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广州有哪些好玩的寺庙
光孝寺 - 详情»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109号
电话:(020)81088867
广州城隍庙 - 详情»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忠佑大街48号
六榕塔 - 详情»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路87号
电话:(020)83392843
纯阳观 - 详情»
地址:新港西瑞康路268号
电话:(020)84189071, (020)81078225
大佛古寺(惠福东路) - 详情»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惠新中街21号
电话:020-83335678
天后古庙 - 详情»
地址:上冲新庙大街2
标签:景区
收藏发送到手机分享纠错
洪圣庙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
大雄宝殿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
天后庙 - 详情»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猎德西浦大街2号
华林禅寺 - 详情»
地址:华林寺前31
电话:(020)81393175
㈡ 广州都有什么寺庙
广州人最熟悉的寺庙是华林寺、光孝寺、六榕寺、三元宫、黄大仙庙、怀圣寺和菠萝庙(南海神庙)。其中怀圣庙是伊斯兰教的庙堂。
其中光孝、六榕、华林、海幢四寺称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
1、三元宫
坐落于应元路越秀山的南麓,是广州市现存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三元宫为东晋南海太守鲍靓创建。初名越岗院,唐称悟性寺,明代重修时改名为三元宫。
相传为东晋南海太守鲍靓(又名玄)为炼丹而建,初名越岗院.鲍靓之女的姑,善长医药,与晋代着名医药家葛洪结为夫妻,在此居住10年之久,“藉井泉及红艾为医方,活人无算”,逝世后人们在此设的姑殿以纪念。越岗院自东晋建后,几经荒废,于明万历及崇祯时重修,始用三元宫之名(一说清顺治年间改建为三元宫)。三元,即道家对天宫、地宫、水宫的总称,传能赦罪解厄,带来福寿.
2、光孝寺
光孝寺位于广州人民公园之北,占地三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广州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一说,此话虽未必正确,但该寺是广东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该寺始建于三国,寺名屡变,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而定今名。唐代仪凤元年(676)高僧慧能在寺中戒坛前菩提树下受戒,开辟佛教南宗,被称为“禅宗六祖”,为该寺增添了不朽的光彩。此后殿宇日多,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3、六榕寺
六榕寺花塔在朝阳北路,广州着名的佛教古寺。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广州着名的古迹之一。
公元537年,南朝梁武帝萧衍(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信佛君主)的母舅昙裕法师从柬埔寨求得舍利(佛骨)来到广州。广州刺史萧裕为了迎接这一佛教之宝,特地在这里创造“宝庄严寺”。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重修时,该寺僧人供奉佛教禅宗六祖慧能,以修净业,遂改名为净慧寺。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于宋元符三年(1100年)路经广州时到此游览,看见寺内有古榕树六棵,便题书“六榕”二字。明代称六榕寺,并沿袭至今。
花塔在六榕寺内,原名宝庄严寺舍利塔。该塔是与六榕寺同时兴建的,但原塔已于公元十世纪时被火焚毁。1931年重修时在内部用钢筋水泥加固。现塔高57米,八角九级,里面十七层,沿梯级登至塔顶,可俯瞰全市景色。塔的外形华丽壮观,檐角都悬挂吊钟,整个塔好像是花朵叠成的一根花柱,塔顶好似长在最高一朵花上的花蕊心。所以人们一般叫它为“花塔”。
4、华林寺
位于广州西关下九路北侧西来正街一带。隋代以前此地为珠江岸。
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天全国(即古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东渡来到中国传教。他首先在今西来初地处登岸,并在登陆处建西来庵。后世信徒尊奉达摩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因而称其当年登陆地为西来初地。
华林寺是佛教寺院,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隋、唐、宋、元、明诸代,传灯不绝。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首建大雄宝殿,次建楼阁堂庞察室,改西来庵为华林寺,成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一。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该寺住持抵园和尚奉诏始建宽31米、深44米、总面积为1364平方米的五百罗汉堂,除供奉三宝佛外,还陈列着神态各异的泥塑五百罗汉像。另有一尊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木雕像,该木雕像现存威尼斯科雷尔博物馆。罗汉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海幢寺
