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浙江 杭州湾跨海大桥从什么时候开始建造的
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工程奠基仪式在南岸桥址慈溪隆重举行。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我国国道主干线——同三线(黑龙江同江至海南三亚)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北起嘉兴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其中桥长35.67公里。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公里。
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00年,总投资约118亿元。大桥设北、南两个航道,其中北航道桥为主跨448米的钻石形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航道桥为主跨318米的A形独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其余引桥采用30—80米不等的预应力砼连续箱梁结构。大桥确保2003年内开工建设,计划2008年建成,2009年通车。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在世界跨海大桥中长度第一,同时在纵贯几千公里的中国沿海大通道同三线中,是以高速公路取代滚装轮渡,贯通海湾天堑的第一跨。建设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对于宁波乃至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大桥建设有利于接轨上海,提高宁波市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完善长江三角洲地区公路网络布局及国道主干线,缓解沪、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压力,有利于宁波建设长江三角洲南翼交通枢纽,进一步提升宁波的区位优势,有利于促进江、浙、沪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杭州湾跨海大桥揭秘
在杭州湾大桥奠基前夕,昨天(6月7日)下午,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指挥部总指挥王勇在新闻发布会上就大桥建设中令人关注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长桥卧波
记者:为什么杭州湾跨海大桥采取“长桥卧波”的设计理念?
王勇:杭州湾大桥的设计,我们首先采用了浙江、上海、江苏的吴越文化观念。在桥型上,设计者采用了西湖苏堤的形态,集交通、观光于一体。为兼顾杭州湾水文环境特点,“长桥卧波”的设计将大桥平面勾勒成S形曲线,优美、活泼的桥型让司机和乘客在行车、坐车时产生愉悦心理。
二、桥下航道
记者:杭州湾上有天下奇潮,更有海轮过往,大桥的建造是否意味着观潮不再?航路不通?
王勇:杭州湾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有台风、小气候形成的龙卷风,有混乱的流速、流向。“长桥卧波”的设计也是出于大桥安全性的考虑,我们专门为钱塘奇潮及过往海轮留了通道。整座36公里的长桥有两处宽448米及318米的桥下通道。桥下净空高、流速急,北通道为35000吨海轮留下了航道,南通道为3000吨以下海轮留出了航道。这两条航道上端将出现钻石型双塔及A型单塔两座造型桥塔,成为“长桥卧波”桥型中两处跌宕起伏的高潮路段,钱塘潮也就自然通过了。
三、海中平台
记者:据说杭州湾跨海大桥中段设有海中平台,这座平台有挡潮之危吗?
王勇:我们在离南岸14公里处的一个本来就有沉积的淤滩上建一个像东海石油平台一样的海中平台。施工时,作为南北接点,便于物流。施工结束时,平台将成为集救援、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桥中转运站。这个平台有2个足球场这么大,平台上还拟建�望塔,风和日丽时,南可望慈溪庵东水路湾村的桥墩,北眺海盐郑家埭。所以这个平台于潮流无碍。
四、巨型工地
记者:提供这条世界第一长桥所用的土石方、钢材的用量将是个巨大的天文数目,这么多的材料在杭州湾进出,会不会造成海上拥挤?
王勇:陆上造海桥将是我们这次造桥的特点。王勇介绍说:慈溪是个经800年围垦的大市,从一塘到目前的10塘,塘塘土地平展。一平如镜的滩地将为几万甚至十几万建设者铺开场地,所以这次建杭州湾跨海大桥将预制化、工厂化、大型化。最后以搭积木的办法实施海上搭建。
整个新闻发布会气氛活跃,来自海内外200多名记者一致认为:这条8日即将奠基的,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将成为人类与自然实现对话与挑战的范例,就其工程量、景观、科技含量、施工环境复杂的特点,将在国内外建桥史上留下光辉一页。
这条“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大桥可使上海至宁波的距离缩短120公里,有利于长三角的联动。
Ⅱ 南星街道的沿革
