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广州什么都有换一个说法
扩展阅读
顺风桂林到北京要多久 2025-02-06 23:17:38
天津哪个桥下面能钓鱼 2025-02-06 23:16:02

广州什么都有换一个说法

发布时间: 2023-07-05 15:32:03

⑴ 广州为什么被称为羊城

当地人民为纪念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五仙观,传说五仙观即为“楚庭”所在。由此,广州又有“羊城”、“穗城”的别名。

传说广州最早的地名为“楚庭”(或“楚亭”)。现在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将“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型,是广州最早的称谓,距今已有2847年。

传说有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骑着五色羊,拿着一茎六穗的优良稻谷种子,降临“楚庭”,将稻穗赠给当地人民,并祝福这里永无饥荒。说完后,五位仙人便腾空而去,五只羊则变成了石头。

在广州越秀山木壳岗上,有建于1959年的五羊石雕像。这是着名雕塑家尹积昌等根据五羊的传说创作的。雕像连基座高11米,共用130余块花岗石雕刻而成。体积约53立方米,仅主羊头部一块石料,就重达4 千余斤。

五羊大小不一,主羊头部高高竖起,口中衔穗,回哞微笑,探视人间,余四只羊,环绕其身,或耍戏,或吃草,还有羊羔在吸吮母羊的乳汁。五羊姿态各异,造型优美,栩栩如生,情趣横溢,令人流连忘返,浮想联翩。

(1)广州什么都有换一个说法扩展阅读

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7种,矿产地820处,其中大、中型矿床22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盐矿、芒硝、霞石正长岩、萤石、大理岩、矿泉水和热矿水等。

广州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以花城广场、广州塔、白云山、长隆旅游度假区、珠江夜游、陈家祠、宝墨园、沙面、圣心大教堂、岭南印象园、沙湾古镇、越秀公园、南越王博物馆、中山纪念堂、黄埔军校、南沙湿地公园、海珠湖国家湿地公园、从化温泉等景点最为盛名。

广州宗教历史源远流长。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除道教属中国本土宗教外,其余的均由国外传入。传入广州市时间最早的是佛教(255年),其次是道教(306年),伊斯兰教于唐初传入,天主教和基督教分别在明末、清初传入广州。广州宗教文化底蕴深厚。

广州是中国十大美食之都,民间有“食在广州”的美誉。广州菜是粤菜的主体和代表,用料广博,选料精细,技艺精良,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口味上以清、鲜、嫩、滑、爽、香、脆为主,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鲜味。既符合广东的气候特点,又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要求,是一种科学的饮食文化。

⑵ 广州都有哪些传说故事

1、何仙姑本名何秀姑,是增城县小楼区新桂乡人,唐武则天某年夏历三月初七出生。其父何泰以做豆腐为业。秀姑自小聪明伶俐,十四岁时幸遇云游到此的吕洞宾。吕给她吃了一些云母片,从此能知人间祸福,并常去罗浮山里访仙。

后父母为她找了个姓冯的婆家,秀姑不肯嫁人,于中宗景龙某年八月初八自投家门前的水井。投井时只穿着一只鞋,还有一只鞋留在井台上。此后,她从福建莆田的江河里漂出来,原来那井与河是相通的,在当时传为奇案,遂有秀姑已经"登仙"的传说。

据传仙姑还在代宗大历年间(766-779)现形于故乡小楼,有人看见她在西园寺一棵荔枝树下乘凉,把绿绸腰带挂在树上。如今此地称"挂绿园",而这棵荔枝所结的果实均有一条绿色彩带,即增城着名的"挂绿荔枝"。

2、在广州流花湖公园的中心位置、湖水之中有一个小岛,岛上草木葱茏,繁花吐艳;曲径蜿蜒,鸟鸣清脆。环岛湖水如镜,泛绿映红,景色甚佳。入口处砌一门洞,上题“浮丘”二字。

“浮丘”本是石名。远古时流经今广州城的珠江是很宽阔的,在距今二千二百多年前的秦汉时代,水面仍宽达2000米,即约为现在的10倍。

江中有三座大礁石,分布于东西中三处,浮出水面。东为海印,中名海珠,西即浮丘。乃古代着名的“羊城三石”,古人视为广州城“地之胏也”(屈大均《广东新语》),即喻之为大地之骨。

浮丘石的位置在今中山七路东段,东距西门口约250米,其北端入将军里,南端至李家园(早几年此巷两侧民居已拆去,建起了高楼),自宋代建三城起,至民国时拆城墙建马路,浮丘石都是在广州城西城墙(今人民路大约自市一医院门口南至太平桥一段即为西城墙遗址所在)之外。

