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想去麻风病村,想问问在去之前我该做什么准备,防止患上麻风病希望专家们给些意见,非常感谢。
不用什么准备,只准备带点钱给病人就行。现在的麻风村都是老、残留村的治疗好的病人,可以说是正常人。不会有传染性的。可以放心去!
‘贰’ 麻风病村为什么存在
麻风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以前患病,基本无药可医。
为了防止传染,大家把麻风病人集中到某个地方。
云南至今都有麻风病康复村,现在没那么可怕了,有特效药。
‘叁’ 中国有多少个麻风病康复村
麻风病康复村在各个省份都有(比如广东、湖南、广西、海南等待),只是大部分都是在偏远的山区,没有人知道而已。我国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人得了麻风病,
‘肆’ 侯海燕的事迹
今年23岁的侯海燕,是三峡大学三年级学生,出生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清水堰村,因生于难产而留下“歪脖子”残疾。由于家境贫寒,她从读初中时便受到香港慈善人士的救助,直到上大学,香港明爱内地捐助办公室仍然每年救助她的学费。
“我是靠爱心人士的资助才完成了初、高中学业,后来跨进了大学校门。”在爱心滋润中成长起来的侯海燕告诉记者,她对来自社会的关爱一直心存感激,决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通过自己的手将这支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
“爱心超市”受到大学生们欢迎
2005年刚进入大学,侯海燕就加入了学校青年志愿者队伍,每周到图书馆帮助工作人员整理书籍。在看似简单的工作过程中,她切身体会到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不易。
在一次聊天时,一位高年级的大学生说,就要毕业了,有许多衣服和书籍都将扔掉,十分可惜。她感到这是一笔不小的浪费。2006年6月,侯海燕找到校团委负责人,希望学校支持她和志愿者们发起爱心捐助活动,留下学兄学姐们即将扔掉的有用衣物。她的想法得到支持后,他们边筹划创办“爱心超市”,边奔波在校园里贴海报,做宣传,动员同学们将准备扔掉的衣服和书籍等募捐给“爱心超市”,然后由“爱心超市”捐给本校贫困学生和校外困难群众。此举得到大学生们的积极响应,100多人加入爱心社志愿者行列。在一周时间里,竟募捐到6000多件衣物,同学们都把自己不想穿的衣服捐了出来。学校还专门为“爱心超市”腾出两间房,后来募捐的衣物越来越多,学校破例再为“爱心超市”腾出了4间房。
侯海燕和青年志愿者们一起,利用课时间将这些衣物一件一件进行分类和整理。大学生张亚娟说:“整理衣物是很辛苦的事情,有的衣物上面都积满了灰尘,有的甚至有了霉味,好多人都不愿意去做。课余时间本来就不多,但侯海燕硬是和大家一起抽空把堆成了山的衣物整理了出来。”没有货架,侯海燕就东奔西走想办法,最后终于从设备处申请到了7个大书架,将“爱心超市”摆放得有了模样。
随后,“爱心超市”每逢周六和周日对外全天开放,从不间断,侯海燕就和青年志愿者们一起在这里收发衣物。前来“爱心超市”免费领取衣物的,除了校内的贫困学生,还有校外市民。现在,自愿参加爱心社的大学生已经发展到220多人,由侯海燕担任爱心社社长。“爱心超市”被找到领走的衣物就达1000多件。
“爱心超市”还携手学生会社团部、宣传部、组织部和外联部等多个部门,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及捐赠活动,吸引大学师生参与其中,成为大学校园里最受欢迎、参与人数最多的公益活动,侯海燕的名字和她的事迹开始在校园里为师生们传为佳话。
走进“麻风村”奉献爱心
2007年暑期,侯海燕用做家教挣的钱自费来到湖南省吉首市泸溪县沙渡溪村,参加由“家”广州委员会组织的麻风病康复村工作营。侯海燕与来自世界各国的2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一起走进这个“麻风村”,开展村民联谊活动,与村民同劳动同吃住。
侯海燕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这些麻风病人在大山深处进行了集中治疗。如今,他们都已康复,急切渴望着回到原来自己居住的地方,但人们依然对他们心存戒备,认为他们还是传染者。由于该病腐蚀人的神经末梢,造成他们即使康复了还带着残疾,造成外貌的变形以及生活和行动上的不便,所以他们只好回到原来集中治疗的偏僻的村子居住。虽然每月都有生活补助,但他们更渴望心与心的交流。
在这里,侯海燕和志愿者们给村民们做饭、熬汤,与他们同桌吃饭。在农村长大的侯海燕利用会砍柴、做得一手好饭的才能,为村民们熬绿豆汤,请村民们来一起喝汤、联欢,许多村民都掉下了眼泪,说从来没有这么开心! 她和志愿者们还一起为村民修路、架桥。劳动之余,她就坐在老人们身边,陪他们聊天,消除他们内心的寂寞。侯海燕和志愿者们还为村民们表演文艺节目,散发着青春气息的歌声和舞姿,让生活在这个偏僻山村的老人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为了让周遍的村民与“麻风村”有更多来往,大学生志愿者们还邀请邻村的村民们到“麻风村”打篮球,开展篮球赛。“不过,那次我们打输了。”侯海燕笑着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消除邻村村民们长期以来对麻风病康复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在这个偏僻山村的10天生活,让侯海燕深有感触。她在日记中写道:“也许我们的歌声有些跑调,也许我们的舞姿不够优美,但那又有什么关系,老人们脸上开心的笑容,让我感到了爱心的力量。”
每天都很忙碌的爱心使者
一个随父母从四川移民到夷陵区姜家湾村的孩子,让侯海燕至今挂念着。这个孩子名叫夏予苍,是侯海燕在义务支教时曾经翻山越岭上门去辅导过的学生。
