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知识 » 杭州哪里的水门最多
扩展阅读
天津美院动漫怎么样 2025-01-16 01:12:05
福州哪里有购物商场 2025-01-16 01:04:08
深圳飞机彩盒有哪些 2025-01-16 00:40:48

杭州哪里的水门最多

发布时间: 2022-06-13 11:20:20

A. 杭州十大城门是哪十座

1、古武林门

古武林门,位于杭州旧城的西北,又称北关门。历朝历代,这是一座可用得“价值”二武林门外一路,历朝历代都是黄土铺地,清水遍洒。为啥?因为“朝廷恩泽自北而来”,由此入的杭城。

明《客越志略》说:西大街上“悉是冬青树”,有如拱门,“人从树里行,不见赤日”。沿街的房子,瓦是绿的,门是黑的,门外还有短扉。

2、古艮山门

古艮山门,位于杭州旧城的正北偏东。宋元以来,此门虽非兵家必争,却为丝绸业集中之地。以此为雏,杭州的工业,后来大都出于此地。

“唱唱唱,洋机响,洋机开了五百张;角子铜板不算账,大洋钞票来进账。” 艮山门外丝篮儿,说的是丝绸制作中炼、染两道工序后的漂洗,挽竹篮去河港的女人。

3、古凤山门

古凤山门,一个平常的地名,凝结着的,是杭州历史的精气。不说凤山门,不说与它相联的山水街巷,也可以说是没有道出杭州文化的主脉。如今的凤山门,仍然披着一层薄纱,就像秋雨将尽的晓岚,明一阵,雾一阵。偶尔也能让人看见,有比其他九座城门更真切的历史。

宋高宗赵构没来杭州之前,现在的凤山门外,是州治,也就是市政府。再早,这州治是吴越钱王的都城,现在的凤山门方位,就是都城的北门,称“双门”。

4、古清泰门

古清泰门,清平、安泰,这是城门的原意;沪上的开端口、铁路的兴建、帝制的没落,这是中国的近代。清泰门,它所拥有的细节,更多的属于近代,这是中国从不变到万变的开端。就像以这个城门命名的立交桥,多多少少的巨变,从此开始。

5、古望江门

古望江门,是杭城古代东南部的城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名叫新门。古城河两边的公园;望江门外的老街;太平时世的民殷;夕阳下,与三五老人坐在一起,尘埃不起,康乐安定。于是,对古城门的凭吊,油然而生。

6、古候潮门

古候潮门,旧杭城东南的第一座城门,它所昭示的,正是一个在潮水中“老”去的杭州。白居易说:“杭州老去被潮催”,这一“老”,是“大”,是“久远”,是城市的厚蕴,也有前人多少的沉浮。

7、古清波门

古清波门,在如今的铁冶路口。城门地形,在杭城十大城门中唯一尚可清晰辨认。吴越钱王时,此地只是水门一座,东通流福沟。时称“涵水门”,也称“暗门”。北宋,清波门建成,时人仍然以“暗门”相称。

8、古涌金门

古涌金门,位于旧杭城正西。即从南往北数过来,第二座城门。说门,并非一门。不是朝朝暮暮在无数细节上与人休戚相关,几草、几水、几墙、几门,总嫌寡情乏灵。

杭城十大城门,九座城门都有重城(城门外的护城,呈四方形),而涌金城门独无。这也是它依附了西湖作为外势,可御可守。

9、古钱塘门

古钱塘门,一个与杭城渊源相继的名字;一截与佛事盛行相接的记忆;一段与民族崛起相关的往事。钱塘门位于旧城的西面,从南往北数,第三座城门。

10、古庆春门

古庆春门,与所有的城门一样,庆春门所表达的并不是以往的文字和城市的踪迹,以及如今在大街一侧的古人铜像所占有的全部信息。只是一个有关“春”和“春”过后的其他日子,生出的喜、怒、哀、怨。过去的,总也有留下了的,有形的和无形的。

B. 杭州有哪十个门,十个桥

南宋以前,杭州有旱门十三,水门五个。自元、明、清以来,杭州城已固定为十个城门,从前人们把十大城门及各门的物产编成杭曲小调:“百官(武林)门外鱼担儿,坝子(艮山)门外丝篮儿,正阳(凤山)门外跑马儿,螺蛳(清泰)门外盐担儿,草桥(望江)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钱塘)门外香篮儿,太平(庆春)门外粪担儿。几经沧桑,随着杭州城池的不断变迁,昔日起重要作用的城门均已湮没,取而代之的是古城门遗址的石碑。而杭州的桥是指的目前杭州跨钱塘江十座桥.自南而北依次为:1、袁浦大桥(钱江五桥)2、浦沿大桥(规划中的钱江八桥)3、钱塘江大桥4、复兴大桥(钱江四桥)5、西兴大桥(钱江三桥)6、彭端口大桥(钱江二桥)7、九堡大桥(规划中的钱江七桥)8、下沙大桥(钱江六桥)9、江东大桥(正开建的钱江九桥)10、规划中的钱江十桥(桥名未定)。

