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哪里有好玩的地名
扩展阅读
广州鱼生什么鱼好 2024-11-27 04:38:14
深圳做流产需要多少钱 2024-11-27 04:37:01
福州鼓岭哪里可以看日落 2024-11-27 04:14:52

福州哪里有好玩的地名

发布时间: 2024-06-19 06:53:06

⑴ 福州定海湾在哪里

福州定海湾不但风景优美,而且名胜古迹众多,因此吸引了很多人到此游玩。那么福州定海湾在哪里呢?福州定海湾哪里好玩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福州定海湾在哪里:

福州定海湾位于连江县筱埕镇,是连江县“三湾”之一,海域就有135平方公里,湾内11个行政村星罗棋布,其中包括中国十大魅力乡村--官坞村,省级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定海村,“小上海”乡村--筱埕村,“千米金沙”乡村--大埕岩帆山村等。此外,还有蛤沙、蛎坞、东坪、逻回、埕口、南山、凤贵等地名古怪的海边小渔村。

文章总结:好了,关于福州定海湾在哪里以及福州定海湾哪里好玩的相关知识就介绍到这里了,有需要了解更多资讯的朋友,请继续关注齐家网,后续我们将有更好、更精彩的内容为您奉上。

⑵ 福州地名~鼓楼区三牧坊

三牧坊,

往北是卫前街,往南是东街。

此坊,纵观历史,人才辈出,诸多我后辈楷模。

此坊,学府书院,学子往来,孜孜不倦求学路。

那千年来,

三牧坊,群星荟萃。

曾有文臣,荣辱负重的北宋丞相许将,

曾有武将,击败宋江起义军的王师心,

曾有官运,何氏三兄弟皆是明朝官员。

数百年来,

三牧坊,书香坊巷。

正谊书院在此,凤池书院也在此。

此坊间,

少年郎,总是书生意气,带着雄心壮志。

三牧坊,亦称为太平坊。

北宋时,曾有一座寺叫太平寺,

香火旺盛,坊因寺得名,

它叫太平坊。

北宋丞相许将的故里曾在三牧坊。

自有科举制以来,

北宋时期(1063年),

许将成为福州地区第一位状元郎。

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后官居丞相。

在庙堂之远为官,以德执政,感化民风,

在庙堂之高为官,励精图治,深化改革。

王安石变法期间,图强国强兵,较为激进,

许将权衡利弊,细化考核,选拔人才,消除官员索贿现象。

宋辽边境冲突一战即发时,许将敢为人先。

他深入辽营,镇定自若,

他舌战群儒,晓以厉害,

他捍卫着北宋领土完整。

他,一名丞相,

未曾结党营私,

反对激进变法,

却因朋党之争而被贬官,

他,能忍辱负重,以天下为己任,顾全大局。

远离朝堂,回归故里。

那时,

故乡是一个平静的地方。

凤池里是许将在三牧坊里的家,

朝政的斗争,看似风平浪静,却是暗潮汹涌。

当回到福州三牧坊,

他心里多了些许平静,

那个出走半生的少年不在,

但是那颗为民为天下的心,

依旧是初心。

也许,你曾漫步于福州的状元镜,

或者,你也曾漫步于东街三牧坊,

丞相许将曾走过那些路。

许将一生的步伐,

少年时,求学的步伐是轻快的,

年老时,为国担忧的步伐是沉重的。

一生横跨北宋南宋两朝的王师心,

亦曾住三牧坊。

王师心,你可能陌生,

但是说起宋江,你并不陌生。

一场农民起义,

将宋江与王师心的人生轨迹交织在一起。

在北宋末年,起义军此起彼伏,

北有宋江,南有方腊。

宋宣和三年1121年

宋江起义军在河朔地区,南征北战,

起义军队伍缺钱粮,率军南下。

时至张叔夜镇守海州,

起义军进入海州沭阳境内,

时任县尉的王师心率军伏击宋江起义军,

军民一心,断其后路,四面围攻,

宋江起义军伤亡惨重,

替天行道的事业付之东流。

而沭阳伏击战,成了王师心一生的亮点。

后王师心仕途顺,在福州任职。

在历史上,三牧坊留下王师心的足迹。

也许,

在北宋末年的乱世,

或在南宋初年的临时安定,

王师心漫步坊内,回首往事。

他的一生最荣耀的一战,

便是沭阳伏击战。

一人一举成名,一人一蹶不振。

一人是武将,纤配一人是流寇,

在人生中选择了各自的角色,

在明朝正德年间,

太平坊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此坊内住有何氏三兄弟,

寒窗苦读,仕途顺遂,光耀门楣。

何显为知府,何岗为知州,何继周为知县。

世人惊叹何家的家族荣耀,

改坊名为三牧坊。

何为三牧,即为三位为官的人。

何为牧: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何为牧:

