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知识 » 杭州早怎么说
扩展阅读
广州医痛风哪个医院最好 2024-11-16 09:35:32
北京站有哪些网吧 2024-11-16 09:32:11

杭州早怎么说

发布时间: 2023-02-13 19:36:47

❶ 浙江杭州话怎么说

浙江杭州话相对来说确实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我就是杭州下面萧山的人。

❷ 杭州话“早儿”是表示眼镜的意思吗是这个“早”吗

照或罩,不是早。

❸ 浙江杭州地区说的什么语言

杭州话,是吴语的一种,属于吴语太湖片。

分布于杭州拱墅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西湖区。杭州话是杭州历史的活化石。杭州市区话具有全浊音,四声齐全,清浊对立,这是隶属吴语的典型标志。

杭州地区的滨江、萧山、富阳方言,以及临安、桐庐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余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苕溪小片。杭州地区吴语临绍方言使用人口众多。此外,原严州府今划入杭州的淳安县、建德市为徽语。

(3)杭州早怎么说扩展阅读

现代吴语比官话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语音与《切韵》《广韵》等古代韵书高度吻合。

吴语继承唐宋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以保留全部浊音为最主要特征 ,声母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吴语具有仄音之一的入声韵。吴语保留平仄声律,继承中古汉语整齐四声八调,平上去入四声因声母清浊对立而各分阴阳。

吴语有数万个特有词汇和诸多特征本字,是江南人思维方式、生活情调、文化涵养、社会生产、风俗民情、语言习惯的生动体现。吴语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文化价值高。吴语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大。吴语分为太湖、台州、金衢、上丽、瓯江、宣州六片语片,北部吴语为最大语片。

吴语扎根于吴、越故地,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人文历史源远流长。吴语为江南本土古老语言,见证诗画江南语言文化。吴语是吴越人的母语,是吴越人的文化属性和乡情沉淀。

吴语区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经济文化核心地区,今一百余城构成以上海为首的吴语城市群、江南文化圈、上海都市圈。吴语还是吴歌、越剧、评弹等传统曲艺的载体。吴语也为历代文人所吟咏。

❹ 用杭州话给别人打招呼怎么说

杭州话给别人打招呼就说你好,杭州人早上见面了一般会说早上好,还有的人会问早饭吃了嘛,在杭州市区话里常用的寒暄语中,把“再见”说成“再会”,其他就和普通话差不多了。杭州话呛字代表的是说,打个招呼。

【呛一声】:吩咐一声、招呼一声;开个价码。与这句话前后呼应的潜台词是“我愿意为你效劳”、“我乐意为你服务”,“一切都好说话”。

例句:兄弟,只要有用得着我葛地方,你较呛一声够的。

(译:兄弟,只要有用得着我的地方,你只要招呼一声就好了。)

杭州话特点:

杭州人说话爱带个“儿”字。筷子叫筷儿,调羹叫瓢羹儿,绳子叫绳索儿,傍晚叫晚快边儿,玩叫搞搞儿,逛街叫耍子儿(荡荡儿),吃零食叫吃消闲果儿,麻雀叫麻巧儿,乌鸦叫乌老哇儿,一点点叫一滴滴儿,一会儿叫一歇歇儿,谈恋爱约会叫靠位儿,找人碴子叫寻事儿。

杭州日常用词

时间

早上、早半日—上午

日里/zɐʔli/—白天

日中—中午

晚快边儿—傍晚

夜里头/iɑli dei/、晚上头—夜晚

头毛—刚才

葛卯—现在

上卯/zaŋmɔ/、上卯子—前回子—旧年

辰光/dzən kuɑŋ/、时光—时候

老底子—原来

食物

菜蔬—指下饭的菜

菜馒头—菜包子

肉馒头—肉包子

高粱酒—白酒

老酒—黄酒

温暾水—温水

六谷—玉米

番茄—西红柿

洋番薯—马铃薯、薯仔

沙核桃儿—山核桃

葱包鬼儿—葱包烩

❺ 杭州话怎么说

老西斯

❻ 吃早餐在各地怎么叫

一、广州
清晨,广州的茶楼一开市便迎进早已排队等候的老主顾们,在广州“吃早餐”被叫做“饮早茶”或“叹早茶”。时而有三五好友相约的、时而有全家人一同欢聚的;时而又有许久不见的老友偶遇的。在这里,你能看见各种其乐融融的影像如同幻灯片般呈现着。
抽屉式肠粉

