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广州十大特色
1、广州拉肠粉
拓展资料
广州是中国十大美食之都,民间有“食在广州”的美誉[139]。广州菜是粤菜的主体和代表,用料广博,选料精细,技艺精良,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口味上以清、鲜、嫩、滑、爽、香、脆为主,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鲜味。既符合广东的气候特点,又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要求,是一种科学的饮食文化。[140]
广州着名的菜点有:白切鸡、烧鹅、烤乳猪、红烧乳鸽、蜜汁叉烧、上汤焗龙虾、清蒸石斑鱼、白灼虾、干炒牛河、广东早茶等。广州特色小吃有萝卜牛腩、牛杂、云吞面、及第粥、艇仔粥、布拉肠粉、猪肠粉、荷叶包饭、钵仔糕、鸡仔饼等。广州饮食业由“四园”为代表,分别为东园酒家、南园酒家、西园酒家和北园酒家,再辅以诸如广州酒家、泮溪酒家、莲香楼、陶陶居等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
㈡ 广州这个城市有哪些特点
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和中心,是一个具有文化沉淀的人文城市,与深圳一齐都是国内的一线城市,但是对于深圳的现代化,广州保留着自己的文化特色,是岭南文化的汇聚地。广州一直有食在广州,花城,羊城,穗城这些称呼,其中的发展机会也比较多。创业,工作都适合。
很多外地的朋友都觉得广州人都排外,看不起外地人,其实不然,作为广东人,我也承认当中确实有这样的一类人,但不代表全部,就本人来说就从未对外地人有什么偏见。
现在这个时候相对于一些长江以南的地方来说是比较多雨的,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治安的话相对以前来说是比较好的,但是乱还是有的,但过得去。
这些都是本人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㈢ 广州有什么特点
广州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霜日少、日照多、风速小、雷暴频繁.
气温高:年平均气温21.9℃.年内以7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为28.4℃,1月份虽然气温较低,但月平均气温仍在13℃以上.气温的年较差15℃.多年来,极端的最高气温为39.1℃(出现于2004年7月1日).极端的最低气温为0℃(出现于1957年2月11日).
㈣ 广州特色有哪些
1、粤菜
粤菜以广州菜作为代表,广州菜是在汇集我省各地优秀民间美食的基础上不断地吸取我国各大菜系之精华,借鉴西方食谱之所长,融汇贯通而成一家的。广州菜用料广博,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品种多样。广州菜是粤菜的主体和代表。口味上以清、鲜、嫩、脆为主,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时令性强,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较为常见的广州菜色有白切鸡、白灼海虾、明炉乳猪、挂炉烧鸭、蛇羹、油泡虾仁、红烧大裙翅、清蒸海鲜、虾籽扒婆参等。
2、早茶
早茶 点心“饮茶粤海未能忘。”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早上见面,其他地方的问候语大多是“吃了吗”,广州人则往往是 “饮咗茶未啊?”(喝茶了吗?)。饮茶构成了岭南文化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着特质。广州老字号的茶楼有:陶陶居、陆羽居、怕香居、南园、北园、泮溪、大同、惠如、三如、多如、巧心、得心、正心、福来居、西华居、大三元,美珍居等。
广州人喜欢喝茶,比如饮早茶,饮凉茶,饮功夫茶等。大家喜欢在节假日呼朋唤友,去茶座品茶。品茶尚在其次,主要是吃点心,聊天。广式点心品种多样,制作精美,各有风味。名点、名小食、名风味食品不胜枚举。如北园酒家的时果美点、泮溪酒家的点心宴等。
随着改革开放,外来人口的增多,国内的其它菜系数如川菜、鲁菜等也风靡起来。当然,象日本料理、韩国菜、西式酒吧,和各式快餐这种时代发展的产物则更是少不了。正是如此,才形成了广州多元化的饮食风格
3、特色小吃
1、萝卜牛腩:萝卜牛腩是广州有名的传统小吃,以白萝卜、新鲜牛腩,配以佐料长时间炖制而成。在一些繁华的路段如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地,萝卜牛腩的清香飘满街。在街上,你会常见到端着碗吃着萝卜牛腩逛街的人,特别是少男少女们。
2、云吞面:是广州人对馄饨的俗称,在上下九路、西华路、人民路一带(即西关)都很多这种云吞面的小吃店,是西关着名小吃。由于此品汤味浓郁,云吞皮薄馅多,蛋面有弹牙之感,因而成为广州人早餐、小点的美食。 云吞面还有一个别称叫细蓉。