居庙堂之高,心念百姓。

处江湖之毁兄指远,心系百姓。

因何氏三兄弟的仕途荣耀,

福州城的老百姓深知,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古人十年寒窗苦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

可一举成名天下知。

古人深知,

腹有诗书气自华,苦读圣贤书,可金榜题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仕途上,为君为社稷。

风起潮涌数百年,改朝换代上演着。

但三牧坊的文风依旧鼎盛,

于清代嘉庆道光两朝,

前有嘉庆一朝福建总督汪稼门在坊内创立书院,其名“圣功书院”。

后有道光一朝的盐道使吴荣光扩尘早建“圣功书院”,改名“凤池书院”。

因兴教育,北宋丞相许将故宅“凤池里”被划入书院范围,

此时,凤池书院也应运而生。

从此,三牧坊有了两个书院。

坊东是凤池书院,坊西是正谊书院。

遥想,那些岁月,

三牧坊巷中,有一天桥,

天桥将正谊书院和凤池书院相连。

横跨于坊巷之上。

绿意盎然,紫藤花开。

白墙灰瓦,石拱门下。

微风徐来,踏步于青砖,

布衣学子,肩并肩求学。

后来的岁月,

凤池书院成了三牧坊中学,

三牧坊中学是福州市第一中学的前身。

想曾经,正谊书院的首任山长(书院的讲学者),

是来自华林坊的状元林鸿年,

冥冥之中,在历史的安排下,

正谊书院成了福建省图书馆藏书楼,

现如今是福州市东街口少年图书馆。

三牧坊的历史,

这里曾香烟袅袅,佛教信徒擦肩而过,

这里曾达官显贵,丞相尚书在此居家。

这里是书香坊巷,学子为功名而苦读。

也许,

三牧坊注定不凡。

因为坊有了历史,

于是坊有了灵魂,

⑶ 福州地名~晋安新店

地本无名,

有了故事,或有了历史,

便有了名。

一座城,千年城史。

历史河流,若逆流而上。

城在跌宕起伏中千回百转,

战国时期,城在晋安北。

闽是蛮夷之地,

是华夏文明遗忘的角落。

蛮夷族长率闽人在此建城,

那城宽约300米,那城长约600米,

城外男狩猎,城内女纺织。

城虽小,却有爱。

这城便是新店古城。

秦汉至今,城在鼓楼间。

福州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史从刀耕火种到开辟蛮夷。

无诸,开闽第一人,

先协诸侯灭大秦,后助刘邦败项羽。

功成名就,偏居一隅,开辟闽疆。

秦汉之时,他率军在新店落脚,

扩建新店古城墙,注入大汉文化。

数年后,

新店古城演变为军事要塞,

拱卫福州北

无诸在鼓楼建新城,名曰冶城。

新店是无诸在闽开创霸业的新开始。

时隔千年,

王审知,河南固始人,

唐末入闽,随威武节度使王潮入闽,

在闽地开疆扩土,传播残唐文化。

数年后,

新店莲花峰成为闽国龙脉,

王审知葬于此,守候榕城。

新店是王审知在闽开疆拓土的归宿。

至北宋,

张伯玉任福州太守,携百姓植榕绿化。

数年后,绿荫满榕城。

从此,

福州亦是榕城,榕城亦是福州。

九百多年后,

在新店辖区的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

那棵种植于北宋太平年间的榕树苗,

已成千年古榕。

遥望那树,可谓一眼千年,

不知古榕待何人,

但见古榕见风雨。

曾想,若福州城是棵千年巨榕,

那榕城的根便是在~新店。

文化的种子在新店的土壤生根发芽。

漫步新店革新路,

城乡之间的杂乱无章,

唯独在夜晚,孤月高悬阡陌之上,

多了一份静谧,多一份神秘。

当古城揭开神秘面纱,

在古城遗址中,

斑驳的夯土城墙内,

虽无秦砖,却有汉瓦。

古城虽在此沉睡两千年。

这两千年,

新店却依旧喧嚣,

因为新店是古代福州通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无论京城在长安,开封,

或者临安,南京,北京。

终于,在元朝,

那时,通往北方的官道横过新店,

驿站,旅馆,长亭,此处皆有,

书生在长亭告别亲人,

踏上进京赶考之路,

为那十年寒窗苦读,

更为一举成名天下知。

文书在驿站流转片刻,

南来北往的官文书,

朝廷政令朝下夕达,

数不尽说不尽的荣辱。

商贩在旅馆落脚整顿,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货通四方,谁主沉浮?