C. 凤山门的凤山水门——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杭州凤山门有水陆两门,元朝开始,钱江之水,“自龙山涌入凤山水门”,通过城内阡陌纵横的水道,出武林门水门,和京杭大运河连在一起。凤山门既是龙山河的北端端点,也是扼守江南运河通往钱塘江的咽喉。
凤山水门建于1359年,历经600年风雨,它像慈祥的长者,默默注视前后五个朝代的更替、城里城外的百姓变迁。门洞由两个不同跨径的石拱券并联而成。像尘封历史中一扇窗,向世人透出那一段明媚时光。
中国大运河遗产中,只有两处水城门入选遗产点,一处是杭州凤山水城门,另一处是苏州盘门。1011公里长的中国大运河,只有这么两处,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D. 杭州十大古城门在历史上是什么样子的,都经历了什么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古都,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先有四大古都“北京、西安、南京、洛阳”,1983年“杭州、开封”正式列入六大古都,1988年“安阳”成为七大古都之一,2004年认定“郑州”为八大古都之一,2010年又认定“大同”为九大古都之一,最后将成都列入古都,组合成十大古都。

但对于古都的个数一直争论不断,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有太多的城市曾经担任过都城的角色。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无论是四大古都还是十大古都,保存有完整古城墙的只有西安、南京、开封三个城市。

这些古都中,杭州的存在感比较弱,这跟杭州较少参与这些古都之争有关。提起杭州,大家都能想到南宋,想到岳飞,其实杭州对于南宋来说只是一个行在,名义上不是首都,实质上已经是首都了。而对于杭州的老城墙,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记忆大概就是那些掩映在树木花丛中的古城门遗址的石碑。

杭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于生活居住是个好地方,于修建城池进行防御却非常地不方便。杭州山多水多,无法像北方城市一样可以修一个非常方正的城墙。杭州的古城墙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杭州的城门建设分为三个时期,隋唐筑城、南宋巅峰、明清稳固。

杭州的历史非常悠久,筑城的历史可追溯到隋朝时期,当年隋朝大臣杨素连续平定江南的叛乱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并桐庐入钱唐县,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当时杭州只有四座城门:西北面的钱唐门,南面的凤凰门,北面的盐桥门,东面的炭桥新门。

杭州的城门数量在南宋时期达到顶峰。一方面是定都杭州的需要,另外一方面,宋高宗赵构是一路难逃到杭州,还曾经在海上漂泊,因此有强烈的不安全感,赵构刚来到杭州,顾不上什么风水,加上又比较穷,就把皇宫定在凤凰山上,一来这是当时杭州的制高点,方便他控制全城,二来这里靠近钱塘江,对于已经是惊弓之鸟的赵构来说,如果金人一旦攻打杭州,他可以随时从钱塘江逃往海上。于是赵构临时使用早些朝代的皇宫遗址修筑,整个皇宫内城只有三个城门:和宁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但杭州作为南宋实质上的首都,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商贸发达,很快人口倍增,于是南宋朝廷只好把城区往外扩张。经过不断的修建和扩张,杭州外城的城墙形成旱城门13座、水城门5座的规模。旱城门的东城楼有便门、候潮门、保安门、新开门、崇新门、东青门、艮山门;南面的城楼有嘉会门;北面的城楼有余杭门;西面有钱湖门、清波门、丰豫门、钱塘门。此外的水门五座,分别为保安、南水、北水、天宗、余杭。

水门可以说杭州城墙的独特所在,南宋之所以要修建水门,主要原因还是杭州的水系发达,既要满足关防的需要,也要为城内生活用水、水利灌溉和舟船交通提供便利。杭州古时的河道就是通过水门穿越出城的。

宋人吴自牧所着的《梦粱录》对临安城有的城门有详细的记载:

旱门仅十有三,水门者五。城南门者一曰嘉会,城楼绚彩,为诸门冠,盖此门为御道,遇南郊,五辂从此幸郊台路。城东南门者七:曰北水门,曰南水门,盖禁中水从此流出,注铁沙河及横河桥下,其门有铁窗栅锁闭,不曾辄开;曰便门,曰候潮门,曰保安水门,河通跨浦桥,与江相隔耳;曰保安门,俗呼小堰门是也;曰新开门。城东门者三:曰崇新门,俗呼荐桥门;曰东青门,俗呼“菜市”;曰艮山门。城北门者三:曰天宗水门,曰余杭水门,曰余杭门,旧名“北关”是也。盖北门浙西、苏、湖、常、秀,直到江、淮诸道,水陆俱通。城西门者曰:曰钱塘门,曰丰豫门,即涌金;曰清波,即俗呼“衺门”也;曰钱湖门。其诸门内便门东青、艮山,皆瓮城。水门皆平屋。其余旱门,皆造楼阁。诸城壁各高三丈余,横阔丈余。禁约严切,人不敢登,犯者准条治罪。城内元三门俱废之,独朝天门止存两城壁,杭人犹以门称之。

