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9月起,多地将严查违规用地、土地闲置!违规用地会怎么处理
土地例行督察是国家土地督察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针对某一地区、行业一定时段内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的全面或者专项常规性监督检查和评估。目前,2020年土地例行督察工作在多地启动,重点解决土地闲置、违规用地等问题!
三、违法违规用地会怎么处理?
以青岛为例,根据《青岛市土地例行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方案》(青政办字[2018]123号)的规定:
1、对涉及国家或省重点项目的违法用地,要有计划地依法依规整改到位。
2、对宅基地及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违法用地,要分清原因、依法妥善处理,避免群众利益受到重大损失,同时加大动态巡查和监管力度,疏堵结合,努力做到违法用地“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
3、对无视法律法规、顶风违法、随意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的非法占地行为,要通过拆除、恢复土地原状等方式依法依规彻底整改到位,消除违法状态。
4、对以营利为目的违法乱占耕地甚至永久基本农田,且法律界限清晰、社会影响恶劣的,要严厉查处,应予拆除的要坚决拆除复耕到位。
5、要严格设施农用地监管,对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设施农用地、违法进行其他建设的,一律按违法用地查处整改。
6、对擅自扩大用地范围、占用基本农田审批设施农用地的,要依法予以纠正,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② 闽清县的经济
2008全年生产总值6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财政总收入6.1亿元,增长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5亿元,增长7.1%。工业总产值81.0亿元,增长1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6.85亿元,增长17.8%。农业总产值19.6亿元,增长4.5%。出口总值(海关统计口径)6513万美元,增长27.5%。实际利用外资130万美元,增长10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亿元,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增长4.1%。农民人均纯收入5379元,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6元,增长1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84.15亿元,比增11.9%。含水口财政总收入11.18亿元,比增4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4亿元,比增49.5%。不含水口财政总收入8.55亿元,比增36.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8亿元,比增47.9%。工业总产值118.52亿元,比增1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5.79亿元,比增19.3%。农业总产值25.90亿元,比增4.4%。海关出口总额8315万美元,比增11.6%。实际利用外资222万美元,比增3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17亿元,比增6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2亿元,比增18.1%。农民人均纯收入6954元,比增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8元,比增11.4%。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106.42亿元,名义增速11.88%,实际增速13%。地方政财收入4873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9.9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63亿元,经济分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59元。 闽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适中,生物资源丰富,对发展农业生产颇为有利。
新中国建立前,广大农民长期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交通不便,经营单一,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落后,粮豆产量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1949年,全县粮豆总产量仅26366.85吨,平均亩产86.5公斤,粮食不能自给。