将做好的米浆薄薄一层舀入托盘中,放入抽屉式蒸架中蒸熟,取出时用竹片划成矩形,加入预先炒好的肉馅后卷起;此外,在蒸制时一同加入生肉馅蒸熟,待出锅以后浇上酱料的做法也是有的。
二、北京
旧时的老北京人一大早儿便在早点摊儿前排起了队,有一人来吃找座儿的、有拿着锅盆儿往家打的,那景象好不热闹,那蒸汽窜着水雾,缭绕在各式各样的吃食前,有种不起早就感受不到的惬意氛围。
豆汁

是制作绿豆淀粉或粉丝的下脚用料,将绿豆长时间浸泡至可用手捻去皮,捞出加清水磨成细浆,最后倒入大缸内发酵,沉底的就为淀粉,上层飘浮的液体即为豆汁。
三、南京
提起南京来,除了不能忘却的历史、夫子庙、秦淮河、夫子庙、温泉,还有能让你印象深刻的便是那古香古韵的老南京味儿了。

蒸饭:南京人把包着油条的米饭吃食叫做蒸饭,这是南京人最喜欢的早点之一。蒸饭的软糯和油条的韧劲,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同入口中。
四、杭州
杭州的早餐是最具起源特色的,中国各地早餐最爱的油条就是出自这里了。

杭州小笼蒸包:听名号便觉得是如雷贯耳了,它以皮薄馅靓为特色。做面皮是用滚水烫和,软滑弹韧,馅料多汁,油和水比例适当,蒸熟后异常鲜香。上来一屉包刚出锅的热包子,蘸着醋再拌点辣椒油口味真是无与伦比。

❼ 简单 杭州方言

简单的杭州方言:

谢谢——下下

你好——呢耗

明天见——们早喂

没有事——牛油试题

肚子饿了——杜比额贼

有小偷——有是zd骨头

扯来扯去——搞起捏三

谁说的(真的?)——后我

起床了——拉起

好了没——好腻

几点了——几点贼

再见——哉喂

谢谢——霞霞

你好——摁郝


(7)杭州早怎么说扩展阅读

方言的文化价值: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因为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越多的包容性越能显示出其魅力。在必要时写进课本,通过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方言的学习和传播,也未尝不可。

民俗专家牛国栋先生则认为,推广普通话可能会对地方方言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语言的形成和延续是几百上千年的过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改变。

作为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方言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的土壤。

牛国栋说,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来看,济南方言的传承还是比较乐观的,很多老济南人还在使用,特别是一些家庭内部成员之间,使用最多的还是济南方言。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济南方言还完全没有必要上升到非保护不可的地步。

❽ 早上好用杭州话怎么说

早(念第一声和“遭”同音)上(平舌,念第一声和”桑“同音)好(念第一声和”蒿“同音)

