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携手与共,托起福建粮仓
昨日,由福建、山东、江西、吉林、安徽、河南、黑龙江、湖南、江苏、湖北、内蒙古、宁夏等12个省(区)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在福州开幕。
作为粮食主销区,福建致力于搭建粮食产销协作平台,持续巩固和拓宽引粮入闽渠道,推动粮食产销合作纵深发展,促进产销区粮食企业深入开展粮食全产业链合作。
福建农林大学展台,专家介绍菌草鲜灵芝。记者 林熙 摄
新科技赋能,护航粮食安全
直面需求,直击痛点,新科技持续赋能粮食安全。行走在粮洽会,科技气息扑面而来。
本土企业福建思特电子有限公司为现代粮仓配备了“千里眼”“顺风耳”。公司市场部经理高云艺现场演示可视化智能控制平台,该系统集成了粮温仓温仓湿检测、虫害检测、智能通风、气调储粮、仓房控温等功能,“只要动动鼠标,就能远程实时掌握粮情变化,还能及时预警,智能调节仓内温湿度等参数”。
以往,粮食收购中不乏以次充好和大米掺假乱象。省外贸集团所属的福建省乡总农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国内科研机构研发智能鉴别设备,引入高分辨率光谱探测技术,能够准确判断物质属性和浓度,有效提高甄别效率。
“经过多年的发展,粮洽会已从单一的粮食贸易洽谈,发展为集粮食贸易洽谈、精品粮油展销、先进粮机展示、粮食科技对接、前沿粮讯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展会。”孙建平说,本届粮洽会共征集到可直接应用或技术成熟的粮食科技成果61项,粮食企业科技需求25项,涉及粮食智能监管信息系统、粮食全产业链智慧解决方案、粮食质量检测、粮食流通电商平台、粮食机械和粮油信息化等领域。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近日,象屿集团传来好消息——历经近三年研发,全球首个环境友好型缬氨酸产品问世。
在生猪养殖业中,日粮中的氮只有30%至55%可被吸收利用,剩下的随粪便排出。在日粮中添加的缬氨酸,有助于动物吸收更好、排便更少。这一技术创新能够使产品综合利用率提升15%至20%。这也就意味着,消耗等量的玉米,能够多生产出15%至20%的产品。
“把深加工建在粮堆里,不断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粮洽会上,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代臻介绍说,目前,象屿农产品板块——象屿农产已形成了集种肥服务、农业种植、粮食收储、物流运输、原粮供应、粮食加工及农业金融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格局。
粮食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新近发布的《福建省“十四五”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专项规划》提出,要以建设粮食产业强省为目标,做强福建特色主食加工,挖掘粮食产业经济新增长点,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发展。
粮洽会现场,省内外新农人纷纷带来关于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构想。
29岁的清流县新农人巫善生分享了自己的“种粮经”。2014年,他的父母承包了200多亩农田种水稻,起早贪黑却挣不到什么钱。县里举办的一场农业技术培训会,给巫善生带来了启发。
“农业专家驾驶高速插秧机,没一会儿就完成了一大片插秧作业。”巫善生意识到了粮食生产机械化的重要性。于是,他报考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购置全套农机,很快就成了行家里手。他成立了农机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全程托管服务。
‘贰’ 稻花香米业的大米是私企吗
不是私企
‘叁’ 福州大黄米在哪里买
福州大黄米在以下地方买:
1、福州大米厂,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樟林路166号。
2、福州大福有限公司,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罗星中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