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钟馗在广州哪个位置
扩展阅读
古北水镇属于北京哪里 2024-10-18 11:47:34
从赤峰到上海多少钱 2024-10-18 11:47:30

钟馗在广州哪个位置

发布时间: 2022-07-29 23:51:28

‘壹’ 钟馗庙都在全国哪个城市,东北有吗

钟馗,传说人物,道教中赐福镇宅圣君,其为陕西终南山西安户县(西安欢乐谷)人。另一说是由逐鬼法器“终葵”而来。“终葵”为逐鬼之物,被取为人名作辟邪之用。钟馗形象是自上古大傩中的面具形象演变而来。《左传·定公四年》记商朝遗民七族中,有“终葵氏”,终葵即“椎”的分解音,终葵氏即以椎驱鬼之氏族也。后世遂以“终葵”为辟邪之意,逐渐演变为“钟葵”、“钟馗”。钟馗一名最早见于《唐逸史》。话说唐明皇病中梦见小鬼偷去玉笛和杨贵妃的绣番囊,正当值怒时见一满面虬髯大鬼,挖下小鬼的眼珠吞掉。此鬼自称南山钟馗,高祖年间应考武举人,但因其貌不扬落第,羞愤撞殿前石阶而死。蒙高祖赐缘袍陪葬,钟馗化鬼后誓要为大唐斩妖除魔。唐明皇醒后,病不药而愈,遂向吴道子忆述梦中所见,并命其绘出钟馗像,颁布天下。民间亦挂其画像驱鬼避邪。 钟馗庙全国分布简考 1、陕西省西安市户县(钟馗故里):石井镇阿姑泉钟馗故里,“钟馗宫”,“钟馗庙”,“钟馗寺”。
2、陕西省西安市户县(钟馗故里):石井镇牡丹园“钟馗宫”。
3、陕西省西安市户县(钟馗故里):祖庵镇大重阳万寿宫,藏唐吴道子《钟馗神威图》。
4、陕西省西安市户县(钟馗故里):甘河镇“钟馗庙”。
5、台湾省嘉义县:复金村“钟馗庙”。
6、澳门:福庆街“钟馗庙”。
7、广东省广州市:仁威祖庙,内刻“钟馗镇邪”故事。
8、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下河乡“钟馗庙”。
9、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岭厦围前街钟氏宗祠“钟馗庙”。
10、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下端口镇粟塘村“钟馗庙”。
11、江西省萍乡市:麻山镇景星村“钟馗庙”。
12、江西省萍乡市:腊市镇救塘村“钟馗庙”。
13、江西省南丰县:钟馗傩庙。
14、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神祠内存:“钟馗造像碑”。
15、四川省丰都县:“钟馗庙”。
16、湖南省长沙市:河西芙蓉山“钟馗庙”。
17、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一都新坡,五都碑头“钟馗庙”。
18、湖南省常德安乡县:唐家铺“钟馗庙”。
19、湖南省浏阳市:官桥一圣“钟馗庙”。
20、湖南省浏阳市:官桥“钟馗庙”。
21、湖南省株州市:石峰区“钟馗庙”。
22、湖南省炎陵县:五子“钟馗庙”。
23、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那桐镇“钟馗庙”。
24、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江区:扬美镇“钟馗庙”。

‘贰’ 钟馗是什么神明啊,一般在哪里有

钟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长安终南山人(据古籍记载及考证,钟馗故里为陕西省西安秦岭中段终南山下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欢乐谷),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胆相照。

‘叁’ 西游天下钟馗在什么地方

在凌波殿.
你传送到凌波了之后, 打开当前地图.
地图上有一个提示捉鬼的地方, 就是那.
或者还是在当前地图, 你在那一排NPC列表里找一下钟馗.
找到了选择他自动寻路过去就ok了~

