效死而勿去。”其时,南宋江山已无力挽回。三月,元兵俘获赵显、谢道清、全氏等北去,应松随往,于闰三月抵达燕京(今北京)。应松绝食不语七日,殉国。宋地举哀,郡邑并祀。至明太祖朱元璋追谥为“文忠”,旨赠“文忠”匾及“经纬全才,险夷一节”联。永乐初(1403年),长乐知县王遵道将其入祀乡贤祠。着有《筼亩策集》1卷。

谢升卿(约1195~1273年),安南国陈朝开国皇帝。福建长乐县十九都漳坂乡人,祖籍山阴县。约生于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少有大志,不屑科举。性豪爽,好交友,屡以家中财物助贫。因伤人命官司逃逸永州,办私塾授徒自给。后受邕州巡检器重,迁到邕州南寨居住。此地同交趾(安南国)邻近,在两国贸易中,安南驸马兼国相之女见升卿品貌出众,邀他到交趾国。升卿在交趾国考中举人第一名,遂被相国招为婿,改名陈日照。安南国王昊曰山无子,政权归女儿昭圣。陈日照作为昭圣之婿,逐渐掌握政权。嘉熙年间(1237~1240年)日照成为安南国王。淳祐二年(1242年),宋理宗诏安南王陈日照为元赐效忠顺化保节功臣。宝祐五年(1257年)十一月,蒙古将领兀良合台兵临趾北,遣二位使者前往招降,日照囚其使者,派兵抵抗。十二月,蒙古击败安南军队,攻入安南国都,日照逃往海岛,兀良合台下令屠城。数日后蒙军北归,仍派两个使者继续劝降,日照回都,怒将两使者绑缚送还蒙古军。宝祐六年(1258年),日照传位于长子光昞。景定二年(1261年),安南向宋进贡,并上表请求世袭。宋理宗承认陈光昞为安南国王,诏陈日照为检校太师、安南国大王,加食邑。咸淳五年(1269年),宋度宗诏安南国父陈日照,加食邑。咸淳八年(1272年),又加陈日照食邑,并赐鞍马等物。卒赐祭葬。

Ⅲ 福建福州出过哪些名人

作为中国综合实力五十强城市之一的福州,诞生了很多的名人,福州有哪些名人,那真的是太多了,所以下面我只能为大家挑选几位简略的介绍一下,希望让大家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符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严复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着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叶向高

叶向高为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万历、天启年间,叶向高两度出任内阁首辅大臣。在任期间大败倭寇、驱赶荷兰入侵者,粉碎了其霸占台湾的图谋。万历三十年(1602年),叶向高推荐好友沈有容出任福建水师参将,率军平倭,取得东沙大捷。

林旭

林旭,清末维新派人士,为“戊戌六君子”之一。遗着有《晚翠轩集》。

沈葆桢

沈葆桢(1820年—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晚清时期的重要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

秋瑾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当代数学家。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

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林徽因

中国着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着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限于篇幅,就不一一细数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发言。

