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知识 » 杭州江南金融怎么样
扩展阅读
北京闯限行怎么处罚 2025-01-15 14:32:34

杭州江南金融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2-05-11 20:56:15

Ⅰ 江南大学金融系怎么样

江南大学金融?我就这个毕业的。告诉你吧,也就那样,地位不如国贸。因为国贸资格老。我校金融就业窄,分不低。

以后如果有志进银行,那你就大胆的报吧!

金融系的师资力量是很拽的,只是你这届金融系也就第4届吧~~很年轻的一个系!我是第二届。

注意:要本一高十分到了再考虑。

Ⅱ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江南支行怎么样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江南支行是2006-06-15注册成立的其他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上市),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平澜路253、255号。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江南支行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1097882840010,企业法人何国新,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江南支行的经营范围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和贴现;代理发行、兑付、销售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代理买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办理银行卡业务;通过上级行办理代客外汇买卖;提供信用证服务;经营总行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业务范围内授权的其他业务。

通过爱企查查看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江南支行更多信息和资讯。

Ⅲ 武昌五年规划

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武汉市武昌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

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是“十二五”期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和实施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切实加快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着力构建和谐武昌,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指标和任务圆满完成,开创了武昌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200.37亿元增至2010年470.12亿元,年均增长14.6%(按不变价计算);全口径财政收入由2005年25.82亿元增至2010年67.12亿元,年均增长21.05%;区级财政收入由2005年7.5亿元增至2010年22.29亿元,年均增长24.34%;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累计实现957.78亿元,比“十五”253.6亿元增长277.67%,年均增长29.68%;实际引进内(外)资“十一五”累计实现460.1亿元,比“十五”125.96亿元增长265%,年均增长21.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177.09亿元增至2010年353.24亿元,年均增长14.81%;全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削减31.2%和47.7%。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业的“1+4”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总部型企业实现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从2005年28.42%提高到2010年38.5%;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从2005年41︰59提高到2010年20︰80。产业结构调整朝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方向迈进。

三大功能区启动建设。编制了武昌古城、公司总部区、滨江商务区三大功能区发展规划并全面启动建设。“十一五”期间,武昌古城内首义文化区、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都府堤红色景区、长春观—宝通禅寺宗教文化区加快推进;公司总部区新建商务楼宇26栋100余万平方米,在建商务楼宇30栋160万平方米,借助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契机,启动武汉中央文化旅游区①楚河、汉街项目建设;滨江商务区万达广场项目开工建设,裕大华片完成土地整理,车辆厂片启动建设。三大功能区建设累计投资达300亿元以上,成为完善城市功能、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武昌火车站改造、武汉长江隧道、岳家嘴立交等8项重点交通建设工程,公正路、秦园路、江盛路等一批主、次干道建设竣工,积极实施武汉大道、东沙连通、白沙洲大道高架、二七长江大桥、地铁2、4号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江南插花地调整工作,理清了与青山区、洪山区的区域界限。积极推进胭脂路、幸福里、保安街、文明路等片区旧城改造,三角路村、余家头村、团结村、余家湖村等城中村综合改造全面启动。蛇山南坡拆建还绿工程,紫阳湖、都司湖等湖泊修复和保护工程取得良好进展。

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市民素质教育,广泛开展“吴天祥小组”活动和窗口单位文明建设,提高了公共文明指数。积极开展“两型社会”示范创建活动,建设完成了一批“两型社会”示范项目。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创“市容环境达标街”和“市民满意路”活动,大力实施“街巷整洁工程”,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质量取得新的提高。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疗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困难群众基本医疗得到保障,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打造了一批街道、社区文化品牌。深入开展社区建设,推进了社区“一站三室”建设,实现了老旧社区物业服务全覆盖。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人民武装工作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

群众生活逐步改善。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力度,每年投入800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临时救助以及助残帮困和安老扶幼等。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十一五”期间新增就业9.7万人,就业培训和特困群体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对居民住房困难户实行租金补贴,累计发放租金补贴2429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10787元增至2010年20918元,年均增长14.16%;消费支出由2005年8242元增至2010年14620元,年均增长12.15%。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认真贯彻《信访条例》,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提高依法处置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预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十一五”时期,我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城市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红十字社区服务示范区”、“全国人民防空先进集体”、“湖北省文明城区”、“湖北省最具投资价值区域”等荣誉称号,2006—2009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绩效管理先进单位。