❾ 谁教我几句杭州话

贱儿饭 —— 蹭吃
别苗头 —— 与人竞争,比高低
吃相 —— 谓态度,如“吃相难看”,即态度不好
毒头 —— 脾气古怪的人
杀猪 —— 敲竹杠
一息息 —— 一会儿
一滴滴 —— 一点儿
晏歇会 —— 等会儿见
吃不落 —— 不能胜任
打呃得 —— 打嗝
特为 —— 故意
有数 —— 懂了
耍子 —— 玩儿
歇力 —— 休息
困觉 —— 睡觉
寻事儿 —— 找岔
糊达达、糊里达喇 —— 粘粘糊糊
墨墨黑 —— 漆黑
冰冰溲 —— 很凉
滥滥湿 —— 很湿
发靥 —— 可笑、好笑
麻巧儿 —— 麻雀
钉头碰铁头 —— 比喻硬碰硬,互不相让
为好跌一跤 —— 意谓出于好的愿望办了某事,不仅不被理解,反遭人怨
回汤豆腐干 —— 指人被辞退而复人
吃隔夜螺蛳 —— 喻人说话罗嗦,纠缠不清
蚂蚁扛鲞头 —— 比喻人多活少,许多人聚在一起做少量的工作
歪了头由自己说 —— 意谓听不进意见,自以为是
高头 —— 上头
造话 —— 假话
抽斗 —— 抽屉
天井 —— 院子
弄堂 —— 胡同
赤蟮 —— 蚯蚓
沙核桃儿 —— 山核桃
温吞水 —— 温水
赤膊 —— 光膀子
大脚膀 —— 大腿
手膀 —— 胳膊
眼乌珠 —— 眼珠
额个头 —— 额
跷拐儿 —— 瘸子
贼骨头 —— 贼
郎中 —— 多指中医师
老倌 —— 用于指人,如:葛个老倌,那个老倌,即这个人,那个人
奶奶 —— 祖母
爹爹 —— 祖父
姆妈 —— 母亲
阿爸 —— 父亲
落雪 —— 下雪
落雨 —— 下雨
豁闪 —— 闪电
辰光、时光 —— 时候
旧年子 —— 去年
上毛、上毛子 —— 前回
葛毛 —— 现在
头毛 —— 刚才
不灵光 —— 不好使
刨黄瓜儿 —— 敲竹杠
耍子儿 —— 玩耍
小伢儿 —— 小孩子
踏儿哥 —— 三轮车夫
敲瓦片儿 —— AA制
敲拐儿 —— 瘸子
夜里头、晚上头 —— 夜晚
晚快边儿 —— 傍晚
日中 —— 中午
日里 —— 白天
早上、早半日 —— 上午
戳别脚——背后搞鬼