Ⅳ 关于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的名人

黄璞(867-?)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诗人,官至崇文阁校书郎,故居现黄巷36号;
余深(生卒不详)宋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等职,封卫国 公,曾居安民巷内,门号不详;
陆蕴(约1071-1120)宋宣和年间人,官至御史中丞,后任福州知州,曾居衣锦坊;
陆藻(?-1129)宋宣和年间人,陆蕴之弟,以列曹侍郎出知泉州,曾居衣锦坊;
陈烈(1012-1087)宋着名学者,曾任福州州学教授,故居在郎官巷内,门号不详;
陈襄(1017-1080)宋庆历二年进士,理学家,曾任开封府推官、刑部郎中、提举司天监等职。故居在塔巷内,门号不详;
郑穆(1018-1092)宋皇祐五年进士甲科,曾任国子监直讲、汾州通判、杨王府赞善等职。故居在文儒坊内,门号不详;
郑性之(1172-1255)宋嘉定元年状元,朱熹学生,官至参知政事(副相)兼知枢密院事(最高军事长官)。故居在吉庇巷(今吉庇路),现无存;
林瀚(1434-1519)明成化二年进士,曾任南京兵部尚书,府第现文儒坊42号;
张经(1492-1555)明正德十二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故居现文儒坊尚书里;
林泮(?-约1524)明成化八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其兄清源、弟濬渊皆进士,时称“闽中三凤”。曾居黄巷内,门号不详;
林廷玉(?-约1530)明成化二十年进士,官至都御史。曾在衣锦坊内居住,门号不详;
许友(1615-1663)清顺治年间人,不仕,以诸生终。工书、善画、能诗,时称“三绝”。故居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陈帙(生卒不详)林则徐之母,故居现文儒坊19号;
林佶(1660-?)康熙三十八年举人,五十一年钦赐进士,书法家,官至内阁中书,故居在光禄坊,门号不详;
林侗(1628-1716)清康熙年间贡生,林佶之兄,工隶书,研究金石,着作颇丰。故居在光禄坊,门号不详;
李馥(1662-1745)清康熙年间官至浙江巡抚,曾在内黄巷居过,门号不详;
黄莘田(1683-1768)康熙四十一年举人,诗人,官至广东四会县知县,故居现光禄坊早题巷4号;
林枝春(1699-1762)干隆二年榜眼及第,历任武英殿纂修官、翰林院侍讲学士、江西学政等,曾居黄巷,门号不详;
甘国宝(1709-1776)清雍正十一年武进士,历任福建提督、台湾总兵、九门提督等,故居现文儒坊51号;
沈绍安(1767-1835)福州脱胎漆器创始人。漆器店曾开在杨桥巷双抛桥附近;
张际亮(1799-1843)道光十五年举人,诗人。曾居郎官巷,门号不详;
郭阶三(生卒不详)清嘉庆二十一年举人,曾任连城、同安县教谕,所生的五个儿子皆登科第,盛及一时,故居现黄巷4号;
郭柏荫(1805-1884)清道光十二年进士,郭阶三之子,历任广西巡抚、湖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等职,故居现黄巷4号;
郭柏苍(1815-1890)清道光二十一年举人,郭阶三之子,一生大都致力于福州的水利建设和研究整理地方文献,故居现黄巷4号;
郭化若(1904-1995)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郭阶三之重孙,解放后历任上海防空司令员兼政委、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为一代儒将,故居现黄巷4号;
赵新(1802-1876)清咸丰二年进士,官至陕西督粮道。故居在黄巷内,门号不详;
林昌彝(1803-约1854)道光十九年举人,文学家,曾在建宁、邵武、广州等地讲学,一生着作颇丰。故居在宫巷内,门号不详;
刘齐衔(1815-1877),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林则徐长婿,官至河南巡抚,故居现宫巷14号;
刘齐衢(1813-1860)道光二十一进士,刘齐衔兄,历知四川兴文、荣县、江津等县。故居光禄坊10-13号,现无存;
刘崇佑(1877-1942)清光绪二十年举人,刘齐衔之孙,着名律师,故居现宫巷14号;
刘崇伟(1878-1958)刘齐衔之孙,着名工商企业家,福州电气公司和电话公司创始人之一,故居现宫巷14号;
刘崇杰(1880-1956)刘齐衔之孙,着名外交家,民国时期曾任外部部常务次和、驻德意志兼奥地利特命全权公使等职。故居现宫巷14号;
陈寿祺(1771-1834)清嘉庆四年进士,学者、教育家,.官至记名御史,故居现黄巷36号;
梁章钜(1775-1849)清嘉庆七年进士,文学家,官至广西巡抚、江苏巡抚,故居现黄巷36号
沈葆祯(1820-1879)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林则徐次婿,曾任福建船政大臣等职,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故居现宫巷26号;
沈瑜庆(1858-1918)清光绪十一年举人,沈葆祯之子,官至贵州巡抚。故居现宫巷26号;
沈觐寿(1907-1995)沈葆祯曾孙,着名书法家,曾任福州书画院副院长、福建省书法协会副主席、福州市书法篆刻研究会会长等。故居现宫巷26号;