新中国建立后,闽清农业生产虽有过波折,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经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土地,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从而解放了生产力,加上政府执行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农业政策,兴修农田水利,推广良种,施用化肥,开展科学种田,提高了生产水平,粮食单产和总产量有较大增长。1955年全县总产43167.45吨,亩产139.5公斤,比1949年分别增长63.7%、61.3%。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依靠集体力量,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了生产条件,但由于主观主义瞎指挥、定高指标、刮浮夸风和“共产风”等“左”的失误,一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1960年,全县粮豆总产下降到37913.6吨,比1955年下降12.17%。1962年开展整风整社后,纠正了“左”倾错误,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196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突破亿斤大关。“文化大革命”期间,提出“割资本主义尾巴”,限制农民多种经营,忽视经济规律,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粮食总产长期在1~1.4亿斤左右徘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调整农业政策,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又得到发展,粮食产量稳步上升。1979~1983年连续5年增产,1983年产量达117453吨(为历史最高年份),农业总产值达6346万元,随着粮食产量的增长,农村畜牧业相应发展,经济作物生产也得到促进。因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等原因,1987年全县粮豆总产为116522吨,亩产544公斤,分别比1983年减少5.1%、3%;但总产值达8496万元,比增33.8%。闽清粮食作物以谷物为主,1987年,水稻占耕地总面积的92.75%,其次为大豆、甘薯。经济作物有茶叶、花生、甘蔗、烟草、中药材等。园艺作物有柑桔、橄榄、蔬菜、白地瓜、西红柿、蕉芋等。其他作物有紫云英、食用菌等。
2008全年,闽清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3万公顷,种植蔬菜1.25万公顷,栽培食用菌9595万袋,造林面积0.32万公顷,建成梅溪等名优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200公顷;梅溪檀香橄榄等5种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产地认证;引进了台湾超甜玉米等一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项目;19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组织实施金沙、白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改造中低产田666.67万公顷。完成牛头洋等3座水库除险加固。新建38处人饮工程和102个山地蓄水池。
2010年通过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资金1203万元,推广再生稻3.6万亩,建立超级稻示范片6万亩,年粮食产量8.56万吨,比增2.1%。积极扶持发展特色农业。新植油茶5000亩、金银花5000亩,新建优质茶园200亩,建成桔林乡100万袋反季节白木耳、上莲乡700亩菌草、雄江镇10万袋灵芝等食用菌生产基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立恒大、绿嘉等3个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新建成标准蔬菜大棚315亩。引进台湾雪莲果等一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项目。上莲乡脐橙、东桥镇金针菇等9种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产地认证。 南宋时期,闽清就有手工业作坊生产陶瓷。明代为福州府3个产铁县份之一。清代、除陶瓷、炼铁外,还有铸锅、土纸、纺织、榨糖、酿酒等生产。
民国时期,县内陶瓷生产开始向细瓷、艺术瓷发展,出现小型水、火力发电以及碾米等现代工业雏形。但至1949年底统计,全县工业产值仅55.03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5.3%。