古称柳浦。1954年设立南星桥、海月桥、闸口等街道,属江干区。1957年闸口、海月桥两街道合并为化仙桥街道。1960年为江干公社辖闸口、化仙桥、海月桥、南星桥等生产生活服务站。1962年复置南星桥街道(1968年更名南星街道)、闸口街道。1996年,南星街道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辖美政、钱江、钱航、剪刀、太平、南凤段、秋涛、新工、梵天寺、馒头山、宋城、凤山、秋统13个居委会和木材家委会;闸口街道面积2.3平方千米,人口1.9万人,辖甘水巷、八卦田、山南、海月桥、化仙桥、立新、复兴街、洋潘桥、柴校弄、羊义弄、景余、海月新村、涵婆桥、水澄桥、水桥15个居委会。
1997年1月1日,南星、闸口2个街道和四季青镇玉皇村由江干区划归上城区管辖。1999年南星街道辖区有所调整;同年,南星街道撤销南凤段、秋涛、凤山新村、梵天寺、馒头山居民区,新建秋涛北苑、秋涛南苑、美政花苑第一、美政花苑第二、美政花苑第三、美政花苑第四、新工新村、馒头山居民区;近江街道新建华龙、耀江、恒丰、滨江新苑、世纪坊、天福、徐家端口、近江、江边、滨江家园居民区;闸口街道撤销小桥、涵婆桥、海月桥、海月新村、化仙桥、羊义弄、景余、洋潘桥、复兴街、复兴南苑、复兴北苑、立新、水澄桥居民区,新建复兴南苑、复兴北苑、立新、水澄桥居民区,撤销玉皇行政村。
2000年,南星街道撤销宋城、剪刀、太平、木材、秋统、钱江、钱航、美政、馒头山、新工新村、秋涛南苑、凤凰北苑、美政花苑第一、美政花苑第二、美政花苑第三、美政花苑第四16个居民区,新建馒头山、宋城、美政、凤凰、紫花端口、新工6个社区,秋涛北苑居民区更名为凤凰北苑居民区。2001年,闸口街道撤销八卦田、甘水巷、水澄桥、立新、玉皇、山南、复兴北苑、复兴南苑8个居民区,新建复兴北苑、复兴南苑、山南、十亩田、白塔岭、玉皇、海月花园7个社区。
2003年,撤销南星、闸口2个街道,设立新的南星街道;同时将原南星街道新工、凤凰2个社区全部划入紫阳街道;同年,撤销山南、复兴南苑、复兴北苑、海月花园、玉皇、美政、宋城7个社区,重新设置十亩田、馒头山、海月桥、玉皇山、复兴街、美政桥6个社区。
2005年末,南星街道面积4.31平方千米,人口3.86万人,居委会驻复兴路118号,辖海月桥、玉皇山、复兴街、美政桥、十亩田、白塔岭、馒头山、紫花端口8个社区。复兴街社区:面积0.22平方千米,人口8472人,代码~060,居委会驻复兴南苑32幢边。美政桥社区:面积0.24平方千米,人口6207人,代码~053,居委会驻美政花苑18幢边。馒头山社区:面积0.67平方千米,人口6996人,代码~051,居委会驻凤凰新村2幢底层,邮编310002。白塔岭社区:面积0.68平方千米,人口2529人,代码~059,居委会驻白塔岭甘水巷5号。紫花端口社区:面积0.34平方千米,人口3687人,代码~55,居委会驻紫花苑18幢1-103楼。海月桥社区:面积0.14平方千米,人口1666人,代码~058,居委会驻海月桥金棕榈4幢1楼。十亩田社区:面积0.43平方千米,人口4307人,代码~057,居委会驻十亩田家园19-2-201。玉皇山社区:面积1.59平方千米,人口4740人,代码~061,居委会驻八卦新村西1幢旁。
Ⅲ 二仙桥 的地名与黄大仙兄弟的故事有关
不是 请看:
它的名字的来历有着多种传说。
一为连樊二仙说。明代无名氏所撰《二仙桥记》中说,二仙桥之二仙,一姓连,字可久,能诗,好着羽衣,遂为羽客,后得仙道去,为玉皇香案待中;一姓樊,字秀齐,亦汉人,隐壶山,服气炼形。《顺帝纪》云:因二人尝游于临川郡,浴于此水,故桥曰“二仙桥”。该《桥记》又云:相传临川城西北五里处,有连、樊二水,源出长冈,因连、樊二仙以剑刺石,石裂,泉水涌出,遂成连樊水。连樊水上架一桥,是为二仙桥。
二为王、郭二仙说。曾任抚州刺史的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说,王、郭二仙为王方平、郭族两兄弟,一从父姓,一从县令姓。王、郭二君,祖籍汴州陈留,汉末避乱迁居临川县城西郊二仙桥一带,当时此地背临西津湖,湖两岸百姓出城进城都要乘船摆渡,既不方便,又不安全。王、郭二人有意修桥,便装扮和尚,外出化缘募捐,集得一笔款子,遂请来能工巧匠,自己亲自监造,造了七七四十九个月,一座木桥飞架湖南北。王、郭二人因建桥有功,遂为铁拐李、张果老超度成仙。人们为了纪念王、郭二仙,遂将木桥命名为“二仙桥”。持此说者甚多。
三为书生平基说。相传建造二仙桥时,桥基下料数次,总不得平,众泥工束手无策。适有书生二人路过,见此情况。一书生说;“你们竭尽全力,也不能端正桥基。”说完一跃而下,手抱一石,冲倒原来桥基,然后叫同行者下桥搬石,两人你追我赶,不到一餐饭功夫,桥基平正。当时观者如堵,众泥工正想向书生道谢,谁知忽然一阵清风,两书生就不见了。众人认为两书生是神仙下凡,桥建成后,遂以“二仙”为名。还有汤、周二仙说。汤为晋人,时为靖州寿光令;周为洪州南昌令,具体传说不详。这些传说都给二仙桥涂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Ⅳ 着名桥梁的资料
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南北,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
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钱塘江大桥的建成不但极大地方便了钱塘江南北的交通,而且与六和塔一起构成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南线宏伟壮丽的景观。
大桥全长1453米,分引桥和正桥两个部分。正桥十六孔,桥墩十五座。下层铁路桥长1322.1米,单线行车;上层公路桥长1453米、宽6.1米,两侧人行道各一点五米,雄伟壮观。大桥如虹飞架南北,铮铮铁骨肩负重任。