早上、早半日——上午
日里——白天
日中——中午
晚快边儿——傍晚
夜里头、晚上头——夜晚
头毛——刚才
葛毛——现在
上毛、上毛子——前回
旧年子——去年
辰光、时光——时候
豁闪——闪电
落雨——下雨
落雪——下雪
雪烊得来——雪化了
男人家——男人
女人家——女人
小伢儿——小孩子
男伢儿——男孩子
女伢儿——女孩子
阿爸——父亲
姆妈——母亲
爹爹——祖父
奶奶——祖母
阿哥——兄
阿弟——弟
阿姐——姐
阿妹——妹
伯伯——伯父
大姆妈——伯母
小伯伯——叔父
婶娘——叔母
娘舅——舅父
舅姆——舅母
老公——丈夫
老婆——妻子
老头儿——泛指老年男人;妻子对别人称自己的丈夫(限于中老年人)
丈人——岳父
丈姆娘——岳母
老倌——用于指人,如:葛个老倌,那个老倌,即这个人,那个人
郎中——多指中医师
烧饭师父、厨房师父——厨师、厨子
贼骨头——贼
跷拐儿——瘸子
喉咙——嗓子、喉
面孔——脸
额角头——额
鼻头——鼻子
眼乌珠——眼珠
头颈——脖子
手膀——胳膊
大脚膀——大腿
脚踝头——膝盖骨及其周围
赤膊——光膀子
菜蔬——指下饭的菜
菜馒头——菜包子
肉馒头——肉包子
烧酒——白酒
老酒——黄酒
温吞水——温水
六谷——玉米
黄豆——大豆
番茄——西红柿
洋番薯——马铃薯、薯仔
沙核桃儿——山核桃
雄鸡——公鸡
婆鸡——母鸡
麻巧儿——麻雀
曲蟮——蚯蚓
胡蜂——马蜂
犭+活 狲——猴子
弄堂——胡同
窗门——窗户
茅坑——厕所
天井——院子
扶梯——楼梯
抽斗——抽屉
戏文——戏剧
造话——假话
高头——上头
下底——下头
好看——美
难看——丑
土+奉(音近“风&rdquo——肮脏
薄(如:粥太薄)——稀
厚(如:粥太厚)——稠
壮(指动物)——肥
长(人长)——高
狭——窄
阔——宽
尽该、蛮蛮、木佬佬——很
蹩脚、起泡、推板——差
不乖——顽皮
吃力——累
发靥——可笑、好笑
难为情——害臊
滥滥湿——很湿
冰冰瀴 ——很凉
墨墨黑——漆黑
慢慢交——慢慢地
好好交——好好地
糊达达、糊里达喇——粘粘糊糊
讨老婆——娶媳妇
嫁老公——出嫁
生病得来——病了
肚皮尸+查(音同查)——泻肚子
发寒热——发虐疾
看医生、看毛病——看病
捞痒——搔痒
做事体——干活儿
吃酒——喝酒
吃烟——抽烟
吃茶——喝茶
洗浴、汏浴——洗澡
倒霉——丢脸
寻事儿——找岔
闹架儿——吵架
拎起来——提起来
困觉——睡觉
歇力——休息
耍子——玩儿
晓得——知道
有数——懂了
记牢——记住
粘牢——粘住
特为——故意
打呃得——打嗝
吃不落——不能胜任
摆、安、搁——放
用场——用处
跌了得来——遗失了
寻着得来——找到了
啥时光——什么时候
啥地方——什么地方
啥花头——什么花样,什么东西
做啥——做什么
晏歇会——等会儿见
一毛、两毛——一次、两次
一道——一块儿
一床被——一条被
一部车——一辆车
一桄鱼——一条鱼
打一记——打一下
一滴滴——一点儿
一息息——一会儿
杀瘟猪一敲竹杠
毒头——指脾气古怪的人
瘟孙——指无用的人
吃相 ——谓态度,如“吃相难看”,即态度不好
藤头——喻人固执己见,不可说服
勒格——形容善于挑剔的人,难与相处
汪颡——用以称蛮不讲理、态度凶恶的人
寿头——称不合时宜的人
枣儿瓜——喻不知好歹的人
别苗头——与人竞争,比高低
上轧头——喻遇棘手事,两面受挤
牵煞煞——谓忸妮作态,取悦于人(多指女性)
大青娘——少女的一种旧称
空老老——无事找事干,无话找话说
起搁头——作梗,或寻衅
木榔豆腐——从前指包头鱼头烧豆腐,现成为骂人很笨的意思
牵头皮——因某人或某事受牵连,被人背后议论
门分账——原指应得之分,后引申为指应做之事
半吊子——对某事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接口令——指回答别人说话的本领,如说:某人接口令好,即称赞该人答人之言敏捷而且得当
碰鼻头——指做事碰壁或寻人未遇
吃盾白儿——受人驳诘
桂花师傅——指初出茅庐、没有本事的师傅
头大心慌——指人自以为了不起
敲瓦片儿——指大家聚集吃饭,大家分摊出钱
碰头磕脑——做事不顺当,挫折多
三不知头——忽然之间,出其不意
挖脚底板一说别人以前不光彩的事
吃空心汤糊——比喻向别人许了愿而不能兑现
钉头碰铁头——比喻硬碰硬,互不相让
为好跌一跤——意谓出于好的愿望办了某事,不仅不被理解,反遭人怨
回汤豆腐干——指人被辞退而复人
吃隔夜螺蛳——喻人说话哼嗦,纠缠不清
蚂蚁扛鲞头——比喻人多活少,许多人聚在一起做少量的工作
歪了头由自己说——意谓听不进意见,自以为是