因此石如浮于水面的小丘,古人乃按其状而取名。现在浮丘石故址距珠江江岸2公里多,唐代时,浮丘石却为船舶停靠之地,直到北宋中期犹四面环水。

以后随着人口激增,填江作田,更加长期的水道冲积,到南宋后期,沧海已变桑田,浮丘石与周围陆地连成一片了,并已建起了民居。这座江中大礁石是由白垩纪红色砾岩和粉砂岩构成的,本来没有什么特别,但它却孕育出了一个源远流长的神话传说。

话说古时浮丘山下住着一老一少,长者年过花甲,双目失明,人称浮丘公;少者二十来岁,也一眼已废,人称浮丘叔。两人时时互相搀扶,共用一只眼睛,到浮丘山上砍柴割草,卖薪度日。不管严冬酷暑,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邻居们见这一老一少生活艰辛,便不时施赠些麦豆、粟米给他们。浮丘公和浮丘叔对此深怀感激,但年长日久,收得多了,不觉感到过意不去。

一天,邻居二叔婆又送来麦豆,浮丘公怎样都不肯收受了,但二叔婆还是坚持要送给他。两人正在你推我让,一直没作声的浮丘叔突然叫起来:“我还有一只眼睛,我们也可以开荒种地!二叔婆,多谢你!你的麦豆我们收下,用来作种子!多谢你了!”

转眼到了第二年开春,浮丘公和浮丘叔互相搀扶着,到浮丘山下找地开荒。那时能种植的地都被人们开光了,两人找来找去,只找到东头的一丁点地方,拨开表土一看,原来下面是红色的岩石,种不了东西的。

但两人并不气馁,就在那里挥锄垦荒。浮丘公在前面掘,浮丘叔在后边种。别人一天下3斤种,他们一斤种要下三天。刚好那年又遇上天旱,谷雨都过了还未见一滴雨水。两个盲人,就靠一只眼睛,摸着爬着抬水淋地,日落回家时便顺便挑回一担柴草,用来换点盐米度日。

日子一天天过去,到收成时候了。别人种的麦豆,结荚不多,开的是紫蓝色的小花;他俩种的,却结满一串串的豆荚,开的是黄澄澄的金花。

更奇的是,别人收的是普通的麦豆,他俩收的竟是金灿灿的金豆,连那些豆杆都变成了红白相间的珊瑚玉树。据说这是勤奋的浮丘公和浮丘叔得到了仙人的帮助,随后连他们自己也变成仙人了!

为了报答邻人们长期的施赠,他俩悄悄地把这些金豆子撒回到每家每户的门口,撒满了一街。那就是过去旧广州“撒金巷”的来历,后人出于忌讳,改叫“积金巷”。他们肩上挑的柴草,都成了珊瑚玉树。明朝大画家李子长的那枝神笔,据说就是他们送的一条柴草变的。

此地后来还流传有这样一首童谣:“浮丘公,浮丘叔,两人同一目。撒豆成金人不知,肩上珊瑚担一束。”现在中山七路东段,以前叫石岗街,地下全是红色砂岩,据说就是浮丘公和浮丘叔种麦豆的地方。

流花湖公园的“浮丘岛”建于1982年,名称就取自上文所讲的浮丘石掌故。此岛四面环水,湖岸绿树环绕,远望犹有古浮丘岛之模样,予人一段远古的追忆,延续一种思古之幽情。

3、相传在秦朝的时候,在白云山脚有个小村庄,住着一个青年人叫郑安期。他的父亲早已去世,只有一个年老的母亲,母子相依过活。郑安期幼年曾跟随父亲行医,学得一点医药知识,便在村前开了一间小店,摆卖生草药,兼替村人治病。

他家里虽然贫困,但富有同情心,穷苦的人来看病,不但不收诊金,连药费也减免,因此深得当地村民的爱戴。有一年,白云山一带发生一种流行病。得病的人首先怕冷,接着发高烧,同时全身酸痛,流鼻涕,咳嗽不止。

如果救治不及时,就抽筋昏迷,直至死亡。郑安期翻尽医书,试用各种药物,都没有见效,眼见一个个乡亲痛苦呻吟,悲惨死去,他心如刀割,焦躁万分。

一天深夜,郑安期为乡亲们看病回家,母亲见他神色憔悴,满面愁容,便问他近日治病的情况。郑安期唉声叹气,便把流行病越来越严重的情况告诉她。母亲听了,也连声叹息。她想了一阵,然后说:“早年听你父亲说过,医治这种流行病,最好用九节菖蒲,但这种药不容易找呀!”