南宋灭亡以后,杭州再也没有成为首都,而元朝明文规定禁止修建城墙,再加上杭州是南宋的首都,对于前朝的首都,元朝总会有意无意的对杭州城墙多加“照顾”。杭州的21座城墙在元朝统治的一百多年间毁坏了很多,到了元代末年,起义军的一支张士诚占领了杭州,出于军事考虑,张士诚更换、废除了一些城门,杭州的城门变成了13座:清波门、涌金门、钱塘门、余杭门、和宁门、清平门、天崇门、北新门、艮山门、庆春门、清泰门、永昌门、候潮门。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定都南京,对于临近南京而又风景秀丽的杭州,明朝进行了修缮,杭州城门名称和数量发生了变化:原13座城门中清波门、涌金门、钱塘门、候潮门、艮山门、庆春门、清泰门这七个城门的名称沿用到了今天;和宁门、清平门、天崇门合并修建了凤山门;余杭门改称武林门,因关外有“北关夜市”,也被称为北关门;永昌门因以永昌为李自成的年号之故,又因登城楼可远望江潮来处,清康熙五年改名为“望江门”,在附近有草桥,也被称为草桥门。

从此这十座城门一直延续到清朝民国,成为我们现在熟知的杭州十大城门,沿着杭州的内环线依次分布,这十座城门除了修复过的凤山水门和庆春门外后造的仿古城墙用以介绍杭州古城墙,其他的城门现在都已经只剩石碑,成为这些地方的地标。

庆春门的粪担儿多到什么程度呢?清朝时清朝的大将都不愿意守卫这个城门,当时杭州的十大城门九个有清朝八旗把守,汉人不能染指,但唯独只有庆春门有汉人把守,就是因为旗兵认为这里总担粪出城,是污秽之门。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古城墙陈列馆就位于杭城十大古城门之一的古庆春门遗址上,是杭州在城市改造“五纵六路”建设过程的一个产物,于2006年年底开工兴建,2008年正式对外免费开放。陈列馆全长不过66米,宽12米, 高6.6米,共分为两层,内有南宋城墙考古遗址、古城门故事木雕壁画、文物展示台等展示和陈列,蕴藏着超过1400年的老杭州历史。