林聪彝(1824-1878)林则徐之子,历任内阁中书、六部主事、衢州知府、浙江补用道、署浙江按察使、杭嘉湖海防兵备道等职。故居现宫巷24号;
林炳章(1875-1923)光绪二十年进士,林聪彝之孙,陈宝琛长婿,曾任福建省财政厅长、闽海关监督等职,故居为现宫巷24号;
林翔(1881-1935)日本明治大学法学博士,林聪彝孙,历任民国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特别刑事审判所所长、最高法院院长、考试院铨叙部部长等职。故居现宫巷26号;
林恩溥(1893-1933)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林聪彝孙,民国时间任福建省建设厅正兼福州务局局,主持拓宽改建鼓楼至万寿桥主干道(今八一七路)、在台江兴建6座码头等。故居现宫巷26号;
梁鸣谦(1826-1877)清咸丰九年进士,被聘入福建船政局幕府,此后一直追随沈葆祯,成为得力助手。后回福州鳌江书院任教。故居在文儒坊闽山巷,门号不详;
陈承裘(1827-1885)清咸丰元年进士,清工部尚书、刑部尚书陈若霖之孙,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之父,故居现文儒坊47号;
罗丰禄(1850-1901)福建船政学堂驾驶专业毕业,曾任李鸿章幕僚,从事外交翻译工作,后出使英国并兼任驻意大利、比利时两国大使。故居在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严复(1854-1921),近代着名思想家。故居现郎官巷20号;
严叔夏(1897-1962)严复三子,解放前曾任福建协和学院(福州大学前身之一)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曾任福州市副市长。故居现郎官巷20号。
蓝建枢(约1856-?)福建船政学堂第三期毕业生,留学美国。清末曾任“海镇”巡洋舰管带、海军管理部部长,民国初任海军总司令部左司令(后改称第一舰队司令)、海军总司令等职。故居在吉庇巷内,门号不详;
陈衍(1856-1937),清光绪八年举人,《福建通志》总纂,故居现文儒坊大光里8号;
林葆怿(1863-1927),清光绪六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后赴英留学,民国7年任海军总长。故居现衣锦坊酒库弄,门号不详;
郑孝胥(1860-1938)清光绪八年举人,曾由陈宝琛推荐任溥仪老师,后又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故居现衣锦坊洗银营14号;
刘冠雄(1857-?)民国海军总长,故居现宫巷11号;
陈元凯(生卒不详)清光绪十五年举人,曾任粤东县令,林觉民岳父。故居现大光里23号;
何振岱(1867-1952)清光绪二十三年举人,诗人,书法家,曾受聘重修《福州西湖志》,任总纂。一生诗作颇丰。故居现文儒坊大光里21号
林白水(1874-1926)近代民主革命者,报人,教育家,曾在文儒坊创办福建省第一所具有进步色彩的中小学“福州蒙学堂”,旧址在今文儒坊36号福州第九塑料厂内;
林旭(1875-1898)戊戌六君子之一,曾在郎官巷居住,门号不详;
陈箓(1877-1939)福建船政学堂学生,后获巴黎法律大学法学学位,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外交司司长、驻墨西哥特命全权公使、驻法国全权公使、外交总长、南京日伪“维新政府”外交部长等职。故居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陈季良(1883-1945)江南水师学堂驾驶班毕业,原名“陈世英”,轰动中外的中日“庙街事件”主角,民国时期曾任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兼任厦门警备司令,后又任海军陆战队总指挥等职。故居现文儒坊号;
林觉民(1887-191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故居现杨桥东路17号;
谢葆璋(1865-1940)天津北洋水师学堂驾驶班首届学生,冰心之父,曾任烟台海军练营管带、民国海军部次长、海道测量局少将局长等职。故居现杨桥东路17号;
谢冰心(1900-1999)着名女作家,故居现杨桥东路17号;
王冷斋(1892-1960)曾就读福建陆军小学堂,为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学生,民国26年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宛平县县长,与日军正面交锋,亲历“芦沟桥事变”。曾居黄巷,门号不详;
郁达夫(1896-1945)着名作家,1936年至1938年间出任福建省政府参议、公报室主任,曾客居光禄坊10-13号刘家大院内;
刘攻芸(1900-1973)英国伦敦大学经济院毕业,获博士学位,民国时期曾任中央银行总裁,又任财政部部长。1948年建议蒋介石再发银圆券,并为蒋介石秘密运送黄金去台湾。故居光禄坊10-13号,现无存。
高拜石(1901-1969)民国时曾任《福建民报》、《建国日报》总编辑,后赴台,任台湾省新闻处主任秘书。1958年起在台湾《中央日报》副刊上开设专栏,前后达十年之久。故居在杨桥巷口,今无存;
王助(1914-1941)革命先烈,1931年入党,曾任XXXXX福建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部长,1939年5月受新四军委派,与范式人一起在安民巷53号设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驻福州办事处;
范式人(1909-1986)1932年入党,曾任红军闽东独立师政治部主任、XXXXX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等职,解放后任江西省委副书记,中央人民政府粮食部副部长、邮电部副部长,XXXXX福建省委第二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等职,1939年在安民巷53号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驻福州办事处工作;
沈幼兰(1890-1964)福州“兰记”漆器店创办者,曾是全市最大的漆器店。民国15年在美国费城建一百五十周年展览会上,“兰记”产品获一等执照奖,三年后以菲律宾召开的工商业交易会上其产品又获特等金牌奖。故居在今杨桥路,门号不详;
陈体诚(1896-1942)工程师,毕业于美国加基钢铁学院桥梁工程专业,民国七年被选为首届中国工程学会会长,后任福建省建设厅厅长兼财政厅长、西北公路特派员兼甘肃省建设厅厅长等职。故居在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庐隐.(1899-1934)着名女作家,出生于南后街,具体地址不详。
翁良毓(1905-1926)省立福州师范学校毕业,曾在上海受到李大钊的教导,民国十四年当选为福建学生联合会副理事长,后开设“福州书店”,销售进步书刊,该店也成为团组织地下交通联络点,后被特务杀害。故居在衣锦坊雅道巷内,门号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