郑安期经母亲这一说,好像在黑暗中忽然见到一丝光明,连忙问道:“那九节菖蒲的形状是怎样的,它生长在什么地方呢?”

母亲说:“听说它叶瓣如兰,茎分九节,身似匙柄,有股清逸的幽香,偏偏生长在高山大岭的悬崖峭壁上面。这种药物真难找呀,你父亲找了一辈子也没有找到,你也不必妄想了!”

郑安期是一个性格倔强的人,他心里想:“不!就算走遍天涯海角,我也一定要找到九节菖蒲,好把乡亲的病治好!”第二天,郑安期安排好母亲的生活,便背起竹筐,拿着锄头,出门去了。

去哪里找呢?他想,白云山最近,应先到白云山寻找。白云山古木参天,白云环绕,流水淙淙,百鸟喧鸣,对于这一切,郑安期都无心观赏,他一心想着的,是把九节菖蒲找到手。他不停地在山上寻找,专向那些从未到过的悬崖峭壁爬去。

尖锐的岩石割损了他的脚,锋利的荆棘划破了他的手,他丝毫感觉不到痛苦。他由白云山的西边走到东边,已经找了将近一天了,连九节菖蒲的影子也没有看到。

夕阳西下,暮色沉沉,郑安期感到失望了。他在崖边的一块大石上坐下来,到这时候他才感到汗水湿透衣服,肚子饿得咕咕叫,全身疲倦无力。就在这时候,忽然微风吹过,送来阵阵香气。这种香气比兰花清新,比玫瑰馥郁,使他精神一振。他立即站起来,沿着香味寻找。

终于发现悬崖下二、三丈的地方,长着一棵像兰花似的植物。他往花的茎上一数,不多不少,正好是九个节,这正是九节菖蒲!刹时,郑安期高兴得跳了起来。郑安期立即过去,试着伸手去摘,但它生得很低,无法扳着。

他想寻路下去,但悬崖峭壁,无路可通。看着这宝物在眼皮下面而采摘不到,他急得直跺脚。这时,他忽然发现一块岩石下,有一藤蔓植物伏地而生。

便灵机一动,当即把它采集起来,扭成一股绳子那样,一头捆住岩石,一头垂落悬崖,然后自己攀着藤蔓,坠下悬崖,爬近九节菖蒲,小心翼翼地把它采摘下来。

他用嘴把菖蒲咬着,用双手攀着藤蔓,想爬上崖顶。忽闻“辟拍”一声,藤蔓突然折断,郑安期跌下悬崖。正在危急的时刻,崖下升起一朵白云,顷刻间变成一只仙鹤,把郑安期稳稳托着,然后背着他飘然而去,传说他羽化成仙了。

后来,村民们沿着郑安期的足迹来到这里,找到了九节菖蒲,用它扑灭了流行病。为了纪念郑安期,人们就把他坠崖的地方称为郑仙崖,把那条小溪涧,称为蒲涧,并在那里建了一座寺庙,称为蒲涧寺,供人们拜祭。

4、周夷王八年,广州海天茫茫,遍地荒芜,曾一度出现连年灾荒,田野荒芜,农业失收,民不聊生。一天,南海的天空上忽然仙乐缭绕,柔美悠扬。随后便又出现了五朵彩色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五色仙羊。每只羊都口衔着“一茎六出”的优良稻穗,降临楚庭。

仙人把稻穗赠给了广州人,并祝愿此处五谷丰登,永无饥荒。祝罢仙人骑彩云腾空飞逝。而五只仙羊因依恋人间,便化为石头留了下来,并一直保佑着广州风调雨顺。从此,广州便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这就是广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名称的由来。

5、在广州海珠区漱珠岗上,有一块椭形的大石,斜卧向着朝斗台,它上面刻有“金石循环”4个大字。

相传在汉代,钟离大将军与敌交战,因寡不敌众,被敌兵追杀误入深山。他在茫茫林海里左冲右突,始终找不到出路。他孤零零地牵着战马在山道上走着、走着,不觉天已黑了。

这时东华帝君正云游到此,见钟离迷路,即按下云头,来到钟离身边,有意感化他。钟离正穷途末路,感叹世事多变,于是,跟着东华帝君入深山修道。天长日久,钟离修炼得道成仙,因自己生于汉代,就取名为汉钟离。