‘肆’ 钟馗的摆放位置

钟馗压邪,可以根据你的八字算出邪的方位,摆放在该方向。
补充:
钟馗,姓钟名馗字正南,中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旧时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的像辟邪除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是唐初雍州终南人,(据古籍记载及专家学者考证,钟馗为今陕西省西安秦岭中段终南山下周至县终南镇终南村人,当地现存终南钟馗故里庙),生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胆相照。

‘伍’ 钟馗传说之降妖杀虎镇的简单介绍

潘长江有一句名言:“浓缩的都是精华”,从小品界转战影视业的潘长江,用实际行动实践了这个名言——在正热映的电影《龙凤店》中,他饰演大S哥哥,为这部港产喜剧片注入了别致的东北幽默。眼下,他又出现在横店影视城广州街内的片场里,赶拍由浙江华策影视出品的《钟馗传说》。
在《钟馗传说》第一单元《降妖杀虎镇》中,潘长江不仅要首次和香港“续集王”欧阳震华合作,更要和大美人金玉婷爱得死去活来。这一切看起来很雷人,但潘长江有着自己的理解:“韩剧又臭又长节奏又慢,我无法理解有什么好看的,但是家庭妇女们就是热爱,还要跟着哭天抹泪的……所以我觉得,那种评价不要听,你要是听了就没有办法演戏了,中国所有的影视剧都不要拍了——都没有意义了!”
在《钟馗传说之降妖杀虎镇》中,潘长江饰演一个看似正气凌然的捕快程门雪,潘长江是这样解释这个角色的:“我这个角色有些人不人,妖不妖——简称人妖……”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潘长江一本正经地说道:“准确地说,他是一个狼妖!他年轻时曾是个捕快,但捉妖时本想和一个狼妖同归于尽,结果狼妖没死,还附魂在了他身上。他身为狼妖,但通过接触钟馗和金玉婷扮演的梦娘,悟出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后来就转化成了一个有人性的好狼妖。”在《钟馗传说之降妖杀虎镇》中,潘长江饰演的程门雪和金玉婷饰演的梦娘有着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潘长江得意地对记者说:“金玉婷在戏里面一直倒追我,但我从头到尾都没搭理她!”

‘陆’ 广州有那个寺庙有天师钟馗的神像

在番禺天后宫,坐地铁4号线

‘柒’ 钟馗像的位置

1、除夕和春节时,通常将开光门神钟馗画像悬挂或张贴于大门及内外门的外面,一般每档门贴一张即可,双扇门也可以贴二张,门上还应贴春联,门顶贴横批。2、居家挂开光钟馗画像一般在正对进户门或进院门的内侧合理位置;客厅的中堂;居室中朝向窗户的位置;餐厅中的主要位置;其他正对煞气和需要赐福的位置;如布置钟馗香案应按正神安置;在厨房、厕所、贮藏室等一般不宜悬挂钟馗像。3、衙署、单位挂开光钟馗画像一般在正对进户门或进院门的内侧合理位置;厅堂的主要位置;办公室的显要位置或朝向客户的位置;过道的顶端及两侧;其他正对煞气和需要赐福的位置;如布置香案应按正神安置于避静、洁净处。4、店铺、厂矿挂开光钟馗像,一般在正对进户门或进院门的内侧合理位置;其它正对煞气和需要赐福的位置;如布置香案应按正神安置于避静、洁净处。5、节日庆典或跳钟馗时挂开光钟馗画像,一般在最重要的位置,并应布置香案。6、车辆和行船中挂开光钟馗画像,一般是正对前方和正对后方的位置各挂一个为宜。7、随身佩戴开光钟馗像,有玉佩、金属佩饰等,一般挂于前胸贴身位置或腰带上,也有人将钟馗像直接纹于身体之上。女士一般将随身钟馗画像置于手包或上衣左侧口袋中,孕期妇女,也可贴身佩戴。8、端午节中,可以多处挂请钟馗画像赐福镇宅斩五毒。特别提示:应根据悬挂位置选请相应材质和大小的开光钟馗像。