五年的科学发展,发展思路更为清晰,定位更加准确,为武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着力解放思想,处理好坚定目标与深化思路的关系。坚持发展目标不动摇,深化发展思路不停顿。围绕建设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不断深化发展举措和实现路径。积极构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为支撑的“1+4”产业格局;着力实施“321”发展战略②,推动武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着力优化结构,处理好调结构与保增长的关系。坚持把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贯穿经济发展始终,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立足区情,发挥优势,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占全区经济比重逐步提高,奠定了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是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坚持着眼长远,积极谋划城市功能空间布局,提高城市承载力。在加强招商引资、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规划建设武昌古城、公司总部区、滨江商务区三大功能区,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城市道路交通和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大力推进商务楼宇建设,为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拓展空间。

四是着力改善民生,处理好发展与惠民的关系。在经济快速发展、实力明显增强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注重加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事业建设,教育、卫生、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群众帮扶制度进一步完善。就业、社保、医保、住房等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五是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持在推进改革、加快发展中解决各类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健全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制度,加强社会矛盾的排查、调处,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坚持一手抓“事要解决”,一手抓规范信访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稳定。

六是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处理好规范管理与创新服务的关系。坚持把规范管理与创新服务有机结合,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方式,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通过实施“基层建设行动计划”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各项工作规范高效。深入倡导干事文化、创新文化,组织开展管理创新活动,不断改进各项工作,调动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十一五”以来,武昌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不够完善,传统服务业高端化、特色化不够突出,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交通路网、排水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要求仍然有明显差距,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工程拆迁等重点工作与推进要求还有差距,务实创新、克难攻坚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任务艰巨,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对于这些问题,将在“十二五”时期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武汉进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武昌作为武汉江南核心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诸多有利条件:

一是国家三大发展战略在武汉叠加,必将促进武昌加快发展。中央批准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批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国家三大发展战略在武汉叠加必将促进武汉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步伐加快,企业总部向中心城市聚集的趋势会更为明显,有利于武昌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

二是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众多,必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已开工的武汉大道、东沙连通、白沙洲大道高架、二七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地铁2号、4号线等重点建设项目将在“十二五”期间竣工,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将取得重大进展,有利于改善交通环境和城市面貌,促进武昌南北地区均衡发展,打造生态环境良好、城市功能完备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三是城市功能区加快建设,必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承载空间。“十二五”时期是武昌城市建设的高峰期。随着武昌古城、公司总部区、滨江商务区三大功能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武昌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特别是东沙连通工程的推进,将带动公司总部区核心区域的加快建设,与滨江商务区连成一片,初步形成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的空间格局,有利于聚集市场和产业发展要素,提升经济承载力。

四是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必将带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民生改善。大批重点建设工程深入推进,将提高武昌宜居水平,带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特别是三大功能区加快建设,将带动就业容量大、吸纳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形成新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维护武昌和谐稳定。

同时,“十二五”时期武昌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影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随时可能出现;城区间竞争日趋激烈,全市其它重大功能区加快建设,对武昌的产业发展形成一定压力;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和经济发展加快,社会利益诉求将有所增多,困难群体、低收入人群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难度加大。

“十二五”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武昌将步入城市大规模建设的高峰期、经济结构调整的优化期、民生质量的提升期。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发展战略在武汉叠加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武昌资源禀赋优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城市功能区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把武昌全面建设成为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而努力奋斗。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必须重点把握以下基本要求:

一是经济发展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把握武汉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机遇,进一步完善总部经济、重点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以独特的区位优势、优惠的扶持政策和良好的服务环境,促进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城市建设更加注重与重点产业发展的对接。在三大功能区的建设中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将中北路、徐东路、友谊大道和临江一线等未开发区域,作为企业总部和重点产业发展用地。

三是社会建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制定就业、教育、卫生、社保及加强社区建设的专项规划,逐年加大政府投入,提高群众幸福感。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协调各方面利益,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二、发展目标

着力推进武昌大建设、大发展,加快城市功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打造企业总部集聚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文化旅游强区,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建设目标:

(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1800亿元以上。

(二)重点产业形成明显优势

到2015年,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四大重点产业成为全区支柱型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第三产业比重达到90%以上,形成规模化、高端化、特色化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三)城市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到2015年,三大功能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空间上连为一体,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格局形成。一批重大建设项目投入使用,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微循环路网更为健全。

(四)社会建设体系更趋完善

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就业、教育、卫生、住房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覆盖全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政治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更加和谐。