E. 杭州哪里有宏伟的古代的建筑

一、香积寺石塔
在湖墅香积寺巷,原香积寺(今杭州运输设备厂)内。该塔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原为东西双塔,现东塔已毁,仅存西塔。
香积寺塔为石质仿木构建筑形式建造的八面九层楼阁式塔。须弥基座较高,每层有平座、塔身、檐子,砌叠成一整体。平座外加护栏。八角形的塔身,雕出倚柱。每面中间为火焰形 壶门,门钉和金不铺首清晰可见。门侧雕佛、菩萨像,或为经文。檐子雕出飞椽、斗栱 。檐面雕筒板瓦垄、勾头滴水,翼角有老戗、嫩戗、起翘较短,出檐不深。
二、龙兴寺经幢
位于延安北路灯芯巷口,原龙兴寺内。
幢建于唐开成二年(837年),是浙江省现存最早的石幢和杭州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外观八 面,高4米,由须弥座、磐石、腰檐、幢身、短柱等组成,古朴端庄。现磐石以下俱埋于地下,八角磐石雕单钩阑,上刻云栱,承托平座。座每边宽0.47米,刻勾栏,勾栏华板雕饰如意、勾片、斜方等花纹,粗放遒劲。磐石上为高1.76米的央,每边宽0.27米,刻唐着名书法家胡季良书《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了迹清晰,书刻精良,经文末署:“梁乾化五年五月八日,头陀僧处道重建,内有舍利54颗,琉璃瓶盛”。腰檐仿木结构,翼角起翘,檐上刻 出筒板瓦垄。其上短柱四面设佛龛,内雕佛、菩萨、力士等像,形象丰颐,姿态各异。柱上 屋面系后代为保护经幢而加。
三、保俶塔
在西湖北岸宝石山。原名应天塔,亦名宝所塔、宝叔塔、宝俶塔、宝石塔。
据《涌幢小品》、《武林梵志》载,此塔为吴越国王钱弘俶母舅吴延爽所建。清干隆十四 年(1749年),赵茂才在宝石塔下发现造塔记残石,残石存34字,已无法通读。首句为“爽为睹此山上承角亢 ”。文中的“爽”应该就是吴延爽,“角、亢 ”乃星宿(寿星)之名。塔初建时高9级,宋咸平年间,僧永保重修时减为7级。元至正末毁,僧慧炬重建,明清时期几经毁修。现存砖塔,系民国22年(1933年)重修,为八面七级实心塔,高45.3米,底层边长3.26米,塔刹铁构件均 为明代旧物。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曾整修塔基座,修理石墈,增设围栏。
保俶塔虽失去塔檐和平座,然而塔身挺秀,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典范,因而市人将其喻作西湖和城市的标志。
四、凤山水城门
位于凤山路六部桥南,东西横跨中河。为元代张士诚发动民工所筑,时张据有浙西五郡,于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筑杭州诚,城南推进二里,将宋故宫划出城外,城东扩至东河以东,城墙上设旱门十座、水门五座。凤山水城门即为中河南端的水上城门,与凤山门(旱门)并列,原与古城墙相接。辛亥革命后,城墙、城门先后被拆除。
凤山水门是杭州仅存的一处古城门。现水城门城楼已毁,尚存单拱门洞,城门残长9.95 米,残高3.8米,宽12.8米,门洞由两个不同跨径的石拱券并联组合,用块石纵联并列分节叠砌而成,其中南拱券高2.8米,跨径5.7米,北拱高1.92米,跨径4.3米。南拱券中还有石砌方形闸槽,闸档后有石雕门臼,原安有两扇木门可以启闭,现无存。门洞上城门南北两侧墙壁包砖,内筑夯土。现砖砌城墙部分已修复,成为中河绿化带上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
五、岳官巷吴宅
位于新华路岳官巷8号(原4号)。
明代万历间殳氏兄弟所建。后为高氏所得。崇祯十二年(1639年)四月,该宅为翁开之所得。清干隆十年(1745年),又为孙崶所得,孙家在吴宅建藏书楼,名“寿松堂”。咸丰二年( 1852年),云贵总督吴振棫购得,并扩建成南北长108米、东西宽67米,占地5700多平方米的 大型封闭式院落。院内建筑群分中、西、东三部分。中部沿纵轴线布置账房间(已毁)、轿厅 “守敦堂”、二厅“道福堂”,三厅“肇新堂”及一石库门楼,厅堂宽宏高大,用材讲究。 其中肇新堂高约10米,为吴宅中最高大的二层楼建筑。石库门楼高5.3米,宽3.37米,厚0.44米,背面门额以上有花卉、麒麟、双狮戏球、双龙戏珠、云彩仙鹤等镂孔砖雕图案,镌刻极其精细。
吴宅东部沿纵轴线置门厅、“四宜轩”、“载德堂”及“锡祉堂”。门厅额枋、栏杆等构件雕饰精美。“四宜轩”原为书房,前有假山水池,小巧幽静。西部厅堂由花园、“华宜馆”(花厅)、“补杉庐”(小花厅)及竹园组成,园内水木扶疏,池石旁筑亭架桥,幽趣闲逸。惜今局部被毁,仅存华宜馆一座单体建筑。
三组纵列的院落组群间设宽1.35米的备弄(夹道),兼具防火和巡逻作用。各厅堂结构多为穿斗式和抬梁式混合使用,硬山顶,中部“肇新堂”梁架为前后两个抬梁,用勾连搭屋顶,俗称“鸳鸯厅”。宅内厅堂天华做成各种形式的轩,形制秀美而富于变化,厅堂前后均有天井相隔,天井两侧置厢房。整个院落用高大封火墙隔离,建筑布局错落有致,格调雅素明净,是江南现存明清时期有代表性的大型住宅群之一。
六、拱宸桥
位于拱墅区桥弄街,东西向横跨大运河上。
据清光绪《杭州府志》(重修本)卷七记载,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清顺治八年(1 651年)圮,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着手重修,五十六年十二月竣工;雍正五年(1727年)又重修 。咸丰十年、十一年间(1860~1861年),因太平军在桥心筑堡垒,桥身不支,至光绪间,桥将倾圮。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建石桥,即现之拱宸桥。桥为三孔石拱桥,总长92米,桥身用条石错缝砌筑,上贯穿长锁石。桥面呈柔和弧形,南北为石阶,中央为民国时期铺设的混凝土面。桥面两侧用长约3米、宽0.5米的素面石栏桥围护。桥正中栏板上有“拱宸桥”3字 依稀可辨,栏板间立大小各异望柱共48根,柱头多雕饰仰莲。桥墩自下至上逐层收分。桥拱券用条石纵联并列,分节砌作,中央拱券跨径为12.37米、高9.2米,两侧拱券跨径为6.9 米,拱壁顶部浮雕“双龙戏珠”,中拱券内还浮雕荷花。拱壁上有题高,惜漫漶不清。拱宸桥朴实稳固,气势雄伟,是杭州市区现存最宏伟的古石拱桥,也是古运河到杭州终点的标志 。
七、胡庆余堂
在吴山东麓,大井巷内。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胡雪岩筹办,光绪四年(1878年)正式落成。店堂共二进,头进为营业场所,二进为制药工场。两进之间以封护墙相隔,中为长生弄。建筑按照营业需要,吸取江南住宅园林之长,巧妙地利用空间,细致地配置小景。采用银杏、铜超、铁超木等,建成二层楼房。厅堂宽敞,梁枋雕龙刻凤,牛腿精镂细刻,格扇裙板浮雕吉祥博图等。二层檐间饰垂花柱。店堂联、匾、门对、招牌色金字,富丽堂皇。买卖柜台、店内陈设,药物盛器, 均保持清末模式,大部物品亦为当时遗物。更可贵的是还保存了制作名贵药品的金铲、银锅,胡雪岩撰书的店规“戒欺”匾和大量的文化遗存。