有一天,汉钟离云游到河北邯郸,遇到了上京考试的吕洞宾,两人一见如故,就在客栈里促膝谈心。汉钟离见他生得眉清目秀,有道骨仙风的气质,又有满肚子学问,于是,有意感化他。只见汉钟离略施法术,吕洞宾便渐觉疲劳,打起瞌睡来了。汉钟离便拿了一个枕头,扶吕洞宾落枕安睡。

吕洞宾刚躺下,就发起梦来。他梦见自己科场考试名列前榜,朝廷为他封官,报卒敲锣打鼓报喜,众人纷纷前来祝贺,好不荣华富贵。

可是好景不长,不久就因祸而被抄家革职。吕洞宾吓得一身冷汗,惊醒过来。他思前想后,感慨万分,尤其觉得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的身外物,不必刻意追求。于是,他放弃了上京考试的念头,跟随汉钟离修道去了。

他们一路南行,也不知走了多少时日,来到广州珠江南岸的大松岗上(现在人们叫它漱珠岗),见这一带山青水秀,松石奇特,境界幽旷,就择此地歇息。一天,汉钟离想试一试吕洞宾对功名富贵、酒色淫邪等是否还有贪恋之心。

于是,便在岗顶选了一块大石对吕洞宾说:“我教你点石成金吧,只要你学我作法,就能将这大石化成金。”吕洞宾想了想,问道:“点石成金后,日后还会变回石头吗?”汉钟离答道:“金石循环,过了500年以后,此成金之石仍可复回原石的。”

吕洞宾一听,连忙摇头,着急的说:“我不学这法术了,此金石500年后再变回石头,岂不是害了500年后的人吗?不要点了,不要点了!”汉钟离见吕洞宾真的着急起来,心中不觉暗喜,当即取消施金术,此石也就未曾被点成金。

吕洞宾不为功名富贵所动,善良正直,正是汉钟离所希望的。于是,汉钟离即收他为徒弟。故事流传下来,后人在漱珠岗上的那块大石刻上“金石循环”四个大字以作纪念。纯阳观建成后,成为广州一大胜迹,观中有一联曰:点石成金,虑及将来仍变石;学仙由圣,就知此念是真仙。

⑶ 为什么广州叫做“妖都”

一般而言这个说法有下面几种。

第一种说法,中国ACGN文化中对广州的称呼。

ACGN为英文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小说)的缩写,是从ACG动漫领域中分化出来的新词汇,主要流行于日本和中国大陆两岸三地。而在这里一块,妖都就是在中国ACGN文化中相对于帝都北京和魔都上海而言,对广州的称呼。

第二种说法,在粤语中“妖”的读音

妖”是粤语中相当于“切”的一句话,语气词。

发音跟ILL有点像,也是常有的吐槽词,或许正是因为这个语气词的原因将大广州称为妖都。

第三种说法,外来人口。

广州的外来人口远超本地人口,或许正是因为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让外来人觉得这地方鱼龙混杂,有了“妖”的称呼。但对于这种说法,小可是不赞同的,外来人口多的地域并不是只有广州,上海北京都是,那么为啥上海叫魔都不叫妖都。

