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林微因是谁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徽音,汉族,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林徽因是清华大学教授,为中国着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
民国九年(1920年)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民国十二年(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民国十三年(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获美术学士学位。后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与梁思成圈阅批注中国营造学社藏本《大唐西域记》(数百处唐代建筑及地名),发现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寺。
解放后,林徽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着有《林徽因诗集》《林徽因文集》。
人物贡献:
1、新中国国徽设计
1949年9月下旬,林徽因和建筑系的10名教师一起参加了国徽的图案设计工作,她将自己的心血和学识全部倾注于这项设计。他们的设计方案于1950年6月被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大会选定为国徽。
1950年,林徽因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1951年,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承担了设计碑座饰纹和花圈浮雕的任务。后来人们将她设计的花圈图案草稿(一小块碑石)放在八宝山她自己的墓碑前纪念她。
2、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1949年,政协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向全国征求纪念碑设计方案。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致主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应以碑的形式为主,以碑文为中心主题。1952年5月,参加设计工作的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以下简称碑建会)委员。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中,林徽因不仅承担美术设计方面的任务,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成为整个设计小组的实际领导者,对于纪念碑的整体造型、结构都提出了原则性的意见。
林徽因承担了设计小组的组织工作并亲自为碑座和碑身设计了全套饰纹,特别是纪念碑小须弥碑座上的一系列花环浮雕。从总平面规划到装饰图案纹样,林徽因一张一张认真推敲,反复研究。在设计风格上,林徽因主张以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唐代风格为蓝本。
❷ 绂忓窞镣硅姱浜戠绣缁灭戞妧链夐檺鍏鍙告庝箞镙凤纻
绂忓窞镣硅姱浜戠绣缁灭戞妧链夐檺鍏鍙告槸2018-05-04娉ㄥ唽鎴愮珛镄勬湁闄愯矗浠诲叕鍙(镊铹朵汉鎶曡祫鎴栨带镶$殑娉曚汉镫璧)锛屾敞鍐屽湴鍧浣崭簬绂忓缓鐪佺忓窞甯傞椊渚铡夸笂琛楅晣楂樻柊澶ч亾1-1鍙蜂腑娴峰板畤澶╀笅41#妤19灞1932锷炲叕-2銆
绂忓窞镣硅姱浜戠绣缁灭戞妧链夐檺鍏鍙哥殑缁熶竴绀句细淇$敤浠g爜/娉ㄥ唽鍙锋槸91350100MA31NLF87P锛屼紒涓氭硶浜哄肮闾︽渤锛岀洰鍓崭紒涓氩勪簬寮涓氱姸镐併
