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让外国人漂洋过海来借钱的清朝最后一位首富最后的结局如何
清朝最后位首富到底多有钱,连外国人都跑来借钱,结局却让人惋惜
2001年,美国的《华尔街日报》统计了全球1000年来最富有的50人,其中有6人来自于中国,清朝的伍秉鉴就是其中的一员。被誉为广州世界首富的他,在1834年时私人资产就已达到2600万银元,当时的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是4000万两,伍秉鉴家族所拥有的财富相当于清政府当时年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鸦片战争爆发,靠着向朝廷捐献巨款换得三品顶戴的伍秉鉴,发现自己已经没能力拯救事业。不少朝廷大臣将这件事情怪罪到他的头上,而多他只能靠一次次向清政府献出巨额财富换得短暂的安宁。没过几年,身心疲劳的伍秉鉴就病逝于广州,曾经富甲天下的怡和行在清政府的步步蚕食下,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⑵ 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世界首富,并且当时在国际上颇有名声,究竟是哪一个富豪
这位世界首富叫伍秉鉴,他是福建人,去广东做生意,主要是中西贸易,他的私人资产达到两千六百万银元,豪宅可与大观园相比。
我们知道从古至今世界前十的富豪榜中没有什么中国人出现,在历史上出现过一位中国人,他曾是世界首富,他叫伍秉鉴,又名伍敦元,是福建人,清代广州十三行的商人,伍秉鉴的祖辈是茶农,并非是有钱人家,伍秉鉴有他自己的企业,叫作“怡和行”,经营丝织品、茶叶、瓷器,他做的是中西贸易。
伍秉鉴的怡和行是经营茶叶、瓷器等正经生意的,但是伍家所担保的外国商人为了赚钱,却在货物中夹杂着鸦片,伍家主动交出鸦片,但是林则徐还是将伍家许多人押走审讯。鸦片战争爆发,十三行商人们包括怡和行,都纷纷捐出资产帮助政府,但是无可奈何,还是无能为力。而后伍秉鉴病逝,十三行也开始没落。
⑶ 清朝商人伍秉鉴为什么被认为是当时的世界首富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林小静
伍秉鉴是世界首富的说法来源于1834年的《华尔街时报》,文章称伍秉鉴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估计资产达2600万银元,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几乎等于当时清政府全年收入的一半。2001年,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评选出过去一千年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名单上有六个中国人的名字: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伍秉鉴和宋子文。其中,伍秉鉴是唯一不以权势而能拥有倾国之富的商人,被认为是19世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的画像曾经长期被悬挂在英资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厅,《华尔街日报》评价他说:“出生于1769年的清朝行商伍秉鉴,继承父业与外商从事买卖,又进一步贷款给外商并以此获得巨额财富。”美国学者马士也评价说:“在当时,伍氏的资产是一笔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
(广州十三行)
伍秉鉴也非常注重搞好和其他行商的关系,虽然是竞争对手,但他却秉持“利益均沾”的原则,1811年,伍秉鉴担任英国公司羽纱销售代理人,事后却将利润按比例分给全体行商。层有一位行商黎光远因经营不力破产,按当时朝廷的规定,要被充军伊犁,伍家便筹款捐助他在流放地的生活。从1811年到1819年,伍秉鉴向濒临破产的行商放债达200余万银元,使多数资金薄弱的行商不得不依附于他。伍秉鉴在行商群体中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他被推举担任十三行公行的总商。
