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红花会在哪儿囚禁干隆帝 红花会囚禁干隆的地方
红花会是在杭州附近的六和塔顶囚禁的干隆帝。当时的陈家洛威逼干隆与红花会同盟,恢复原汉族人的天下。但是后来陈家洛还是被城府极深的干隆帝骗了,不仅仅赔了绝美如仙的香香公主喀丝丽,还险些让整个红花会被一窝端。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创作的首部长篇武侠小说,1955年连载于香港《新晚报》,1980年出版单行本。该小说以清干隆年间汉人反满斗争为背景,围绕干隆皇帝与陈家洛二人间奇特的矛盾纠葛而展开,他俩即是有手足之情的兄弟,又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一个是满族皇帝,一个是反清组织红花会的总会主。干隆简介
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今雍和宫),雍正帝第四子,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干隆”,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和最长寿的皇帝。
陈家洛简介陈家洛,是金庸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的主人公,在《飞狐外传》中亦有出场,反清复明组织红花会的总舵主,清朝大臣陈世倌之子,和干隆皇帝是同胞兄弟。相貌英俊、谈吐风雅、为人谦虚有礼,但最后因误信亲兄干隆导致反清大业终成泡影,《飞狐外传》中再次出场,但已心灰意冷,已经没有了早年的雄心壮志了。
㈡ 清朝干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主要到什么地方
江宁府(今南京市)、苏州府、杭州府、扬州府。
干隆帝曾于1751年(干隆十六年)、1757年(干隆二十二年)、1762年(干隆二十七年)、1765年(干隆三十年)、1780年(干隆四十五年)、1784年(干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
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宁府(今南京市)、苏州府、杭州府、扬州府,后四次还巡幸了浙江的海宁。干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间也曾六次巡视江南。
干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初五日、十七日,干隆帝弘历相继下了两道上谕,讲述欲于十六年巡幸江南的原因,大致有四点:
一是江浙官员代表军民绅衿恭请皇上临幸;
二是大学士、九卿援据经史及圣祖南巡之例,建议允其所请;
三是江浙地广人稠,应该前去,考察民情戎政,问民疾苦;
四是恭奉母后,游览名胜,以尽孝心。
(2)干隆在杭州住在什么地方扩展阅读:
干隆在南巡中,一面体察民情,一面思考治水方略。第一次(1751年)经过高邮时,他看到“堤岸高于屋,民居疑地窨”。
感叹到“嗟我水乡民,生计惟罟霖”。经过车逻坝时,见到车逻坝泄水尤盛,想到淮水归江,要增加东西湾入江口门,开挖太平河。
第二次南巡时他谋划抽薪之计,就是要预先降低洪泽湖的水位。“百室求宁”是他的愿望,干隆二十三年(1758年)定淮水入江为急办工程,先后连续多年,使淮水入江工程达到盛期。
所做的工程有加开董家沟、东西湾三合土滚水坝、开挖太平河、建壁虎二桥、建金湾新坝、降低各坝闸、加宽河道等等。
终于使归江口门达到107丈(342米),比康熙时翻了将近一倍,使归江河道具备了排泄淮水的价值,奠定了淮水由里下河归海转向归江的局势,无疑对减轻里下河水患起了重要作用。
干隆二十七年(1762年)第三次南巡时,干隆实施了他的所谓“抽薪之计”,就是修订水情调度水则,减少淮水排向扬州的泄量,令河臣恪守此法,终于使里下河赢来20年左右的时间不被水淹。
后来干隆听说淮扬运河,好久没有挑浚,河床逐渐淤高,不仅有碍漕运船只航行,水大之年还致泛滥,遂传喻两江总督高晋、总河萨载,逐段查看测量,要他们一面组织开挖,一面上报,“不可有惜费之见,致有贻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干隆下江南并非为游山玩水:了解水患 兴修水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干隆帝南巡
㈢ 干隆帝并非皇家正统,而是浙江海宁陈阁老的儿子
对于寻常百姓来说,究竟出生在什么地方也许并不是十分重要,然而对于干隆皇帝来说,这却非同寻常,因为他的出生地直接关系到他的生母是谁,而这又与干隆帝的身世密切关联。