新中国成立初期,县人民政府积极扶持私营工业、手工业恢复生产,并着手创办地方国营工业企业。1956年完成对私营工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私营工业全部公私合营,手工业组成纺织、碗瓷、铁竹木、缝纫、皮革、制鞋、建筑等生产合作社。195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29.13万元,比1949年增长4.98倍。1958年“大跃进”时期,全民“大炼钢铁”,大办“五小”工业,全县一轰而起,办起全民企业76家。由于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加上多数厂场设备简陋,原料缺乏,产品粗劣,经济效益不佳,在1961~1963年国民经济调整时大部分停办,至1963年底只剩14家,工业总产值比上年有所下降。1964年开始回升。“文化大革命”初期,工业受冲击。1968年11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加强对工业生产的领导,经过整顿,原有企业的生产秩序得以恢复,并在不到5年内,先后筹集1000多万元资金,新建县合成氨厂、化工厂、水泥厂、钢铁厂、翻胎厂、水泥制品厂和耐火材料厂等7个企业,使本县工业生产有较大的发展。至1978年,县内27个全民所有制和20个县属集体所有制的工业企业总产值达3313.15万元,比1949年增长60.2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落实经济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调整县内工业产业、产品结构,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县资源优势,新建县味精厂,扩建县造纸厂和第一、第二瓷厂等骨干企业,使全县工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87年,县内全民所有制和县属集体所有制的工业计58家(含中外合资经营企业1家),职工8190人,工业总值8488万元。比1978年增长1.56倍,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9.9%。乡镇企业,由1978年的495家发展到1987年2330家,总收入13511万元,比1978年增长10倍,超过县属工业总产值59.17%。
20世纪80年代,县内工业门类有陶瓷、冶金、电力、化工、造纸、机械、建材、酿造、食品、印刷、纺织、塑料等19个,产品有日用瓷器、建筑用瓷、高低压电瓷、碳酸氢氨、矽铁、水轮机、水泥及水泥制品、机制纸及纸板、耐火材料、雨伞、味精、蜜饯、海藻酸钠、塑料制品、翻胎、服装、家具等700余种,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日用瓷器、电瓷、机制纸、海藻酸钠、工艺竹编、雨伞、味精、山苍籽油、钨砂、钾明矾、瓷土、矽铁、蜜饯等16种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欧美、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工业品外贸出口总值达991.53万元,占全县外贸总值的93.78%。
2008年,全县47家规模以上建陶企业年创产值29.6亿元,其中5家建陶企业实现产值超亿元;30家规模以上电瓷企业年创产值7.8亿元。新东方陶瓷等18家企业实现增资扩产,新上亿邦等3个工艺品项目,雅顺板材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工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修订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工作的若干意见》,表彰了2006年度实施品牌战略先进企业17家。红叶、旭日陶瓷被评为省名牌产品;欧美陶瓷等5项产品获市产品质量奖;金盛公司“金盛”商标被评为省着名商标;金陶公司“凯佳丽”等5家企业的商标被评为市知名商标。
2010年全县工业区共会审27个拟入区发展项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新上大业、盛利达、联兴等3家新型建材项目,引进联合电工电瓷、万腾电瓷附件等一批电瓷项目。全县在建和新建工业项目27个,总投资12.98亿元,其中新丰陶瓷扩产、汇农食品等项目已建成投产。34家企业共投入2.2亿元实施技改,其中金盛钢业完成炼钢车间技改,年新增产值4亿元;小神龙表业启动二期项目,年新增产值1亿元。积极推进陶瓷企业清洁生产,豪业等6家建陶企业和百纳等10家电瓷企业改用天然气,财政兑现企业使用天然气补助补贴177.5万元。金陶、中陶等3家企业安装了轨道式锅炉煤耗效率测量装置,燃煤节省率达10%以上。
③ 多地发放生猪补贴!目前猪价多少钱一斤端午前会涨吗一文解读
近期,我国夏粮食最低收购价全面提高,猪市同样也迎来了好消息。
进入5月以来猪价稳中上行,再加上各地相继发放了生猪产业的补贴,进一步提升稳产稳价能力,不少地区的猪价均有小幅上涨的趋势。
而马上又要迎来端午佳节了,其中深受欢迎的肉粽,其主要原料就是猪肉,届时需求端预计又有一波提振,不少养殖户对于后市行情也是比较看好的。
那么具体的猪价行情走势情况是怎样?多地发放生猪补贴,发了多少?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逐一了解下。
目前猪价多少钱一斤?
生猪:山东临沂市兰山区大白猪11.5元/斤;湖南邵阳市隆回县大白猪12元/斤;河北保定市曲阳县黑猪12元/斤;福建福州市罗源县土猪7.8元/斤;江西赣州市于都县土猪9元/斤;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杂交猪7.98元/斤;贵州毕节市大方县长白猪8.25元/斤;广东湛江市廉江市陆川猪7元/斤;浙江温州市永嘉县三元猪10.5元/斤;云南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三元猪19元/斤;甘肃平凉市静宁县三元猪15元/斤等。
猪肉: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前腿肉8.5元/斤;吉林四平市铁西区后腿肉7.5元/斤;河北保定市定州市三号肉7.5元/斤;湖北黄石市大冶市三号肉12元/斤;辽宁沈阳市大东区六分体7元/斤;黑龙江哈尔滨市香坊区猪碎肉6.5元/斤;江苏南京市江宁区猪肉类9.52元/斤;安徽蚌端口市固镇县猪肉类8.5元/斤;上海市黄浦区五花肉6.4元/斤;山东济南市历城区五花肉12元/斤;广东韶关市乐昌市五花肉10元/斤;湖南长沙市芙蓉区五花肉8.25元/斤等。
备注:以上猪价均来源于惠农网产地供应批发报价(非市场零售价格),仅供参考!