第四种说法,扯淡的妖魔鬼怪的排行说

有人说,广州之所以被称为“妖都”是因为之前已经有了魔都,所以按妖魔鬼怪的说法,广州要叫妖都。

⑷ 广州方言的部分方言

一人有福,带挈一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指有福同享。
一子错,满盘皆落索——落索,冷落萧条。指采取了不当的措施造成整个局面很被动。
一个田角三蔸禾,十个田角一箩谷──积少成多。
一个田螺煞镬汤──1、淡而无味。2、节俭或吝啬。3、偷工减料。
一个步头两个价──价格因人而异,管理很混乱。步头,即码头。该词又称“一个铺头两个价”。
一个蚬一个肉── 一个萝卜一个坑,脚踏实地。
一个钱一个宝,冇个钱唔过得横水渡──没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一个做好,一个做丑── 一个唱红,一个唱黑。
一日悭一啖,一年悭一斗──比喻积少成多。
一节淡三圩──又称:一日节,三日歇。比喻消费力有限。
一龙去,二龙追──众人聚会,甲未到,乙去找。
一只屐咁──1、疲于奔命;2、呆板无用的人。
一生儿女债,半世老婆奴──对整天围着妻儿团团转的男人的戏称,有时也用于一些男人对家庭重担的嗟叹。
一句唔该使死人──只消一句谢谢就把人使唤得团团转,比喻过于麻烦别人办事。
一白遮三丑——指女子使用适当的美容可以减少外界对自己外在形象上某些负面的评价,也指运用适当手法以达到转移整体关注焦点的目的。
一次笨,九次精──吃一堑,长一智。
一竹篙打沉一船人──不分青红皂白以自己的意志搞一刀切。
一份衣食一份人──旧时认为衣食是各人宿命里带来的,分量是固定的,劝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衣食。
一沉百踩──一个人一旦失势、倒霉,别人都来欺负。
一把荔枝三把火──荔枝含糖份较高,不容易消化。若多吃,大量果糖充盈于血液中不能及时转化而导致荔枝病,因此多吃会易火。
一鸡死一鸡鸣── 一只鸡了,又一只鸡出生了。比喻自然规律、经济规律正常的新陈交替。
一级居──粪坑的谑称。
七支八离──零散、不集中。
七穷六绝──穷困潦倒。
七扶八插──前呼后拥。
七姐翻宫衣──旧时戏班开场例戏,为图吉利,必演《天姬送子》(即《天仙配》的后段)。戏中有七个女人翻宫装的表演:众仙女一齐翻舞衣。现形容妇女爱打扮、炫衣饰,上午穿红,下午着绿,就像~一样。
二跳四──旧时赌“番摊”(押宝)的术语,比喻小孩子被打到发怒暴跳起来的情形。
一沉百踹──和国语“墙倒众人推”意义相符,暗喻人事业失败了,就会有很多人瞧不起他,不但不帮忙,反而说他坏话和欺负他。牛耕田,马吃谷,老豆赚钱仔享福。
光棍佬教仔,唔好贪便宜——骗子教自己儿子不要贪图小便宜,意即“只会说别人,不会说自己”。光棍佬,在这里是“骗子”的意思。
亚兰嫁亚瑞,大家受累──形容外行人帮忙,越帮越忙的样子。
天上雷公,地上舅公——恶到极致。
三条狗,咪郁手──我有实力,你别想动手打我。
大光灯,嘘嘘声──意指只会吵吵嚷嚷,但又毫无办法,更不愿意实干。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反义。
生白果,腥来闷──意指令人非常讨厌。
打斋鹤,渡人升仙──意指诱人染上不良的嗜好,或教人做坏事的恶棍。
烂湴难扶──国语说“破鞋,提不起来”,暗喻人已经坏透了,实在无可救药了。
揽埋一齐落水──暗喻自己既然失败了,还拖累对手一同失败。
誓愿当食生菜──国语说“起誓当白饶”即暗喻永不会履行誓约,总是违背誓言,即“光说不做”。
后尾枕浸浸凉──暗喻经过艰苦的挣扎,度过了极大的难关,现在已经很安然快乐地享受着了。
烧猪耳免炒──暗喻害怕发生没有意义的冲突,所以避免争辩和吵架。
箩斗咁大个头──暗喻弄到非常伤脑筋。
唔臭米气──就像没吃过米一样,不通人性,不懂事。
碎碎饮饮──零零碎碎、零零散散。
无情食饭饥──意指要是感情不投契的话,哪怕受到了极优厚的待遇也合不来。
捉到好人当贼办──意指把好人当作坏人看待。
倒吊荷包──暗喻甘愿亏本倒贴。
唔识眉头眼额──国语说“不知道眉高眼低”,意指看不出人家的神色,由人家的神色而猜出人家的心意。
修桥整路冇尸骸──国语说“修桥补路瞎双眼”,比喻做好事的人,反得不到好报。
眼眉毛长过辫──暗喻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揸颈就命──意指自怨命运不济,忍气吞声就此认命。
画花口面──暗喻散布谣言,把好人说成了坏人。
喃巫佬遇鬼迷──暗喻很有本领的人,却一时失慎弄错了,闹出了笑话来,或有法子而无法使用,和国语所说“张天师被鬼迷”同义。