3、肠粉:广州的一种特色小吃,是广州人爱吃的小食,也是广州大小茶楼、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备之品。因形似猪肠,广州人也称之为猪肠粉。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由泮塘荷仙馆创制,现小食店、茶楼、酒家、宾馆均有供应。
4、及第粥:伍湛记为民国时期着名小食店,坐落在荔湾文昌巷,它的粥类以及第粥最为出名,粥底有腐竹白果大地鱼等,粥色白鲜明,米水交融,味鲜香厚。
5、双皮奶:南信双皮奶是南信牛奶甜品店的招牌食品。炖好后牛奶双层凝固,色洁白,呈膏状,半固体,光洁平滑,奶皮不离碗边,风味甜香软滑,营养丰富。
6、龟苓膏,广州人自制的龟苓膏呈棕褐色,为胶状,容器是什么形状它便是什么形状,一小钵一小钵,加蜜后显得晶莹,入口甜,回味苦。据说越苦越好,可以清热败火,多吃为宜。
7、艇仔粥,艇仔粥是一种广东粥品,味道鲜美。
娱乐简介
广州做为国内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当然也是娱乐业的先锋。在这里有各种娱乐场所:首先有深受广州老一辈喜受的传统剧目-粤剧。其表演灵活细腻,唱腔流畅多变。如果真有幸能听一听红线女的唱腔,真是“三日不绝”。
当然有大型的现代游乐场,经营各种紧张,精彩,刺激,的活动,带给人们以全新的感受。如世界大观、飞图梦幻影城、飘雪世界等,都是集高科技与新奇于一体,吸引了众多的喜欢猎奇的游客。
㈤ 广州文化有什么特点
. 花城
广州地处亚热带,长夏暖冬,一年四季草木常绿,花卉常开,很早就享有花城的美誉,广州人种花、爱花、赏花和赠花的历史悠久。西汉时期,陆贾出使南越国时,就发现岭南人爱种花、插花、戴花,屋前屋后,厅堂房内也都摆满了花,便赞誉这里都是“彩缕穿花”的人。汉代的广州,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兴起,已引入海外各种花卉,唐代广州的花卉已全国闻名,着名诗人孟郊曾描绘广州冬季仍然处处有花草的奇景:“海花蛮草延冬有,行处无家不满园”。这时期海外的茉莉花、指甲花、素馨花等洋花的种植已很普遍,并开始出现花卉的买卖市场,当时广州卖花姑娘以彩绳穿起各种花卉出售,吸引了中外游人。清代中叶,广州已形成国内首创、闻名海内外的“迎春花市”。每年除夕前三天,广州市中心的藩署前(今北京路财厅前)一带形成花市,数里长街,吐艳争芳,人潮涌涌,广州“花城”的美誉名副其实,在国内城市中,这一别称和美誉也仅广州独有的。花市至今仍延绵不绝,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广州的迎春花市越办越大,已分别在8个市属区举行,形成了花街总长数十里,几百万人同游花街的壮观景象。“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朵朵红花鲜,朵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哂。阿妈笑,阿爸喜,人欢花靓乐开怀……”这首广州儿童歌谣《行花街》形象地唱出了广州家家户户喜逛春节花市的盛况。
吃完团年饭,内地人的节目恐怕基本上都是全家人聚在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广州人则举家游花街,人们置身于欢乐的花花世界中,赏花、品花、买花,在花街中徜徉漫游,享受着一年一度与群芳同在的美好时光。难怪不少外地人舍弃了合家欢聚的机会,留在广州过年;许多人专程千里赶来,也都想一睹广州花街的芳容。
有一首诗是这样形容广州花街的:“香街十里一城春,笑语喧声入彩门。疑是层峦采蜜使,幻成百万赏花人”。广州有一个区叫“芳村”,区内有一条街叫“花地”,芳村以花闻世,素有“岭南第一花乡”的美誉。今天芳村仍是全国闻名遐迩的花卉产区和全国着名的花卉集散地。。
广州人爱花、养花、赏花、赠花的传统和情趣,直接带动了广州的花卉产业。广州目前已拥有花卉种植面积近10万亩,花卉品种2000多个,花卉年产值20多亿元,占全国的15%以上,这些指标均超过上海、昆明、北京等国内花卉大市。广州是全国最大的花卉主产区,全国盆栽观赏植物的生产、供应中心,全国花卉主要集散地和进口花卉的调运中心,广州的花卉贸易居全国第一,广州花卉价格左右着全国的价格。芳村花卉博览中心和花都南方花卉交易中心是全国最知名的花卉市场。
“羊城世界本花花,更买鲜花度年华”。要专门领略一下花城特色,首先要早上5时去芳村的花市天光墟;再到增南路看沿路的几十个园艺花圃和花卉博览园;参观白云山的云台花园;以及西苑盆景、兰圃和各公园的花卉展览。每年春天的木棉花开时节,一江春水绿,两岸木棉红,十丈木棉花灿烂,珊瑚吐艳红遍天,又见花世界,红海洋,令人赞叹不已。每年春节举办的迎春花市,是花城所独有的,不可不看。秋天的菊花展和元旦花车游行也颇具特色。上边提到的茉莉花、指甲花、素馨花、梅花、芍药、吊钟花、桃花、木棉花、菊花、剑兰、水仙和鸡冠花等12种花中,有一种是广州市花,那就是木棉花。木棉树是一种乔木,十分高大,大都有七八层楼高,特别神奇壮观的是它春天开花时是见不到一片绿叶的,当朵朵红棉花全部掉落以后,它光凸凸的树枝才开始抽出嫩绿的新芽。试想,一棵七八层楼高的树上全是清一色一大片朵朵红花,仿如红云,这是何等气势!何等壮观!用红的海洋形容一点也不夸张。有人说广州是座英雄的城市,是英雄的鲜血柒红了红棉花。因此,广州又称木棉花为英雄花,称木棉树为英雄树,由此而推之,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广州也自然被叫做英雄城了。
4. 粤语