人多了,便有了交集,

于是有了故事。

后此处演变为长街,因新的店铺之多,

百姓称此处为新店,

区别旧路的长街。

“新店”之名流传至今。

我欲持一盏茶,远慰岁月沧桑。

千年岁月,白驹过隙。

新店曾有庙堂之高的位置,

亦曾有江湖之远的过往。

当新店重新纳入福州城版图,

新店犹如饱经沧桑岁月的人,却不坠青云之志,以图发展。

琴亭湖畔的夕阳余晖,

森林公园的宋古驿道,

升山古寺的摩崖石刻,

莲花山峰的层峦耸翠,

新店古城的斑驳城墙,

泰禾广场的今世繁华。

在新店五年,蓦然回首时,

仿若路过一段路,也路过一段历史。

   

                          木梁

                    2020年4月30日

⑷ 福州地名~华林路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曾经,

有华林寺,有华林坊,华林横巷

却无华林路。

只因屏山支脉诸古岭,

横亘在华林坊的右侧。

华林坊往右便是山岭。

(福建省农业厅附近的区域曾是诸古岭)

岁月的沧桑,

有时是自然,有时是人为,

中国解放后,

拆坊扩路,挖山修路,

一条华林路,

路已通,华林坊已无,诸古岭已平。

华林路,

我想起那句话:

城里的人想出城,城外的人想进城。

只因

华林路西端,曾是福州古城的北门。

华林路东端,现是福州火车站北站。

(福州古城北门在鼓楼梅园酒店附近)

古时,出北门,进京赶考,

只为金榜题名,一举成名天下知。

如今,火车站,南来北往,

也许异地求学,也许他乡苦创业。

冥冥之中,华林路,

无论古时,还是今日,

都是榕城进出的通道。

只是,在古时,

未曾有华林路,却有华林坊。

华林坊,

在屏山南坡山麓下,

坊内华林巷纵横交错,

南北走向为华林直巷,

东西走向为华林横巷。

那时,

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

引泉水入坊,润烟火人间。

酒肆茶楼间,马蹄踏青石。

人在坊间走,听闻传奇来。

华林坊,人杰地灵的坊,

这里曾有一位状元,

这里曾有一位烈士,

这里曾有一位棋圣,

这里曾有一座寺庙,

这里曾是商贾云集,

这里曾有传奇故事……

状元篇

遥想,

在华林坊中一小巷,

白墙黑瓦,

马头墙在那,古榕探出墙。

布衣书生,

握书卷,诵典籍,

携书童,背书箱,

往北门,上京城。

那书生,是榕城秀才的缩影,

那群书生中有一人叫林鸿年。

林鸿年,

他的传奇从华林坊开始,

他是清朝福建的状元郎,

他曾是大清大使,出使琉球国,册封琉球王,

他曾是巡抚知府,筹粮饷军饷,镇太平天国。

他曾是学者山人,入正谊书院,教书且育人。

(正谊书院福州一中前身)

烈士篇

林时爽,(林文)

状元郎林鸿年的孙子。

广州起义的领导者和策划者之一,

亦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孝雀

世人因《与妻书》知林觉民,而不知林时爽。

林觉民,他来自三坊七巷,

林时爽,他来自华林坊,

华林坊若在,

林氏祖孙二人故居若在,

亦可与林觉民故居媲美。

只因历史太多的故事,

五六十年巧含早代,林鸿年故居被拆。

状元郎故居原址在福建省公安厅内,

如今难寻踪迹。

棋圣篇

华林坊,

坊的西南角,曾有半野轩,

有诗曰:

“越王老信山下宅,有轩曰半野”。

曾有一位棋圣,

他名叫吴清源。

他横空出世,天赋异禀,

他出身名门,家居半野。

十一岁,他在北京的围棋界展露头脚,

十四岁,他遇人生的伯乐,东渡日本。

再后来,他在围棋界与各大高手博弈。

古人曾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他却在这十年间击败同时代所有棋手,

棋艺精湛,难求一败。

在日本,他是“昭和棋圣”。

在世界,他创造围棋界的“吴清源时代”。

在他眼里,棋局是一门艺术,

黑白子在361个交叉点上,或攻或守,

在黑白子之间上演运筹帷幄,

你暗渡陈仓,他围魏救赵,

你无中生有,他欲擒故纵。

……

2014年,棋圣是百岁老人,在日本去世。

我记得他说过一句话“一百岁后我也要下棋,两百岁之后我在宇宙中也要下棋。”

不同时空,

也许我们与棋圣的足迹曾重合过,

徘徊华林路三明大厦门口的时候,

我想,

棋圣的故居“半野轩”曾经在这里,

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文化虽无国界,但历史亦不能忘。

棋圣曾是历史争议人物,

民国期间,抗日期间,

他入日本国籍……

有人曾评价棋圣:

棋艺无双,大节有亏。

诸多历史不再多谈。

我想:曾有棋圣,在华林坊。

后来,半野轩遗址难寻,

北大路的斑马线,

三明大厦的大门,

眼前的繁华,让过客匆匆。

似乎只有一旁的华林横巷,

诉说着这里曾有传奇,

当年,那位围棋少年,

漫步在华林横巷,

异想天开的棋局,

后来他出走余生,再未归来。

棋圣,榕城与他的缘分未尽,

2015年,

棋圣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归葬于三山人文纪念园,

那是棋圣在福州的归宿。

会馆篇

旧时福州,会馆林立,

南来北往,商贾云集,

在古城内,会馆诸多:

三山会馆、古田会馆、

广东会馆、安澜会馆、

奉直会馆、建宁会馆……

何为会馆:

会馆,可为科举之时,同乡学子聚会之所。

会馆,可为看戏之时,商贾谈笑间定策略。

会馆,可为落难之时,为同仁提供避难所。……

会馆,可集会、可宴请、可联谊、可会议……

旧时福州城,

入福州城北大门,便到华林坊。

华林坊北侧,坊巷如今不在,

现是省公安厅,省委政府。

华林坊南侧,曾有两座会馆,

江苏会馆和蜀滇黔会馆。

现是机关宿舍,华兴大楼。

历史烟云,

今日的繁盛,不同往日的繁华。

那年,

这里是明清建筑,还是青砖巷陌。

入华林坊,

远望白墙黑瓦的马头墙,

那是会馆外墙。

会馆前是广场,门前一对石狮,

初入馆内,戏台藻井,

天井在上,厅堂在下,

堂前聚水,水蕴意财,

聚水为财,财不外露。

前有厅堂,后有厨房,

柱为圆柱,石为方石,

蕴意极简,天圆地方。

在江苏会馆,听一曲昆曲,

在蜀滇黔会馆,看一场蜀戏,

品一杯清茶,或饮一杯酒,

筷下荔枝肉,碗里佛跳墙。

儒商生意经,会意茶酒间。

华林路上,会馆难寻。

却有商会,冥冥之中的传承。

寺庙篇

华林坊因寺而得名,那寺叫华林寺。

华林寺,前身为北宋越山吉祥禅院。

北宋,乾德年间,约公元964年,

吴越国王钱俶占据闽地,

为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在屏山南麓诸古岭东侧,

兴建禅院。

吴越国王钱俶在位期间,

在杭州西湖畔建雷峰塔,

那年是公元977年。

时人有曰:

“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尔”

那时,佛教兴盛。

而佛教亦是分为两派,净土宗和禅宗,

那时越山吉祥禅院应运而生。

入山门,

推开寺院大门,

鼓楼在西,钟楼在东,

大雄宝殿在北,

再往北是禅堂禅房,是藏经阁。

最北,是塔林,高僧魂归之所。

那时,

在禅院内,禅师参禅,

那时,在品茶中参禅,

那时,在点茶中参禅,

一茶一禅,一物一心。

无僧不爱茶,有寺必有茶。

在吉祥禅院,

禅师从一叶茶中参透佛法。

到了明朝时朝,

吉祥禅院更名为华林寺,

屏山坊巷更名为华林坊。

华林寺依旧香火旺盛,

信徒翻越诸古岭而来,

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默闻禅师诵经的箴言,

求功名求生财求安康。

清朝时期,

在香火鼎盛时,

华林寺僧人收容鳏寡之人,流浪之人,弃婴乞丐,

华林寺,亦是救济院,

诸古岭北侧,华林寺西侧

曾有一街名为普济街,普济大众之意,

因华林寺功德积累,普济百姓而得名。

时光荏苒,

今日的华林寺,仅剩华林大殿。

历史上破四旧,寺院香火已断。

伫立在华林寺内,孤零零的华林寺大殿,

再无钟楼,鼓楼相伴,

再无藏经阁,再无塔林。

华林寺大殿,似饱经风霜的老人,

在80年代的最后那五年,

在建筑大师、能工巧匠的帮助下,

他步履蹒跚,

往东南侧走了14.6米,往南走了8.3米。

此生有幸,能一饱眼福,

华林寺大殿,他是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华林寺大殿,他身上可以嗅到宋朝的建筑气息。

看那斗拱梁架,严谨而简洁,

看那十八根柱,为抬梁支撑,

看那浅雕彩绘,简约而不简。

看那建筑风格,深藏隋唐风……

蓦然回首时,

我心中的华林寺,曾有三段岁月,

一段岁月:风华正茂。

一段岁月: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段岁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看今天,

华林坊不在,华林寺仅存一殿。

华林路东西走向,一路繁华。

古时,

华林寺香火旺盛,

信众百姓,达官显贵,

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年年有余。

今时,

华林路,是福建省政治枢纽,

福建重要政府机构,

分布在华林路。

华林路,

在八闽大地,

他现在是一条路,

一条“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的路,

一条“以人民为中心,为民服务”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