位于广州市同福中路337号,始建于明末清初,迄今有三百多年历史,是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以寺貌庄严、殿宇雄伟、净域宏敞、佛缘鼎盛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广府五大丛林之一。
该寺相传南汉时代是“千秋寺”。后年久荒废,变为居民丛冢。明朝末年,为富绅郭龙岳的圆地。僧人光牟、月池师徒向郭募得此地建佛堂,依佛经海幢比丘潜心修习般若波罗密经成佛之意,取名“海幢寺”。
海幢寺历史悠久,林木参天,浓荫覆地,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海幢春色”为昔日脍炙人口的羊城八景之一。名胜古迹和珍贵文物有海幢论鹰爪、十六罗汉、四大金刚、三须观音、猛虎回头石、海幢宫瓦、澹归碗、幽冥钟、星岩石塔等一大批,丰富多彩。加上天然和尚等高僧着述颇丰,又延师授徒以诗学,故诗僧特多,有“天然门下,诗僧六十”之美誉。因此,历史上海幢寺不仅是弘法修禅的场所,也是名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地方。
6、仁威庙
坐落于龙津西路庙前街,旧泮塘乡内。该庙始建于宋皇?v四年(1052年)。自宋以来,历代乡民皆"率其私钱"修葺或重建。清干隆年间重修前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进房舍。后两进和东序则是干隆年间增建的。仁威庙是一座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现主体建筑略呈梯形,占地2200平方米,坐北朝南。仁威庙内的木雕十分精致,头门均做成木雕的工艺构件,雕刻吉祥纹饰,遍施金彩。而顶部为五山风火山墙。正脊是石湾文如塑造的陶塑人物瓦脊,上有"同治丁卯"字样。仁威庙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其木雕、石雕、砖雕各具特色,陶塑、灰塑工细劲秀,给人们留下深刻而强烈的印象。
7、南海神庙
又称波罗庙,位于黄埔南岗镇庙头村。南海神庙是古代帝皇祭海的场所,创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庙中举行祭典,留下不少珍贵的碑刻,有“南方碑林”之称。南海神庙又是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史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庙内现存文物众多,广州市古树名木的第1至第8号均在神庙内 ,如位于庙西的一棵皂荚树已有390年历史,其它几株木棉、海红豆等树龄均在200年以上。庙西章丘岗上有“浴日亭”,宋元时羊城八景之一“扶胥浴日”即指此处,亭内立有苏东坡诗碑。南海神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农历二月的“波罗诞”庙会是广州地区最大的民间庙会之一。
8、黄大仙祠
广州黄大仙祠始建于清代己亥年(1899),1910年代遭受战乱破坏,但从遗迹可见,如石刻对联、浮雕石柱、匾额、门饰、石狮等,装饰以精致雕刻。
1915年主持人梁仁庵道长携黄大仙的画像、灵签和药签到香港,于1921年建成香港黄大仙祠,因而深受海内外华人信仰和祀奉。
广州黄大仙祠于1997年11月9日由广州嘉游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正式动土复建,并于1999年2月6日开放给公众参观。至今已接待超过数百万人次。祠内存有原黄大仙祠珍贵的文物,另设有黄大仙主殿、 观音殿、吕祖殿、孔圣堂、财神殿、关帝殿、斗姥殿、陈列区、岭南式园林花圃、亿年奇石、素菜馆及商场和广场等设施提供游客用膳、购物和休憩。
9、番禺南沙天后宫
南沙天后宫紧临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坐落于大角山东南麓,依山傍水,其建筑依山势层叠而上,殿宇辉煌,楼阁雄伟,在天后广场正中就是石雕天后圣像,是为纪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建筑特点是集北京故宫的风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气势于一体,其规模是现今世界同类建筑之最,被誉为“天下天后第一宫”,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占地278亩,投资近5000万元。
天后圣像高达 14.5 米 ,屹立在占地 1.5 公顷 的天后宫广场上。整座天后宫四周绿树婆娑,殿中香烟袅袅,置身其间令人顿生超凡脱俗的感觉。
另外还有北京路的大佛寺,白云山的能仁寺,惠福西路五仙观,海珠区五凤村漱珠岗上的纯阳观,等等。。
㈢ 广州市花都区有什么寺庙。 急
广州市花都区的寺庙:
1、华严寺
花都华严禅寺原名观音寺,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8),历史上信众群集,香火兴盛,近百年来几经兴废。该寺位于花都区芙蓉大道西侧华藏山(又称仙姬山),在芙蓉度假村路口之处。2010年9月12日,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华严寺举行全山殿堂落成、印觉法师雀敬升座暨书画社成立庆典。
2、盘古王庙
这座庙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以后多次焚毁,到光绪二十四年,才由民间集资重建。
