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部分地区调整土拍规则:预留利润空间,关注中标企业落地能力
北京日前完成了2022年第一轮集中土拍,流拍率下降,溢价率上升,土地市场有所回暖。梳理发现,在已披露2022年集中土拍信息的城市中,多地调整了土拍规则。
引导市场理性竞争
日前,厦门公布2022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住宅用地266公顷(含商住用地83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7公顷、安置房用地148公顷、租赁住房用地28公顷)。在符合政策前提下,通过适当放宽配建指标、出让金缴纳条件等方式,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确保土地成交率。针对热点地块,在溢价率、竞价轮次和最高限价等方面制定了预案,引导市场理性竞争。
为保障商品住宅用地出让,资源规划部门会同各区政府、各相关单位按成交时间节点倒排工作计划,共同推进商品住宅地块前期各项工作。
上海首批集中土拍挂牌40宗地块,起拍总价850.7亿元。首创证券表示,上海本次集中土拍规则有所调整,修改了评标办法等规则,细化技术指标,关注中标企业资金实力、产品力和落地能力。
预留利润空间
北京第一轮集中土拍计划出让18宗住宅用地,成交17宗,流拍1宗,成交总价480亿元,整体溢价率为4.5%。
中海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32.6亿元竞得昌平区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C-30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的使用权,成交楼面价24861元/平方米。
“北京作为2022年第一个集中土拍城市,成交热度虽不及2021年首轮,但较2021年第二轮、第三轮有明显回暖。”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关荣雪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中信建投数据显示,北京第一轮集中土拍流拍率为5.6%,较2021年第三轮集中土拍下降近10个百分点;三宗土地最高限价成交,触限率16.7%,较2021年第三轮集中土拍提升了9个百分点。
北京第一轮集中土拍吸引了多家房企参与。其中,绿城竞得3宗地块,中海、华润摘得2宗地块。
中泰证券房地产行业分析师陈立介绍,福州土拍推出20宗地块,其中17宗地块设置最高限价,达到最高限价后的预估房地价差在8400元/平方米-17100元/平方米,为房企预留了利润空间。
聚焦都市圈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全国300城共推出住宅用地规划建筑面积5718.26万平方米,成交面积3922.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1.48%。
2月,50家代表房企拿地金额同比下降67%。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主管彭澧丽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50家代表房企在一线城市投资占比高。前2个月,50家代表房企在长三角区域拿地面积占比达38.1%,京津冀为31.3%。”
滨江集团日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布局区域为“三省一市”,即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和上海市。公司坚持布局经济发展潜力好,人口吸纳能力强,居民购买力有支持的地区,充分发挥公司在人员、品牌、融资等方面的优势。1月-2月,公司通过招拍挂方式新增5个项目,其中宁波1个,杭州4个,土地面积17.85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
2月28日,南山控股披露的调研纪要显示,公司对房地产业务保持谨慎乐观,始终坚持“区域深耕、布局重点城市”。公司地产项目主要分布在上海、苏州、深圳等城市,整体盈利能力和回款情况较好。
