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知识 » 杭州有哪些着名的碑
扩展阅读
上海优步怎么样 2024-11-17 23:21:49
天津哪里有刻假公章的 2024-11-17 23:14:46

杭州有哪些着名的碑

发布时间: 2023-02-21 03:27:38

① 杭州革命烈士纪念碑 在哪

在云居山,公交站点是吴山广场,特殊标志是城隍阁。

② 杭州西湖边的石碑有哪几个

此碑一度让我困惑.有谁知道此碑上"虫二"两字是何意? 后来在网上看到“虫二”的来历,觉得有趣,就摘录下来: 游览杭州西湖三岛之一的湖心亭, 你可以看到亭的右侧有一块高一米 , 宽五十厘米的“ 虫二” 石碑。提起这块石碑的来历, 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说。 据传有一年, 清代干隆皇帝带领了纪晓岚等一班御书房人员泛舟夜游西湖,到湖心亭赏月。那天 , 正赶上皓月当空, 凉风送爽。干隆皇帝一高兴 , 便文思大发, 他吩咐侍从准备笔砚 , 随即在湖心亭上写下了“ 虫二” 两个大字。并关照立碑于岛上。接着, 他问随从道 :“你们知道这两个字的意思吗?” 那些御书房人员 , 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 谁也回答不上来。当问到纪晓岚时, 纪晓岚也只说了句 :“ 皇上, 你让我好好想一想。” 就没有了下文。干隆皇帝见此很不开心。没想到, 因皇帝的驾到来不及回避的一名游客 , 竟意外地随口吟了句:“好一个风月无边 !” 被干隆皇帝听到后召来问话。那游客不慌不忙地答道:“ 风和月去掉边,不就是虫二两字吗 ? 湖心亭上风月都不着边, 这是皇上即景生情 , 所以知道是风月无边的意思。” 据说干隆皇帝很欣赏那个人的聪明才智 , 破格将他选进了御书房。 如今的“虫二”石碑, 是杭州市园林文物部门 1982 年重新凿立的。碑中的“ 虫二” 两字, 专门从清代干隆皇帝所书的“曲院风荷” 与“ 平湖秋月” 两碑字体中挖拓。 看了这个掌故,我相信你也会会心一笑.杭州自古风流才子歌舞升平,吴越千年浪漫之城,有很多风花雪月在这里演绎~~~~~ 其实西湖还有很多的故事不被今人所知晓,大多湮没在历史的尘埃和一湖碧波荡漾之中.昔人有诗曰:“百遍清游未似还,孤亭好在云水间;停阑四面空明星,一面城头三面山”。西湖的湖心亭恐怕不仅仅是因为“虫二”而独具特色,我想,孤亭孤山孤坟,难以慰山河寂寥,更难以抚平偏安一隅的王朝遗梦,那也只能粉色其中,死而无憾了。 然后乘船来到三潭印月岛。 话说我对西湖的印象,其实缘于孩童时代看过的一本连环画,一个凄美的民间传说。现在还依稀记得那故事梗概: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西湖边有一个小渔村人民打鱼耕作,安居乐业 。一户老实渔民家有女十八初长成,生得眉目清秀、清纯柔美,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人儿。和一英俊强健的后生相恋相爱,并私许终生。 那知道西湖里有一条千年黑鱼精 知道后,欲霸占此女。后来在观世音菩萨的帮助下,该后生搬来灵隐寺供桌前的一只香炉趁黑鱼精窜出湖面寻找食物时,对准黑鱼精头上压去。香炉在空中射出万道金光,越变越大,只听得一声巨响,香炉口朝下把黑鱼精镇压在西湖底下,永远出不来了。只有三只香炉脚露出在湖面上。据说,三潭印月的三座石塔,就是香炉的三只脚。又因为香炉里的一炉香灰倒翻在西湖里,从此,西湖泥都成了香灰泥。

③ 杭州革命烈士纪念碑简介

杭州市革命烈士陵园于1961年建立,坐落于杭州着名的风景点“玉皇山”的南麓,南山陵园内,占地近10亩。陵园背靠玉皇山,左前方是贺家山,右前方是钱王山,两山之间一口水塘,延伸出去一片平原,极目南望,钱塘江像一条玉带,蜿蜒东去,风景秀丽。烈士陵园是先烈英魂的安息地,安葬烈士430名。每当清明,中共杭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驻杭部队、武警部队、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以及社会群众,都要到这里举行公祭活动,深情缅怀为人民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常在这里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由此得到崇高的精神洗礼,意气风发地奔向美好的明天。杭州市烈士陵园敞开大门,面向社会各界,热诚欢迎青少年和广大群众前来瞻仰烈士墓。