桥梁历史
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主持者是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为了完成建桥重任,茅以升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席,只身来到杭州。首次采用气压沉箱法掘泥打桩获得成功,打破了外国人认为“钱塘江水深流急,不可能建桥”的预言。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由他主持制订的建桥方案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比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提出的方案减少投资约二百万元,终于被当局采纳。雄伟壮丽的大桥,抒发出中华儿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壮志,而铭刻其中的“殚精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的扼腕痛心却使国人永志难忘。
1934年11月11日,钱塘江大桥开工兴建。39岁的茅以升受命担任钱塘江大桥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已经践踏了我国东北地区,并对华北乃至整个中国虎视眈眈,妄图亡我中华。茅以升尽管不是政治家,但他热爱祖国,对时局的忧患使他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茅以升有一种连他自己也不愿意正视的预感,作出了惊醒世人的重大决定——他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的大洞。对于这个原设计中没有的重大改变,茅以升没有向任何人解释原因。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终于爆发,整个9月、10月,淞沪抗战异常激烈。战争的硝烟已经弥漫到杭州上空,钱塘江大桥的施工也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9月26日,钱塘江大桥的下层单线铁路桥率先通车。茅以升期盼着上海能够阻挡住日军进攻的脚步,然而,持续了3个月的淞沪会战终以上海陷落结束,杭州也危在旦夕。筋疲力尽的茅以升已经明显地感到他已无力把握这座大桥的命运。11月16日茅以升接到南京政府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毁钱塘江大桥。茅以升在南2号桥墩留下的长方型大洞,其实就是预防这一时刻的来临。当晚,茅以升以一个桥梁工程学家严谨、精准的态度,将钱塘江大桥所有的致命点一一标示出来。整个通宵,100多根引线,从各个引爆点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怀着亲手掐死亲生婴儿一样的痛楚,茅以升一直陪伴着历经艰险建造起来的大桥,址到亲眼看到最后一根引线接好。这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难忘、最难受、最难捱的一天,在事后来对家人的回忆诉说中,那种痛苦,那种无奈,真使他欲哭无泪。11月17日,是茅以升多么渴望却又没敢指望的大桥全面通车的第一天,当第一辆汽车从大桥上驶过,两岸数十万群众使劲鼓掌,掌声经久不息。茅以升后来回忆说:“所有这天过桥的十多万人,以及此后每天过桥的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也同样在炸药上风驰电掣而过。开桥的第一天,桥里就先有了炸药,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要算是空前的了!”
1937年12月23日下午1点,茅以升终于接到命令:炸桥。下午5点,日军的先头部队已隐约可见,人群被强行拦阻,所有的引线都点燃了。随着一声巨响,钱塘江大桥的两座桥墩被毁坏,五孔钢梁折断落入江中。总长1453米、历经925个日日夜夜、耗资160万美元的钱塘江大桥,最终在通车的第89天瘫痪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日军士兵友永河夫在硝烟弥漫中,拍下了炸毁后的钱塘江大桥。几十年后,友永河夫来到北京,带着对战争的忏悔,将他拍摄的这张照片亲手交到了茅以升的手中。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透过苍茫暮色,茅以升先生凝视着由他一手炸毁的大桥残影,看着江北岸愈来愈亮的火光,茅以升满腔悲愤地在书桌前写下8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他的愿望直到全国解放之后的1953年才得以实现。如今,杭州段的钱塘江上耸立着六座大桥,钱江二桥、钱江三桥、钱江四桥……,唯独钱塘江大桥桥名不改,巍然屹立在月轮山前。大桥北堍,竖起了茅以升的全身铜像,人们永远怀念这位中国杰出的桥梁专家、深沉的爱国主义者,人们也不会忘记钱塘江大桥的这一段惨痛的传奇历史。
茅以升炸桥前曾赋诗一首:
徒地风云突变色
挥泪炸桥断通途
五行缺火真来火
不复原桥不丈夫
此诗流露出茅以升被迫炸桥的无奈,以及今后复建的决心,诗中第三句"五行缺火真来火"很多人都不明白究竟,把"钱塘江桥"联系起来,你就能看出这第三句的韵味来,此诗奇就奇在第三句.