(原题:《部分地区调整土拍规则》)
B. 杭州官方上调新房限价
杭州13个板块新房限价上调,最高的涨2000元/平方米。
上周六,杭州第三批集中出让地块正式挂牌,共包括35宗地块(含1宗租赁用地),其中过半数为主城区优质地块,预计于12月21日集中出让。此前的传闻也得到证实——杭州原有新房限价体系被打破,多个板块限价普涨,部分区域涨幅不小。
随着这批地块的挂牌,相关限价情况及土拍规则变化也正式公布。
其中,规则里明确恢复预勾地制度,减轻房企拿地负担;取消“竞品质”,改为“定品质”,即由政府规定品质要求,房企承诺按要求建设,不太受房企欢迎的“现房销售”试水举措彻底消失。
与此同时,“杭州上调新房限价”也一度冲上微博同城热搜榜第一。
房企有了利润空间
此前,一份由杭州住房保障和市场管理局印发的《关于第三批宅地房屋销售限价调整的函》在网上流传,对杭州第三批集中供地中32宗宅地的房屋销售限价、毛坯最高销售单价和最高装修价格作出调整。部分地块的新房限价有所提升,地块起价较此前第二批挂牌时的地价有所下调。
克而瑞数据显示,杭州13个板块的限价得到提升,包括艮北、运河新城、萧山经开区、笕桥、丁桥等,涨幅在200-2000元/平方米之间。
今年10月,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告,第二批集中供地中的17幅土地终止出让。首次试水的10宗竞品质现房销售地块“全军覆没”,没有开发商愿意接,原本计划分两天进行的土拍,一天内就匆匆结束。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杭州本次放宽土地出让条件,与其在前一轮土拍中“陡然遇冷”不无关系。
此次在规则层面多维度降低了土拍门槛,包括放宽房企准入标准、取消现房销售、下调溢价率等。恢复了预勾地制度,减轻了房企拿地负担。
张波表示,“一升多降”之下,房企拿地利润空间得到明显提升。房企报名较二批次集中供地积极许多,三批次集中土拍大概率将有所回温,届时也将呈现不少看点。
调低土地的起拍价以及调高未来的售价,都是根据当下市场形势,结合房企实际情况作出的适度调整。对于杭州来说,第三次集中供地较为重要,一方面今年供地计划距离既定规划还有一定差距,土地出让任务较重;另一方面由于第二次土拍流拍数量较多,对本次土拍难免会形成一定影响。因此,从第三次土拍来说,整体门槛有所降低,会更有利于提升房企拿地的积极性。
一二手房价格倒挂犹在
不过,尽管限价上调,供给端的问题得到逐步改善,但需求端依然得不到满足,新房和二手房之间的价差,没有因此得到全面弥合。
一位品牌房企的杭州区域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土地起始价下调以及新房限价的上调,都给开发商留出了更多利润空间。有利润,开发商才能更好地提升楼盘品质,让真正愿意房住不炒的购房者们,住上更高品质的房子。
该负责人表示,下调地价上限的,是让市场不会出现高价地王。从此,市场情绪会更稳定,大众对未来房价的预期阈值会随之降低。这又是打消炒房获利念头的手段。
目前,在杭州的新房市场上,200万元左右是入门级纯刚需水平,也是新入杭州的购房者的主流需求。
以申花核心区为例,该区域的限价涨到了5.5万元/平方米,而该区域目前的二手房均价已经突破6万元/平方米,价差依然存在。再如艮北新城,该区域的普遍二手房价已经在5万元/平方米,哪怕新房限价从两年前的4万元/平方米跳到现在的4.4万元/平方米,价差依然明显。
哪怕是“门槛级”的大江东,新房和二手房之间,也存在着数千元价差。
除了价差大的区域,其他如笕桥、崇贤、小和山等,价差相对较小,但大部分板块,新房和二手房之间,依然存在着比较大的鸿沟。
张波表示,只有新房和二手房之间的价差没有那么大了,红盘才能从市场上隐退,新房市场的热度才会慢慢下去。随着第三批集中供地的推行,杭州楼市明后的年供应量有了保障,也打消了大众对未来供应不足,可能要涨价的心理预期。
有购房人告诉记者,他们觉得是好事,至少能够适当地消除一二手房价格之间的鸿沟。
“如果对开发商限制太多的话,他们就没有意愿拿地,那我作为消费者来说,就没有好的项目可以买了,因为杭州的问题是一二手倒挂太厉害。”
另一位购房人则表示,杭州的新房真的太难买了,已经受够了动不动就来个万人摇,很多炒房者都是冲着一二手倒挂去的,让他们这些真正想买房的刚需苦不堪言。
还有购房人告诉记者,小区的房子一下又涨了20万元,调高新房限价,意味着二手房价格水涨船高,所以这个政策对于刚需人群来说并不友好。