❿ 杭州话的词汇

人称代词:杭州的人称代词由于官话的影响,今采用的是官话式,即“你,我,他”作为人称代词,复数加“们”。
名词:杭州话的名词基本上是分为官话式,自有式和吴语式,其中官话式的占大部分。
动词:杭州话的动词和普通话有较大区别,如“拿”称之“驮”等等。
虚词:杭州话的介词、语气词等虚词完全不同于官话,如表示处所的“来东(音)”,表示动作完成的“好”等等,诸如此类,不一一论述。 早上、早半日—上午
日里/zɐʔ li/—白天
日中—中午
晚快边儿—傍晚
夜里头/iɑ li dei/、晚上头—夜晚
头毛—刚才
葛卯—现 在
上卯/zaŋ mɔ/、上卯子—前回子—旧年
辰光/dzən kuɑŋ/、时光—时候
老底子—原来 爹/tia/—父亲
姆妈/m ma/—母亲
阿爹(爹爹)——祖父
奶奶—祖母
阿哥—兄
阿弟—弟
阿姐—姐
阿妹—妹
大伯伯—伯父
大姆妈—伯母
小伯伯—叔父
婶娘—叔母
娘舅—舅父
舅姆—舅母
老公—丈夫
老婆—妻子
老头儿—泛指老年男人;妻子对别人称自己的丈夫(限于中老年人)
丈人—岳父
丈姆娘—岳母
男人家—男人
女人家—女人
小伢儿—小孩子
男伢儿—男孩子
女伢儿(姑娘儿,女童为小姑娘儿)—女孩子
老倌—用于指人,如:葛个老倌,那个老倌,即这个人,那个人
郎中—多指中医师
烧饭师父、厨房师父—厨师、厨子
贼骨头—贼
跷拐儿—瘸子
支手儿—手残疾的人
叼嘴儿—结巴的人 喉咙—嗓子、喉
面孔—脸
额角头—额
鼻头/biʔ dei/—鼻子
眼乌珠—眼珠
头颈—脖子
手膀—胳膊
赤膊—光膀子
阳伞柄儿—手肘
大脚膀—大腿
膝踝头—膝盖骨及其周围 忽闪/huəʔ suo/—闪电
落雨/lɔʔ y/—下雨
落雪—下雪
雪烊得来—雪化了 菜蔬—指下饭的菜
菜馒头/tsʰe mo dei/—菜包子
肉馒头/zɔʔ mo dei/—肉包子
高粱酒—白酒
老酒—黄酒
温暾水—温水
六谷/lɔʔ kɔʔ/—玉米
番茄/fe dʑiɑ/—西红柿
洋番薯—马铃薯、薯仔
沙核桃儿—山核桃
葱包鬼儿—葱包烩 骚骨栋儿(雄鸡)—公鸡
麻巧儿/mɑ tɕʰiɔ əɹ/—麻雀
曲蟮—蚯蚓
胡蜂—马蜂
猢狲—猴子
婆鸡—母鸡 弄堂/lɷŋdaŋ/—胡同
窗门—窗户
茅坑—厕所
天井—院子
扶梯—楼梯
抽斗—抽屉 戏文—戏剧
造话—假话
高头—上头
下底—下头
好看—美
难看—丑
【土奉】(音近“风”)—肮脏
薄(如:粥太薄)—稀
厚(如:粥太厚)—稠
壮(指动物)—肥
长(人长)—高
狭—窄
阔—宽
尽该、蛮蛮、木佬佬—很
蹩脚、起泡、推板—差
不乖—顽皮
吃力—累
发靥—可笑、好笑、有趣
难为情——害臊
滥滥湿/le le sɐʔ/——很湿
冰冰硬/pɪn pɪn ŋaŋ/——很凉
墨墨黑/mɔʔ mɔʔ hɐʔ/——漆黑
慢慢叫——慢慢地
好好叫——好好地
糊达达、糊里达喇——粘粘糊糊
粘滞疙瘩——黏糊糊 讨老婆/tʰɔ lɔ bou/——娶媳妇
嫁老公——出嫁
生毛病——病了
肚皮咂(za谐音,拉的意思)——泻肚子
发痢疾——发虐疾/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看医生、看毛病——看病(泛指西医)
捞痒——搔痒
做生活(做事体)——干活儿
吃老酒——喝酒
吃香烟——抽烟
吃茶——喝茶
洗浴、汏浴——洗澡
滴露儿——丢脸
寻事儿——找岔
闹架儿——吵架