吊靴鬼──老爱缠着妈妈或心爱人一起走的人,现多指常跟在人后不受欢迎的人。
扭六壬──意指思考极周密的计划或阴谋。
外嫁柄──出了嫁的女人,常回到娘家索取钱财拿到夫家去,这种女人广州话叫做“外嫁柄”。
三脚凳──暗喻靠不住。
车大炮──吹牛。(该词到90年代后期基本消失,被香港话“吹水”代替)
食猫面──暗喻受了冤枉委屈。
刁桥扭拧──意指毫不爽快,这不满意那也不满意,极难伺候。
大大杀起──原意赌钱的时候,即使对方下很多很多的注码,自己都可以受得起而相博,转义无论后果如何,都愿意负起一切责任。
大牛过河小牛学样──暗喻长辈或是上级怎么样做,晚辈或是下级也会学着怎么样做。
冇屎唔入屎坑──暗喻自己如果不坏,就决不会到坏的地方去。
白鸽眼──附旺不附衰。
光棍遇着冇皮柴──骗子遇着骗子。
告枕头状──暗中对丈夫说家公、姑姑、妯娌的坏话。
飞天虫禽蟧──有攀爬伎俩,能钻进高楼大厦盗窃的飞贼。禽蟧,即蜘蛛。
食鸡蛋唔食鸡──开支利息,不动老本。
屎唔急唔入屎坑──迫于无奈才干坏事。
亚驼行路──中中哋,驼背人走路的样子不好看,引义为难登大雅之堂。
十几人食一份──冇厘瘾头。比喻人多东西少,不够分配。与“僧多粥少”同义。
西南二伯父──纵坏后生仔。指放纵年轻人学坏而不加以管束的老人家。
桄榔树,一条心──意指对爱情非常专一。
生骨大头菜──纵坏年轻人。
番鬼佬睇榜第一──国语说“坐红椅子”,即暗喻最末尾的一名。
老树枯柴──冇得攀。与“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同义。
死牛龟──一面颈,形容顽固不化,非常倔强。
死人灯笼──报大数。指虚报数目造假账。(只用于经济方面)
竹织鸭──冇心肝,指无情汉。
两公婆撞鬼(两公婆砸死仔)──唔系你,就系我。比喻互相脱不了干系。
亚崩咬狗蚤──咬来咬去咬唔到,比喻遇到的麻烦很棘手。
亚婆赖尿──常惯。比喻司空见惯。
铁沙梨,咬唔入──意指视财如命,极难向他讨得一个铜板的守财奴。
鹩哥命──“就食就疴”,意指这方面赚到了钱,不久就从另一方面亏蚀或支出。
潮州音乐──“自己顾自己”,意指只顾自己、自私自利的人。
鸡疴尿──“少有”,意指极罕有,绝不多见的事。
檐前滴水──“现眼报应”,意指作恶的人,受到人家对他同样作恶的果报。
鞋底沙──“扽干净先至安乐”,意指袋子里有钱,一定要大花特花,把钱花光了才会感到痛快。
戏棚仔──“好快大”,意指很快就长大起来。
哑仔饮沙示──有气讲唔出。与“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同义。
热火棒──“唔掉得翻转头”,意指我对待你多么好,可是你对待我这样坏。讽刺对方忘恩负义。
寡母婆死仔──“冇望”,意指没有了希望。与国语歇后语“老太太哭大妞儿──没盼儿”,以及粤语歇后语“寡母婆死仔”的意义相同。
又姣又怕痛,见人生仔又眼红——比喻自己能力不足却又羡慕嫉妒他人成功。
又做师婆又怕鬼——比喻表里不一。与国语“叶公好龙”同义。
力不到,不为财——比喻亲力亲为才有成就感。
刀仔锯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人又老,钱又冇,痔疮生一脑——形容穷困潦倒求援无望的境地。
人心无厌足——贪得无厌。
人老精,鬼老灵——指人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而变得经验丰富、手法老到。
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就凉——比喻世态炎凉、此情不再。
人有三急——“上厕所”的委婉说法。
人有三衰六旺——一个人有幸运的时候也有倒霉的时候。
人吓人,吓死人——即提醒对方以后不能藏头藏尾、行踪飘忽。
人会变,月会圆——时过境迁,物换星移,一切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
人多口杂——各有各的看法,越说越乱。
人多冇好汤,猪多冇好糠=人多好做作——比喻资源稀缺,开发成本过高,难以平均分配。
人多好做嘢,人少好分头——比喻任何情况都有好有坏。
人多煞狗唔霖——“煞狗” ,煮狗肉。“霖”,煮熟。一堆人围着一锅正在煮的狗肉,一般这种情况是狗肉还没煮熟就会有人抢着吃,还没煮熟透就已经吃完了。形容人多难办事,或者人多事少,人浮于事的情况。
人穷断六亲——1.人在最潦倒的时候变得疯狂,六亲不认;2.一个人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即使亲戚看到了也装作不认识,形容非常绝望的境地。
人闲长指甲,人穷长头发——比喻失业赋闲,无所事事。
