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广州荔湾区海北有多少人
扩展阅读
福州连江县哪里有保健 2025-02-05 16:48:19
福州福清别墅哪里好 2025-02-05 16:46:03

广州荔湾区海北有多少人

发布时间: 2023-07-20 12:32:40

① 海珠区有城中村吗在什么位置

有!海珠区城中村:五凤 瑞宝 赤岗 大塘 石溪 沥窖、康乐村、鹭江村、康乐、琶洲等。相关资料如下:【广州市区有139个“城中村”,分布在5个老城区,即天河区(28个)、海珠区(20个)、白云区(58个)、荔湾区(芳村17个)、黄埔区(16个)。
广州各区有哪些城中村:天河区城中村:龙洞 石牌、冼村、员村、程介村、谭村、龙洞、柯木塱、猎德村、上社、棠东、黄村、岑村、小新塘、东圃等海珠区城中村:五凤 瑞宝 赤岗 大塘 石溪 沥窖、康乐村、鹭江村、康乐、琶洲等白云区城中村:棠下村、棠溪村、新市、柯子岭、松柏村、三元里、瑶台村、永泰村、陈田村、江夏村、沙涌村、京溪村、梅花园等荔湾区城中村:东教南村、葵蓬洲、龙溪中路、龙溪西路、龙溪南村、步窖、增窖、海北、东石、东联、西埔、罗冲围、窖口等黄埔区城中村:前进村、宦溪村、石溪村、沐陂、凌塘、莲溪、潭村、珠村等
按照广州的规划,将争取用3-5年时间基本完成52个城中村的全面改造任务。其中亚运会前,完成猎德、冼村、小新塘、萧岗、三元里、林和、杨箕、琶洲、棠下(白云区)等9个城中村的清拆工作。广州市全市52条全面改造“城中村”名单
越秀区:杨箕、登峰、西坑、瑶台(4条),海珠区:官洲、琶洲、沥滘、红卫、东风、三滘(6条),荔湾区:花地、茶滘、东漖、西塱、坑口、坦尾、河沙、五眼桥、西郊、东塱、南漖、沙洛、海南、海中、海北、增滘、龙溪、葵蓬(18条),天河区:猎德、冼村、石东、林和、石牌、棠下、棠东、小新塘(8条),白云区:三元里、萧岗、江夏、陈田、棠下(5条),黄埔区:文冲、横沙、下沙、长洲、深井、茅岗、南岗(7条),萝岗区:黄陂、玉树、暹岗、华沙(4条)。】

② 荔湾区的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荔湾区辖22个街道:沙面街道、岭南街道、华林街道、多宝街道、昌华街道、逢源街道、龙津街道、金花街道、彩虹街道、南源街道、西村街道、站前街道、桥中街道、白鹤洞街道、冲口街道、花地街道、石围塘街道、茶滘街道、东漖街道、海龙街道、东沙街道、中南街道。

荔湾区是广州市中心城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东部与越秀区相连,西北部与白云区水陆相通,西部与佛山市南海区接壤。陆地面积59.1平方公里,水陆面积6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9.15万,下辖22条行政街,186个社区居委会。

荔湾区的历史沿革:

荔湾区历史上地处广州府城西门外,俗称西关,因“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美丽景致而得名。荔湾地区外通大洋,内航各地,水陆交通畅达,商贸渔农得天时地利,民殷物阜,向为府治所重。历代人民智慧,使西关名传岭海,留下不少史迹名胜,源远流长,人文继起,历代不衰。

公元前196年,汉大夫陆贾南来,在其泥城驻地不远的溪中河旁种植莲藕和荔枝。至东汉年间,这里的荔枝成为上贡皇帝的佳品和朝廷赠送外国使臣的礼物,故这一片风水宝地被称为“荔枝湾”。

明朝时,这里已是中国对外通商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是时广州海外贸易的管理机构“怀远驿”设在今十八甫附近,专供海外各国使节来华下榻,成为中外商人从事贸易的馆所。

公元1685年,清政府设立粤海关。1757年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但特许十三行为经营对外贸易的广州商行。1757~1842年,十三行成为清政府唯一合法对外通商口,长达85年。

1859年,因第二次鸦片战争,沙面被迫租借给英、法作租界,外商进驻沙面直接开展在中国的贸易。

民国十年(1922年),广州市政厅成立,西关地段归属广州市。

民国三十四年(1946),收回沙面租界。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设西区,1960年8月改称荔湾区至今。2002年广州市政府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将大坦沙岛划入荔湾区。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原芳村区的行政区域划归荔湾区管辖。

(2)广州荔湾区海北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荔湾区区域特色:

荔湾自古风物荟萃、名胜云集,很早就成为对外贸易和中外文化活跃之地,被誉为“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岭南文化的中心地、近代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的缩影和窗口。

文化:拥有禅宗达摩的“西来初地”、千年道教庙宇“仁威祖庙”、明代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怀远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岭南建筑艺术宝库“陈家祠”、清代唯一的外贸通商口岸“十三行”、“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和欧陆风情历史建筑群“沙面”岭南一代名园“海山仙馆”。

