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广州海鲢鱼有哪些
扩展阅读
深圳先锋怎么发布消息 2025-01-10 20:30:46
杭州会谈是在哪里 2025-01-10 20:30:42

广州海鲢鱼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9-07 07:21:26

Ⅰ 海鲢目的物种分类

为最原始的硬骨鱼之一,体延长而侧扁。被小圆鳞,具银色光泽,头部无鳞。口大,位于吻端,下颔突出。侧线显着而直走。背鳍,臀鳍基底有鳞鞘。背鳍单一,在腹鳍起点略后,最后鳍条不延长。 腹部平,无棱鳞。颊部有喉板。假鳃大。侧线鳞通常95—120。侧线管不分支。背鳍条通常20—25,最后背鳍不延长。臀鳍条通常13—18。腹鳍位于背鳍始点下方或后方,鳍条通常12—16。吻骨2块(Elops)。中筛骨有横的黏液管。副蝶骨有齿。上颌缘由前颌骨和上颌组成。辅上颌骨2块。无基翼骨突起。侧颞窝被遮盖。无隅骨。鳃盖条27—35。椎骨63—79。尾神经棘4。具尾髓骨和尾下骨。肩带无远端辐状骨。鳔不与耳通。无动脉圆椎。 仅有海鲢属Elops,共7种:太平洋海鲢Elops affinis、夏威夷海鲢Elops hawaiensis、西非海鲢Elops lacerta、大眼海鲢Elops machnata、海鲢Elops saurus、塞内加尔海鲢Elops senegalensis 和Elops smithi(2010年发现的物种,暂无中文名)。 属于温、热带的洄游性鱼类,有时会游入河口且可容忍于淡水水域。 通常生活在水深1至30米以上区域。 幼鱼发生变态行为,即“细头狭带型”幼鱼期,全身透明,浮游于沿岸浅水域与河口区。可食用,但味道不佳且多小刺,通常做成咸鱼。
多数化石属始现于下白垩纪。 仅1属2种,即西大西洋种的大西洋大海鲢Megalops atlanticus和印度-西太平洋种的大海鲢M.cyprinoides。体侧扁。头中型。吻略尖。口斜裂,稍上位。下颌突出,上下颌具细齿。具眼睑。具喉板。鳃被架23~27。无大型拟鳃。体被小圆鳞,头部无鳞;侧线明显直走,具放射状的小管,鳞数37~48;背鳍及臀鳍基具有鳞鞘。单一背鳍,位体中央,约在腹鳍略后方,不具硬棘,鳍条数13~21,最后之鳍条延长如丝;臀鳍较大,位于近尾部,基底长于背鳍基底,鳍条数22~29;胸鳍小;尾鳍深叉。脊椎骨数53~68。 侧颞颥沟浅,无顶盖,无隅骨。尾神经棘3。通常鳔与耳相通。动脉圆椎有2行活瓣。 大洋性洄游鱼类,幼鱼常成群出现在砂泥底之浅水域、河口及内湾,有时亦会游入河川之下游区。最大体长可达240厘米(为大西洋大海鲢的纪录)。以中上层之甲壳类及小鱼为食。具有狭首形幼鱼期。在西方为着名之游钓鱼种。
化石起源同海鲢科。 共2属4种。体延长呈亚圆筒形,稍纵扁,腹部圆。吻突出。口中大,腹位。体被小圆鳞,头部无鳞。分二亚科。北梭鱼亚科Albulinae具喉板;鳃被架10~16,侧线鳞数66~84,背鳍短,鳍条数16~21,脊椎骨数69~80,上颌及基舌骨无齿,全世界计1属2种。长背鱼亚科Pterothrissinae不具喉板;鳃被架6;侧线鳞数85~112;背鳍长,鳍条数55~65;脊椎骨数约107;上颌每侧6~7枚齿;全世界计1属2种。沿岸砂泥地之底栖性者,大多栖息在河口或内湾等浅水域,亦有出现在珊瑚礁外围之砂地。群游性。他们利用尖吻来挖掘砂泥中之食物,以蛤、各种蠕虫及甲壳类等为食。本科有时独立为北梭鱼目Albuliformes。