人细鬼大——一般为赞美小孩智商很高的客套话,有时也用于赞美个头不够高但又能解决问题的成年人。
人要面,树要皮——意思是好的东西需要有别人来帮衬提携,方能物尽其用,绽放异彩。也指劝人凡事不要做绝,应给他人留下回旋余地。
人结人缘——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义。
人饿唔怕丑,鸡饿赶唔走——比喻为达到目的不惜一切,誓不罢休。
人情大过证明——比喻办事走后门,不遵守规矩。
人情归人情,数目要分明——比喻公私分明,不混为一谈。
人情紧过债——比喻深明大义,不拘小节。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劝人注重外在形象的打扮的委婉说辞。
人横有所恃,大食有主意——比喻胸有成竹。
人熟礼唔熟——比喻千篇一律。
人蠢冇药医——愚蠢到无药可救。
大泡和──从前有一个外号叫大泡和的人,做事糊里糊涂。后来人们将糊涂虫、做事丢三拉四或冒失的人称做大泡和。
大话西游──讽刺一些人吹牛。
大话夹好彩──幸运或侥幸。
大话怕计数──说谎报大数,就怕别人算帐。
大单拗──喜欢抬杠、顶嘴的人。
大细老嫩──一家大小老幼。
大鱼头,鲩鱼尾,塘虱中间蛤乸髀──鲢鱼的头,草鱼(鲩鱼)的尾,塘虱的中段,青蛙的大腿,都是最美味的部位。
大炮友──爱吹牛的人。
大虾米跳海──到底都唔掂。虽经多方努力最后仍然失败。
大食有主意──胸有成竹。
大食细──广东民间一种赌局,一般点数最大即为赢家,可以赢走桌面上的筹码。通俗的理解就是以大欺小。
大食唔穷倒算穷──又称“食唔穷,着唔穷,计划不周一世穷”。比喻做大事需要考虑周全。
大食懒,起身晏──“大食懒”,好吃懒做的人。意即懒人出懒相。
大谂头──抱负过高;善于思考。
大笑姑婆──旧时民间一些庙堂塑有十二奶娘(菩萨),相传求子有应。其中一位本姓祝氏、满脸笑容的奶娘(菩萨),叫大笑姑婆。现形容习惯在人前哈哈大笑的妇女。
上手红契──形容已掌握合法的权益,心中有数,不虞有失。
上南转北,冷到面黑──天气急剧变坏,现也比喻人的态度180度变化。
上得床来掀被盖──得寸进尺。
口牙咂咂──一再叮嘱。
口在路边──形容舆论强大形成压力。
口擘擘,牙噬噬──多嘴,令人讨厌。
口水多过茶──巧言善辩、讲话滔滔不绝却不着边际
水上扒龙船,岸上夹死仔──指龙船赛事观众爆棚的场面。扒龙船,即划龙船。夹死仔,形容人山人海的场面。
水兵斗海军,鱼腩炖豆腐──难解难分,不相伯仲,难分高下。
水汪汪,蛋花汤──虚有其表,不踏实,不可靠。
水壳仔,唔浮得几日──比喻好日子不长久。
水鬼尿──比喻茶水寡淡。
水流柴──漂泊不定,到处游荡。
水静鹅飞──原为“水尽鹅飞”,多形容环境清幽,今义多用于形容凋零冷清的状况。
水蟹──与膏蟹、肉蟹外形差不多,但肉少味淡,不好吃。比喻外表看起来不错,实际上很虚弱、无能的人。
见子打子──没有计划,见一步走一步。
见屎窟悠,唔见米白──劳而无功,也比喻干活时耍奸偷懒。
少个钱赶唔甩──多少标准就用多少分量,意即不能缺斤短两。
少食多滋味,多食坏肚皮。
捉到鹿唔识脱角──比喻能力有限,很难再有发展。
塘水滚塘鱼──几兄弟关起门来打麻将,输赢都是自己家人的金钱。
霎眼娇──骤眼看来,对方无比娇俏,但只限于远看,不可以近观。
精人出口,笨人出手。
来而不往非礼也──行道上发生性骚扰事件。
天宫昏未晓,地府梦正酣──神不知,鬼不觉。
斩晒手指戒赌──伸手不见五指。
佛法无边──凡事应当留余地。
唔话得──作贬义用是“说不得”,作褒义用是“无可挑剔”。
漏嘢──假货,劣货。(瓶子漏了水,引申为不合格产品。)
三唔识七──十分隔阂,完全不认识。
夜雨瞒人──阴湿。
如释重负〔秋千格〕──即“松人”,放人。
无神论──仙都唔仙(意即“一分钱也没有,阮郎羞涩”。“仙”是粤语“一分钱”,从英文cent而来,此处别解为“神”以扣面。)
细路仔──古义指羊肠小径,今义指小孩子。
冇执输──稳操胜券。
扒逆水──打破常规。
打勾手、打笼通──两手相勾、把灯笼两头打通,引申为合谋、串通。
好就打边炉,丑就打屎窟──干得好就奖励,干不好就惩罚。
打发功夫还鬼愿──只做表面功夫应付了事。
打场大风执块树叶──没本事或运气差。
打劫红毛鬼,孝敬法兰西──左手来,右手出;刚赢的钱又输掉。
打泻茶──旧指女人许配了人,还未过门未婚夫就死去,即望门寡。
打烂斋钵──违背宗旨、冲决樊篱。
打倒腚都冇滴墨水──没文化。
打得更多夜又长──空话浪费时间。
打落门牙带血吞──忍气吞声。
打蛇唔着畀蛇咬──偷鸡不成蚀把米。
石头磨出汁,老糠榨出油──比喻经常刻薄工人的老板。
石灰箩──经常做坏事而留下污点的人。
棺材绳,死人都索一索——形容贪小便宜,连死人都不放过。