F. 杭州哪里看潮比较好

包括盐官东8公里处的八堡、大缺口、龙头角一带以及盐官西11公里的老盐仓等地,均为绝好观潮处。2002年中国国际钱江(海宁)观潮节将于9月22日至26日在此举行。门票40元,观潮棚的座位每位30元,登观潮楼门票40元。在杭州汽车东站安琪儿分站可坐车直达盐官,时间从8∶30至17∶10,每隔半小时就有一班车,路程约1个半小时。杭州三堡船闸、七堡在三堡船闸附近,马路边就可看尽潮水变化腾挪之势。七堡是杭州各观潮点中看潮时间最长的地方,从最远处看见潮水直至潮水涌到眼前,足足有15分钟。去三堡可乘坐公交车325路、525路、858路。到七堡的公交车有326路、858路、309路、325路、825路、828路。杭州珊瑚沙、钱江一桥、九溪附近附近有六和塔、宋城、未来世界等景点,既可观潮又能看景。尤其登临六和塔俯瞰,更能体会“水色层层出、浪花漫漫开”的平和。可坐公交车4路、308路、504路和游5路至六和塔站或九溪站。赭山湾、萧山美女坝赭山湾位于钱塘江南岸,是一个向南凹进的大河湾,这里看“兜潮”最佳。其中美女坝尤为着名,站得越高,看兜潮效果越好。2002年中国国际(萧山)钱江观潮节开幕式将于9月23日在萧山观潮城举行。可坐315路到萧山终点站,转车到南洋站下车,步行几分钟就到赭山湾,515路也可达。下沙一带这里恰与萧山美女坝隔江相望。公交车525路(葵巷———下沙)、595路(艮山流水苑———下沙)、828路(环北市场———下沙)、858路(华浙广场———下沙)、311路(火车东站———下沙18号路口)可到。最有看头的五种潮:迎面潮、一线潮、回头潮、碰头潮、半夜潮。

G. 涌金门的介绍

杭州十大古城门之 涌金门。涌金门为古代杭州西城门之一。五代天福元年,吴越王钱元瑾引西湖水入城,在此开凿涌金池,筑此门,门濒湖,东侧有水门。传说为西湖中金牛涌现之地,因而得名。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增筑城垣,改称丰豫门。明初,仍复旧名。涌金门历来是从杭州城里到西湖游览的通道,为市区繁华地段,城门楼上有楹联曰:“长堞接清波看水天一色;高楼 闹市烟火万家。”西湖游船多在此处聚散,故有“涌金门外划船儿”之谚。清康熙四十年,康熙南来杭,从城内河道出涌金水门游西湖。民国二年杭州开始拆城,继拆除“旗营”之后,涌金、清波、钱塘三门间城墙均拆除改建为南山路、湖滨路。从此西湖与市区连接。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

H. 杭州南宋传说中的十道门指那些

杭州城墙达到顶峰,是在赵构到杭州建立南宋王朝的时候。当时大量修建城墙,目的当然是为了保命,抵御金兵入侵。赵构刚来杭州那会,还特别穷,只能把皇宫定在凤凰山上,一来这里风景不错,二来这是当时杭州的制高点,方便他控制全城。
杭州作为当时的首都,人口倍增,城区不断扩张。杭州外城的城墙共有旱城门13座、水城门5座。旱城门的东城楼有便门、候潮门、保安门、新开门、崇新门、东青门、艮山门;南面的城楼有嘉会门;北面的城楼有余杭门;西面有钱湖门、清波门、丰豫门、钱塘门。此外的水门五座,分别为保安、南水、北水、天宗、余杭。为何要特别修建水门呢?“既出于关防的需要,也是城内生活用水、水利灌溉和舟船交通之需。