绂忓窞镣硅姱浜戠绣缁灭戞妧链夐檺鍏鍙哥殑缁忚惀锣冨洿鏄锛氱绣缁沧妧链銆佽$畻链鸿蒋纭浠剁殑鎶链镰斿彂銆佹妧链链嶅姟锛涙櫤鑳借惧囧埗阃狅纸鍒堕犲湴鍙﹁撅级锛涜$畻链鸿蒋纭浠躲佺数瀛愪骇鍝併佸缓绛戞潗鏂欍侀氲鍣ㄦ潗镄勬壒鍙戙佷唬璐浠i攒锛涜$畻链虹郴缁熼泦鎴愭湇锷★绂寤虹瓒鏅鸿兘绯荤粺宸ョ▼銆佺数瀛愬伐绋嬨佹秷阒插伐绋嬨佸畨鍏ㄩ槻鐩楀伐绋嫔拰缃戠粶缁煎悎甯幂嚎宸ョ▼璁捐°佹柦宸ャ佸畨瑁咃绂璁捐°佸埗浣溿佷唬鐞嗐佸彂甯冨浗鍐呭悇绫诲箍锻婏绂锷ㄦ极璁捐★绂骞抽溃璁捐★绂鍟嗗姟淇℃伅鍜ㄨ锛堜笉钖閲戣瀺銆佽瘉鍒搞佹湡璐э级锛涗紒涓氱$悊鍜ㄨ㈡湇锷★绂浼佷笟褰㈣薄绛栧垝链嶅姟锛涘叕鍏虫椿锷ㄧ瓥鍒掞绂甯傚満钀ラ攒绛栧垝锛涗细璁鍙婂𪾢瑙堟湇锷★绂甯傚満璋幂爷锛涙埧鍦颁骇寮鍙戠粡钀ワ绂鏂板瀷鍟嗕笟璁炬柦寮鍙戞湇锷★绂鐗╀笟绠$悊锛涚绣涓婃埧鍦颁骇涓浠嬶绂鎴垮湴浜т俊鎭鍜ㄨ锛涜嚜链夊晢涓氭埧灞嬬熻祦链嶅姟锛涗綇鎴跨熻祦缁忚惀銆傦纸渚濇硶椤荤粡镓瑰嗳镄勯”鐩锛岀粡鐩稿叧閮ㄩ棬镓瑰嗳钖庢柟鍙寮灞旷粡钀ユ椿锷锛夈
阃氲繃鐖变紒镆镆ョ湅绂忓窞镣硅姱浜戠绣缁灭戞妧链夐檺鍏鍙告洿澶氢俊鎭鍜岃祫璁銆
❸ 乌龙江大桥的方案实施
(一)路线布设
本次大桥及接线路线布设主要包括:拓宽的K线,分线A、B线,连接324国道与省道203的C线,峡南侧下穿的人行通道D线。(二)平纵面技术指标
本段路线平面线形设计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灵活运用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等线形要素,尽量使线形均衡,顺畅协调。纵断面设计中,在老路面、老桥利用的前提下,避免高填、深挖,最大限度地控制填土高度,力求填挖平衡,减少工程量。
K线长0.360km,平曲线最小半径500m,最大纵坡3.93%;A线长1.414公里,平曲线最小半径70m,最大纵坡4.00%;B线长1.404km,平曲线最小半径70m,最大纵坡4.00%;C线长0.433km,平曲线最小半径55m,最大纵坡5.00%;D线长0.154km,平曲线最小半径15m,最大纵坡4.397%。C、D线匝道执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规定,并参照市政道路要求设置警示标志,其余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 GB01-2003)规定。 (一)路基设计
整体式路基(K线)宽度23.00米,路幅布置型式:0.5米(土路肩)+2.5米(人行道、非机动车道)+0.5米(护栏)+0.5米(路缘带)+4×3.75米(机动车道)+0.5米(路缘带)+0.5米(护栏)+2.5米(人行道、非机动车道)+0.5米(土路肩)。分离式路基(A、B线)宽度12米,路幅布置型式:0.5米(土路肩)+2.5米(人行道、非机动车道)+0.5米(护栏)+0.5米(路缘带)+3.75米(机动车道)+3.5米(机动车道)+0.25米(路缘带)+0.5米(护栏)。行车道正常路拱横坡为2%,土路肩4%;平曲线半径R≥600米时不设超高,平曲线半径R<600米时设置超高,超高旋转轴为设计中心线,全线最大超高横坡为2%。K、A、B线平曲线半径R>250米时平曲线内侧不设加宽,平曲线半径R≤250米时平曲线内侧设置加宽,C线平曲线半径R≤250米时平曲线内侧按每个车道分别设置加宽,加宽按直线进行渐变。大桥引线整体式路基及分离式路基设计高程均采用各断面路基中心线高程,左转匝道设计高程采用行车道中心线高程。路基边坡率视填挖高度和土、石质条件确定。
(二)路面设计
行车道路面结构层为:面层为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采用4厘米厚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采用6厘米厚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为20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36厘米厚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