⑸ 广州有什么风俗习惯

1.春节期间的除夕迎春花市和元宵节,端午节, 番禺荷花节,从化、增城的荔枝节,重阳节,中国旅游艺术节暨广东欢乐节,广州国际美食节等。

2.还有每年元旦均举行的广州风情贺年缤纷大巡游,中秋节的中秋灯会,以及10月举行的广州旅游文艺会演等,为广州市这座"花城"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3.春节风俗,插桃花、摆年橘、团年饭、煮汤圆、逗利是(领红包)、行花街、开年、人日、闹元宵、游花地等;

4.其它岁时风俗,拜山(即扫墓),龙船景与斗龙船,七夕乞巧,中秋节吃月饼,重阳登高等;

5.审美风俗,舞狮子,鳌鱼舞,飘色,花市与迎春花会,春秋菊展,花舫和素馨灯饰等;

6.信仰风俗,南海神诞,天后诞,郑仙诞,金花诞,上元诞、中元诞和下元诞(合为"三元"),何仙姑诞,土地诞,观音诞,盘古王诞,华光诞,生菜会和打华光等;

7.生活风俗,饮早茶、宵夜、饮糖水、喝凉茶、喝老火靓汤、打边炉(火锅)、冬令吃狗肉等,这是广州特有的饮食文化。

(5)广州什么都有换一个说法扩展阅读

1.不可用筷子敲打碗盆,广州人很忌讳吃饭时用筷子敲打碗盆。逢到家里请客吃饭时,尤其不可将筷子胡乱地敲打碗盆。一种经常的说法是,只有乞丐讨食时才会用筷子敲打碗盆。

还有一种说法与古代“蛊毒”传说有关。相传蛊是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人将百虫放进坛里,经过多年后打开看时,必定有一个虫子把其他的虫子都吃光,这个胜利者就叫“蛊”。

用蛊的粉末放在食物里毒害他人时,就要在下毒时边念咒语边敲打碗盆,以便使蛊起作用。所以,用筷子敲打碗盆就犯忌讳。

2.上整条鱼时,应将鱼腹朝向主宾,以示尊重。一般而论,把鱼腹对着主客主要是因为鱼腹刺少,腴嫩味美。不过,这其实也有个典故。

春秋时,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刺客专诸推荐给公子光,但专诸平时无机会接近吴王僚。得悉僚爱吃炙鱼,专诸就去拜太和公为师。

炙鱼手艺学成后,专诸乘公子光请吴王僚到家里吃饭之机,做好一条整鱼,藏匕首于鱼腹,在上菜时,取出匕首,刺死了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自此,凡宴宾客,都需把鱼腹对着主客,以示善意。

参考资料

⑹ 广州历代以来的称呼

以下是广州历代以来的称呼:

1、传说广州最早的地名为“楚庭”(或“楚亭”)。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将“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型,是广州最早的称谓,距今已有2847年。

2、传说有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骑着五色羊,拿着一茎六穗的优良稻谷种子,降临“楚庭”,将稻穗赠给当地人民,并祝福这里永无饥荒。说完后,五位仙人便腾空而去,五只羊则变成了石头。当地人民为纪念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五仙观,传说五仙观即为“楚庭”所在。由此,广州又有“羊城”、“穗城”的别名。

3、东汉末年,广州属于吴国,公元216年吴国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治从梧州迁回广州,公元226年并将交州改为广州,广州之名由此开始。

4、晋代,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

5、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

6、唐末期刘岩在广州称帝, 号称南汉国,广州为兴王府,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

7、解放前, 国民党统治时,广州定为市,仍为省会所在地。

(6)广州什么都有换一个说法扩展阅读:

位置境域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

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国的“南大门”,是广佛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广州位于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市中心位于北纬23度06分32秒,东经113度15分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