1962年以后,革命烈士墓逐步集中到烈士陵园。1987年开始,陵园管理处对烈士陵园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修建了烈士事迹长廊;铺设了大量的草坪和树木花草;更换了烈士墓的石料;建立了庄严简朴、高12公尺的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的正面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为牺牲在杭州陆军监狱中的革命烈士的题字“死难烈士永垂不朽”,背面是杭州市人民政府记的碑文,碑座镶嵌的是铜制的革命烈士群像;建造了可容纳300人的平台;改造了烈士陵园的大门,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同志写了园名“杭州市革命烈士陵园”。

④ 杭州下城区有哪些名胜古迹

梅王阁

位于永丰巷中段,北与孩儿巷毗连,南出庆春路,址永丰巷25号。
梅王阁系字画收藏家高野候先生住宅,因收藏元代至正年间着名画家王冕的一幅“墨梅”(此画当时被称为梅王)而得名。墨梅一直挂于此阁,故称梅王阁。文革期间“梅王”画不知去向。

梅王阁建于1930年,砖木结构,原有平房18间,占地2.28亩,1979年建杭州美术公司时大部分被拆,仅存一间及地下室,为高野候后裔翁世女是居住,后为永丰巷居委会办公室。梅王阁拟定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

明宅(茅宅)

位于新华路北段,址新华路267号。
茅宅座西转东,其建筑布局与原建筑已略有改动。现存二进,第一进为前厅,为三开间九架梁木结构建筑,金柱粗实,门槛高阔,与二进石库门中心相对。前厅面宽12米,进深12.5米。第二进为座楼,五开间梁木结构楼房建筑。该房楼上前面的檐柱支在楼下檐柱与内柱的梁枋上,所以楼下檐口较长,前后檐柱上有长方形牛腿承托,花式图案简洁、明快。楼厅后面为空地(原系后园),右侧有井,青条石砌成;水质清澈,源足。

该房主茅国祥(约70岁)之祖父于百年前买进。茅家厨房内发现60公分见方的地坪砖一块,上面刻有“明万历贰十伍年造”等字样,根据房屋结构,构件、梁架、柱子及丁头拱、蝴蝶木等与上述地砖,经专家鉴定认为该宅为明代建筑。后经市园文局进行修缮,并把拱墅区霞弯巷15号明代建筑陈宅并入,定名为“明宅”,于1997年4月以杭州市文物监管市场名对外开放。现属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水星阁

位于环城北路中段,杭州电子管厂内,南临新横河,北出环城北路,址环城北路(杭州电子管厂内)。建于南宋,数次倒塌,多次修建,清末重建。
《杭州坊巷志节要》:宋张功甫舍宅为寺,绍熙元年,赐额广寿慧云寺。寺内有水星阁,以禳杭城火灾,地以阁名。慧云寺碑,1963年公布为杭州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杭州市房管局调查:水星阁建有观音殿、厢房、禅堂等,占地27亩7分。水星阁共三层,四面装有玻璃。1962年杭州电子管厂建造厂房时被拆,仅存石碑两块,一块嵌在厂内花圃墙上,系同治七年重建水星阁时的记录,楷书记水星阁名称的由来及兴废历史。高81公分,宽101公分,《重建水星阁记》碑已于1997年6月17日移至杭州碑办保存。另一块在水星阁11号居民住宅家,是同治七年重建时的功碑。

盐桥

位于庆春路中段,跨中河。唐景福二年(895),钱缪筑罗城有十座城门,盐桥门在盐桥西。盐船多聚泊于此,故名。桥上原有惠济庙,祀蒋氏三兄弟,故盐桥又名惠济桥。咸淳初,京尹请于朝,赐庙额曰“广福”,故又名广福桥。此桥双梁,一承庙基,一为行道,俗名联桥。民国八年建盐桥大街,改拱桥成平桥。1986年整治中河时重建,北桥石刻谓“古惠济桥”,桥巅由胡庆余堂制药厂出资建“庆余亭”,南桥于1992年拓宽庆春路时夷平,成为路的一部分。其实盐桥基础由三桥组成,中间一桥被档,桥名待查。盐桥拟定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