2006年05月25日,钱塘江大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位于武汉市内,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约20米,为4车道。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
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也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铁路且连通了京广线,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编辑本段大桥特色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建于1955年9月1日,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但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政府就全部撤走了专家,最后的建桥工作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大桥建成之后,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的促进了武汉的发展。从全国的宏观角度来看,大桥的建成意义更是在于将京广铁路连接起来,使得长江南北的铁路运输通畅起来。毛泽东的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描写武汉长江大桥的气势和重要作用。大桥自建成以来,一直都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0.4米,正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木结构梁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桥身共有八墩九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八个桥墩除第七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我国桥梁工作者所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着我国桥梁工作者的机智和精湛的工艺。
大桥像一道飞架的彩虹,在长江天堑上铺成了一条坦途。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由此实现了连接(两线也因此而改称为京广线),南北交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大促进了 武汉市铁路枢纽建设进程,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大桥通车后,社会经济效益十分巨大,仅通车的头5年,通过的运输量就达8000多万吨,缩短火车运输时间约2400万车小时,节约的货运费超过了整个工程造价。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桥的通过量也不断增加,直接间接的经济效益更难以计数,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2002年八九月间,武汉长江大桥进行了首次大修。中科院专家测评,该桥的寿命至少在100年以上。
如今武汉的长江江面上已经屹立着三座大桥,分别是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和武汉长江三桥(白沙洲大桥)。
编辑本段桥梁建筑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筑设计,极富中国民族建筑的特征,在桥面两侧,是铸有各种飞禽走兽的齐胸栏杆;大桥的两侧是对称的花板,内容多取材于我国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有“孔雀开屏”、“鲤鱼戏莲”、“喜鹊闹梅”、“玉兔金桂”等,极具民族气息;在大桥两端是高约35米的桥头堡,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七层,桥头堡的堡亭为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红珠圆顶,桥头堡内有电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大厅之中有建桥英雄群像大型泥塑展列其中,供游人观看、欣赏,追忆逝去的岁月,感触英雄的博大气概。与武汉长江大桥一并落成的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碑和观景平台,他们与武汉长江大桥相互依偎,碑高6米,重20余吨,南面镌有毛泽东同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观景平台则是游人赏长江、看大桥的最佳位置之一。 武汉长江大桥凝聚着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机智和建设者们精湛的技艺。八个巨型桥墩矗立在大江之中,米字形桁架与菱格带副竖杆使巨大的钢梁透出一派清秀的气象;35米高的桥台耸立在两岸,给大桥增添了雄伟气势。大桥从晴川阁、龟山、莲花湖、龟山电视塔、古琴台到蛇山、黄鹤楼、首义园、彭刘杨路,绵亘连接,相得益彰,组成一片宏大连绵、美丽动人的景点群。它不仅是长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也是一座历史丰碑,在江城人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武汉长江大桥50年前,浪漫豪情的毛泽东,用短短11个字,铭记了这座桥的伟岸。今天,这座桥横跨的风华,依然美妙绝伦。没有一座桥,有武汉长江大桥如此厚重,承载了如此多的光荣与梦想。50年来,历经风雨沧桑的武汉长江大桥,巍然挺立大江之上,肩负着每分钟60多辆汽车、每6分钟一列火车通过的荷载,经受了无数次洪水、大风的洗礼,更承受了七十多次碰撞事故的考验,伋然雄风不减、傲立于涛涛江水之上。为了修这座桥,周恩来总理亲定大桥建设蓝图,责成国家八部委调集全国力量,为长江大桥建设服务。
