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广州艺苑哪个学校最好

广州艺苑哪个学校最好

发布时间: 2023-07-27 20:44:10

⑴ 广州海珠区小学有哪些

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海珠区大江苑小学、广州海珠区怡乐路小学、海珠区赤沙小学

1、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

在美丽珠江南岸的广州市海珠区中心地段、一个名为穗花新村的住宅小区里,有一所面积为1平方米的配套小学。1988年创校至今,学校厚载着政府的殷切期望与扶持,厚载着全校师生的努力与自强,创下了办学的奇迹,在改建成为实验小学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2、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

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是珠江帝景苑的配套小学,原为海珠区实验小学东校区。学校占地近10925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498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9.31平方米。学校生于盛世却不独享乐、而以改革创新为己任,是学校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学校拥有新的思想和观念,拥有优越的环境和条件,拥有热爱孩子、才华横溢的教师团队。

3、海珠区大江苑小学

广州市海珠区大江苑小学地处有“中国塞纳河”之称的珠江河畔,始建于1989年,于1997年成为海珠区十一间“区一级学校”之一。2006年3月通过了升市一级学校的申报工作。大江苑小学领导班子敢为人先、不甘落后、严谨治校,确立了“爱国、勤学、健美、进取”的校训,提倡了“爱生、严谨、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刻苦、善思、好问、活泼”的学风。

4、广州海珠区怡乐路小学

海珠区怡乐路小学座落在珠江河畔,与名校中山大学毗邻相处。学校创办于1950年,1983年选址重建;从2008年9月起,启用嘉仕花园配套的嘉仕校区;2013年9月起加入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学校占地面积6063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35人。

5、海珠区赤沙小学

广州市海珠区赤沙小学创办于1951年,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309平方米。有教学班12个,学生486人,在职教师27人,教师中高级教师16人,大专以上毕业22人。中共党员5人,共青团员7人。

⑵ 广州美术学院 美术史专业是做什么的,难考吗

如果本省的话不难..但当然比综合大学要难一点罗.....文化的话说不准。.一般象本省..满分600的..考个300也就能进(前提是你术科不是特别差)..外省的话考420左右比较悬....美术的话..09年是235年年不同
美术史专业介绍:
研究美术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术史的研究范围包括建筑艺术、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等美术种类的历史,涉及美术家、美术作品、美术理论、美术思潮和美术流派等各方面。美术史与历史学有密切联系,同时涉及到古迹和文物的考察与鉴定。美术发生史必须以考古材料为基础,这就与考古学有密切的关系。此外美术史还与一般文化史、民族学、民俗学有交叉关系,但是它是以美术作品为第一性资料,同时伴有审美判断,这两点可与历史学、考古学、文化史、民族学、民俗学划清界线。美术史需要哲学、美学、美术理论的指导,还涉及美术批评,但它是以具体作品阐明美术历史的发展,又与哲学、美学、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区别开来。
西方现存最早的美术史文献始于古希腊人。普林尼的《博物志》 (公元1世纪)以列传体解说名作,与鲍萨尼阿斯的《希腊周游记》 (2世纪)被视为美术史的萌芽。文艺复兴时期G.瓦萨里着《艺苑名人传》为早期较完备的美术史着作,作者被视为美术史之父。他将“产生、完成、衰落”循环这一古代概念引入美术史中。近代意义的美术史始于德国人J.J.温克尔曼的《古代美术史》 (1764)。他直接研究遗物,以样式变迁阐明美术史,认为民族、国别、宗教、风土是美术发展的要素。黑格尔以后,美术史争论的焦点是美术样式变迁的原因,一般都将它归结为民族、环境、时代三要素。19世纪,美术史在德国首次列为大学课程。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确立了严密的科学性。样式史的研究上,沃尔夫林、里格尔有重大发展。相对于样式史而兴起了图像志研究,20世纪初以汉堡为中心获得发展。但样式论和图像志都视美术作品为单纯的记录手段,忽略其审美价值。色多尔马亚以构造分析,尝试判别形式与内涵的分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帕诺夫斯基、维特的图像学方法,将主题的深刻涵义置于诸人文科学的整体关系中研究;贡布利希的心理学方法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的成果;克拉克寻求超越时代的共同造型精神,试图从作品在历史潮流中的发展和作品具有的超越历史的审美价值的“构造”这两个方面,明确人的创造活动的成果和本质。

中国的美术史研究早在先秦的诸子百家着作中已有零星言论。顾恺之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为最早的美术史文献。中国古代美术史常以画品、书品、画论、书论、画史、书史、书画着录的形式表现出来。南朝齐谢赫的《画品》提出“六法”为品评画家的标准。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第一部较完整的绘画史。为传记体绘画史,这种体例影响到后代千年之久。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邓椿《画继》、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基本属这种类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美术史研究间接地接受西方影响,中间媒介为日本。潘天寿、秦仲文、俞剑华分别着《中国绘画史》,以文献为依据,系统叙述了中国绘画的发展。胡蛮的《中国美术史》,第一次试图以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国美术。1949年后,中央美术学院设立了美术史系,成立了美术研究所。美术史着述颇多,王逊、王朝闻、金维诺、王伯敏、常任侠等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上取得一定成就。中国美术史研究正向深度与广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