‘捌’ 钟馗是什么地方的人

钟馗,是中国古代诸神中形象最为丑陋的一位。并且总是与阴间恶鬼相伴为伍。但人们并未因此而厌弃他。每到年节喜庆日子,人们都要张挂他的画像镇鬼祛邪。这种风俗远自唐朝持续至今,一千多年,从未间断。
然而长久以来,钟馗的真实来历却一直是未解之谜。
钟馗,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如何成为中国古代最具知名度的神只?
我们了解的钟馗大多来自戏剧和民间传说故事。
《钟馗嫁妹》故事中,讲到他是唐朝时一位出身贫寒的书生,自幼饱读诗书,才华出众。然而他相貌奇丑无比,丝毫没有读书人那种风流倜傥的儒雅气质。也就是因为这丑陋的相貌,使他在科举考场上遭受歧视。
钟馗凭借过人的才华,一路过关最终考到殿试。但这位唐明皇偏偏无法容忍钟馗的丑陋,大笔一挥,儿戏般的取消了他的录取资格。十年寒窗之苦,瞬间化为乌有。性格刚烈的钟馗于是选择了死……
这个故事的最早版本见于博物学家沈括所着《梦溪笔谈》的《补笔谈》,与今天故事稍有不同。
那次考场冤案后不久,唐明皇身患重病,梦中总被小鬼骚扰,无法安睡。一天深夜,他梦见一个小鬼偷偷潜入宫中,盗走自己心爱的乐器,还在宫中狂呼乱叫。懊恼间,唐明皇忽见一个蓝衣身影从天而降。一把抓住小鬼,撕扯一番吞下肚去。唐明皇惊醒过来,怪病从此不治而愈。回想梦中蓝衣人,就是那位丑陋的书生钟馗。于是请画家绘制钟馗神像,悬挂皇宫内外以求祛邪保平安。自此钟馗名声大噪,成为名扬天下的捉鬼大神。
北宋以来,几乎所有的钟馗故事都与此相类似。
那么这个流传了近千年的故事有多大真实性呢?
先来看钟馗其人。
我们参阅了唐代的历史文献,在所有唐代的官方文献中都没有找到钟馗这个人名。关于类似的考场冤案也没有一字一句的记载。
唐代有关唐明皇李隆基的奇闻轶事多有记载。可是也没有发现钟馗梦中显灵为唐明皇治病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考察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唐明皇不可能主持殿试考试。因为殿试考试制度,是一百多年以后才由宋太祖赵匡胤一手创立。
如此说来,钟馗其人以及他死后成神的故事很可能是宋朝以后才被虚构出来的。但这个故事至少有一处是真实的,那就是在唐明皇时代,钟馗已经是声名显赫的捉鬼大神。
《全唐诗》里收录了这样一首诗,名为《谢赐钟馗及历日表》。作者是唐明皇时一位宰相,名叫张说。诗中说感谢皇上赐给自己的钟馗神像和历日表。后来的大诗人刘禹锡也曾写过类似的诗篇。由这些唐人诗句不难看出,作为神钟馗在唐朝时已是声名赫赫,张挂钟馗神像成为上层社会流行的年俗。
可是钟馗到底是怎样的身世来历,又是如何走上神坛,诗中并未解释。
这或许就是宋朝以后人们虚构钟馗成神故事的原因:宋朝时钟馗也是名声显赫一如唐朝,可是人们无法解释他的来历。而从流传下来的诗和钟馗画像来判断,早在唐明皇时这种风俗就已经兴起。于是人们引入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唐明皇,并虚构钟馗读书人身份和冤死后显灵成神的故事,来解释钟馗的来历。
那么唐明皇赐给大臣的又是怎样的钟馗神像?
为什么宋朝人据此判定钟馗的读书人身份?
我们能否从那幅神像中探知钟馗的真实来历呢?
有记载唐代的画圣吴道子是第一位擅长钟馗画的大师,虽然他的钟馗像画作现已失传,但北宋时还有人在皇宫里见到过。北宋鉴赏家郭若虚,详尽描述他所见吴道子的钟馗像真迹。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六《近事》中写道:
“昔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革敦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笔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