编辑本段桥梁数据
全长:1670米,其中正桥长度:1156米
跨度:每孔128米
桥墩数量:8个
桥梁宽度:18+2×2.5米
桥梁类型:钢桁架三孔连续梁
设计单位:铁道部勘测设计院
建设单位:武汉大桥工程局
施工单位:铁路部大桥工程局
-----------------------------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 位于南京市西北面长江上,连通市区与浦口区,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上层的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1577米,其余为引桥,是我国桥梁之最。正桥的路栏上,公路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
1960年1月18日正式动工的。1968年9月铁路桥通车,同年12月公路桥通,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特大桥,铁路桥长6772米,公路桥长4588米,桥下可通行万吨轮船。是继武汉长江大桥、重庆白沙陀长江大桥之后第三座跨越长江的最大的一座大桥。大桥通车后,津浦、沪宁两线接通,从北京可直达上海,自此京沪铁路的已贯通。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下游,南京市西北面长江上,连通市区与浦口区,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1968年12月29日竣工。上层的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1577米,其余为引桥,是我国桥梁之最。正桥的路栏上,公路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0幅铸铁浮雕,人行道旁还有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
编辑本段大桥结构
南京长江大桥江中正桥共有9墩10孔,每个桥墩高80米,每墩底部面积400多平方米,比一个篮球场还大,最高的桥墩从基础到顶部高85米。墩与墩之间的距离除北岸第一孔是128米外,其余9孔均为160米,桥下可行万吨巨轮。正桥两端有4座70多米高的桥头堡。整座大桥如彩虹凌空江上,岩床埋在正桥河床33~47米以下,9个桥墩基础分别采用重型混凝土沉井、钢沉井加管柱、浮式钢筋混凝土沉井、钢板桩围堰管柱等基础。正桥10孔钢筋梁中9孔为160米跨度,采用优质合金钢杆件在现场铆接拼装架设。十分壮观。尤其是晚上,桥栏杆上的1048盏泛光灯齐放,桥墩上的540盏金属卤素灯把江面照得如同白昼,加上公路桥上的150对玉兰花灯齐明,桥头堡和大型雕塑上的228盏钠灯使大桥像一串夜明珠横跨江上。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绵延十余里,“疑是银河落九天”。
----------------------------
万安古渡洛阳桥
漫步在福建惠安的洛阳桥上,仿佛与历史进行一次对话。于是,巨大的石梁不再沉默,中亭与碑亭也平添几分生动,石塔上飞翘的莲花瓣和模糊的佛像浮雕也变得灵性盈盈,连筏形桥墩也活脱起来,用同一种古老的语言,讲述很久很久以前关于桥的故事与传说。
桥的诞生几乎都与交通有关,洛阳桥也不例外。洛阳江汇晋、惠两邑诸山众多溪流滔滔穿越洛阳镇南侧,夹裹着山野之气奔流入海。这里“水阔五里,深不可址”,南北两岸设有流口,以船摆渡成为唯一的交通方式,古称“万安渡”。但入海口水流湍息,“每于风潮交作,数日不可渡”,两岸只得望天兴叹。
然而,万安渡的区位又至关重要,北通惠安而至福州以远,南连泉州至漳、厦、潮、广、宋代中期泉州已成为繁华的港口,商贸经济具有相当的规模,对周边区域的辐射也成必然态势,但洛阳江却是其北上的天然障碍。
晋代造桥技艺已趋成熟,中原移民南下也将其带入闽中,与这里石雕工艺的成熟相得益彰,加之火药的发明和能熟练地利用火药,开采巨大岩石已非难事,天时地利、万安渡造侨已成大势。
洛阳古桥,始建于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嘉佑四年(1059年)竣工,历时六年零八个月,其规制独特,工程宏大,创梁式跨海大石桥历史之先,有“海内第一桥”之称,以至神宗朝,运使王子京以洛阳江万安桥图晋献皇上,也博得龙颜大悦,慷慨封赏。之后,泉州地区兴起造桥之热,在150年间,竟建桥200多座,总长度达50余里,故赢得“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之誉。
洛阳桥之所以与石拱型赵州桥、多孔石拱型芦沟桥、舟梁型潮洲广济桥,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除其造势宏大,还因结构独特,技艺高超。
