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广州管圆线虫病,有哪些特点
2006年5月一名男性消费者在北京“蜀国演义”酒楼食用“凉拌螺肉”后,先后出现双肩疼痛、颈部僵硬等症状,随后双侧肋部及颈部皮肤感觉异常、有刺痛感,触摸及接触凉水、凉风后加重。至6月10日,活动、翻身、走路时头痛加重,伴恶心,诊断为嗜酸性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与其同一天进餐的同事也先后出现了相同症状。6月25日,北京友谊医院医生到“蜀国演义”酒楼和该酒楼朝阳区劲松分店紧急调查,发现该酒楼销售的“凉拌螺肉”为“福寿螺”,并在12只螺中检测出2只带有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根据患者共同就餐史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确诊为广州管圆线虫病引起的脑膜炎。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食源性寄生虫病,该线虫在老鼠身上完成从卵到成虫的生活史循环。福寿螺是该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之一。淡水螺,尤其是福寿螺如果在养殖过程中很规范,生活环境很干净,周围没有生这种病的老鼠,螺就是安全的。如果养殖环境不好,周围有老鼠,螺就会染病。人们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容易感染这种寄生虫病。该病潜伏期是3~36天,一般2周左右。感染后管圆线虫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患者会出现发烧、头疼,颈部强硬,身上某个地方有特殊的疼痛,不能碰触等症状,化验检查可见嗜酸细胞指数增高,临床诊断为脑膜炎,严重者脑细胞受到伤害可致失明、记忆力下降、痴呆,甚至死亡。
福寿螺以及其他淡水产品,如果加工加热至熟透,可以杀死隐匿其中的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的幼虫,保证食用安全。因此,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关键是切忌生食或食用未熟透的淡水鱼、虾、螺、蟹、蛙和蛇等食物。如果生食或半生食被寄生虫幼虫污染的食物以及喝了经过幼虫污染的生水,患病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水产品市场应加强对市场销售的所有生鲜水产品的免疫监测,不销售含有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水产品;同时,餐饮单位不要制售生食或半生食淡水产品,加工水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此外,近期有生食史的人,如果出现头疼等症状应该尽快到医院检查。
由以上可见,各类食品(特别是肉类及水产食品)都有可能受寄生虫污染,引起人类疾病。为了防止此类疾病的发生,除了从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等多方面防止病原体传播外,不吃生肉至关重要。我国有些地区有吃生肉和“生吃螃蟹活吃虾”的饮食习惯。该种习惯只有在经各种检验,确认食品未被寄生虫或其他病原菌污染的情况下才能食用,确保安全。否则,此种饮食习惯可为各种有害生物进入人体提供条件,引发各种相应的疾病。知识点
Ⅱ 管圆线虫病能否治愈
温馨提示
管圆线虫病是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一种,又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是由于鼠类的心、肺部寄生的线虫,即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偶或成虫)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该病没有人传染人的危险。
病变可引起脑脊液内出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严重者脑脊液中尚能查见幼虫,从而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一般不会留有后遗症,但不排除可能会造成头痛或痴呆等问题。
感染者中,病情较轻的可能只有一过性的皮肤感觉异常和轻度的头痛以及低热等,大约三五天症状就会消失;病情严重的人会引起较重的神经系统病变。
管圆线虫病是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一种,又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是由于鼠类的心、肺部寄生的线虫,即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偶或成虫)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该病没有人传染人的危险。
病变可引起脑脊液内出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严重者脑脊液中尚能查见幼虫,从而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一般不会留有后遗症,但不排除可能会造成头痛或痴呆等问题。
感染者中,病情较轻的可能只有一过性的皮肤感觉异常和轻度的头痛以及低热等,大约三五天症状就会消失;病情严重的人会引起较重的神经系统病变。
管圆线虫病是可防可治的,管圆线虫病确诊后,以丙硫咪唑等药物进行治疗。
预后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虫体的感染数量、病人的体质以及是否能够早发现、早治疗等,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预后良好。
因此,建议吃过上述食物的人,如果出现异常反应和不适,应在3天到30天内尽快就诊,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Ⅲ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按病情需要适当给予输液,以补充维生素、电解质和葡萄糖。对昏迷患者应加强护理,防止褥疮和吸入性肺炎。
2.对症治疗于病原治疗期间同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明显减少由治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癫痫大发作等。常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10mg/d,连用3~5天后改为5mg/d,并按治疗反应情况逐渐减量至停用。总疗程为8~20天。
当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心率变慢、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等颅内高压症时,应及时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1~2g/kg体重,静脉注射或快速静脉滴注,必要时可于4~8h后重复应用,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的发生。
3.病原治疗阿苯达哩对本病有良好疗效。成人40mg/d,连服6~10天。儿童患者酌情减少剂量。为了减轻于治疗时可能诱发的不良反应,有人主张200mg/d,连服3~5天后改为400mg/d,再服5~7天,总疗程为10天。
动物实验显示用氟苯达唑(flubendazole)或帕苯达唑(parbendazde)治疗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然而,噻苯达唑、甲苯达唑和左旋咪唑(levamisole)的疗效较差。
伊维菌素是一种广谱抗寄生虫药物,对蛔虫、鞭虫、钩虫、班氏丝虫、马来丝虫、盘尾丝虫等线虫类寄生虫的杀灭作用较强,可能对本病亦有疗效。
4.并发症与合并症治疗本病可出现吉兰-巴雷综合征、脑神经损害、肢体瘫痪、脑积水等并发症,亦可合并细菌、真菌感染。一旦出现应作相应处理。
(二)预后
若能及时诊断与治疗,则疗效好、预后佳。国内曾有1例11个月的女患儿因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未能及时作病原治疗而死亡。
Ⅳ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治疗
1.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并多饮水。按病情需要适当给予输液,以补充电解质和葡萄糖。及时准确地监测体温变化,并做好记录。
在病原治疗期间,同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明显减少颅高压症。常用地塞米松,并按治疗反应情况逐渐减量至停用。病情较轻者亦可口服,剂量根据病情而定。当患者出现颅内高压症时,如烦躁不安、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心率变慢、双侧瞳孔不等大,应及时静脉注射或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必要时可于4~8小时后重复应用,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的发生。发热明显患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头痛严重者可酌情给予镇静剂;可酌情给予神经营养药物;间断、低流量吸氧;对合并细菌、真菌感染者,相应给予抗生素及抗真菌治疗;如眼部有虫体则应先进行眼部治疗再进行病原治疗。
2.病原治疗
阿苯达唑(丙硫咪唑)对本病有良好疗效。儿童患者酌情减少剂量。与皮质类固醇联合应用可以预防和明显减少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动物实验显示用氟苯达唑或帕苯达唑治疗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也可试用广谱抗寄生虫药物伊维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