这是一座古典艺术建筑物,有12条石柱、4条坤旬木柱,共16柱,纵横各四条,平面分九格,代表九重天。最为奇特的是除了正中盘龙石柱之外,柱柱有书法刻字,共计七副对联,尽是描写歌颂盘古王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
3、资政大夫祠
这座寺庙是在清代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建成的,距离今日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了。
此地居民大都姓徐,徐亨之为先祖,清朝同治年搜磨间,三华徐族同姓堂兄弟徐方正、徐表正共同任职兵部,深得朝廷赏识,同治皇帝把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父亲徐殿魁封为“资政大夫顷漏慎”,把徐表正的父亲徐爵魁封为“奉直大夫”。
4、隆华寺
隆华寺地处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紫霞山庄,此地称曹洞,与佛教曹洞宗颇有渊源。寺院为明清建筑风格,现任住持为广州市佛协常务理事释义普。
㈣ 广州有几间寺庙,祥细地址在哪里
六榕寺: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路87号
光孝寺: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北路177号
华林寺: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北侧西来正街
海幢寺: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337号海幢公园内
光塔寺:又称怀圣寺,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路
三元宫:广州市越秀区应元路11号
黄大仙祠:广州市荔湾区芳村百花路1号
仁威庙:广州荔湾区龙津西路庙前街
五仙观: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
大佛寺:广州市越秀区惠福东路惠新中街21号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角山
南海神庙:广州市黄埔区南岗镇庙头村
华峰寺:广州市萝岗区禾丰村
纯阳观:广州市海珠区五凤村漱珠岗
圆玄道观: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九潭村
能仁寺:广州市白云山上
㈤ 广州有那些寺庙分别在哪里
一、六榕寺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
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它与光孝、华林、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样,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加之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六榕寺的别称)以塔显”之称。
二、广州大佛寺
广州大佛寺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惠福东路惠新中街21号(在北京路西侧、广州百货大楼正南方)。广州大佛寺始建于南汉(公元917-971),名新藏寺,为南汉王刘䶮上应天上二十八宿而建。明代扩建为龙藏寺,后改为巡按公署。清顺治元年(1649)公署毁于火。
三、花都华严禅寺
花都华严禅寺原名观音寺,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8),历史上信众群集,香火兴盛,近百年来几经兴废。该寺位于花都区芙蓉大道西侧华藏山(又称仙姬山)。
在芙蓉度假村路口之处。2001年10月11日,经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局正式发文批准华严寺为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
四、能仁寺
能仁寺始建于1824,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山,其创建人是吟坚和尚。自上而下有慈云殿、甘露泉、大雄宝殿、虎跑泉、六祖殿、玉虹池、石桥、牌坊等建筑或古迹。
广州着名旅游胜地白云山上一景,在玉虹洞,为佛教寺院。于清道光四年(1824)由吟坚和尚始建,当时仅有“茅屋数椽”。
五、海幢寺
海幢寺位于海珠区同福中路和南华中路之间的海幢寺,素以环境清幽、园林优美而着名。海幢寺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
其原址南汉时称为“千秋寺”,明末改为寺院,称作“海幢寺”。清初该寺大规模扩建、遂成为广州“四大丛林”之冠。1932年辟为河南公园,1933年更名为海幢公园。
㈥ 广州有哪些寺庙
1、南海神庙。当您来到广州东面黄埔的庙头村时,一座古老而宏伟的庙宇耸立在您的视野中,它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古代广州对外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遗址南海神庙。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海神庙中唯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建筑群。
(6)广州市的小寺院都有哪些扩展阅读:
光孝寺,广东着名古建筑群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北端近净慧路处。据《光孝寺志》记载,初为公元前二世纪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国虞翻谪居于此,辟为苑囿,世称虞苑。虞翻死后,家人舍宅作寺。
寺名曾几次更改,初名制止寺,东晋隆安五年(401年)称五园寺,唐代称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汉时称乾亨寺,北宋时称万寿禅寺,南宋时称报恩广孝寺,不久后改广字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光孝寺建筑结构严谨,殿宇雄伟壮观,特别是文物史迹众多。如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唐朝的瘗发塔、石经幢,南汉的千佛铁塔,宋、明时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诃子树、菩提树等,都是珍贵的佛教遗迹遗物。
㈦ 广州有哪些小众特色的佛教景点
广州市为礼佛胜地,有很多千古名寺,除了佛教四大丛林,还有很多小众但不失特色的古刹。
(一)大佛寺
坐落于越秀区惠福东路惠新中街21号。广州大佛寺始建于南汉(公元917-971年),名新藏寺,为南汉王刘䶮上应天上二十八宿而建。明代扩建为龙藏寺,后改为巡按公署清顺治元年(1649年)公署毁于火。平南王尚可喜于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仿京师官庙制式,兼具岭南地方风格重建殿宇,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1993年8月9日,广州市政府公布大佛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香火一直很旺盛,是岭南有名的佛教名胜古刹,在着名的北京路步行街中央,是繁华围绕的一片清净地,众红尘中的寡欲之地。寺内烟雾寥寥,檀香的气息充满了整座寺院的角落,抬眼望去,盒子式的高楼大厦和熙熙攘攘的商业街在四周环绕,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二)华严禅寺
华严禅寺原名观音寺,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8年),历史上信众群集,香火兴盛,近百年来几经兴废。该寺位于花都区芙蓉大道西侧华藏山。2001年10月11日,经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局正式发文批准华严寺为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2010年9月12日,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华严寺举行全山殿堂落成、印觉法师升座暨书画社成立庆典。明末清初对中国佛教文化颇有影响的番禺海云寺和丹霞山别传寺开法第一祖,岭南海云诗派、海云书派创始人,着名高僧天然和尚的故乡就在这里。
(三)法雨寺
前名叫吉祥庵,原址坐落于萝岗街火村上岭新巷,建筑面积一百二十平方米,创建于干隆十五(1750年),历代朝野皆拥戴护持。寺院依山而建,寺内绿树成荫,花香鸟语,环境清静幽雅,一幢幢皇宫式抛檐古建筑雄伟坐落在群山围护中,从山下往上眺望,黄瓦绿荫相互映衬,宛若人间仙境,目前是广东省内规模较大的尼众弘法修持的寺院道场,为广州市影响较大的佛教场所,今已完成规划蓝图里中轴线的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功德堂、主体建筑和左右厢房、五观堂、客堂等配套工程。
(四)眉山寺
位于番禺市桥镇东北部,始建于明代的正德元年,由苏东坡后裔苏渲所建,故以东坡原藉眉山寺命名。眉山寺乃番禺佛教圣地之一,寺内供奉有观音圣像及十八罗汉铜像,每年吸引不少海内外游客到此朝拜,香火旺盛。寺内还建有可供上百人同时用膳的斋堂,斋堂西北角植有纪念苏东坡的老榕树,老榕树枝繁叶茂,虬枝盘根,蔚为壮观。寺中菩提圣树已有上百年历史,根深蒂固,素有“佛树”之称,乃镇寺之宝。
(五)能仁寺
始建于1824年,位于白云山,其创建人是吟坚和尚。自上而下有慈云殿、甘露泉、大雄宝殿、虎跑泉、六祖殿、玉虹池、石桥、牌坊等建筑或古迹。是广州着名旅游胜地白云山一景,在玉虹洞,为佛教寺院。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由吟坚和尚始建,当时仅有“茅屋数椽”。随后陆续增建,到光绪年间(1908年),成为白云山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是古代白云山玉虹涧名刹。自上而下有慈云殿、甘露泉、大雄宝殿、虎跑泉、六祖殿、玉虹池、石桥、牌坊等建筑或古迹。
(六)华峰寺
位于黄埔区禾丰村,既是佛教圣地,又是革命根据地,也是旅游胜地。始建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距今有千年历史。清康熙壬戌年(公元1682年)建海门禅院,原属历史上着名的岭南佛教古刹,曾被《中国寺志》作为名寺收录(广东省仅有光孝寺和华峰寺被收录)。现仅余藏经阁和一些残垣短壁,门楼上有一匾刻“海门禅院”四字,东侧有一藏经阁,保持完好。遗址被当地群众和珠三角一带地区信徒视作佛教圣地。
(七)正果佛爷寺
增城八景之一,余宾公,增城金牛都香浦塘(今正果镇番丰)人,出生于宋景祐二年(1003年),出生时跪地双掌合什,朝天礼拜。及长为避瘟疫迁到今成佛岩(距寺约三公里处瑞山)山下,给人放牛,八岁到名山寺出家,苦练修行,功德圆满,修成正果,得道成佛。当地绅民称其为“牛仔佛”、“宾公佛”。金牛都因宾公坐地成佛,得道升天,以成正果,改名为正果墟。当时名流彭序曾写下楹联“正是敕封昭显佛,果然圣寿得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