在”一口通商”时期,伍秉鉴能够广州十三行行商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离不开清政府的扶植,他先后利用贿赂、捐赠等各种手段与官府建立密切关系,伍家几代人都有官衔与封荫。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廷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于是下令广州行商归还条约规定的外商债务300万两白银,伍家又独担100万两,行商公认缴134万两,其他行商摊派66万两。不过也正是《南京条约》的签订,广州“一口通商”的优势已不在,广州十三行优势全无,行商随之日益衰落,有的走向破产,伍秉鉴也不例外。可以说伍秉鉴的成功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下的产物,而一旦清朝的这一政策被打破,他所取得的荣誉也一并消亡。
参考文献:
小广:《19世纪世界首富伍秉鉴》,《黄金时代》,2006年第06期。
贺痴:《清代世界首富伍秉鉴的财富人生》,中国致公出版社,2010年10月。
编辑:施祺
⑷ 广州有哪些鲜有人知道的“之最”
1.广州的世界首富——伍秉鉴(清代)
2.中国最早的“摩天大楼”—— 广州南方大厦(1922年建成)
3.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于1996年1月15日)
4.国内最早使用公众移动电话的城市——广州
5.国内最早开通的电话报警服务台——广州110
6.中国第一座4层转盘式立交——区庄立交桥
7.广佛地铁——国内第一条城际地铁
8.泮溪酒家——中国最大的园林酒家
9.广州第一张羊城通发行于2001年12月
10.中国客流量最大的火车站——广州南站
11.广州最高的楼——周大福金融中心(530米)
12.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是亚洲最大、国际第二大的会展中心,面积仅次于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
13.广州最高的山峰——从化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的“天堂顶”,海拔1210米
14.长隆夜间动物世界是中国首个夜间动物园
15.广州是世界着名的东方港市,也是世界上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16.北回归线横贯广州,同时广州市也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城市
17.中山大学康乐园与北大的未名湖、武大的珞珈山并称三大中国大学最美丽景观
18.广州塔是中国第一高塔、亚洲第二高塔、世界第四高塔
19.广州塔塔身168至334.4米处设有“蜘蛛侠栈道”,是世界上最高、最长的空中漫步云梯
20.广州塔422.8米处设有旋转餐厅,是世界上最高的旋转餐厅
21.广州塔450——454米处设有摩天轮,是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轮
22.广州塔天线桅杆455至485米处设有“极速云霄”速降游乐项目,是世界上最高的垂直速降游乐项目
⑸ 伍秉鉴为何可以在粤商中脱颖而出成就世界首富
伍秉鉴是福建人,生于广州。他的父亲伍国莹曾是十三行总商潘启官的账房先生。伍秉鉴所创立的怡和行,以及积累的巨额财富一直是个谜。
清代的怡和行具有很大的生意,嘉庆年间他接办其兄伍秉钧的行务,进而为十三行首席行商。
后来清朝政府改革行商制度,他与卢文锦同任总商,进而成为总商之首。
伍秉鉴到1834年时,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富甲天下。
伍家的怡和行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伍秉鉴在西方世界有重大的影响。
亨特在获悉伍秉鉴去世时说,这位举世闻名的公行最后的头人,于1843年9月4日卒于广州河南,享年74岁,他和拿破仑、威灵顿都生于1769年,旗昌洋行为了纪念他,特将一艘船命名为“浩官号”。
英国人则将他与林则徐的蜡像,一同陈列在伦敦名人蜡像陈列馆。贸易起家,最终成为富甲天下的人。
事实上,十三行的行商们很多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1822年十三行商馆区的一场大火,足足烧了七天七夜,烧毁了价值4000万两白银的财物,洋银熔入水沟,长达一二里路呀!