(三)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设计
1、路面排水设计
本段路面水采用漫流排水方式,沿路肩及边坡或边沟排出。
2、路基排水设计
路堤段未设置纵向排水沟;路堑段设置边沟,挖方段边沟为矩形截面,采用厚30厘米M7.5浆砌片石铺砌;峡南侧边沟设置钢筋砼雨水篦子;在路堑段坡口上方设置截水沟,采用厚30厘米M7.5浆砌片石铺砌加固。
3、防护工程设计
本标段边坡防护根据沿线的土层的密实、胶结程度、岩层的风化、破碎及胶结程度、以及所处自然景点区的不同,分别进行防护,具体防护型式有:路堤边坡及土路肩以植草皮防护;在沿河路堤或横向坡度较陡路段设置路肩墙或路堤墙收缩坡脚;挖方段路堑边坡坡面较完整且高度H<6.0米路段不防护,其它路段则采用挂网防护。 (一)新建复线桥
新建复线桥采用31+49+144+144+144+86(米)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箱梁体系,桥宽12米,桥面布置为:0.50m防撞栏+2.5m非机动车道兼人行道+0.50m活动防撞栏+0.50m路缘带+7.0 m机动车道+0.50m路缘带+0.50m防撞栏。主梁采用单箱单室箱梁截面型式;主墩采用实体墩型式,设置钻孔灌注桩基础;峡北侧桥台采用挡墙式桥台,峡南侧桥台采用轻型桥台;桥面铺装采用8cm沥青+C50混凝土。(二)原乌龙江大桥改造
1、桥面改造
凿除原混凝土桥面;检查桥面裂缝并进行封闭处理;采用抗渗透性强的材料对桥面进行全面的防水处理; 重新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
2、排水系统改造。
在原排水口下顺接排水管道,集中排水至两岸缓冲池;
3、新建2号拼宽桥
由于线路平面曲线布置要求,在原乌龙江大桥峡北侧桥头设置拼宽桥,采用2孔15米钢筋砼连续板梁结构,圆形实体墩,轻型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4、鉴于老桥已建成运行近38年,挂梁处牛腿及部分支座已产生病害,要求相关单位深化考虑,以确保老桥运行安全。
(三)1号匝道桥
匝道桥设计采用8孔20米钢筋砼连续箱梁结构,花瓶式实体墩,下接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0#桥台为肋板式桥台,下接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8#桥台为轻型双柱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四)涵洞
全线新建涵洞3道,其中钢筋砼盖板涵1道、钢筋砼圆管涵2道,总长47.952米。 2010年11月2日晚6时45分左右,一艘来历不明的大船撞倒大桥复线施工工地3号桥墩,50多米高的塔吊倒下,近55米长的吊臂砸在旁边的乌龙江大桥上,砸中一辆中巴车,一辆出租车,一辆电摩,18人受伤。
副省长、福州市长苏增添作批示:乌龙江大桥从当晚9时起,实行24小时交通管制,禁止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行。截至3日凌晨零时30分记者发稿,肇事船只还未找到。 大船撞到塔吊底座。2010年11月2日晚6时45分左右,工地上一位看守工地的工人说,听到“轰”的一声巨响,他从工棚里跑出来,吊臂已经砸在了桥面上。于是,黑暗的江面上出现的这艘神秘的船只,导致了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般的反应。立在江心中的塔吊是第二块骨牌,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塔吊工人。他说,整个塔吊横着的部分有55米长,重量大概只有三四吨,而垂直的塔身大概有50米高,重量大概有20多吨。“船撞到致命的地方了。”这位工人告诉记者,塔吊本身是非常坚固的,即使17级台风也吹不倒,船撞到了塔吊的底座,才导致塔吊被撞倒。所幸事发当时正值换班,工人都去吃饭了,塔吊上并没有人。