靠会儿(打套儿,吊膀子)——约会
拎起来——提起来
困觉——睡觉
吃力/tɕʰyɔʔ liɪʔ/——休息
撒子儿——玩儿
晓得/ɕiɔ tɐʔ/——知道
有数——懂(也可以解知道)
记牢——记住
粘牢——粘住
特为——故意
食祭——吃/食用
打嗝(e)得——打嗝
吃不落——不能胜任
摆、安、搁——放 用场——用处
跌了得嘞——遗失
【手寻】(音近“金”)着得嘞——找到
啥时光——什么时候
啥地方——什么地方
啥花头——什么花样 或者 什么东西
则撒——做什么
等些儿——等会儿见
一卯、两卯——一次、两次
一道——一块儿
一床棉被——一条被
一部车子——一辆车
洋车——缝纫机
洋喇叭——留声机
样铁罐儿——马口铁制成的罐头
葛芒——蟋蟀
瓯子——称呼不懂是非的人
一桄鱼——一条鱼
敲一记——打一下
一啲啲——一点儿
一歇歇——一会儿
杀瘟猪一敲竹杠
毒头——指脾气古怪的人
瘟孙——指无用的人
吃相 ——谓态度,如“吃相难看”,即态度不好
藤头——喻人固执己见,不可说服
勒格——形容善于挑剔的人,难与相处
汪颡——用以称蛮不讲理、态度凶恶的人
寿头——称不合时宜的人
枣儿瓜——喻不知好歹的人
别苗头——与人竞争,比高低
上轧头——喻遇棘手事,两面受挤
千色色——谓忸妮作态,取悦于人(多指女性)
大青娘——少女的一种旧称
空老老——无事找事干,无话找话说
起搁头——作梗,或寻衅
木榔豆腐——从前指包头鱼头烧豆腐,现成为骂人很笨的意思
牵头皮——因某人或某事受牵连,被人背后议论
门分账——原指应得之分,后引申为指应做之事
半吊子——对某事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接口令——指回答别人说话的本领,如说:某人接口令好,即称赞该人答人之言敏捷而且得当
碰鼻头——指做事碰壁或寻人未遇
吃盾白儿——受人驳诘
桂花师傅——指初出茅庐、没有本事的师傅
头大心慌——指人自以为了不起
敲瓦片儿——指大家聚集吃饭,大家分摊出钱
碰头磕脑——做事不顺当,挫折多
三不知头——忽然之间,出其不意挖脚底板一说别人以前不光彩的事
吃空心汤糊——比喻向别人许了愿而不能兑现
钉头碰铁头——比喻硬碰硬,互不相让
为好跌一跤——意谓出于好的愿望办了某事,不仅不被理解,反遭人怨
回汤豆腐干——指人被辞退而复人
吃隔夜螺蛳——喻人说话哼嗦,纠缠不清
蚂蚁扛鲞头——比喻人多活少,许多人聚在一起做少量的工作
歪了头由自己说——意谓听不进意见,自以为是
灾(cai的音)星婆——旧时泛指作风不正派的女性
木狼——旧时泛指男性流氓 语西湖里放酱油——无济于事
吃得麦稀饭游西湖——穷开心
一根鸡毛当令箭——小题大做
一脚跨过钱塘江——说大话
城隍山上看火烧——幸灾乐祸
西湖是没有盖儿的——要死自己去死
西湖边搭草棚——煞风景
做梦游西湖——想得美
西湖里挖月亮——枉费心机
白娘子遇许仙——两相情愿
白娘子哭断桥——怀念旧情
梁山伯遇祝英台——前世一劫
黄牛钻狗洞——大小不符
猢狲头上放鸭蛋——滑而又滑
痱子当作发背医——小题大作
屁股里吃人参——后(候)补
烧香望和尚——一带两便
王府里招亲——大来大去
叫化子吃死蟹——只只鲜
姜太公的坐骑——四不像
蜻蜓咬尾巴——白吃自
荷叶包刺菱——里戳出
半空里的灰尘——无着落
大蒜叶儿打气——混葱(充)
外婆的鞋样儿——老花头
床底下放鹞儿——一世不得高