总而言之,伍秉鉴就是这样成为世界首富的,他确实有钱,他的家产有2600万两银子之多。
其实,他也确实是商业奇才,其商业发展领域不拘于国内,而是放眼于大洋彼岸,企图建立世界性的商业帝国,使怡和行成为了真正的国际财团。
⑹ 清朝时期的世界首富是谁,他名下有多少资产
谈到清朝的富豪,对很多人来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和珅,在和珅被抄家后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究竟多有钱呢?在《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等野史有这样一段话,“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税(岁)入而强”。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初的《纵横一千年》中一共出现了6个中国人的名字,除了伍秉鉴和和珅,还有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宋子文。但是伍秉鉴是唯一一个纯粹的商人,他在那个官商合流的年代能够凭一己之力坐上世界首富的位置,实属不易。
⑺ 清朝后期中国的世界首富是怎么样催生的
~以下内容搬运自网络~
世界首富伍秉鉴,2001年在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刊登了一个《纵横一千年》的专辑,统计出了上几个世纪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其中,有六位华人入选,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伍秉鉴和宋子文。这六个人中,又唯独伍秉鉴是以纯粹的商人身份出现,所以伍秉鉴也是人们最关注的焦点 。
伍秉鉴(1769~1843年),字成之,号平湖,别名敦元、忠诚、庆昌,祖籍福建。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1783年,伍国宗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立怡和行,并为自己起了一个商名叫“浩官”。该商名一直为其子孙所沿用,成为19世纪前期国际商界一个响亮的名字。1801年,32岁的伍秉鉴接手了怡和行的业务,伍家的事业也开始快速崛起,伍秉鉴成为了广州行商的领头人——总商。在经营方面,伍秉鉴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依靠超前的经营理念在对外贸易中迅速崛起。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而且他还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同时他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东印度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常向伍家借贷。正因为如此,伍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成了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曾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之为“天下第一大富翁”。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尽管伍秉鉴曾向朝廷捐巨款换得了三品顶戴,但这丝毫不能拯救他的事业,他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献出巨额财富以求得短暂的安宁。1843年,伍秉鉴在中国的动乱中病逝于广州,享年74岁。伍家所积累的财富是惊人的。据1834年伍家自己的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按照国际银价换算,这个数目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而且,伍家在珠江岸边的豪宅,据说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媲美。
⑻ 散尽家产拯救了广州城的清朝首富,为什么一心想移居美国
散尽家产拯救了广州城的清朝首富,一心想移居美国的原因在于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双重影响,这个人就是生活在清朝后期的伍秉鉴,因为鸦片的原因,他一直在国家正义和利益周旋,所以不得不给自己找好出路,当然他自己本身也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毕竟当时的清朝是腐败加危险的,出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可以说,伍秉鉴一直都在自身利益和国家之间徘徊,不过却没有明确选择一方,最后也落得一个散尽家财的悲惨结果。
⑼ 清朝首富伍秉鉴为救广州城而散尽家财,为什么最后落得身死
2001年,去世一百多年的伍秉鉴,跻身于世界富豪榜前50名,这个榜单是美国《华尔街日报》经过认真统计,才颁布出来的,在这些人中,中国人占了6个,但只有伍秉鉴纯粹是商人身份。也就是说他的钱都是经商所得,因此他比另外几人更受人关注。说起中国富可敌国之人,人们一定会想到和珅、胡雪岩等人。
鸦片战争爆发后,伍秉鉴见和平解决鸦片问题彻底无望,于是拿出巨资帮助修建城墙,购买战船等。但是清军胆怯,根本不敢和洋人作战,最终以赔款600万的代价结束了这场战争。由于清政府早已千疮百孔,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于是摊派到各商行的头上,光是伍秉鉴就应承了100多万。然而,出了钱的伍秉鉴,依然得不到清政府和百姓的欢喜。大家认定他是鸦片战争的“罪魁祸首”,对他诟病不断。
尽管伍秉鉴后来又数次向清政府捐出巨资,然而依然没有缓解大家对他的仇恨。最后,74岁的伍秉鉴在万念俱灰中溘然长逝,结束了他传奇却又卑微的一生。伍秉鉴去世不久,清政府在列强的逼迫下,开放了厦门、福州、宁波等地的经商口岸。再加上清政府不断的压榨,最终辉煌一时的广州商行逐渐没落,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参考史料:《晚清首富伍秉鉴》)
⑽ 清朝“首富”的伍秉鉴,其财产为何最终化为乌有
漫漫历史长河,留给后人的,除了丰富的精神文明,还有时刻让人警醒的事实,就像是今天给大家说的这位。有时候,个人的荣辱兴衰和身处的国家是紧密相连的,若是国家出了问题,最终为此承担后果的,是这个国家的每一位公民。
伍秉鉴死后,“广东十三行”开始逐渐走向没落,许多行商在清政府的压榨下纷纷破产,属于清代商贸的传奇谢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