C. 行业透视 | 首批集中供地城市地价变动和盈利空间探析
导 读
高配建不断压缩盈利空间,无锡、厦门整体地房比超80%。
◎ 作者 / 马千里、邱娟
截至5月14日,超半数城市(12个)已经开启首批集中供地竞拍,“两集中”政策稳定落地;并且近期集中供地城市之中不乏北京、深圳、杭州等热点城市,对于评价集中供地新政的影响更具代表性。为了对两集中新政下的土地市场有系统研究,本文对首批集中拍地城市的土拍热度、地价变动以及盈利空间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为房企接下来的拿地提供参考性建议。
01
土拍热度:渝、深、厦溢价率超30%
杭州七成地块封顶成交
4月中下旬,长春、广州、重庆、无锡和沈阳5个城市已经完成第一轮集中拍地(具体分析可见行业透视|广州重庆无锡高溢价与流拍互现,热度分化进一步凸显)。“五一”中长假之后,土地市场异常热闹,先是杭州、北京,后又有福州、青岛、厦门和深圳相继迎来集中拍地,11城市[1]土拍建面达4309万㎡,总成交金额达5056亿元,接近4月份全国300城土地成交总金额。
从市场热度上来看,依然是不限价的重庆溢价率水平最高,溢价率高达43%。其次是深圳和厦门,虽然参拍地块较少,仅有5、6宗,但依然吸引了大量知名房企参与,两城整体溢价率均在30%左右,市场热度高涨。典型如厦门,5宗地块均成功出让,其中湖里、思明地块、集美地块均竞拍到达上限价格,进入竞配建阶段,最终湖里和思明地块分别被建发、国贸&中海竞得,加上竞配建,两地隐形楼面价都超过了6万元/㎡之间,实际溢价率也均超过55%,房企竞争异常激烈。
热度排在第四位的是杭州,57宗集中出让的宅地中,有40余宗溢价封顶并转入竞报自持比例,部分地块自持比例竟然高达40%,近20个板块创下地价新高,市场热度持续高涨。
相比之下,长春、青岛等北方城市市场热度相对较低,尤其是青岛,溢价率仅有2%,不过,与以往市场相比,青岛此次表现有明显改善,市北区开平路45号的地块,因17家竞买人轮番加价竞拍,地价从起始的10310元/㎡一路竞价到17010元/㎡,触发了17000元/㎡熔断价,成为市北“新地王”,溢价率达65%,通过线下竞自持,最终被绿城中国以楼板价17000元/㎡+自持商品住宅建面2156.9㎡拿下了该地块。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福州、无锡和广州由于“限地价”的原因,平均溢价率相对较低。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无锡整体市场热度并不低,16宗地中仅1宗未触及最高限价,其余地块均进入竞自持或摇号阶段,包括一些较为冷门的地块如锡山东港板块怀仁幼儿园北地块也是以最高限价和竞租赁5000㎡的条件成交。
[1]天津大部分地块要5月15日现场竞价,因此下文研究未包含天津。
02
地价变动:“两集中”下地价依然普涨
重庆、厦门楼板价涨幅均超45%
从11个已经完成首批集中土拍城市的地价水平来看,和2020年全年涉宅地价格相比,11城中福州、广州、长春、杭州和深圳成交地价不及去年水平,其余城市地价上涨均十分突出,尤其是重庆,增幅最大,高达50%,厦门在岛内两宗优质地块的助力之下,地价也明显上升,5宗地平均楼板价达35823元/平方米,超越了一线的北京和深圳。
考虑到整体比较地价水平变动很容易受地块区位分布的影响,因此我们采用可比地价进一步分析地价变动,从11个已经完成首批集中土拍的城市中,将典型地块楼板价与其周边地块(3公里以内)价格对比来看,城市表现各异。大体可以将城市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上涨居多的城市,譬如无锡、厦门、北京、重庆、杭州、深圳、沈阳等城市,这类城市或是不限价,譬如重庆本次集中土拍有22宗地成交溢价率超过50%,占成交地块的48%;或是楼市表现较佳的城市,譬如杭州,在互联网经济的带动下,城市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常住人口快速提升,购房需求的支撑性较强,因此房企参拍热情高涨,“上限+自持”几乎成为杭州本轮土拍的“标配”,成交的57宗土地中,地价上涨的有48余宗,下降的仅9宗。此外,厦门表现也比较突出,虽然首次集中供地仅5宗,但5宗均高溢价成交,尤其是建发竞得的湖里地块,由于有1.32万㎡的竞配建,隐形楼面价高达6.8万元/㎡,不断刷新厦门楼板价天花板。
