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漫川县漫川风景
山阳八景之一的漫川关,风景独特,山环水绕,东有高峻的龙山,北有雄伟的鹘岭,西南有壮阔的郧岭,金钱河、靳家河穿境而过。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柑桔、稻米、芝麻、桐油等农作物的生长。
漫关镇位于街道,全镇包括漫川关街等8个村民委员会,共有2491户9500人,其中回民约百人,他们多是南方人,讲究礼仪,能言善辩,语言流畅婉转,如歌般悦耳。
漫川街道狭窄,由石条石块石子铺成,两旁的民宅多以木板为墙,房屋小巧玲珑,上有一层阁楼,绘画山墙,翘龙凤角,明镜悬顶,古色古香。街道每天都有集市,商铺众多,延续着“男人下田,女人摆摊”的传统习俗。汽车站连接山漫公路、色漫公路、漫津公路,交通便利。
古镇漫川关古风犹存,新貌迷人,被誉为“漫川关,景色鲜,不似江南胜江南”。在漫川镇前店子村的土地岭下,山中有一个“千佛洞”,建于武周永昌年间,洞深7.5米,宽近5米,高2.6米,三面摩岩,皆有佛像神台,红砖砂石上雕造立体石佛近千尊,主佛高3尺许,小佛高不盈尺。洞外有民国二十二年建的多角牌楼、左右厢房和照壁花墙构成的小寺院。在洞坎之下开阔地有清康熙十九年修葺的竹林寺院和舞榭歌楼,与千佛洞联为一体,充满诗意。
在千佛洞西不足一里的前店子村回龙寺组,有一个古迹“砧子石藏经洞”,长、宽各5米,蜀僧超古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4年)将460卷经书藏于洞中,到1774年被盗,今藏经洞与千佛洞和偏西里许的蛮王洞、朝阳洞成为漫川关旅游区的璀璨明珠。
2. 漫川关镇历史沿革
漫川关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历史沿革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那时这里是蛮子国的地盘。战国时期,楚国频繁通过此地,秦楚分界碑至今犹存。北朝西魏废帝二年,即公元533年,漫川县在此设立,北周保定三年,即公元563年,又被并入丰阳。明清两代,水运发达,诸多会馆和建筑在此兴建,如船帮会馆、湖北会馆、武昌会馆、骡帮会馆、武圣宫等,如今均被列为保护文物。
1950年,漫川关乡(1953年改镇)与万福乡、同安乡、莲花池乡、松林乡(1953年改为松树坪乡)设立。1958年,这些区域属超英、长沟等公社管辖。1961年,漫川关公社、万福公社、同安公社、莲花池公社、松林公社建立,1983年改为漫川关镇、万福乡、同安乡、莲花池乡、松树坪公社。1996年,漫川关镇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辖8个行政村;万福乡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0.2万人,辖3个行政村;同安乡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0.3万人,辖5个行政村;莲花池乡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0.5万人,辖5个行政村;松树坪乡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0.4万人,辖8个行政村。
1997年,同安乡与万福乡并入漫川关镇,松树坪乡并入莲花池乡。2010年,漫川关镇辖1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街道村;莲花池乡辖6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莲花池村。2011年,莲花池乡并入漫川关镇。
漫川关镇的历史沿革充分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理战略价值,其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和保护。
(2)广州漫川镇有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漫川关古镇,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东南,距县城95Km。该镇历史悠久,春秋时为蛮子国;战国时楚至方城经此通过,秦楚分界碑今还尚在;南宋时,是宋金双方反复争夺的迂回战场。明清两代,这里水运发达。镇域面积104平方公里,总人口 13956人。药材资源丰富,形成了以薯芋为主,其它中药材品种合理配置的中药材产业带,种植面积达2.15万亩。域内名胜古迹众多。清光绪十二年修建的骡帮会馆,为四水归堂式清代砖木建筑,建筑工艺别具一格,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代曾发生过关系到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漫川关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