司徒雷登故居

位于耶苏堂弄中段,东出中山北路,西邻下城人民医院,址耶苏堂弄3号。建于清道光初。系砖木结构中西式二层楼房,平排三幢,楼上前面有走马廊,占地面积为4138.5平方米, 建筑面积为731.95平方米。因年久失修,现已由杭州市“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出资重建。
司徒雷登在民国年间曾任美国驻华大使,故居系其父司徒尔来杭传教时(1873)年所建,司徒雷登出生于此。司徒雷登1919年任燕京大学校长才离杭。1947年曾来杭州探望故居,当时杭州市长周象贤授予杭州市荣誉市民。住宅系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龙兴寺唐经幢

龙兴寺唐经幢:位于延安路北段灯芯巷口。
《西湖游览志》:祥符寺,在祥符桥畔。梁大同二年(536)邑人鲍侃舍宅为寺,旧名发心;唐贞观中,改众善;神龙初,改中兴;后改龙兴。宋真宗时改大中祥符。其广九里,子院有千佛阁、诸天阁、戒坛院,院内有铁塔一、石塔四,钱王所凿九十九眼井。德佑二年元兵至,城陷寺毁。至元二十八年重建,称龙兴祥符戒坛寺。至正末又毁,明洪武间重建。干隆二十九年毁于邻火,后又重建。咸丰十一年毁于兵火,十二年又重建。光绪时,龙兴寺仅为小庵。

龙兴寺内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俗称唐经幢。建于唐开成二年(837)正月一日,建主郑彻,同建造僧宗亮,同句当造幢吴中则,处士胡季良书,都料匠吴兴沈郁,弟咸刻字。幢高(光绪营造尺)五尺五寸,分八面,上刻陀罗尼经序和经文题记。胡季良系唐代着名书法家,书写工整秀丽,挺拔有力。唐经幢曾被湮没,明崇祯丙子年(1636)发掘归寺。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由须弥座、磐石、幢身、檐子、短柱等组成。呈八角形。幢总高3.5米,其中幢身为1.7米,周长2米,顶部周围有高30公分的石佛造像16尊,经幢底座青石雕花,高57公分,周长4米。幢身为太湖石,其中三面已有明显的断纹,幢身刻经序和经文题记,文字基本完好,字大小为3X4公分。唐经幢是杭州现存年代最久的经幢,系“武林城中罕存唐人遗迹”,为“杭州金石之冠”,曾录于阮元《两浙金石志》中。

据《龙兴寺志》载:现经幢系崇祯九年从土中发掘。交盖经幢的八角亭,乃同治十二年的建筑,屋面青瓦出檐、象鼻雀替,亭内画栋雕梁十分精细。

唐经幢于文革期间,有人用十六磅大锤企图砸毁(破四旧),幸被当地群众制止,但已留下伤疤残痕。

唐经幢系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拆迁周围住户,辟地建亭绿化,重点保护,成城区内一景。

下城区古井录

井,即水井,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一为饮,一为用。古代因井设市,里人相聚汲水,有物买卖,因成市,称井市,亦叫市井。
唐李泌凿六井,开阴窦(暗渠)引西湖水入井,使“民足于水,井邑日富”。据民国19年底调查,杭州共有水井4842口,平均20户拥有一口。民国20年(1931)8月15日,杭州自来水正式供水,但水费昂贵,非殷富之家不敢侈想。建国后,自来水逐渐普及,下城区1981年统计,有水井1612口。

1984年,下城区对辖区内古井进行普查,以光绪十八年(1892)舆图局测绘的《浙江省城图》有载的为准。今编撰此水文资料,或许有心者有用。

1、茅山泉井《珍珠泉井》,位于石匠弄23号门边。《杭州府志》:茆山泉在贡院东南弥勒寺侧。道光间,仁和高凤墀创开,一名珍珠泉,井栏有石刻。《说杭州》:“茅山泉井,在城内高级中学之东南,弥勒寺侧,清道光间,仁和高凤墀所开,次其为宋时茅山河故道,故次为名,井栏有石刻,一名珍珠泉。

井水深3米,井孔由青条石?成,上部已用红砖修砌过,内壁有青苔。井栏已非原物,井栏内经32公分,外经52公分,高27公分。井水臭且脏。

2、双眼井,位于新华路双眼井巷口。系露天公用井。水源充足,供周围数百户居民应用。据1995年新出版《杭州市志》卷一P329载,大东门双眼井,属孔隙水,开凿在第四纪中,海积层。原杭州市区有名的井泉。水清澈,虽旱不涸。自建杭州缝纫机厂后,受污染,井水时清时浑。井由青条石?成,呈菱角式,井壁条石由于长年累月与水桶碰撞、摩擦已光滑无棱,据里人反映,二井井栏原相连,破损后换。井深5.8米,井栏一大一小,大的呈八角形,内经34公分,高35公分;小的呈六角形,内经35公分,高32公分。

