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辛丰镇的着名人物
辛翼(?一前202年),字大鹏,灌阳人(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邻接湖南省),少时,任韩国郎中。秦起兵破韩时,“天下皆乱,唯公独守坚越,韩相皆城立为赵侯”,辛统率韩军御秦。秦兵多将勇,抵挡不住,遂泛海而南人闽。辛在闽“以家财求客,为韩报仇于秦”,然抗秦将士难求,晓夜与家僮陈奎谋划。辗转十六载,陈奎背叛,公追至毗陵(今镇江、常州一带),未捷,又以千金悬赏,于句容将其杀之。辛病于毗陵,邑人赠紫虚君丹药,痊愈后闻秦已破,遂定居辛丰。时值此时灾荒,“饥人互相食啖”,辛翼“倾帑藏,救饥民”,汉兴天下稍定,他就在此“置田千亩,茅屋数椽”,潜心农桑,安度晚年。汉安五年(前202年),公无疾而终,卜葬辛塘之南(现辛丰河西北街,1958年大运河拓宽该墓压埋)。“隋立祠于南岗之东,唐中兴时,土人以君之事告于朱方守臣”,请予表彰,“至宋真宗方封王号”。“宋绍兴七年(1137年),敕立辛王庙于新丰镇”
王文治(1730年~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辛丰镇东石村人。幼时异常聪慧,9岁能文,12岁诗书已为乡里所重,“自少以书法称天下”。24岁拔贡赴京,得姚鼐等人的重视与引荐,渐与京都名士结为友好。“唱和无虚,自公卿皆延礼之”。27岁应翰林侍读全奎之邀,从他前往琉球考察,途中遇飓风翻船,幸被救起,在琉球交结了一班异国朋友,偕游列岛。他的书法遂在琉球流传,琉球人“亦传宝其翰墨”。后来他又把这一时期的诗文结集为《海天游草》,干隆二十五年(1760年)殿试中第一甲第三名探花,又获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干隆二十八年翰詹大考第一,擢翰林院侍读,弃国史馆编修。干隆二十九年初夏,放任云南省临安府知府。干隆三十三年秋,罢官归里。他回到故乡后,即在镇江东门梦溪旁赁屋而居,因而改号梦楼,此后30多年除出游外,主要就生活在这里。他曾远游关中、洛阳、杭州等地,一度曾掌杭州西湖崇文书院,所到之处,都以名师礼尊之。后朝庭欲复他官职,他不出。继而在干隆南巡镇江时,见到他书的碑文,称赞不已,欲召他复职,他因厌于吏事,坚不肯出。他不愿做官,安贫乐道,悉心诗书乐律。
冷遹(1882年-1959年8月18日)是民主政治家,字御秋,江苏丹徒黄墟镇人。曾先后参与新军起义,武昌起义,并担任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第三师中将师长。二次革命中流亡日本,袁世凯复辟后回国投入护国运动。抗战期间转至重庆,担任历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副省长等职。1959年在南京病逝。
戴安邦(1901.04.30-1999.04.17)丹徒辛丰人。无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他致力于化学教育和科学研究70年,培育了中国几代人才。他对启发式教学和全面的化学教育有精辟的见解并身体力行,影响深远。他一贯从实际出发选择研究课题,同时,进行实际问题中基础理论的研究,把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科和培养人才三者有机结合为一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在学术上的重要成就是配位化学的开拓工作,是我国配位化学的奠基人之一。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