古桥为古构平梁,南北走向,桥长834米,宽7米,残存桥墩31座,桥面由长11米、宽与厚都近1米的花岗岩巨石铺架,造桥者的智慧表现在,根据潮大流急,创造了两头尖形的船筏式分开水势,即“筏型基础”;又运用潮汐落差,创造了“激浪以涨舟,悬机以弦 ”奠基法和桥板浮运法;蔡襄接任督造后,又创“种蛎于础以为固”。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桥梁谈往》中对其这样评价:“这种基础,就是近代桥梁的‘筏型基础’,但在国外只有不到一百年的历史。所用桥梁的‘浮运法’,就是今日还很通行。”而养殖牡蛎把桥基与墩石脑合凝结成整体,恐怕也是现代生物科学的超前运用。
如今,在洛阳桥北端已竖立起一座相当高大的蔡襄石雕塑像,眉须之间仍透着那份沉稳谦和,不轻意也流露夫奈的孤独。
历史上一直把蔡襄与洛阳桥之间的故事编排得出神入化,以致让后人也认定洛阳桥系蔡襄所为。历史有点误差是可以原谅的,作为泉州知府的蔡襄,在任期间对督视桥役可说是尽职尽责,虽说只有23个月,仅占整个造桥时日的四分之一,但其哎心沥血却有口皆碑。况且蔡襄在其亲自撰写的《万安桥记》碑文中,并不自诩其功,只简记造侨之始末,而大书王实、义波等造桥之人的史实。可见蔡襄人品之高尚,为官之清廉。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蔡襄所为合情合理,并无特别之处,人们如此排编也反映老百姓对清官政治的一种呼唤。蔡襄塑像子然而立,守望着自己熟悉的洛阳桥,却再也见不到那壮烈的造桥场面,后人的敬意也给他带来几许孤独。如果当时在这里设计雕塑的是一组普通建设者移石架桥的群像,也许更好合历史的真实,也符合蔡襄的本意。
洛阳桥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它所产生的文化国徽。自桥建成之后,各种风格造型,与山水秀色融为一体的与桥有关的祠、庙、庵、堂等纷纷兴建,把当时的建筑文化与艺术表现得淋淳酣畅;连篇累牍和各领风骚以桥为题的历代记文和诗题吟咏,大大丰富了这声土地的文化底蕴;众多或遒劲或飘逸或排放或细腻的关于桥的碑记石刻、诗题碑刻和摩崖石刻,其传统的书法与雕刻艺术则营造了隽永的意境,而无数以桥为素材杜撰编排的传说故事和地方戏曲,更是充满古典浪漫主义的色彩,广为流传。一座古桥能引起如此大的文化轰动,这在建桥史上是罕见的。
洛阳桥交通功能的淡化,又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标志。如今324国道上那座洛江桥闸,已车流如水,贯通南北。它与近在咫尺的古桥共同构成“洛江双虹”的新景,一道古代的,一道现代的,但它们折射出的都是我们民族创造与文明的太阳之光。
----------------------------
卢沟桥简介
卢沟桥景区位于北京西南丰台区境内,景区内卢沟桥、宛平城既是着名的古迹,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纪念地。1987年这里新建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始建于金代,因跨卢沟河(今永定河)得名,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卢沟桥的修建与北京城的兴起密切相关。金代建中都,北京逐渐兴起,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卢沟桥是连接北京小平原与华北大平原的重要通道。卢沟桥气势雄伟,它长266.5米、宽9.3米,有桥洞11孔,桥墩10个,桥墩的设计十分科学迎水的一面砌成分水尖,尖长4.5-5.2米,尖端垂直安装三角形铁包柱,以减缓水流冲击力和破碎初春解冻时流过的冰排,俗称“斩龙剑”。卢沟桥装饰华美。桥身的望柱饰有石狮、栏板饰有花纹。石狮子是卢沟桥一绝,俗称“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以形容其多。狮子的总数在500个左右。东、西桥头分别有一对石狮和一对石象。西桥头别有华表四座。桥两头的四座石碑分别是清康熙七年(1668)重修卢沟桥碑、干隆五十年(1785)重修卢沟桥碑、干隆御笔“卢沟晓月”碑和干隆视察永定河诗碑。卢沟桥建桥至今逾800年,声名远扬。“卢沟晓月”是金章宗皇帝钦定的燕京八景之一。元朝时,意大利着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这里,称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近代,因“七七事变”爆发于此,这里成为全民族抗战争的重要纪念地。
Ⅳ 杭州中河上的十座古桥的名字
化仙桥、海月桥、洋泮桥、小绪桥、老南星桥、六部桥、嵇接骨桥、福德桥、通江桥、三圣桥。
Ⅵ 白塔的白塔相关文化
白塔的建造年代并无确切文字记载,按专家的说法,是在吴越王钱俶时期。这依据,是1049年主政杭州的范仲淹写下的《过余杭白塔寺》:“登临江上寺,迁客特依依。远山欲无际,古舟曾未归。”从白塔的形制判断,也应该是吴越后期的建筑。
白塔的另一处文字,却是出自一个无名氏。南宋时期,上八府的士民,顺了钱塘江来,在白塔的口子上岸进入杭州。一条由西往东的河,从白塔始,流经当年宋城墙,过水城门进城,北出运河。如今,这千年的水流依然,名叫中河。当年,白塔边的端口岸整日人流不息,南来谋生的、赶考的、求官的、进香的摩肩接踵,买卖的、接客的、行医的、耍戏的市声沸鼎。商人看到了生计,卖起了杭州“地经”(导游图);读书人看出了偏安,想起了北地的沦陷,就有人留下遒劲黑字:
“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
有香客正诵读塔基上的经文或者诸如“白塔桥边卖地经”之类的涂鸦。塔西面的白塔寺仍在,粉墙重檐。白塔的地势高于寺园。