01
凤山门
凤山门为古代杭城的南大门。南宋王朝于绍兴二十八年在凤凰山一带筑皇城,又筑外城,城门十三座,此地大内北门和宁门。南宋末,元兵进占杭城,未几,宋宫毁于火,门毁。至正十九年重建城垣,由此处筑城门名凤山门(因位于凤凰山而得名),又名正阳门。凤山门为南宋御街南端,旁有六部桥,为南宋三省六部诸官署所在地。
02
钱塘门
钱塘门,杭州十个古城门之一。隋朝筑城时印有钱塘门之称,1400多年未改名,未易地。南宋以后钱塘门为杭州西城门之一。清顺治七年,在杭州建旗营,钱塘门位于旗营西北角。自宋以来,钱塘门外多佛寺、楼台。出昭庆寺、看经楼径通灵隐、天竺。往灵竺进香者,多由此门出入,故有“钱塘门外香篮儿”之谣。
03
庆春门
庆春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为杭州古代东城门之一。原名东青门,因门外有菜市,又称菜市门。南宋末,元兵进占杭州,门毁。元末,至正十九年重建,往东拓展三里,新门近太平桥,改称太平门。明时始名庆春。门内庆春街,历来为繁华街道之一。门外弥望皆圃,菜农运菜进城,担粪出城,均由此门,故有民谣“太平门外粪担儿”。
04
武林门
武林门西接环城西路桃花河,与西湖相望;北面是万向公园也称武林小广场,杭州十大古城门“武林门”的古迹依稀可循,古新河绿化带风姿绰约,武林门为杭城最古老的北大门,始建于隋代,有1300多年历史。五代吴越时筑罗城,建北关门,在今夹城巷;宋高宗时移城门于此,称余杭门;明代改称武林门。武林门外自隋代以来一直是沟通我国南北大运河的大集市。古时“北关夜市”为钱塘八景之一。
05
艮山门
艮山门是杭城古代的东北门,五代吴越时筑罗城,为十城门之一保德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移门址于菜市河西,改名艮山门(《易》:“艮”为“北”,艮山,为城北之小山。汴京有“艮岳”,南宋取名艮山,有故国之思)。门内有顺应桥,俗称坝子桥,故而也名坝子门。南宋末,元兵进占杭城,门毁。至正十九年将城外展三里,在保德国门故址得建艮山门。
06
清泰门
清泰门是杭州古代的东门,吴越时名南土门,南宋初,在其南另辟一门曰崇新门,门近荐桥,亦名荐桥门。南宋,元兵进占杭城,门毁。元末,至正十九年重建城垣,东延三里筑门,名清泰。门外一片水网交错,其地多螺蛳,故有螺蛳门之称。清泰门外沿江一带直至江水入海处,是古代煮海盐之处,沿江多盐田,因有民谣:“螺蛳门外盐担儿”。
07
望江门
望江门为杭城古代东南部城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门其东有茅山河草桥门。南宋末毁。元末,至正十九年重建城垣,拓展东城三里,在此建门改名永昌,因登城楼可远望江潮,清康熙五年改名望江。门外江涂田野,乡民以种菜为业,望江运菜多由此门进城,因而有“望江门外菜担儿”之谣。
08
候潮门
候潮门始建于五代吴越,名竹车门。因筑城时以竹笼石,车运之定城基,故名。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在竹车门旧基重候潮门。因城门濒临钱塘江,每日两次可以候潮,故名。门外江上旧有铁幢浦,传说为吴越国王钱镠潮处,后淹没。昔日,绍兴之酒皆由此门入城,故有“候潮门外酒坛儿”之民谣。
09
清波门
清波门在五代吴越时为水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增筑杭城,为门十三,清波门是西城门之一,门濒湖之东南,取“清波”之意名门,历代沿用。因流福暗沟引湖水入城,俗称暗门。清波门一带古迹多,历史上曾是诗人墨客及书画家寓居之地,又因门通南山,市民需用薪柴多从此门运入,故有“清波门外柴担儿”之民谣。
10
涌金门
涌金门为古代杭州西城门之一。五代天福元年,吴越王钱元瑾引西湖水入城,在此开凿涌金池,筑此门,门濒湖,东侧有水门。传说为西湖中金牛涌现之地,因而得名。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增筑城垣,改称丰豫门。明初,仍复旧名。
时过境迁至如今,关于杭州城门的传说,只剩下了这首民谣——
武林门外鱼担儿,艮山门外丝篮儿,凤山门外跑马儿,清泰门外盐担儿,望江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钱塘门外香篮儿,庆春门外粪担儿。