第二类是涨跌相当的城市,譬如长春、广州、青岛等城市,两城本次集中供地质量均不佳,市场表现相对平稳。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整体表现不佳,但是三城核心区均有触及最高限价的地块,譬如广州42宗地中共有9宗地触及最高限价,多集中在黄埔、番禺、南沙等区域,市场热度明显分化。
第三类是下跌比较多的城市,譬如福州,本次土拍表现也是两极分化,既有多宗触发限价的地块,又有多宗底价成交甚至流拍的地块。从价格上涨来看,虽然楼板价下降的地块较多,但如果考虑配建的话,实际楼面价上涨的地块会更多。
04
高配建不断压缩优质宅地盈利空间
后市上海、苏州类土拍机会不应错过
综上,虽然重点城市首批集中土拍已经过半,但就土拍的整体效果来看,并未完全遏制高热的土拍格局,优质地块的竞拍依然十分激烈。楼市热度较高的杭州、深圳、厦门等城市,溢价率依然在不断攀升,结合周边在售项目的平均售价来看,地房比多在70%以上,盈利空间较小,尤其是再考虑竞配建等因素之后,部分项目盈利都存在问题。即使是地价整体比较平稳的青岛、沈阳,部分优质地块也被封顶 竞配建成交,地价上涨的动能依然十分强劲,盈利空间也有收窄的风险。
对于地方城建而言,采取“限地价、竞配建”的方式可谓一举多得,一方面可以抑制溢价率指标,并控制名义楼板价的过快上涨,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人才房、租赁住宅等保障性住房或公共配套的供给。但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拿地成本依旧是实打实的提升了。以无锡为例,本轮土地成交名义楼板价的地价房价比仅为64%,但按可售楼板价计算的地价房价比高达84%。
在本轮土拍中,即使杭州、厦门、深圳等多数城市均以实行限价竞拍,但由于竞配建等规则的存在,大部分地块实际拿地成本依然在上涨,并成为进一步倒逼房价上行的潜在动力。因此就地方调控的施政实效角度出发,在合理增加土地供应规模的基础上,还是建议真正控制好地价的实际涨幅,不仅要给名义地价戴上帽子,也应当对实际地价的管控更严格一些,不要让“竞配建”这一调控手段成为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力。比如无锡即可将竞配建的上限设置得更合理一些。
具体而言,接来下实施“限价 一次性报价”的上海和苏州等城市将迎来集中拍地。典型如上海,一方面设置了10%的溢价上限,企业拍地“近均价者”得,地价将被锁定在相对理性范围;另一方面,“防围标”限制也极为严格,本轮上海土拍规定,直至项目竣工并首次确权前,参与此次土拍的企业均不可与竞得人合作开发,让中小企业看到了更多拿地就会。考虑到房地产“房住不炒”、“三稳”主线仍在持续推进,接下来或有更多高热城市效仿上海、苏州跟进类似新政,接下来建议房企可重点关注这类城市的拿地机会。
排版 | Jenny
本文版权归克而瑞研究中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随意转载
转载注明出处:克而瑞地产研究(cricyjzx)多谢配合!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克而瑞地产研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D. 杭州第三批集中供地:降低报名门槛,房企参与度提高
浙江省杭州市11月20日发布第三批土地出让公告 ,合计推出35宗地块,合计出让土地面积176.21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为416.07万平方米,起始总价为712.92亿元,将于12月21日集中出让。
澎湃新闻注意到,较第二批集中供地,杭州放宽报名资格、竞品质等要求,同时下调了部分地块的出让单价,并上调部分地块的项目预售价格。
报名资格放宽:不限报名数量,不再限制开发资质年限
出让文件显示, 较第二批集中供地,第三批集中供地不再限制房企最多报名5宗非竞品质地块。仅要求,同一集团成员企业不得同时报名竞买(含联合竞买)同一地块;同一集团成员企业包括但不限于:与集团公司存在关联关系的公司(含全资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