3、六克巷井,位于六克巷31号门口。系露天公用井,井水清沏,水源充足,从不枯竭。井壁由青条石砌成,呈菱角式,内长青苔,井深6米,井栏呈六角形,高35公分,内经35公分。附近水井皆污染浑浊,唯此井可用,汲水用者多达三四百户居民。

4、显真道院井。位于庆春路174号。《西湖游览志》:“显真道院在庆春门内。”建炎三年(1129),王庆舍地建造。清雍正间重修。大殿前有井两口,称日、月井,日井已于解放前填平,此乃月井。井内壁呈菱角式,由30×20×18公分方块石砌成,由于年久,地表下沉,井圈上加了两节,最古的井圈已埋没在井口地下。现存井圈为青石园形,直径40公分,高60公分。井深4米。附近水井因工厂污染浑浊,百余户居民,唯仗此井水洗?。

5、骆驼桥西河下11号门口古井,系露天公用井,水质清澈,水源充足,附近居民均仰此井洗蔌。井系青石菱角式砌成,井深3.7米,园形井圈,内径50公分,圈上刻有干隆年间里人重修字样。

6、中山北路460号门口井,井圈呈方形,上刻“童瑞祯助,甲子年立”字样。(甲子年乃清同治二年),系青石块菱角式,井深6.5米,内径38公分,对角50公分。水尚清,可洗蔌用。

7、宝极观井,位于凤起路东段宝极观巷。此井原在宝极观内。《西湖游览志》载宝极观为元延?五年(1318)道士张无为创建,归属全真教。建凤起路时拆宝极观,井成为露天公用,青条石菱角式砌?,内壁长青苔,井栏系青石制呈园形,上刻“???”字样。井水清澈,水源充足,大旱不涸,周围居民仰此洗蔌。井深4.5米,井圈外径58公分,内径38公分。

8、社坛巷井,位于社坛巷20号附近,系露天公用井。青条石菱角式叠砌,内壁有青苔,井圈外呈六角形。内径31公分,外径43公分,高48公分,进深3.4米。井水清澈。

9、观巷井,位观巷64号门前,系露天公用井。青石叠砌,形同八角,青石方形井圈,外径80公分,内径40公分,井深4.2米,水质清澈,水源充足。原附近三百多户居民均用此井。

10、王衙前井,位于王衙前南端与二圣庙前交叉口,系露天公用井。此井1981年修理,井身上半部用红砖砌成,下面用青石铺成。青石井圈,内园外方,内径35公分,高33公分,井深5米,附近居民以此井水洗?。井圈上刻“庚子正月”等字样。庚子年为清光绪二十六年。

11、孩儿巷井,位于孩儿巷98号内。青条石菱角式铺砌,青苔密布。井圈系太湖石制成,呈八角形,表面石纹清晰光滑,井圈外径100公分,内径45公分,圈高80公分,井深6.2米。此井水质清澈。自附近建化工厂,印刷厂后,井水受到污染,只能作洗?用,98号内22户居民均用此井。

12、山子巷井,位于山子巷55号门前,系露天公用井。上部用青砖?砌,井的水位以下全是青条石砌,其上覆盖一层青苔。井圈呈园形,外径53公分,内径32公分,高40公分,井深4.8米.此井水清澈,水源充足,居民说“虽大旱之年,井无干涸之日”。附近住户悉仗此井洗?。

13、豆腐巷井,位豆腐巷28号东首,系露天公用井。青石块铺成,长满青苔,青石园形井圈,内径50公分,圈厚20公分,高40公分,井深4.7米,井圈上刻有“道光五年”字样。井水清澈,周围百余户居民均用此井水食用及洗?。居民反映,民国二十四年大旱,此井未干涸。

14、九龙井,位余官巷仓柱弄内。1982年曾修,井内上部改建为红砖砌身,下部保持原貌。井边原有石碑已被原住户屠宅搬走。此井底部砌有龙头似的水源石渠,水从渠内流出,据修井知情人说:此井底面积甚大,水源充足,清澈,井深7.7米。后因周围建房影响,水质严重污染,已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