I. 杭州城的望江门外有哪些观潮圣地

望江门是杭州的东城门之一,始建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称“新门”或“新开门”。元末改筑杭城后,称永昌门。清代初年,始改名“望江门”,杭州人也习称“草桥门”。望江门外,明清以前一直是观潮胜地,历代志书中有不少记载,其中着名的有“映江楼”等。明人记载映江楼在永昌门外江边。宋时原为“烟云鱼鸟亭”。元代重建为“瞰江亭”,明代改亭建楼,方有“映江”之称。由于层楼高耸,俯临江岸,气势雄伟,当时诗人誉为“形胜东南属此楼”。映江楼的西南,有观潮楼,又名大观楼。据清初有人考证,“其地正对海门,当潮汐往来之冲”,

南宋年间在竹车门的故址上重建候潮门。因城门濒临钱塘江,每日两次可以候潮,故而名候潮门。南宋时,候潮门以北有保安门、保安水门,它的南面是便门和南北水门,西面是六部桥,东临钱塘江。

J. 谁给我一些关于杭州古10大城门的介绍

杭州十大古城门

南宋以前,杭州有旱门十三,水门五个。自元、明、清以来,杭州城已固定为十个城门,从前人们把十大城门及各门的物产编成杭曲小调:“百官(武林)门外鱼担儿,坝子(艮山)门外丝篮儿,正阳(凤山)门外跑马儿,螺蛳(清泰)门外盐担儿,草桥(望江)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钱塘门外香篮儿,太平(庆春)门外粪担儿。几经沧桑,随着杭州城池的不断变迁,昔日起重要作用的城门均已湮没,取而代之的是古城门遗址的石碑。

望江门外菜担儿

望江门是杭城古代东南部的城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名叫新门。因为它的东面有茅山河草桥,又名草桥门。宋末元初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兵进占杭城,望江门也毁于战火。元末至正十九年重建城垣,拓展东城三里,在此建门改永昌,因在此登城楼可远望钱塘江潮,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改名望江。

望江门外原为郊区,这里乡民以种菜为业,然后挑到城里来卖,因而有“草桥(望江)门外菜担儿”之民谣。望江门早在元代起就是“观赏钱塘八景”之一的“浙江秋涛”所在,“秋涛路”也因此得名。

清泰门外盐担儿

清泰门是杭城古代的东门,南宋初,在其南面另辟一门叫崇新门,门近荐桥,因此亦名荐桥门。南宋末元初时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兵攻占杭城,城门毁。元末至正十九年重建城垣,往东延伸三里筑门,名清泰门。

清泰门俗称螺蛳门。因清泰门外水网交错,河中多产螺蛳,故有螺蛳门之称。清泰门外沿江一带直至江水入海处,是古代煮海盐之处,沿江多盐,因而民谣有“螺蛳门外盐担儿”之说。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沪杭铁路设车站于清泰门内,铁路自城外而入,于是拆城门及城墙数十丈,这是杭城最早拆的城门。

艮山门外丝篮儿

艮山门是杭城古代的东北门,五代吴越时筑罗城(外城),为十城门之一的保德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移门址于菜市河以西,改名艮山门(艮为北,艮山,为城北之小山。北宋汴京有“艮岳”,南宋取名艮山,有思念故国之意)。艮山门内有顺应桥,俗称坝子桥,艮山门因而也名坝子门。

元初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兵进占杭州城,艮山门被毁。元末至正十九年在保德门故址重建艮山门。艮山门一带,宋元以来就为驰名中外的“杭纺”主要产地,这里个体丝织户与机纺作坊遍布,机纾之声,比户相闻,因此杭州民谣有“坝子门外丝篮儿”之称。艮山门于民国初期(1913年)因筑路被拆除,故址上立有石碑。

艮山门如今是杭城的东大门,进出杭城和到沪杭甬高速公路都可由此出入。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长途汽车站——汽车东站也坐落在艮山东路上。

庆春门外粪担儿

庆春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为杭州古代东城门之一。原名东青门,因门外有菜市,又称菜市门。宋末元初,元兵进占杭州城,城门被毁。元末至正十九年重建,往东拓展三里,新门临近太平桥,改称太平门。明初,朱元璋部将常遇春由此门入城,故而改名庆春门。

庆春门内的庆春街,历来为杭城繁华街道之一。门外为郊区农民的菜地,菜农运菜进城,担粪出城,均由此门出入,故民谣有“太平门外粪担儿”之说。庆春门残存城墙于1958年筑环城东路时拆去,在贴沙河西边的庆春立交桥旁立有“古庆春门”石碑。

如今的庆春门外已难觅郊区的迹象,随着城市东扩,这一带将是未来杭城新的城市中心地带。

清波门外柴担儿

清波门在五代吴越时为涵水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增筑杭城,清波门是西城门之一,门楼濒西湖之东南,取“清波”之意名门,为历代沿用。清波门因有暗沟引湖水入城,俗称暗门。