端午前会涨吗?猪价行情走势预测
5月以来,猪价可谓是“节节攀升”,国内生猪均价徘徊在8元/斤左右。
而至于其上涨的原因也比较简单:一是端午节马上要来了,养殖端看好后市,以及气温回升带来各种疾病影响(如猪蓝耳病等),导致生猪出栏节奏放缓;二是猪肉收储大面积流拍,进一步刺激了猪价上涨;三是疫情原因,生猪的运输及供应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而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端午节前猪价预计易涨难跌,首先自然是因为节日的消费提振,再者国内疫情也是逐步好转,餐饮消费逐步走强。
再加上养殖户挺价情绪偏浓,短期内猪价难以下滑。
不过,要注意的是,端午节的那一点消费支撑难有明显的改观,而且前期在疫情的影响下持续压栏后,6月份或将迎来阶段性出栏小高潮。
另外,叠加6月仲夏时节来临,气温升高走快,也导致了终端消费量有所减弱。
综上可知,目前猪价涨幅还是相对有限的。
到了6月中旬后,在供强需弱情况下,猪价预计还有回落风险,但端午前夕,猪价利好因素仍在,要卖猪的朋友可以把握机会,合理出栏,落袋为安。
因此,总体判断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猪价依然是稳定为主,涨不上去,也落不下来。
多地发放生猪补贴
1、广州
5月24日,广州下达了发放生猪应急财政补贴的通知。
据《广州市2022年度应对猪价过度下跌实施生猪应急财政补贴工作方案的通知》表示,每头存栏生猪补贴200元。
2、江西
5月24日,据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网站消息,安排能繁母猪一次性补贴7000万元。
按每头1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临时救助补贴。
3、四川
4月20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四川省促进生猪稳产保价七条措施》,表示也要对能繁母猪开展一次性临时救助补贴。
4、南宁
据2022年《南宁市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消息,各级财政将通过给予规模猪场(户)一次性临时救助补贴、贴息补助等。
5、石家庄
根据《石家庄市2022年稳定生猪生产补助项目实施方案》消息,每头生猪补贴92.954元。
总的来说,5月以来,市场猪价走势还是非常喜人的,但临近端午,其上涨趋势明显放缓,整体上涨8毛/斤。
但好在有节日的需求提振,猪价依旧是稳中有升为主。
虽说短期内猪价看涨情绪较浓,但后续气温回升越来越快,居民采购意愿偏差,尤其当下部分地区出台补贴政策稳定产能,可能会导致生猪价格滞涨,因此要警惕猪价下挫风险。
最后,想问大家你们那猪价怎样?有领取到生猪补贴吗?领取条件是什么?欢迎留言讨论。
④ 福州市粮食局内设机构
福州市粮食局的内设机构根据其职能设有六个部门:
1. 办公室: 负责统筹协调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工作,确保重大事项的执行;负责机关的文电管理、会务、机要事务、信息传递、档案管理、信访处理、提案工作、保密、政务公开、安全保卫等;承担综合性文件的起草和规范性文件的审核任务;并负责机关的行政后勤保障。
2. 财务处: 主要负责全局的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指导直属单位财务管理,监督会计核算、报表汇总、财务分析等;监管市级储备粮相关费用和贷款利息的使用,管理政策性补贴和费用资金的拨付;参与粮食风险基金的管理工作;负责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内部审计。
3. 购销储运处: 负责提出全市粮食宏观调控建议,平衡总量,并执行地方储备粮计划;制定和实施储备粮收购、储存和轮换计划;指导政策性粮食购销,包括最低收购价粮食;负责粮食流通统计和市场监测预警,以及仓储设施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负责军粮供应和特定地区的粮食供应,以及非常时期的市场调控。
4. 行业管理处: 负责粮食流通行业管理,制定发展规划,监管粮食收购、储存和运输环节的质量安全;负责科技管理、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负责粮食企业的行业管理和应急预案实施;进行粮食系统安全生产的监督,处理行政复议和应诉事务。
5. 监督检查处: 依法对粮食市场的活动进行监督,包括收购、储存、运输和政策性粮食购销;监管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核查粮食收购资格,执行上级下达的监督检查任务。
6. 人事体改处: 负责机构编制、人事管理,指导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处理粮食系统的体制改革工作;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
此外,福州市粮食局还设有两个正科级派出机构——第一分局和第二分局,它们直接隶属于粮食局。机关党组织则按照《党章》的规定进行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