所谓“衣蓝衫”的蓝字与褴褛的褴字同义,是破旧的意思,也就是身着破烂的衣衫。“腰笏”是说腰带上别着笏,是大臣上朝时手中持的木质礼器。“巾首而蓬发”则是描写他儒生身份和落魄的仪表。从北宋书画鉴赏家郭若虚对吴道子的钟馗画描述来看,钟馗的确是面目丑陋,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形象。
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钟馗画像,是五代时期人物画家石恪的作品。钟馗形象一脉相承,始终是贫寒的读书人形象。
看来从早期画像里,还是无法找到钟馗真实来历的蛛丝马迹。
也许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在民间社会中的钟馗形象。
要想探知钟馗的真实来历,还要把目光转向民间。然而在唐朝的史籍文献中,对于民间钟馗形象的记载却是一片空白。
1900年,敦煌。一位王姓道长偶然发现在唐代写本经文当中,有一篇提到钟馗。篇名为《除夕锺馗驱傩文》。
文章大意说:在一种叫做傩的仪式中,钟馗钢头银额,身披豹皮,用朱砂染遍全身。带领十万丛林怪兽,四处捉取流浪江湖的孤魂野鬼。
看来在唐代民间还有另一种钟馗,与上层社会流行的书生形象大异其趣。所谓的傩,到底是怎样一种仪式,钟馗又在其中担当何种角色?他的起源是否与这种仪式紧密相关呢?
翻开《新唐书》我们可以读到有关傩的记载。
《新唐书·仪礼志》中详细记述了一次皇宫里举行的傩仪式。从《仪礼志》中记载来看,虽然仪式的名字都称为傩,但宫中的傩和敦煌《钟馗驱傩文》里的傩还是有着显见的差别。首先是规模的不同,其次是在国家典礼中傩舞的领头者是方相氏,而并非敦煌驱傩文里的钟馗。
为什么同是唐代的傩,却有着如此的差别?这是因为在唐代,的确存在着两种傩;一种是官方主持的傩称为宫廷傩或国傩,另一种流行于民间,称为乡傩。
这种差别不仅在唐朝,甚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
敦煌出土的《钟馗驱傩文》是最早钟馗出现在傩仪式中的记载,从唐代以后一些风俗志和诗歌里的片断文字描述来看,也只有在乡傩中才能见到钟馗的身影。
幸运的是,这种古老的乡傩仪式,现在还能看到。江西省萍乡市石洞口村,以傩舞远近闻名。村民们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唐朝时迁居到这里的中原人。傩舞也就是那时从中原带来,祖祖辈辈一直传到今天。
傩舞里最活跃的角色就是钟馗。由于他频繁出场,又是场上绝对的主角,所以有时候人们也直接称傩舞为跳钟馗。与唐朝的傩仪式稍有不同,这里的钟馗已不是身着豹皮,而是一副将官打扮,手下的十万丛林怪兽也简化成四员副将。但他在仪式中的职能并没有变,仍旧是捉鬼。
一旦仪式开始,傩舞艺人就立即采用这样的步法。而这步法透露钟馗的真实身份。这步法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称作禹步,是大禹行走的步法。
一千七百年前,晋代的道教学者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了这种步法。传说大禹在治水时两腿受伤,行走时只能碎步向前挪移。但人们感激他治水的恩德,并不视之为缺陷,反而因其与众不同而视为神圣的证据。
那么钟馗采用这种步法的由来也就可以作如下推想:大禹所处的时代是氏族社会,氏族首领又往往身兼巫师的职务。所以他所主持的祭祀仪式,也因为这种特殊步法而显得与众不同。后世的巫师沿袭了这种步法,既为了纪念大禹,也为了增加仪式的神秘性,就称其为禹步。