白塔的建造没有确切文字记载,众说纷纭。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中说白塔是元初杨琏真伽所造,杨挖了南宋的皇坟,将尸骨堆放在此,造了白塔镇压(“裒诸帝后遗骼,建白塔于临安故宫”)。清时名士朱彝尊的《曝书亭记》也这么说,因为造塔的白石用的是“宋高宗的御书石经”,当时的地方官申屠致远曾极力劝阻过杨琏真伽。民国初期的《新西湖志》也持此说:杨琏真伽造白塔“以镇王气”,“高二十丈,垩饰如雪,亦名白塔。其形如瓶,俗呼‘一瓶’。”“垩”是白石灰,也就是说,这个类似北京北海的大肚瓶子状的白塔,外面涂饰的是白石灰。不过,该书说此塔的位置在“凤凰山隔岭回峰的尽处”。“回峰”就是馒头山,在南宋皇宫的范围。这座白塔,在“至正末(1368年)为张士诚毁去”。这么看来,此白塔,非彼白塔。
看民国初期的杭州地图,白塔,依然是在钱塘江边中河口岸的西面,南面称龙山河。1316年(元延祐三年),龙山河疏浚,龙山闸修建,因南宋大内而禁航近150年后的中河,重新通航。从白塔渡口入杭,需翻坝“闸口”。这也是钱塘江进入京杭大运河的唯一通道,可想昔日的人气和紧要。河上的桥,也是风景,从北往南,数到白塔,老杭州人也有一首顺口溜:“梅云西登仙,盐油丰回荐,柴府铁三新,望通黑稽仓,六部炭南梁,朱美洋海化,水小大通江。”
这其中的每一个字,就是一座桥名,依次三十三座:梅登高桥、青云桥、西桥、登云桥、仙林寺桥、盐桥、油局桥、丰乐桥、回回新桥、荐桥、柴垛桥、府桥、铁佛寺桥、三圣桥、新宫桥、望仙桥、通江桥、黑桥头、稽接骨桥、仓桥、六部桥、部院仓桥、炭桥、南星桥、梁家桥、朱家桥、美政桥、洋泮桥、海月桥、化仙桥、水澄桥、小桥。最后的“大通江”是什么?从老杭州的地图看,“大通”也是一座桥,这就是白塔桥;“江”即钱塘江。
杭谚:“走过三江六码头,难过杭州小桥头。”老杭州的小桥头有两处,一处就是大通桥到小桥一带。直到清末民初,这一带仍是三教九流、地痞流氓的聚集之地,坑蒙拐骗全都有了。走南闯北的上八府人过此,除却江湖好汉,没有不提心吊胆的。
Ⅶ 杭州之水(二) 之江河
文|苏吉儿
杭州也是水乡。到杭州一定要观水,来西湖一定要赏荷。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杭州城依水而建,因水而兴。
水是杭州几千年来繁荣昌盛的基础。杭州人多少年来为保护和治理杭州的水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水也是杭州的灵魂,自古以来杭州被誉为江南水乡。众多的河流、湖泊、泉水等构成了杭州完整的水系,使杭州充满了灵气,为她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杭州的水是多姿多彩的。杭州有大江大湖的豪爽气魄,也有小桥流水的田园之美;它有江南水乡的恬静,也有霜林野水的幽娴;有激流、瀑布的惊险震撼,也有深潭、山泉的古幽之情;有排山倒海之势的钱江潮,也有潺潺流淌的小溪水。
几千年来,多少风流人物和杭州的水结下不解之缘,留下许许多多美好的诗画和宝贵的文化遗迹。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让杭州人在亲近水的同时,又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熏陶。
杭州有江河湖海溪,也有说成有六河一江二湖一湿地。一江指钱塘江,河主要指京杭大运河,二湖:西湖、湘湖;海是指杭州东面的东海,一湿地:西溪湿地。南北走向的大运河和西南东北走向的钱塘江是贯穿杭州水上航道的主动脉,那些纵横交错的上千条城市内河道不过是连接这些湖泊、湿地和穿插于街巷的绳索而已。
一、杭州的江
杭州的江主要指钱塘江。钱塘江是中国浙江省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省黄山,流经安徽,浙江二省,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是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河流全长688千米,流域面积5.56万平方千米,河口潮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巨大。
钱塘江河道曲折,上游为山溪性河道。束放相间;中游为丘陵;下游江口外呈喇叭形状,江口逐渐展宽。主要支流有乌溪江、婺江、新安江、分水江、浦阳江、曹娥江等。
新安江与兰江是钱塘江的源头,在上海市南汇区和宁波市、舟山市嵊泗县之间注入东海,其中杭州附近河段,称为“之江”或“罗刹江”。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
钱塘江具体指浙江下游的杭州段才称钱塘江。流经杭州市闸口以下注入杭州湾。上游常山港发源于浙江省开化县齐溪镇莲花尖,汇江山港后东北流贯浙江省北部至澉浦,经杭州湾注入东海。主要支流有金华江(婺港)、新安江、桐溪、浦阳江等。
干流各段随地异名.干流自衢江区以上称常山港,衢江区至兰溪间称衢江(信安江),兰溪至建德县梅城称兰江,梅城至桐庐间称桐江,桐庐至萧山区闻家堰间称富春江,闻家堰以下始称钱塘江。
曹娥江旧时也是钱塘江支流,后海岸崩坍,江口下陷,脱离钱塘江而独流入海。钱塘江口平面呈喇叭形,在海宁市附近河底有沙坎隆起,海潮倒灌,受地形收缩影响潮头陡立,形成雄伟壮丽的“钱塘潮”,吸引大批游人,最大潮差达8.93米。
在钱塘江下游杭州市西湖区六和塔附近,建有着名的钱塘江大桥。它是我国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施工,于1935年4月动工,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江南北,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钱塘江大桥不仅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铁路桥梁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它与六和塔一起组成杭州地标性景点之一。