来广州的人都可能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改革开放以来,直到现在,在内地,说粤语、吃粤菜、唱粤语歌已成为一种时髦和身份、地位的象征。人们对广东、对广州的印象恐怕最早也是从粤语、粤菜和粤语歌开始的。
关于粤语,有人曾作过“广州人在外地人中的印象”这样一个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几乎将近1/3的外地人一提起广州人首先联想到的是广州话,即粤语,成为排在第一位的印象。可见,粤语影响之大,它远非一般地方方言所能比拟的。
粤语又称为广州话、白话,它通行于广东、广西东南部以及香港、澳门,使用人口超过7000万,为现代汉语方言的七大方言之一(汉语7大方言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广州是粤语的中心,广州市区的方言,是所有粤语区(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标准语,广州话在整个粤方言中最具权威,有着粤方言“普通话”的地位。而且,长期以来,广州一直是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得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语在整个岭南地区都具有了“普通话”的作用。
岭南是汉语方言最复杂、差异也最大的地区。除了粤语,主要还有客家话和闽语两大方言。粤语的形成也十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移民”色彩:既有古越族、南方少数民族和古汉语的基本成份,又夹杂着相当成份的客方言、闽方言、湘楚方言、赣方言,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现代汉语,英语和东南亚语也融入其中。
一种语言中的外来语状况与这个民族对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过程大体是一致的。对外接触的面愈广,交流得愈深,外来语的传入也就愈多。广州自古就有对外贸易和对外交流的传统,改革开放后,广州又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从开放的规模和深度来看,在整个中国都独占鳌头。粤语中外来语之多和频繁使用,是中国其它地方难以比拟的。
大家都知道,普通话有4个声调,广州话的声调却有有9个。由于声调丰富而且富于变化,广州话听起来很动听,很悦耳,粤语歌更是独具魅力、经久不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州、广东经济的发达,粤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曾几何时,全国各地,北至黑龙江、南到海南,从北京、上海到西安、成都、乌鲁木齐,几乎是所有大、中、小城市甚至乡村都办起了广州话学习班,都兴起了学习广州话、学唱粤语歌的热潮,学习广州话,会说那么几句广州话已成了一种时髦的象征。当然,更多的人学习广州话是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当时,全国流行这样一句话:“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要到广东来发财,自然就有必要学会粤语。总之,在全国七大地方方言中,到目前为止,除了粤语,似乎没有哪一种地方方言,被其它地方如此趋之若骛地学习。这些年,广州话学习班甚至办到国外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均举办广州话学习班。据说,在有些国家,作为华人,你可以不懂英语和普通话,但只要会广州话就能生存了,在这里,只会普通话的人是难以谋生的。这表明,在国外的华人、华侨大部分都是广东人,据说全世界4千万华侨和外籍华人中,广东人占了3千万。有一年美国国际音乐艾美奖将全球唱片销售量最大的个人奖颁发给唱粤语歌的香港四大天王之一张学友。这意味着,全世界个人音乐唱片销售量最大的语言区,既不是全世界最多国家使用的英语,也不是全世界最多人口使用的普通话,而是粤语。粤语和粤语歌的流行和影响由此可想而知。连全世界通用的英语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都甘拜下风,这种现象对国内乃至全世界任何一种地方方言都不敢想象。这种看似不可思议、匪夷所思的现象,其实也是事出有因的:第一,凭心而论,粤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就十分动听,它声调比普通话还要丰富得多,普通话4个声调,而粤语竟有9个声调;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以发达的经济优势为背景,粤语和粤语歌在内地逐渐流行起来;第三,世界近4千万华侨、华人中,70%是广东籍人,这些人当然忘不了乡音。
㈥ 广州特色有什么
广州特色有:一条江,一座中信大厦,一座新建的电视塔。大多数人是外地的,本地的全说广东话。就这些
㈦ 广州人有什么特点
广州人特点如下:
广东方式第一式:“我走先”观念:敢为天下先。“我走先。”一个习惯的状语后置正像广东人的性格,动词永远是迫不及待地先走一步。广东方言的语序正好体现这个地域人群的性格:先做了再说。 广东人走向海洋、接触外面的世界,终于发现了老祖宗之法不足守,逐渐养成了反传统的性格,变恪守道统为经世济用。