这种推测有没有道理呢?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跳钟馗傩舞是古代巫术活动的一种,而且的确起源很早,甚至比传说中的大禹时代还要早,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从早期岩画石刻和陶器上的图案来看,早在文明诞生之始,具有巫术色彩的祭神仪式就已出现,而傩舞很可能也是那时相伴而生。
那么钟馗是否也在那时就诞生呢?
考察钟馗的面具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帮助。全国流行的跳钟馗傩舞中,面具都是不可或缺的道具,而早期的巫傩祭祀仪式里,面具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面具在傩舞仪式里的重要性,在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在仪式结束后,人们将面具放置到原来的位置,燃香礼拜。仪式主持者照例会有一段唱词,来表达感激赞美之情。人们对这些木质面具饱含敬意,一如往昔。
由于跳钟馗面具与商周时期面具在仪式中的作用相似,因此对于钟馗的起源,有一种假设:早在商周时期,钟馗就已出现。而钟馗的名字,很可能源自那时一位着名的巫师。
有学者考证,在殷商时期,也就是三四千年前,传说出过一位叫仲虺的着名巫师。他最擅长的法术是求雨,每每他出面主持的求雨仪式,最为灵验,所以人们用他的名字来代指巫师这个职务。而仲虺、钟馗两词发音相近,在流传过程中被误记为钟馗二字。这就是钟馗的来历的第一种说法。
但萍乡地区的人们还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说法,他们说钟馗是洗衣服的大棒槌。用桃木大棒敲打衣服,荡涤污浊,与钟馗打鬼祛邪的确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在两汉时期画像砖里,我们的确可以看到很多挥舞大棒的勇士形象。这是洛阳西汉墓壁画里的大棒打鬼图。可是大棒为什么不叫大棒而偏偏要叫做钟馗呢?
三百年前,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从汉字的发音方面作了有趣的考证。顾炎武认为,在训诂学里“钟馗”两字发音的反切,也就是钟字的声母,加上馗字的韵母相拼—发之为“追”的音。所谓椎,在古汉语里的意思,就是大木棒。
另外钟馗二字通终葵,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现在已经非常罕见。这个姓氏的来源,也与大木棒紧密相关。据史书记载殷时代遗民有七大家族,分别是陶氏,施氏,繁氏,树氏,樊氏,饥氏,终葵氏。他们的姓氏来源于他们所擅长的手艺----陶氏是制作陶器的。樊氏是做围墙篱笆的,而终葵氏家族的专长是做木棒木槌。
于是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推断:很久很久以前,傩舞仪式的主持者是一个手舞大棒的巫师,他手中的大棒称为终葵,也叫椎。巫师频频使用终葵打鬼驱邪,久而久之人们认为大棒有神奇的力量,进而认为终葵这个名字也寓意吉祥,甚至有用终葵二字取作人名,比如南北朝时期就有一些人名中包含终葵二字,如乔钟馗,取其吉祥辟邪意味。到了唐朝,人们早已忘记钟馗原本的大棒身份,误以为是古代一位姓钟名馗的打鬼能手。而上层社会流行张挂钟馗神像的风俗,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钟馗的名望日益高涨。