对于开发资质,第二批集中供地要求竞买人必须具备一年以上房地产开发资质;本次集中供地,仅杭政储出[2021]37号地块和杭政储出[2021]51号地块要求相关部门认定的竞买资质,其余地块均要求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不再要求年限。
据第三方研究机构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有浙江本地房企在第三批集中供地中合计报名10宗土地。
另有房企人士说,这些举措可能对有些房企不构成限制,但就规则本身而言,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在土地竞买中的对规则的调整,对房企来说是积极的,如果想多参与也是可以的。
降地价、提房价,房企参与度提升
多家房企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此次挂牌的部分地块降低了地价、提高(未来楼盘)售价。本批次地块的最高溢价率为10%,较第二批非“竞品质”地块的溢价低了5个百分点。
当土地竞价未达到上限价格时,按照价高者得的原则确定竞得人;当土地竞价达到上限价格时,不再接受更高报价,转为在此价格基础上通过线下公开摇号的方式确定竞得人。
不再“竞品质”,改为“定品质”。此前,杭州市第二批集中供地试点的10宗“竞品质”地块全部流拍,在品质方面,第三批集中出让地块均设置成“定品质”,取消现房销售条款,品质标准由政府制定。
部分地块的销售限价上涨200元-2000元/平方米,涨幅约5%;部分地块地价下调,主城地价降幅约13%-18%。
涨幅最多的为杭政储出[2021]47号地块,该地块出让文件显示,地块所建商品住房毛坯销售均价不高于36000元/平方米,且毛坯销售最高单价不高于39600元/平方米。如实施装修销售的,装修价格不高于4000元/平方米。
以此推算,该项目建成后的精装修价格最高均价为40000元/平方米,较该区域此前的最高38000元/平方米上涨2000元/平方米,涨幅约5.26%。
同时,杭州恢复“勾地”,勾地保证金仅是起始地价的10%,较正常参与支付的20%保证金减少一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房企的资金压力。
多个举措之后,杭州地块的参与度提高,据第三方研究机构中国研究院的数据,最受房企追捧的拱墅区桥西拱宸桥单元GS0609-12地块,申请勾地的房企达到10家。
房企人士:第三批地块的利润很高
房企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
报名参拍杭州第三批集中供地的房企人士告诉澎湃新闻,公司判断政策见底,市场仍未见底,在投资拿地上有所放松,但整体还是十分谨慎的。公司在杭州储备不多,处于需要补货的阶段,杭州是安全性和流速都不错的城市,所以也是公司最早“放松”的城市。
另一家参与杭州市土地竞买的房企人士表示,此前市场下行,对于拿地公司持观望态度,随着一些积极信息的释放,对于市场的看法有所回转,仍会考虑投资杭州等一二线城市的综合物业。
一位长期关注杭州房地产市场的房企人士表示,现在是拿地的好时机,我们对此次推出的地块进行了测算,即使是所有地块达到政府设置的最高限价,净利润仍有10%,最高的约15%,这是很高的利润水平,是首批供地时大家不敢想的水平。
E. “两集中”供地:第二轮整体遇冷 新一轮多地放宽出让要求
11月4日,宁波第二轮集中供地落下帷幕,最终共出让28宗地块,仅3宗地块溢价,另有18宗地块流拍。至此,第二轮集中供地的22个城市中,仅剩郑州还未进行土拍。
高流拍率、低溢价率 二轮土拍明显降温
第二轮集中供地中多地调整出让条件,提高了房企参与拿地的门槛和难度,同时面对房地产行业融资紧缩、资金压力加大,房企拿地能力与拿地意愿双双降低。因而,相较于首轮集中供地,多地二轮土拍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降温,但整体来看均具有流拍率走高、溢价率降低、“国家队”成拿地主力的情况。
鉴于二轮土拍中大量地块流拍撤牌,多地的年度供地计划未达标。据克而瑞数据显示,21城(除上海外)前10个月宅地成交面积占全年计划供应量的平均比例仅为52%,整体土地供应节奏较慢。
而供不应求同样会对房价造成影响,与国家“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目标相偏离。为减轻供地压力,调动房企拿地积极性,实现房地产市场长效平稳,部分城市不仅增加了土地供应量,还从不同方面优化了土地出让条件。