(五)城区文明程度显着提升

争创新一轮省、市级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市容市貌干净、整洁、靓丽,公民道德建设和文明礼仪教育、诚信教育进一步深化,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六)“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两型”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人口密度合理控制。山体、湖泊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湖泊水质普遍达到Ⅳ类标准。单位GDP能耗在“十一五”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主要污染物的减排、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七)政府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推进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建设,行政管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八)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安全监管、社会应急三大体系,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得到较好解决。

第三章
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

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化、传统服务业的高端化。

一、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加强公司总部区、滨江商务区等重点地区的规划控制与土地储备,沿中南路、中北路、徐东大道、临江一线严格控制住宅开发,加大高端商务楼宇及酒店、餐饮娱乐等配套建设,力争实现新建商务楼宇300万平方米以上,最大限度地创造总部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建立比较完善的总部企业发展环境、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大力引进重点产业的企业总部。鼓励重点产业的公司总部及其相关联的配套产业聚集,进一步提高总部企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额的比重,使总部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大力发展重点产业

(一)金融保险业。围绕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重点建设中南路—中北路“金融街”。加强金融市场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引进外资银行、地方性银行区域总部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总部。支持会计、律师、评估、担保、投资、租赁、期货等与金融业务密切相关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入驻,促进金融保险业的集聚和发展。

(二)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推进“武昌·中部设计之都”和东湖西岸—沙湖南岸“文谷”建设。依托现有的科研设计院所,大力发展工程勘察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医药和轻工设计等设计业务。加快文化传媒产业发展,依托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等文化部门及传媒机构,推动新闻、出版、图书报刊、数字报刊、影视制作等文化传媒企业做大做强。扶持动漫、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等其它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多元化发展。

(三)高新科技产业。加快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依托武汉电信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数据处理、信息传输等信息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软件产品。配合做好通信网、互联网、数字电视网“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推进信息网络全覆盖。加快电子商务、物联网业发展,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城市。完善“官产学研用”联动机制,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相关领域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四)商贸旅游业。积极推进大型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轨道交通商业、地下空间商业街区建设,提升商贸能级,推进商贸业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加大中南路、武珞路、中北路、徐东路、解放路等商圈建设力度,形成特色鲜明、定位清晰、辐射面广的商贸业特色街区。加快新型商业业态培育,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社区商业、大型居住区配套商业建设,方便群众生活。

充分挖掘武昌悠久文化的内涵和独特山水资源优势,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旅游特色街区的建设,打造山水、历史、文化等主题精品旅游品牌。加强滨江商务区高层楼宇的观光休闲功能建设,增加现代旅游元素。加大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加强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及大型综合文化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借助武汉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契机,推动武昌旅游业快速发展。

三、加快产业园区建设

坚持“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科技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重点推进武汉中部信息安全产业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技园、719所海王科技园、湖北大学科技园建设,促进科技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推进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昙华林艺术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保障体系和信用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担保体系,拓展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引导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参与资本市场运作,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五、营造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加强与重点产业相关联的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培育,不断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加强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引导,制定优惠合理的招商引资政策和措施,加大资源要素特别是土地资源向重点产业集群倾斜的力度,鼓励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等重点产业集聚和发展。进一步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推进投资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生态环境,努力降低商务成本。

Ⅳ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属于哪个银行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属于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它经过了国务院和中国银监会的严格审批,于2009年12月31日正式挂牌营业,该银行主要对农民、居民、小微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进行服务。
拓展资料:
2009年12月31日,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营业,成为全国首家地市级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标志着江苏省农村金融事业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2010年由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第一大股东发起设立的上海浦东江南村镇银行开业,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探索新型农村金融服务;延伸服务触角、探索两地互动。
启动"彩虹服务"工程,全面打造"江南服务"品牌。全面开展"满意在江南"服务提升年活动。
2011年荣获2011年度常州市"特别重大贡献奖"称号。
发起设立大丰江南村镇银行。
2012年启动"便民通"工程。真正把银行服务延伸到农村,解决农村金融服务薄弱、尤其是"取款难"的现实问题。
2013年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014亿元,位居常州市22家银行类金融机构之首,成为江苏省农信系统内首家存款超千亿元的法人机构。
涟水支行、东台支行、赣榆支行三家异地支行开业。跨区域发展新力量,让品牌声音更响亮。
2014年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展示馆落成亮相。完整呈现江南农村商业银行风雨历程、辉煌成绩和未来展望。
北大街旗舰店、淮安区支行开业。
2015年发起设立的江南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成为江苏省内第一家由农商行控股、民营参股的混合所有制金融租赁公司。
成立全国首家中小银行金融培训中心--江南金融培训中心。金融行业培训标杆品牌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6年办理全国首笔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创新开发并投产了全国第一台存单式VTM。成为全国首家实现该功能的金融机构。
苏州分行、淮安分行开业。
2017年主体长期信用等级调升至AAA。
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7年"陀螺"(GYROSCOPE)评价体系综合评价结果中,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农商行系列第五。
2018年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年度排名中,居全球银行业1000强第341位,国内银行业第53位。
被中共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为常州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称号,颁授先进集体奖杯。
2019年获得上海黄金交易所金融类会员资格,获得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非金融企业债B类主承销资格。
2020年荣获国开行颁发的 "2020年金融债承销做市团"最具潜力奖"
荣获中债登"结算100强-优秀自营商"