到了宋朝,人们无从考证唐朝这位大神的来历,于是虚构他的读书人身份和冤屈而死的凄婉经历,并演绎出唐明皇和钟馗之间一段恩恩怨怨。就这样,一根大木棒变成了人,又走上神坛,成为人们敬重的神。如此阴差阳错的经历,可算是古代造神史上的一大奇观。
然而,造神的故事还远未停止。
安徽省灵璧县,自古以钟馗画出名,经营此道的书画店挤满整条街道。每年有近万张钟馗画像,从这里流向全国,直至异国他乡。翻开清初编修的灵璧县志我们看到,明清之际,这个数字还要加上两倍,达数万张之多。在其他年画产地,钟馗像也是最受欢迎的一个品种。这表明,人们的确非常信赖钟馗的捉鬼神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古代民间鬼神观念的根深蒂固。也就是因为迷信鬼神的存在,人们才塑造了捉鬼的钟馗。
但鬼神观念早已有之。从半坡村出土陶盆上的图案来看,鬼神观念的出现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也就是距今7000年以前。而钟馗成为声名显赫的捉鬼大神,还是唐朝以后的事。那么钟馗出现以前,是谁曾经担当捉鬼的职责?后来,又为什么被钟馗取而代之呢?
让我们来看早期专职捉鬼的神明。这是西汉时期的画像砖,那时的捉鬼专家是神荼和郁垒。汉代神话故事中,他们是亲兄弟,素以勇猛着称。在两汉时期的画像砖里,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形象,神荼和郁垒两兄弟可说是资格最老的捉鬼专家。
这一位名叫尺郭,是更为另类恶鬼终结者。《神异经·东南荒经》里讲,这位尺郭捉鬼是出于本能----为了吃饱肚子。传说光是他的早餐就要吞下三千只恶鬼,到了晚上还要三百只作夜宵。
在唐朝以前这几位都是威风八面的捉鬼能手。但钟馗的出现,令他们黯然失色。钟馗为什么能够迅速走红,成为人们信赖的捉鬼大神呢?这还要归功于宋朝以来,民间故事的成功塑造。
首先人们赋予他贫寒读书人的身份,使他具有了现实意义。
钟馗是古代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故事里钟馗距离梦想仅仅一步之遥,却因皇帝个人好恶,而痛失仕途美好前程。想必他的冤屈经历引起历代读书人的共鸣,宋代以来几乎所有版本的钟馗故事中,这段情节都是惊人的相似。
以今天人看来,这有些不可思议:只因相貌丑陋,就被剥夺入仕做官机会,这样的荒唐事真的会发生吗?以貌取人,容貌长相决定一个人的仕途命运;这在唐朝并非新鲜事。
根据《旧唐书》中记载,考试合格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最终得到官职,还有吏部的四道关卡要过,其中有一条便涉及到长相。看来钟馗蒙受冤屈的情节是有着现实依据的。
而故事的高潮部分钟馗愤然赴死,以极端方式反抗不公正制度,则是他刚烈不屈性格的体现。如此刻画钟馗性格,为他后来成为最受信赖的捉鬼大神埋下伏笔。
傩庙,是全国仅存的几座专祀钟馗的庙宇之一,相传始建于唐宋时期。里面钟馗塑像与众不同:他不是通常所见挥舞金锏或宝剑的威猛形象,而是一派朝廷大员气度。庙前戏台上常演不衰的剧目是《老爷升堂》,这里的钟馗有另外一个尊称,名为判官老爷。
钟馗的判官身份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从文献记载来看,早在北宋中后期就已出现。
钟馗又是怎样成为判官的呢?
民间故事的解释是这样的:钟馗蒙受的冤屈感动了神界的最高统治者—玉皇大帝。本来钟馗死后也和所有人一样,要去阴曹地府经受煎熬,被阎王爷管辖。但玉皇大帝听说了钟馗的冤情非常同情,于是大发慈悲。速派使者通报下界,一路放行不得刁难。玉帝似乎对钟馗刚烈不屈的性格非常赞赏,还有意委以重任。在黄泉路上,钟馗接到一纸聘书,被玉帝任命为阴阳两界的判官。