第三轮集中供地苏州共挂牌26宗地块,总出让面积203.5万平,总起始价405.61亿元,较二轮供地增加5宗地块,出让面积增加45.2%;杭州拟推出51宗地块,主城区地块明显增多。另外,上海、深圳还增加了政策性住房用地数量,上海推出31幅为租赁、征收安置等保障性住宅地块;深圳的住宅用地全部涉及政策性住房,其中9宗将建普通商品住房及只租不售人才住房,2宗建设出售型人才住房。
第三轮集中供地的入场条件也有所放宽,如南京将参拍企业的资质由“二级或一级”降至三级及以上,同时取消“不得联合报名竞买、不得合作开发,严格限制股权转让”的要求;苏州保证金比率下调至30%,而二轮供地中保证金比例大多为50%,首次付款比例由60%下调至50%,并且取消了土地市场指导价(除园区地块外)。另外,广州第三轮集中供地中南沙、黄埔地块取消了“限房价”的要求,部分“回锅肉”地块起始价小幅下调。
多城放宽土地出让条件,第三轮集中供地的整体成交量有望回升,但近期部分房企债务违约事件频出,行业资金状况仍不容乐观,预计第三轮集中供地市场热度分化加大,多地土拍将持续低迷。
F. 第二轮集中供地大降温:房企资金链偏紧,五城流拍率超30%
9月22日,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从已完成二轮土拍的城市表现来看,溢价率较首轮明显下降,底价成交成为二轮集中土拍的主旋律。
截至9月18日,22个重点城市中已经有厦门、福州、苏州、青岛和天津等9个城市完成了第二次集中供地的出让。而尚未开始二轮集中土拍的城市,在报名环节就已透露出寒意。
杭州市的10幅“竞品质”地块仅有1幅正式进入竞价环节,其余9幅因报名企业未达到3家,无法进入后续的竞拍环节,导致地块面临“流拍”。克而瑞认为,流拍率成为二轮集中土拍的关键词。
对比首轮集中土拍热度来看,所有城市二轮集中土拍热度均有所下滑:成交溢价率均较首轮有所降低,尤其是济南、天津等低热城市,溢价率降幅均在10个百分点以上;长春、无锡、福州、青岛、济南、天津和沈阳二轮流拍率均大幅走高,沈阳、长春、福州、济南和天津等城市二轮土地出让流拍率均超过了30%。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轮集中土拍过程中,多个城市出现临时“中止”出让地块的现象。
截至9月17日,已经相继有长春、福州、天津、青岛、济南、成都、苏州、沈阳等8个城市在第二轮集中土拍前临时中止出让,总数量高达91宗,占这些城市第二轮集中供地总幅数的22%。其中沈阳中止出让宅地最多,高达22宗,占其第二轮集中供应总量的比重高达50%。
从土地供应角度来看,截至9月17日,除了郑州和宁波两个城市尚未发布第二轮集中供应以外,其余20个城市土地供应规模与首轮基本持平。
此外,各城市间分化较为显着。其中,苏州、杭州、南京、武汉、长沙等城市第二轮供地规模较首轮明显下滑,降幅均超20%;其他城市较首轮均有明显上涨,尤其是深圳、厦门、青岛等地,供应规模均实现翻番。
由于土拍规则调整,第二次集中供地过程中,多城土地延期出让或重新挂牌,譬如深圳、杭州、青岛均停止挂牌之后重新挂牌,福州、济南、沈阳、苏州和天津等城市均延期出让。就出让时间来看,很多本该8月集中土拍的城市被挤压至9月、10月。
如若将第一轮集中供地和第二轮集中供地的竞拍方式作对比后会发现,大致上有三个明显的变化。
具体来看,第二轮集中供地更多采用了“限价 摇号”方式进行土地竞拍,并且溢价率均有明显下调;部分城市取消了竞配建;对项目上市销售做出了更多限制,部分城市出现了现房销售、限售等规定。
克而瑞认为,第二轮集中土拍规则密集调整之后,已完成土地出让的重点城市大多遭遇了“滑铁卢”,溢价率下降,流拍率明显上升,临时中止出让成为“标配”,土地市场热度面临下行压力。土地市场低热之下,拿地成本也在下行,如首轮高自持比例的成都二批次集中成交地块的地房比还不到0.5,较首轮大幅下滑。因此,对于现金流稳健的房企来说,将迎来以较低成本增加优质土储的机会。
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在融资难度加大、资金链偏紧影响下,企业拿地积极性明显受挫,尤其是触及红线的房企大都“暂停”了新增土储。结合近期市场、资金和政策环境来看,重点城市第二轮集中土拍“降温”将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