粤剧艺术圣地“八和会馆”、全国最早的丝织行业协会“锦纶会馆”、中国最早柴油机厂“协同和机械厂”、中国最早最大百货商店“南方大厦”、新中国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广州市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上下九”、岭南建筑重要标志“骑楼街”。

名人:荔湾人杰地灵,才人辈出。政界清太子少保邓华熙、变法维新康有为、着名革命活动家何香凝、广州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周文雍等。经济界商文博才清代五大首富之一潘仕成等。科教界有铁路之父詹天佑、清学者书法家李文田等。艺术界粤剧宗师千里驹、武打巨星李小龙等。

医界“南梁北林”之誉的妇产科专家梁毅文、“独立神州树一军”的革命女医生张竹君等。体育界乒乓球世界冠军梁丽珍、举重世界冠军陈伟强、羽毛球世界冠军庾耀东等。他们都出生于荔湾,或成长在荔湾,或其主要生活范围在荔湾。

名食:“食在广州、味在西关、源自泮塘”。汉时荔枝上贡皇帝,南汉后主在昌华苑大摆“红云宴”。明代泮塘“五秀”(莲藕、马蹄、菱角、茨菇、茭笋)飘香。清代荔湾枝小花艇盛起牛腩粉、云吞面、艇仔粥、炒粉面、炒田螺、芝麻糊等各式美食。

皇上皇腊味、趣香饼家特色糕点、南信双皮奶、伍湛记状元及第粥、银记肠粉、顺记冰室椰香雪糕等民间美食深入民心。茶楼、食店遍布大街小巷,泮溪酒家、陶陶居、莲香楼、广州酒家等一批中华老字号享誉全球。

商贸:全区现有专业市场233个,涵盖18个商品类别。茶叶、鞋类、服装、中药材、玉器、珠宝、花卉、饰品、文具、塑料等居全国领先地位。

交通:荔湾区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西部,是连接佛山的主要出入口,交通网络纵横交错:连接周边市区的内环路西半环、环城高速西半环等快速干道,贯通珠江两岸的珠江大桥、人民桥、鹤洞大桥、东沙大桥及珠江隧道、洲头咀隧道等桥梁隧道;

由北往西南方面分别连接机场高速、广清高速、广佛放射线、龙溪大道、广珠西线、东新高速等主要交通出口;已有和规划地铁1、5、6、8、11、10、13、19号线及广佛线共9条城市地铁,以及广佛肇城际线、广佛江珠、广珠城际北延线3条城际轻轨贯穿。

参考资料来源: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荔湾概述

网络-荔湾区

③ 荔湾区在哪里

荔湾区地处广州西部,是广州市独具岭南特色的中心城区和广佛都市圈的核心区,历来以繁荣兴旺之商都“西关”和风景优美之“荔枝湾”、“水秀花香”着称,有着“体味岭南文化到广州,不到荔湾就不算到过广州”的美誉。东部与越秀区相连,北部、西北部与白云区水陆相通,西部与佛山市南海区接壤。总面积5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3万。下辖22条行政街,193个社区居委会。

荔湾自古以来就是风物荟萃、名胜云集的地方,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广州市“四地”的窗口和缩影。即:一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举世闻名的广州十三行是清朝我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1700多年前的达摩,就是沿海上丝绸之路的线路来到荔湾的“西来初地”登岸,开始在中国的禅宗传教。二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我区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有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如陈家祠、西关大屋、骑楼街、麻石巷等;有禅宗文化的典型代表,如达摩登陆的古迹华林寺等;有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如老字号广州酒家、莲香楼、陶陶居、泮溪酒家等,素有“食在广州,味在荔湾,源在泮塘”之说;有粤剧文化的典型代表,如八和会馆,是“中国曲艺之乡”。三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位于珠江边现存完好的塔影楼,是当年孙中山先生策划发起辛亥革命的历史原址,见证着广州百年来的沧桑巨变。四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州的第一个个体户出现在我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座落在我区,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科技创新不断进步,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荔湾区按照广州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结合区情实际,确立了“商旅带动、产业升级、科教强区、环境优化”四大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着力打造“两大商圈”、“三大产业区”、“四大高新科技产业园”、“五大新型工业聚集区”、“八大文化旅游区”、“十大类专业市场和专业街”的发展格局,“两大商圈”即:白鹅潭经济圈和十三行商圈,“三大产业区”即:龙溪物流园区、东沙经济区、创意产业园区,“四大高新科技产业园”即:荔湾留学生科技园、广州数控装备高科技产业园、广州中小企业创新科技园、坑口电子数码基地,“五大新型工业聚集区”即:金沙、海南、五眼桥、大坦沙、海北,“八大文化旅游区”即:西关民居民俗风情区、陈家祠文化旅游区、沙面欧陆风情旅游区、十三行商端口文化区、华林禅宗文化旅游区、花博园观光休闲区、黄大仙祠综合旅游区、花地新城体育休闲区,“十大类专业市场和专业街”即:医药及医疗器械、水产、古玩水晶玉器、服装鞋业、文化精品、家俬建材、通讯电子、茶叶、汽车、花卉及观赏鱼专业市场,以此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实力荔湾、创新荔湾、魅力荔湾、和谐荔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