这判官职务,并非无中生有。在人间朝廷官场,判官也是实力派人物。北宋官制系统中,判官协助三司使工作。三司使是政府的最高财政长官,总持国家财政大权,地位仅低于宰相。那么协助他工作的判官自然也是官场的实力派人物。由于判官财权在握,极易产生贪污腐败现象,所以历来都是选择德高望重,铁面无私的官员担任。北宋着名的清官包拯就曾担任判官一职。在萍乡地区有一种现象,那就是钟馗和包公难分彼此。他们的面具通常是可以互换使用,在很多人观念里他们有着相同的性格特征,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一位是人间的清官包青天,一位是阴间的判官钟馗。但这阴间的判官钟馗似乎权力更大。
北宋以来,民间故事成功的赋予钟馗贫苦读书人身份,以其现实意义而得到民众认同。他刚烈不屈的性格造就他成为铁面无私的判官,而与人间清官包拯形象的融合,最终使他成为最值得信赖的捉鬼神明。
考察钟馗早期形象的变迁,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钟馗形象所具有的两重性。他既有儒雅、庄重的传统文人品格;也有诙谐风趣世俗一面。
在北宋《大傩图》中,宫廷画家为当时钟馗立此存照。他面带花哨的面具,载歌载舞。整个场面充满节日娱乐喜庆气氛,全然没有一位斩鬼判官的威严气度。这是北宋苏汉臣《五瑞图》,判官钟馗和其他四位神仙一起执笏作舞。也是一派和气神仙风度。
这是南宋的水陆画《三官出巡图·地官》中迎接地官大驾光临的景象。钟馗位于图画的下方,比地官的地位要低很多。
这也是钟馗作为神的独特之处:虽然历朝历代钟馗的形象在各种绘画作品中频频出现,有关他的传说故事也多得数不胜数;但由于他的确于史无据,事出无典,加之相貌丑陋鬼气十足。从来没有得到哪一朝皇帝赐给封号,也更没有中央政府亲自出面主持给钟馗建庙的记载。然而也正因如此,民间塑造钟馗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这使钟馗获得了与众不同的世俗品格。
这种世俗品格浸透到民间的日常生活细节中。北宋沈括《梦溪笔谈》里记载了当时民间使用的一种捕鼠机,名叫钟馗。这架名为舞钟馗的宋代捕鼠器,工作原理其实与今天的并无二致。从实用角度讲,钟馗雕像其实实完全多余的。即便没有钟馗像,捕鼠机也照样能正常工作。那么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加上钟馗像呢?惟一的理由就是他的威慑力。
古代民间造神的实用功利性,还体现在一种重要的民间风俗---那就是张贴门神钟馗画古代民居张挂钟馗像大门首当其冲,成对的张贴在两扇门板,单幅的贴在门的正上方。防止恶鬼上门骚扰。有的民居院落,进门之后还见不到主人的房间,用这座墙来隔开。钟馗经常出现的另一个位置就在这里。
因为人们对鬼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鬼只能走直线,所以即便是不小心让鬼溜进门来,也会被影壁钱的钟馗老爷抓个正着。钟馗像贴在这里还带来另一个便利:因为在这里方便安置香炉红烛。人们指望钟馗尽心尽力的看家户院,所以像对待其他神一样,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奉上丰富的供品,焚香礼拜。
虽说是神仙身份,但因为时时见面,司空见惯,日久年深也就把钟馗当作家庭的一员来看待。敬畏之余,也有亲切的一面。但如果作为门神的钟馗有失职情况,一家之主也会拿出家长的威严,甚至于破口大骂。
杂剧《盆儿鬼》写到元代民间这种特殊的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汴梁小生意人杨国用被人谋害。兇手用他的骨灰和泥,烧在瓦盆中,送给了邻居张老汉。瓦盆带来死者的鬼魂,吵闹鸣冤。张老汉得知盆里有鬼,魂飞天外。进而想到,自家的门神钟馗老爷严重失职。居然和自己一样老眼昏花,浑然不知,糊里糊涂得放鬼魂进屋。于是破口大骂:“好门神也,你怎生把鬼放进来了,俺要你做什么?”