关于干隆帝身世的问题还有一个让人震惊的传说,即他是浙江海宁陈阁老的儿子。浙江海宁县在清朝时属杭州府,是滨临海边的一个小县,海宁地方虽小,却因为在这里能看到气势磅礴的海潮而闻名于世。相传,康熙年间皇四子胤G与朝中大臣来自海宁的陈大倌,也称陈阁老,关系很好,两家往来密切。这一年,恰好雍亲王和陈阁老的两家夫人分别生了孩子,而且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不过,陈夫人如愿生的了个白胖小子,王妃却生下了一个女儿。某日,雍亲王让陈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再送出来时,陈家上下个个目瞪口呆,自家的胖小子竟变成了个小丫头。雍亲王之所以换陈家孩子,是因他在争夺皇位中,与诸兄弟势均力敌,但是自己只有一子,且柔弱无用不为皇父所爱,因此他觉得自己在这一点上处于下风,有必要弥补这一缺憾,这才有换子的想法。
那换入皇宫的胖小子据说就是干隆皇帝,这种说法不知产生于何时,但在民间流传相当广泛,并且故事越说越真。民间甚至传说,干隆登基后六下江南,目的就是探望亲生母亲,而他六次南巡竟有四次住在陈阁老的私家园林,这是明显的假公济私,为的是探望自己的生身父母。
有一本晚晴文人天嘏写的野史,叫《清代外史》,这位作者在书中还进一步说,干隆知道自己不是满族人,因此在宫中常常穿汉服,还问身边的宠臣自己是否像 *** 。干隆的确经常穿汉服,现在故宫还保存着不少干隆穿汉服的画像,也许这就是引起传说的原因之一。
小说家金庸也是浙江海宁人,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便是围绕干隆身世之谜展开的。金庸在小说中有声有色地写道陈世倌的小孩抱进雍亲王府,哪知抱进去的是儿子抱出来的却是女儿。陈世倌知是四皇子掉了包,大骇之下,一句都不敢泄露出去。
传说这么多,传闻这么广,那么干隆帝究竟是不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呢?有人对这种说法的前前后后进行了考证,发现了一些问题。从雍正帝方面看,根据清室家谱《玉蝶》记载,弘历诞生以前,雍正帝虽然长子、次子早亡,但第三子已经8岁,另一个王妃过了三个月又添了一个儿子,因此,根本没有必要偷换他人之子。再说,当时雍正帝年仅34岁,还有生育能力,也没有必要这个。退一步说,那时的雍正帝自己能不能登上皇位还在两可之间,他又凭什么知道陈家的儿子就是大富大贵之人,还就能讨得父皇欢心呢。再说,假设就是为了争夺帝位,偷换了一个 *** 之子,以雍正帝的心机也断不会把皇位传给他,让他稳坐大清江山,这种说法无疑把历史简化了。从陈家方面看,更无这种可能,据考证,当时陈大倌并不在京城任官,即使夫人生下了一个孩子,也不可能被雍正帝掉包。
其实,干隆帝与陈阁老属于正常的君臣关系,根本没有传说的那么神乎其神。事实上陈阁老在干隆六年(公元1741年)担任内阁大学士后不久,就因为起草谕旨出错被革职了,当时干隆帝当面痛斥他无参赞之能,多卑烦之节,纶扉重地,实不称职,如此不留情面,哪有半点父子之情。
根据档案记载,干隆六下江南,南巡到海宁主要是视察耗资巨大的钱塘江海塘工程。浙江海宁是一个偏僻的小县,当时找不到比陈家花园更好的地方让皇帝住了,再说陈家花园离陈家住宅实际还有几里路远,干隆帝前后共在陈家住过四次,从未召见过陈家子孙,那么传说探望亲生父母的事也就更加无从说起了。
不过,此说法之所以会在民间如此盛行,原因倒是可以说个二三。首先,海宁陈家当时确实十分显赫,曾经,位居宰相者三,康熙朝更有陈家三人同榜的荣誉,如此显赫之族自然格外引人注意,也难免为好事者所热论。其次,干隆帝六下江南,曾四次驾幸海宁陈家,在封建社会这是何等荣耀,也自然惹人遐想。其三,主要还在于早先这种说法迎合了汉族士大夫对满清的仇视以及丑化的心理,与民间 *** 反满情绪的高涨密切相关,比如最早提出这一说法的时间,正是晚晴末年。最后,文人们的着书立说,对这种说法的传说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至今海宁换子说仍然深入人心,也仍被许多人所津津乐道。
㈣ 干隆一生六次到达江南,一般都会住在什么地方
一般来说,干隆下江南都是住在修建的行宫里,而且修建的行宫大部分都比较奢华,这也符合干隆好大喜功的人物性格。如果说大清哪个帝王命最好的的话,那么一定是非干隆莫属。他顺顺当当的就继承了大统,而且这个时期的大清可以说是国富民强,他爷爷为他开疆拓土,他爹为他充盈国库,所以干隆算是赶上了好时候。正是因为这会大清正处于盛世,所以干隆才能这么肆无忌惮的吃喝玩乐。
康熙下江南虽然也会修建行宫,但是他居住在官员家里得时候比较多,这也就避免了一些开销。但是干隆这个大猪蹄子可没有他祖父那么节俭,干隆下江南一般都是住在行宫里,所以每次干隆下江南都得先为他修建行宫。大兴土木是一件很劳民伤财的事情,但是干隆喜欢,所以底下的官员只好照做,从一点看,干隆真的没有康熙那么节俭和体恤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