清波门一带古迹甚多,历史上曾是文人墨客及书画家寓居之地,又因门通南山,古时候市民需用柴炭多从此门运入,故有“清波门外柴担儿”之民谣。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挖地道破清波门城墙数丈,进占杭州。民国二年,杭州开始拆城,继拆“旗营”之后,清波、涌金、钱塘三门及城墙均被拆除,改建南山路、湖滨路,于清波门故址立有石碑。

清波门一带向来是休闲赏景的好地方,“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就在西边,附近还有“聚景园”、“钱王祠”遗址,它的东边是“新西湖十景”之一的“吴山天风”和河坊街。

钱塘门外香篮儿

在杭州庆春路和湖滨路交叉处,立有一块“古钱塘门”的石碑,这就是古时杭州十城门之一的“钱塘门”旧址。

钱塘门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为杭州西城门之一。而杭州有“钱塘”之名,始自秦朝。自宋以来,钱塘门外多佛寺、楼台。出昭庆寺(今青少年宫)、看经楼(望湖楼)直通灵隐、天竺。古时往灵隐天竺进香之人,必由钱塘门出入,故有“钱塘门外香篮儿”之民谣。民国二年,当时杭州拆除钱塘、涌金、清波三门的城墙,改建湖滨路、南山路,从此西湖又与市区连接。如今这一带已是游览西湖的最佳地段。

候潮门外酒坛儿

候潮门始建于五代吴越时,当时名竹车门。因筑城时以竹笼盛巨石,用车运去以定城墙的基石,故名。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在竹车门旧基重建候潮门。因城门濒临钱塘江,每日两次可以候潮,故而名候潮门。

南宋时,候潮门以北有保安门、保安水门,它的南面是便门和南北水门,西面是六部桥,东临钱塘江。古代,杭州城内的绍兴老酒都由候潮门入城,因此,杭谚有“候潮门外酒坛儿”之称。候潮门于民国二年(1913年)杭城拆城筑路时被拆除,在原址上立有石碑。

如今的候潮门一带建设日新月异,规划中的钱江四桥也将在候潮门以南连接钱江两岸。

武林门外鱼担儿

武林门是杭州老城区最古老的北大门,始建于隋代(约公元589-610年),约有1300多年的历史。五代吴越国(公元983年)时筑罗城,建北关门(谐称百官门),在今夹城巷;宋高宗时移城门于此,明代改称武林门。

武林门外自隋代以来一直是沟通我国南北京杭大运河的起迄点,樯帆卸泊,百货登市。每当夜晚“篝火烛照,如同白日”,赶集的人“熙熙攘攘,人影杂沓,不减元宵灯市”。这就是古时被称为钱塘八景之一的“北关夜市”。从武林门至湖墅一带,历来是杭嘉湖淡水鱼聚散地,因此杭谚有“百官门外鱼担儿”之说,卖鱼桥也由此而得名。

如今的武林门一带高楼林立,一派现代都市气派。虽然没了“北关夜市”的景象,但这里依然是杭城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涌金门外划船儿

涌金门为古代杭州西城门之一。五代天福元年(936年),吴越王钱引西湖水入城,在此开筑涌金池,筑涌金门,门濒西湖,东侧有水门(亦称涌金闸)。传说西湖中“金牛涌现”即在此地,因而得名。

涌金门历来是杭州城里到西湖游览的通道,为市区繁华地段。涌金门也称小金门,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未说湖山佳处在,清晨涌出小金门”就是写涌金门。涌金门早在古代就有游船码头,西湖游船多在此聚散,因而有“涌金门外划船儿”之谚。

涌金门在1913年与清波门、钱塘门同年拆除,从此西湖与市区连接。

凤山门外跑马儿

凤山门是古时候杭州城的南大门。宋高宗赵构偏安江南,把杭州改为临安,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在凤凰山一带筑皇城,又筑外城,城门十三座,此地为大内北门和宁门所在。元初(1276年)元兵进占杭城,不久,南宋皇宫大内毁于战火,凤山门也遭毁。元至正十九年重建城墙,在此处筑城门名凤山门(因位于凤凰山麓而得名),又名正阳门。

凤山门为南宋御街南端,它的旁边有六部桥,是南宋朝廷三省六部诸官署所在地,为南宋时的政治中心。凤山门外万松岭一带,是连接江干一带和游览西湖的交通要道,风景优美,成为游人骑马踏青之处,因此杭州人有“正阳(即凤山门)门外跑马儿”的民谣。在古凤山门的遗址处立有石碑。如今,凤山门附近被杭州市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有中山南路传统商业街保护区、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区、南宋太庙、三省六部遗址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