从元杂剧中普通百姓对钟馗的轻漫态度可以看出,他的神性已经丧失殆尽。既然如此,我们不免生出疑问:为什么作为神的钟馗又能一直保留至今?这或许与道教的推崇有关,从他经常使用的一种特别的武器,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塑造的痕迹。
钢鞭和金锏之外,钟馗最常使用的可能就是这把宝剑了。钟馗用鞭和锏作打鬼武器的确非常适合,也符合钟馗的刚烈形象。相比之下宝剑就显得很温和,因为古代无论文官武将大多会佩带一柄这样的宝剑,人们为什么把这柄看似平淡无奇的宝剑佩给钟馗呢?
这不是一柄普通的宝剑,而是道士专用的斩鬼武器---七星剑。剑身上的七个相连的圆点是北斗七星图案。北斗七星,在道教中拥有崇高的地位,是道士作法事时参拜的最重要的星宿神。明清以来,民间活跃着许多道士,他们游走江湖专以作法事为职业。宣称通过他们虔诚的祷告,北斗七星之神就会下凡人间,为人消除灾祸、疾病驱除邪气斩除妖魔鬼怪。这些乡间道士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大事小情无不插手。他们频繁的请钟馗下凡捉鬼,赋予钟馗新的职能---于是具有道教神仙法力的钟馗崭新登场。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春天里的节日。老北京人的观念里,农历五月是恶月,据说在这个月里毒虫病虫们全体出动害人生病。这毒虫数量非常巨大,被称为五毒。端午悬挂钟馗像风俗说明人又赋予他新的职能,钟馗斩五毒。
但钟馗故事里并没有五毒,倒是有五只小鬼。画像中经常尾随钟馗的就是这五只小鬼。他们是明朝时钟馗故事里的新出现的角色,据说钟馗的丑陋相貌与他们有关。
在明朝版本的钟馗故事里,一改过去文艺作品中天生丑陋的说法。故事说钟馗本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书生,赶考路上被五只捣乱的小鬼毁坏面容。钟馗含冤而死,成为捉鬼的神以后马上收服了这五只小鬼。
后来五鬼进一步演化成为五毒,又使钟馗担当起另一种全新职能,斩五毒的天师钟馗。其实原来专职斩五毒的神,另有其人----张天师。张天师是天师道的创始人张道陵的神化形象。明清以来随着钟馗故事的传扬,尤其是钟馗和五只小鬼的一段恩恩怨怨广为人知,钟馗渐渐取代了张天师。明清以来,钟馗又与张天师形象相融合,钟馗成为端午节里最受欢迎的明星---斩五毒的天师钟馗。
这五只小鬼再也无法逃脱钟馗老爷警惕的目光,后来他们又变形为五只小蝙蝠---寓意福在眼前,或者恨福来迟。这五鬼变成的五福就更有说法了,《尚书·洪范》解释五福的具体内容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明清以来锺馗画祈求赐福成分增加。这幅画作是明朝成化皇帝所作的《岁朝佳兆图》,锺馗捧着如意,带领小鬼匆匆赶路。小鬼手中托盘里盛满柏叶柿子,上空有蝙蝠,寓意百事(柏柿)如意,福自天来。
杨柳青锺馗门神画,是典型的"武判"样式。钟馗挥舞宝剑做出种种威武姿态,四周衬满流云、八宝、双喜等图案,活泼中带有吉祥寓意。
苏州桃花坞门神中有风度潇洒的骑驴锺馗,侍从小鬼撑破伞相随,他手执牙笏目视前方空中飞舞的蝙蝠或吊系的蜘蛛,象征"福自天来"、"喜从天降",洋溢着喜庆色彩。北京更有画店别出心裁,去除锺馗手中的武器,增添了一枚超大铜钱,谓之托钱判。
老北京读判官后面加儿话音,称判官儿,或简称判儿。于是又有人把锺馗怀里的大铜钱换成了胖娃娃者,寓意"盼子得子"。
就这样---驱邪魔,斩鬼怪,祈福得福,盼子得子,求财得财。人们生活所需一应俱全,钟馗最终成为古代民间诸神中的超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