杭州城内西南东北走向的钱塘江观潮是闻名遐迩的一个盛事,每到汛期时节,钱塘江的潮涌涛声则是很多游人想亲身体验的一个去处,潮起潮落浪花朵朵,虽然汹涌澎湃的大潮也有潜在的危险,但仍然吸引众多中外好事的游客,颇为美丽壮观。
二、杭州的河
杭州的河除了南北走向的京杭大运河,除此之外还有余杭塘河、上塘河、中河、胜利河、贴沙河,俗称六河。事实上在杭州辖区内,有上万条大大小小的河道纵横交错,形成蜘蛛网似地连接着江河湖海溪,成了这些主要水道的联系纽带。上塘河、胜利河、余杭塘河是杭州的水上黄金旅游线。
1.大运河。古运河杭州主城区段,具体是从三堡船闸(钱塘江入口)到武林门到石祥路(进入城区入口)段。在古运河城区段沿岸风景无数,甚是壮观,概括为“一馆两场三园,两带六端口十五桥”。
大运河是我国两千多年历史的现实见证,完全具备申报世界遗产的基本要素。运河杭州段沿岸汇聚了丰富多彩的茶艺文化、饮食文化、桑蚕丝绸文化、地方戏曲、民间曲艺;还有古典园林、藏书楼阁、桥梁古塔,形成了运河沿线着名的“湖墅八景”等人文景观,所有这些,既是运河文化丰富内涵,也是运河申遗的宝贵资源。
大运河是杭州的骄傲,是杭州的象征,借助这一品牌,为杭州再添一项世界级旅游产品,使大运河于杭州就如同塞纳河于巴黎、泰晤士河于伦敦、黄浦江于上海、秦淮河于南京一样,能让人们通过品味运河,来认识城市、感悟城市。
2.余杭塘河。余杭塘河古称“运粮河”,是从运河一直通到余杭,因此得名。它西起余杭县余杭镇,东至卖鱼桥入京杭运河,它是古运河的延伸段,民间俗称它为“运河尾巴”(公元618年建成),流经仓前、长桥、女儿桥、保安桥至杭州观音桥注入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一条重要分支,也是运河航运系统中最重要的货运通道之一,全长20公里。其中五常口至余杭镇的12.4公里为余杭辖区,目前是实行货船禁航的航段。很多货船会在余杭塘河装卸货,余杭塘河两边,也集聚了不少小的驳船码头、仓库,装卸砖石、面粉、粮食等,形成极具特色的水上人家、运河人家等运河历史文化景观。
3.上塘河。上塘河自杭州市区艮山门起至海宁市盐官镇注入钱塘江,全长48公里。从江干区丁桥镇赤岸流入临平区星桥,贯串临平镇进入海宁市。在临平区境内流程11.4公里。上塘河原是秦始皇开掘的古陵水道的一段,后为西湖的泄水道,西湖、城河之水合流经上塘河灌溉沿河农田。上塘河历来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在元末明初张士诚开浚新开河以前,上塘河是连接大运河进入杭州的唯一通道,南来北往的船舶如过江之鲫,临平自然就成了杭州城北的一个热闹繁荣的市镇、商端口。上塘河沿线皋亭段至半山村段分布着古农居,白墙黑瓦的农居房错落有致。
4.中河。流经城市中央的中河,从武林水门到凤山水门,这条十余里长的城内运河曾经是这个城市的动脉,如今成了接纳雨水和污水的长水池。在人工砌成的宽八到十米的岸间,中河水水流平和稳健。这条河上至今尚有四十余座桥,包括石拱桥和公路桥,有些地方桥与桥之间相距不过百米。有始建于宋朝的老南星桥、六部桥、回回新桥、柴垛桥等,有明代始建的化仙桥、海月桥等,有清代时建的新横河桥,民国时出现的复兴桥,建国后新建的一些钢筋混凝土桥。宋、明始建的古老拱桥早就崩塌,只留下桥的名字。中河上如今被市文保处真正确认为有文物价值的古桥有6座,文保专家通过对拱券和边墙这些构成桥梁主要结构的部分进行鉴定,这6座有文献记载的古桥大多是清朝时的遗存。水澄石梁桥、化仙拱桥、海月拱桥、洋泮拱桥、老南星拱桥、六部拱桥,这些桥梁见证了千年的风情,看尽了人世的离合。
5.胜利河
胜利河因胜利河美食街而出名,河道上三座廊桥浮出水面,沿线的环楼为点睛之笔。
美食街实际位置在古水街上,这条550米长、13米宽的街,一边与上塘路相接,另一边连接霞湾路,一直延伸至卖鱼桥一带的德胜巷。胜利河与运河、红建河交汇处的环楼,造型设计颇为独特,堪称胜利河沿线的一大亮点。其它景点鳞次栉比,可以亲身出游体验一下临河为依托的商业街的特色。
6、贴沙河
贴沙河作为杭州城内的前年古河、护城河,开凿于公元861年,主要用以宣泄钱塘江潮水,护卫杭城。古时候因泥沙聚集于河滩上,曾与相邻几条河流统称沙河,俗称“贴沙河”。贴沙河河道现在位于市区。现在的河道南起侯潮门板桥,北至艮山闸,全长6257米。现在的贴沙河河水清澈、驳砍整齐、两岸更是呈现一片绿地如茵,自营红实,花坛藤架,兀石雕塑的美景,是杭州市民又一游乐休闲的好地方。
在杭州的河流大大小小火粗计12000多条河流,星罗密布,纵横交错,犹如蜘蛛网似的联络着杭州的大街小巷,在河道沿岸景观无数,也是商业文化艺术中心等聚集地,如果能有时间在杭州小住时日,慢慢举步游遍杭州城内,细细品味小河弯弯绿荫遍地的雅静,那是一件终生难忘的生活片断。
这次我们游玩的江河只有新安江和富春江,完全不在杭州城内,从杭州乘车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到了千岛湖景区,游览了新安江的美景,群山环绕,碧水蓝天,空气新鲜,天地间万籁俱寂,远远地能够聆听群山中间空洞鸟鸣的回声,乘坐在观光船上,身处群山环抱里,醉翁无酒却俨然醉了,大自然的巧夺天工让我们能够醉在其中,此乃人间幸事矣。
(续)
Ⅷ 西湖的景区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西湖的景区的历史故事:
1、雷峰塔
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而以泛舟湖上流览秋夜月景为胜。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巡幸西湖,御书‘平湖秋月’匾额,从此,景点固定。现如今的平湖秋月观景点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