广东方式第二式:“食”观念:务实,不谈理想 。广东人素来喜欢吃。不仅体现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像样一点的食肆里都可以看见人头攒攒地在吃,也不仅体现在“天上飞的只有飞机不吃四条腿的只有桌子不吃”、以至于担了挑起SARS的恶名;更体现在,广东人把工作、把生存归结为两个字:食。生活的意义被简化为“两餐饭”。
广东方式第三式:“炒更”观念:经济至上。“更”指的是夜晚。原来指的是在工余时间兼职挣钱。很快,这个词全国都用开了。这是计划经济时代大家天天盘着腿坐在机关里受穷,又不甘心才华在肚子里烂掉想出来折衷的办法。
广东方式第四式:“霸”观念:市井化。凉霸、浴霸、洁霸,也只有广东的企业会给产品起这种蛮不讲理的名字了,一看就知道是洗脚上田的农夫。不过,“桥不怕旧,只要受”。叫法是否老土是否庸俗不要紧,他们的定位又不是文化人、小资,反正珠三角农民巨有钱,消费能力非常强,这批目标受众喜欢就行了。
㈧ 广州城市特点是什么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1][2]。广州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南海,邻近香港、澳门,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是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3][4][5]
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着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期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6][7]
广州市总面积7434平方公里,辖11个市辖区,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广州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城市[8]。广州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9]。每年在广州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10]。广州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700多家,总量居全国前三。广州集结了全省80%的高校、70%的科技人员,在校大学生总量居全国第一。
㈨ 广州人的性格特点
广东地处华南,其原住民外貌更多的带有马来人种的特点,广东人最大的特点是能吃苦,重实干。在广东,人人都忙忙碌 碌,为生计而忙碌,为挣钱而忙碌。为了钱,广东人可以放弃一切,可以去受累,可以去受苦。忙,是广东人的特征,更是广东商人们的突出品质。广东商人忙,整 日东奔西跑,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们恨不得把一分钟“劈”成两分钟用,从每分钟里挤出几张“四人头”。北方人是先思考后行动,而广东人是先行动后思考, 他们看重的是效益和价值,从不注重形式和外表。广东人对空头理论不感兴趣,也没有工夫空谈哲理、人生,对政治也不感兴趣。
有人说,“食在成都”,也有人说“食在广州”,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成都小吃遍地,吃的花样百出,而能够在“吃”方 面与成都人相篦美的,非广州莫属。与成都人相比,广州人吃得更“野”,从蛇到鼠,从猴到虫,几乎什么都敢吃,这也反映了“食蛇民族”的某些野性。正是这种 不驯服的野性,使广东人与在正统文化束缚下失去创造力的中原诸省人相比,更显得敢做敢为,血性充沛,尤其是近代以来,因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广东屡次得风气 之先,成为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因此,观念也与内地有很大的不同,内地人崇尚官,讲“关 系”,广东人崇尚商,讲“本事”。
广东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喜欢标新立异。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从北伐战争到改革开放,近代以来的许多有深远影响 的大事都是由广东人开启的。在历史上,近代凡是与西学有关的事和物,也大都是由广东人最先尝试。在轰轰烈烈的近代史上,广东被人称为“思想家”的摇篮,其 中康梁变法曾震动中华。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是广东人。由于人文的传统,广东商人敢为天下先。据史载,早在唐代就有广东人到海外做生意;到了近代, 广东商人更是足迹遍天下,广东是我国着名的侨乡。海南人、香港人和澳门人很多是从广东移民过去的,性格与广东有许多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