拷儿鲞都是头——主意多
寿星老儿吃砒霜——活得不耐烦
老虎打雄——一回头
屁股画眉毛——大脸孔
吊死鬼搽粉——死要面子
老太婆坐花轿——浑沌沌
石板上甩乌龟——硬碰硬
和尚拜丈母——没遇着过
火筒里煨鳗——直死
牛皮兜儿——点水不漏
豆芽菜切丝儿——细做
四金刚腾云——悬空八只脚
四金刚买帽儿——大头寸
饭店里的臭虫——吃客
泥水打墙——两面光
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
三个指头捏田螺——十拿九稳
芥菜子掉在针眼里——碰巧
黄鼠狼跟了黄瓜宕——盲目追随 杭州风,一把葱;
花簇簇,里头空。(旧指一些杭州人,只讲空话不务实)
苏空头,杭铁头。(旧指一些苏州人不实在,杭州人刚直且强硬)
钱塘不管,仁和不收。(今杭州市区历史上曾分属钱塘和仁和两县管辖,此语谓某事或某地方谁都不管)
破雨伞里戳出。
要紧关头烤潮烟。
饭店门口摆粥摊。
苏州订货杭州卖,不讨钱赚只讨快。
红萝卜上在蜡烛帐上。
上赶江头,下赶湖墅。(江头即江干,说明做生意要信息灵,交易快) 急奔二龙头。(二龙头在江干,南宋时设西关于此。一说,当时西关甚热闹,人争趋之。另一说,西关每天下午规定关城门时间,外乡人来杭做生意要赶回去。今用此谚形容办事心急慌忙)
西湖日销寸金,西湖日产寸金。(西湖历史上为旅游胜地,消费大,而西湖历来又多产鱼虾莲藕,土特产丰富,收入好,故有此语)
城外楼外楼,城里天香楼。(指两个着名饭馆)
龙井茶叶虎跑水。(名茶、好水,被称为“双绝”)
初二、十六,店员吃肉。(旧杭州商界习俗)
西湖天下景,一世游不尽。(极言西湖景胜,景点极多,并随天时之变化而变化,无穷无尽)
西湖十样景。(指着名的西湖十景)
六桥三竺。(指苏堤六吊桥,上、中、下三天竺)
一湖二堤三岛。(一湖指西湖,二堤指苏堤、白堤,三岛指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西湖六吊桥,间枝杨柳间枝桃。
独自个上城隍山。(譬喻人之无聊) 过了白堤有苏堤。(借指人做事要留有余地)
跳进西湖洗不清。(譬喻人受冤枉)
苏州头,绍兴脚,杭州姑娘好穿着。
春有两件,冬吃四肴。(杭州食俗,两件指盐件儿、葱包烩儿;四肴指豆腐皮、发皮、录笋、粉丝)
年三十的火,年初一的穿。
元旦书红,万事亨通。
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
打得船来,过了端午。(譬喻丢失时机)
端午不吃粽,到老无人送。
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吃个金银蹄。
年廿九,家家有;到除夕,家家急。(谓旧时除夕逼债)
春雾开百花双峰青,明日晴。(双峰指南高峰、北高峰)
九九落雪,西湖开裂。百年难遇岁朝春。(岁朝春指春节适逢立春)
踏雪迎春,大熟年成。(立春下雪年成好)
瘦人瘦马难过二月八。(谓二月初八,天气寒冷)
干净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净年。(邋遢指下雨)
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燥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