2006年,身为青年志愿者爱心社姜家湾小学义务支教组队长的侯海燕,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带着队员们前往前往夷陵区姜家湾小学义务支教。为了让这些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把支教工作做到了学生家里。可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他们就搭乘客车,从学校到县城,再从县城到村庄,至少要转二次车后,再步行山路来到学生家中,从学校出发到抵达常常需要2到3小时。他们以“二帮一”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给他们辅导功课,和他们交心谈心,帮他们树立远大理想,让学生家长感激不尽。在支教过程中,侯海燕和同学们发现,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出去打工挣钱去了。于是,他们在辅导孩子的同时,向农村家长做宣传,动员他们尽力让孩子多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如今,爱心社支教小组已发展到75名志愿者,先后承担起与市八中、博爱康复特殊学校等的支教工作,支教活动开展得有生有色。
侯海燕每天总是很忙碌,她说:“除了学习,要做的事情太多,只好每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一件件写在纸上,做一件划掉一笔。”熟悉她的同学方勇说,她把自己的日程总是安排满满的。
“哪里有爱心活动,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常常与侯海燕合作开展爱心活动的三峡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方勇说:“侯海燕不仅善良,富有爱心,而且点子多,很负责,她发起的活动,大家都愿意参加。”在班上,她一直担任生活委员。每个学期末,她都会做一个学期开支明细表,让每位同学过目。如有疑义,即刻解决。
去年9月开学时,侯海燕主动申请当上了新生班导师助理。开学之际,本来就很忙的侯海燕走进每个新生寝室,陪刚刚安顿下来的新生们聊天。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新生们有了学姐的帮助,侯海燕耐心地告诉他们教室在什么地方,在大学生活要注意的问题等等,陪伴新大段关键时期。
作为“绿色科技社”的副会长,侯海燕还与协会的其他干部多次组织各种科技和环保知识专题讲座、环境调查、主题论坛以及环保宣传等活动,并多次联合环保协会、四纬营销策划协会等校内其他兄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她的努力下,该社团连续荣获“校优秀社团”、学院特色团日“最佳创新奖”以及“优秀社团二等奖”等称号。侯海燕先后被大学评为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干部、三好学生和毕业生大型募捐活动优秀组织者,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大学奖学金。
侯海燕说,参加公益活动并没有影响她的学习,相反,她在紧张的学习中找到了更高效的学习方法,她将竭尽全力将这个爱心的接力棒一直传递下去。
‘伍’ 麻风病康复村
麻风病康复村在各个省份都有(比如广东、湖南、广西、海南等待),只是大部分都是在偏远的山区,没有人知道而已。我国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人得了麻风病,那个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就把那些病人全部隔离起来,渐渐人多了就形成了村子。而现在居住在麻风病康复村里的人大部分就是那个时候的病人(但是他们现在已经康复了)和他们的后代。国家有帮助治疗,而且对那些康复者进行补助(每个月有固定的补助资金,只是每个村子的都不一样而已)。麻风病只要经过治疗一周以后就不具有传染性了,而且不会遗传,所以麻风病康复村里的人现在和常人差不多,只是因为那个时候他们没得到及时治疗而落下了残疾。只要是健康人都能去吧,我就去过很多次,而且和那些麻风病康复村里的村民一起聊天吃饭,里面也有不是麻风病康复者的村民,他们是因为父母得过病而出生在村子里,也有是因为伴侣得过病,为了陪伴伴侣,也一起搬了进去,这些人生活在村子里几十年仍然是健健康康的,一点事也没有,只是外界对麻风病仍然有歧视,所以那里的村民极少出村,就算出去买生活用品或者食物,也很少提及。现在有一个叫家工作营志愿者协会的组织是主要集中在麻风病(又称"汉森病")康复村进行志愿者活动的。家工作营里的志愿者多数为在校大学生,他们会在五一十一或者寒暑假进麻风病康复村进行一系列的志愿者活动,然后和那里的村民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帮助那些村民改善生活条件和提高村民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地位。如果想看看他们的具体活动,可以进这个博客看看http://52sunshinecamp.blog.163.com。
‘陆’ 中国有多少麻风村
我于2017年9月8日,带10名学生去探访了顺德马洲医院(麻风病村,现改名颐居苑),据我了解,广东韶关还有一个,湖南石门有一个,四川有一个(还剩下9人),麻风病村还存在,但麻风病人已经没有了,在上世纪八十所代,我国麻风病人全部治愈,再也没有麻风病人了,现在只有曾经患过麻风病已经康复了的残疾人。他们现在都已进入晚年,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他们年纪最小的72岁,最大的95岁。
他们都已经治愈了麻风病,现在一般都是有老年病,进在一个个走向另一个世界。他们是被我们遗忘了的一代人,同时也是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人,也是相当可怜的,需要我们照顾的人。他们年轻时,与正常人一样为我们这个社会创造了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