Ⅳ 江南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江南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由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控股的全国性金融租赁公司,注册地址为江苏常州。江南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金融租赁的特色产品服务于实体经济,以三农、中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江南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经营范围:融资租赁业务;转让和受让融资租赁资产;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接受承租人的租赁保证金;吸收非银行股东3个月(含)以上定期存款;同业拆借;向金融机构借款;境外借款;租赁物变卖及处理业务;经济咨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法定代表人:陆诗俊
成立时间:2015-05-29
注册资本:10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20400000057587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延陵中路668号

Ⅵ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服电话是多少

96005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JIANGNAN RURALCOMMERCIALBANK)是一家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于2009年12月31日成立,是中国银监会确定的二级资本债券和资产证券化发行试点单位。 其主要经营金融服务业务。

中文名称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
公司性质
股份制商业银行
外文名称
JIANGNAN RURAL COMMERCIAL BANK
公司口号
富润江南,融通九州
国家
中国
总部地点
江苏省常州市
成立时间
2009年12月31日
经营范围
金融服务
注册资金
46亿元
企业领导
陆向阳(董事长)
公司官网
https://www.jnbank.com.cn/
客服专线
96005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于2009年12月31日,是经国务院同意、原中国银监会批准,由常州辖内原5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新设合并发起设立的全国首家地市级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

截至2020年9月末,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注册资本92.81亿元,在编员工3900余人,营业网点210家。在常州本地设立9家管理行级机构(即8家区级管理行+1家总行营业部);异地设立2家异地分行(淮安分行、苏州分行)、16家异地支行(赣榆支行、东台支行、宜兴支行、靖江支行、丹阳支行、涟水支行、淮安区支行、淮阴支行、苏州吴中支行、常熟支行等)、6家分理处(淮安盛世豪庭分理处、文锦城分理处,宜兴丁蜀分理处、丰泽苑分理处、张渚分理处、和桥分理处),共计210家网点。[1]

发展历程
2009年12月31日,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成立。

2010年,发起设立上海浦东江南村镇银行。

2011年,发起设立大丰江南村镇银行。

2015年6月,控股子公司江南金融租赁公司正式开业。[1]

企业业务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拥有16类金融资质(牌照),分别是:

1.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

2.理财直融工具资格;

3.信用卡发卡资格;

4.结售汇资格;

5.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商;

6.国家开发银行承销团成员;

7.中国进出口银行承销团成员;

8.上海黄金交易所金融类会员资格;

9.上海黄金交易所询价业务资格;

10.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普通类);

11.二级资本债发债资格;

12.信息科技ISO27001安全认证;

13.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资格;

14.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

15.江南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16.银行间债券市场尝试做市业务资格。
银行愿景:打造中国农村商业银行一流品牌。

银行使命:立足县域、服务三农,助推城乡一体化经济。

银行精神:精耕细作,立己利他。

核心价值观:人本、沟通、宽容、担当、利他、创新。[2]

管理团队
陆向阳:董事长。[3]

企业业绩
截至2020年9月末,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057.18亿元,比年初增加171.07亿元,增幅4.40%;各项存款余额2973.87亿元,比年初增加349.17亿元,增幅13.30%;各项贷款余额2237.95亿元,比年初增加272.51亿元,增幅13.87%。

荣誉记录
先后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全国金融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金融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地方金融十佳竞争力银行、全国十佳普惠金融农商银行、江苏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为常州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以及连续多年获得中共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特别重大贡献奖”等多项嘉奖。[1]

2020年3月9日,2019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发布,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排名第5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