Ⅱ 大眼海鲢的介绍

体侧扁,口大,眼大,鳞片大。鱼体银白色,各鳍黄灰色,尾鳍叉形,特征是背鳍最后一根软条呈丝状延长。属于海鲢目动物。

Ⅲ 大海鲢的近种区分

区分两种大海鲢,主要是看头尾。
首先泰庞海鲢的眼睛看上去就很正常,而大眼海鲢名副其实地长了一对大眼睛,这在两种大海鲢同时存在的时候非常容易分辨。然后就是看头型。泰庞海鲢长了一个掠食气息浓郁的头部,头顶上翘,下颚明显前伸。我们前面说了它和翘嘴鲌鱼长得非常相像,“翘嘴”是个什么概念,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吧?相对而言大眼海鲢完全就是个平民,头顶平直,头部呈最普通的三角形,又傻又大,没有一点上层掠食王者的气魄。最后看尾鳍,这个由于个体差异或是鳍叶破损的原因也许不会那么明显。总的来说泰庞海鲢的尾鳍比较短粗,看上去强壮坚挺;而大眼海鲢的尾鳍明显纤细修长,像是燕子的剪刀尾。

Ⅳ 大海鲢的介绍

英文名:Pacific tarpon。海鲢目(Elopiformes)大海鲢科(Megalopidae)的海产鱼,与北梭鱼(bonefish)和海鲢(ladyfish)近缘。大海鲢(Megalops cyprinoids)又称大眼海鲢,印太海鲢,为海鲢目,大海鲢科,大海鲢属一种海洋鱼类。大海鲢分布于印太地区海洋近岸,及淡海交界处水域,是着名的游钓鱼类,其幼体可作为观赏鱼。

Ⅳ 大西洋大海鲢的介绍

大西洋大海鲢(学名:Megalops atlanticus)背鳍短脊位于身体中部,臀鳍较长,尾部依附于背鳍。胸鳍发育很弱。侧线鳞片呈管状分布。背部蓝灰色,边线为闪亮的银色。大鳞甲片,覆盖侧身93~107cm范围,一直延伸到尾部。体长有力,是人们喜爱的游钓鱼种,被鱼钩勾住时常猛烈跳跃借以挣脱。成年海鲢可长至2.4米,体重达136公斤,截止2012年,已公布的最大重量为161公斤。虽然被叫做“海鲢”,但大西洋大海鲢是凶猛的掠食鱼类,气势非常威武,和吃硅藻为生的菜鱼白鲢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事实上,作为一种上层掠食鱼类,所以它的外观和淡水中另外一种着名的上层猎手非常相似,那就是翘嘴鲌。主要分布于大西洋近岸和中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热带和亚热带浅水、淤水海域,有时也见于河流中,常浮出水面吞吐空气。

Ⅵ 海鲢的介绍

海鲢(学名:Pachycormus)是北梭鱼及大海鲢近缘的热带海产鱼。在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均有分布,为近海中型鱼类,,偶尔进入咸淡水或淡水,是世界重要的经济鱼类。海鲢于1766年由林奈命名为E.saurus,目前世界有5个种,包括E.saurus、E.hawaiensis、E.affinis、E.machnata和E.lace。1海鲢也被称为梭鱼,广东沿海俗称烂肉梭,游速极快,力量很大。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鱼为食。也是海钓者的喜爱鱼类之一。体细长,状似狗鱼,被银色细鳞,具沟槽,背鳍与臀鳍可平伏其中。肉食性。牙小而尖锐,腭下具喉板,体长达90公分(35吋),重达13.6公斤(30磅)。幼体透明,如鳗。

Ⅶ 大海鲢的主要品种

大海鲢属的另一位成员就是大眼海鲢。虽然大眼海鲢也是体长可以突破一米的大型鱼类,但它的外貌很一般,气质和泰庞海鲢比起来相去甚远。介绍大眼海鲢,某些程度上是为了“打假”。大眼海鲢和泰庞海鲢的产地不同:被称为大西洋大海鲢的泰庞顾名思义是产在大西洋的;而大眼海鲢别称印太海鲢,可见它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海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泰庞海鲢的进口明显要比大眼海鲢困难一些,所以价格也会高很多。这就给了许多商贩以次充好,拿大眼假冒泰庞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