乘客回忆 根据民警提供的图片显示,中巴车当时正由北向南行驶,整个塔吊横跨整个后车身。在中巴车的左侧,一辆由南向北行驶的出租车右侧的引擎盖部分被落下的塔吊压住,车子的左侧车身都已经腾空起来,据城门派出所的民警介绍,出租车上的两人受轻伤。而在中巴车后三米处,一辆电摩侧倒在地面上。记者9时10分来到乌龙江大桥的事故现场时,在大桥中间处,一辆车号为闽BY2111的红色中巴车停在了大桥旁,车身上写着“兴融福州专线”,车门处印有“莆田市交服运输有限公司”字样。在中巴车后部,还可以看到塔吊砸下来后留下的一个巨大的凹陷,中巴后部的车顶都发生了侧移。
车里的乘客在那一刻与死神擦肩。“是宝宝熊救了我。”在福州市二医院,来自福清的一个女孩还抱着一只绒毛大熊说。她回忆,那时,桥上车流缓慢,双向都是来往车辆。塔吊砸下来时,她只听到“轰”的一声巨响,接着大堆玻璃飞来。她抱着的宝宝熊挡住了大部分的碎片,不过,她还是晕过去了。
而另一位少年则清楚地看到了可怕的一幕,他的肩头受伤。事故发生时,他坐在了“最安全”的前排,眼见着“大铁架”倒了下来,接着身边的车窗飞起来,车顶的铁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肩膀上。不幸中的万幸是,所有的伤者都无性命之虞,他们被分送到两所医院救治。 出事河道“鬼船”频现。昨晚在现场调查的执法人员说,出事河道上常有货船夜间出没。这些货船常常不按常理出牌,趁黑夜运货,发生事故立即逃走。 一周以前的10月24日,就在事发水域附近,一艘运沙船撞断在建螺洲大桥施工栈道,一名工人落水溺亡。一周内,连续出现两起事故,重点工程连续受损,原因何在?
福州水利部门和海事部门表示,“鬼船”出没,是造成这连续事故的元兇。他们经常夜间行动,为了躲避检查,熄灯行驶,“鬼船”之名因此而来。据有关部门介绍,“鬼船”的经营者主要按运输多少船货来计算利润,其中很多船是非法运沙船。为了“赶趟多运”,船速快,为抄近路,多不按划定的航道行驶。
10月26日,福州市水政监察支队就在乌龙江大桥的附近,抓到了一艘非法运沙船。据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这艘船上找到一本账单,上面记载了这艘船运货的记录。根据账单上的不完全统计,仅仅9月份一个月,他们就运了8船的沙到乌龙江桥下。而10月份,他们运输的沙子就更多了,截至被查处这一天——10月26日,他们共运了20船的沙子。
有关人士表示,这些非法运沙船通常和非法采沙船勾结在一起,受非法沙场老板的雇用,采沙船刚偷采到沙,守候在旁边的运沙船就立马运到沙场。
据知情人士透露,有关部门主要打击非法采沙行为,重点打击的对象是非法采沙船,非法运沙船较少被查处。这些非法沙场老板便有了对应之策:让小型非法采沙船驶入偏僻狭窄的港汊支流中偷采河沙,非法运沙船将沙装船后,立即运走。而大型执法船又难以驶入港汊支流,给打击工作造成不小难度。有关部门应采取何种对策,以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福州市水利局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在江面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沙船和运沙船。有关人士建议,海事部门应在事故多发水域派遣导航船引导船只航行,多派船只对非法运沙船进行拦截。
目前情况 乌龙江大桥封闭检测。在大桥中段东面的两段长达6米的护栏已经被撞塌,只剩下两根歪曲的钢管,护栏下人行道的桥面也被撞塌,桥面露出了钢筋,形成了一个6米长、半米宽的缺口。同样在西面的一段3米长的护栏也被撞断,护栏下的人行道桥面也形成了1米长、半米宽的缺口。在大桥东面的3号墩处,一段塔吊倾斜躺在了桥墩上。 乌龙江大桥管制后,203省道和324国道中断,前往长乐和福州以南地区的车辆,可以从机场高速二期或沈海高速绕行,或者取道湾边,经由闽侯南通上324国道。
目前,受伤的18名人员(其中17人轻伤,1人伤势稍重)已紧急送往医院治疗。另据了解,肇事船只现已逃逸,国家海事部门已介入追查,事故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