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知识 » 杭州过年留杭补贴怎么领
扩展阅读
住北京三环有什么感觉 2025-01-12 04:26:36
北京有什么供水工程 2025-01-12 04:24:49

杭州过年留杭补贴怎么领

发布时间: 2022-05-20 02:19:34

A. 杭州发布留杭过年补助政策,具体的补助政策是什么样的

杭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会同市发改委等单位召开春节“送温暖”杭外员工活动新闻发布会,并于2022年出台春节期间留杭优惠政策,包括电子消费券、留杭大礼包、文化旅游惠民、通讯优惠等政策。杭州将为有资格在春节期间申请条件的非浙江籍务工人员提供两张电子消费券,包括优惠券和现金优惠券。

开展“送温暖”活动。各级各部门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慰问坚守岗位、留守休假的农民工,做好困难职工的救助工作。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春节的传统风俗习惯和职工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适当提高住宿标准,确保杭州外来务工人员吃到美味的除夕晚餐,让他们在家里感受到团圆的温暖。

B. 杭州过年补贴在哪里申请

杭州过年补贴领取



①抵扣券:申报审核通过后,1月28日00:00至2月6日24:00,通过手机实名登录“云闪付”APP,进入“春节留杭省外员工电子消费券”页面领取。

②现金券:2022年1月31日至2月6日(除夕至年初六),通过手机实名登录“云闪付”APP,进入“春节留杭省外员工电子消费券”页面领取。每人每日可领一次。

申领条件

发放对象为非浙江户籍(2021年12月31日户籍为非浙江户籍,含港澳台及外籍人士),承诺2022年1月31日至2月6日期间留杭过年的务工人员,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2021年12月在杭参保职工(养老险、医保任一险种)。不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国有企业员工。

2.2021年12月31日项目工伤保险仍在有效期内的建筑工伤参保人员。

3.具有2021年12月灵活就业社保参保记录,并在2021年12月31日持有杭州市域范围内申领的有效《浙江省居住证》。

拓展资料

特殊情况说明:



①1月11日后对2021年12月社保进行补缴的职工不在补助范围内。

②无在杭社保记录的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人员由工伤参保项目总包单位为其申报,总包单位须符合申报主体条件。

③在劳务派遣企业(经人社局认定)缴纳社保的员工,可由派遣企业或实际用人单位为其申报,申报单位须符合申报主体条件。线上申报方法介绍

2022年1月18日08:00—1月24日21:00

异议处理申请通道,于1月25日12:00截止。根据申领条件,分为2个申报通道:

①缴纳职工社保或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的务工人员,由用人单位通过PC端在“亲清在线”平台申报。

②灵活就业人员,由个人通过手机在浙里办APP“亲清在线”栏目申报。

用人单位申报流程:



①申报单位使用浙江政务服务网账号(二级实名认证以上)登录“亲清在线”平台,在“政策兑付”页面的“春节留杭省外员工电子消费券”栏目申报。

②系统自动提供已满足条件的员工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申报单位勾选留杭员工(支持表单批量导入),补充员工个人手机号码,并对员工留杭进行信用承诺后,即可完成申请(系统生成名单之外,如需补充填报满足条件的员工,可直接新增留杭员工,并填报相关信息)。

③申报单位申请后,系统将实时反馈审核情况。若审核通过,系统将短信通知员工;如审核未通过,申报单位可通过提示信息申请异议处理,补充相关印证材料。异议申请由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人工审核。

④申报期间,系统支持企业进行多次申报。已申报的员工,无法进行二次申报



灵活就业个人申报流程:

①灵活就业人员可通过个人手机号实名登录浙里办APP搜索“亲清在线”,在“政策兑付”页面的“春节留杭省外员工电子消费券”栏目进行申报。

②系统将自动提示申报人是否符合条件。如符合条件,申报人填写手机号码,并做出留杭信用承诺后,即可完成申报。

③个人申请后,系统将实时反馈审核情况。如审核通过,将短信通知申报人;如审核未通过,可通过提示信息申请异议处理,补充相关印证材料。异议申请由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人工审核。

C. 杭州留杭补贴政策

法律分析:针对在杭务工、非浙江户籍并在杭缴纳社保的春节期间在杭人员每人发放1000元现金补贴。

法律依据:《杭州出台春节期间在杭外来务工人员补助政策》 在杭务工、非浙江户籍并在杭缴纳社保的春节期间在杭人员(在税务登记注册在杭的企业,市场监管登记注册在杭的个体工商户,发证机关为市级或区、县(市)级政府管理部门的社会组织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通过用人单位申报向符合条件的在杭外来务工人员每人发放1000元现金补贴(“在杭大红包”),“一键直达”在杭外来务工人员银行账户。

D. 留杭州过年有补贴怎么申请2022

如果留在杭州,有补贴的话,可以咨询自己的单位,如果没有单位问一下当地社区

E. 2022留杭补贴多久可以下来

2022年1月31日至2022年1月6日领取

1月12日,根据杭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春节期间留杭省外员工“送温暖”活动新闻发布会我们可以得知,对于留杭过年的省外朋友共可领取两项补贴,第一就是发放折扣券,第二就是现金券。

F. 杭州留杭补贴个人怎么操作领取有操作流程吗


系统自动提供已满足条件的员工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申报单位勾选留杭员工(支持表单批量导入),补充员工个人手机号码,并对员工留杭进行信用承诺后,即可完成

G. 杭州春节不回家补贴怎么申请

申报方法

申报时间:2022年1月18日至1月24日开放申报

申报通道:

用人单位集中申报。

缴纳职工社保或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的人员,由用人单位通过“亲清在线”平台集中申报。系统将自动提供满足条件的员工名单,申报单位勾选留杭员工,并对员工留杭做出信用承诺后,即可完成申报。

拓展资料

灵活就业人员申报。

通过手机在浙里办APP“亲清在线”栏目申报。系统将自动提示是否符合条件。符合条件的申报人,在补充个人信息,并做出留杭信用承诺后,即可完成申报。

领取方法

系统将实时反馈审核结果,审核通过的留杭员工,于1月28日至2月6日通过手机实名登录“云闪付”APP,进入“春节留杭省外员工电子消费券”页面领取抵扣券;

1月31日至2月6日(除夕至年初六)通过手机实名登录“云闪付”APP,进入“春节留杭省外员工电子消费券”页面领取现金券。每人每日可领一次。

用人单位申报流程

(1)申报单位使用浙江政务服务网账号(二级实名认证以上)登录“亲清在线”平台,在“政策兑付”页面的“春节留杭省外员工电子消费券”栏目申报。

(2)系统自动提供已满足条件的员工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申报单位勾选留杭员工(支持表单批量导入),补充员工个人手机号码,并对员工留杭进行信用承诺后,即可完成申请。(系统生成名单之外,如需补充填报满足条件的员工,可直接新增留杭员工,并填报相关信息。)

(3)申报单位申请后,系统将实时反馈审核情况。若审核通过,系统将短信通知员工;如审核未通过,申报单位可通过提示信息申请异议处理,补充相关印证材料。异议申请由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人工审核。

(4)申报期间,系统支持企业进行多次申报。已申报的员工,无法进行二次申报。

H. 留杭过年的省外员工可获500元电子消费券,具体该如何领取

目前对于省外员工,在过年期间如果留在杭州,可以获得消费券。

杭州市发改委已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详细的工作安排,同时发布了实施细则。在这份文件当中,就直接详细的指出了发放标准以及申领条件。同时对于发放流程也进行了明确的安排,在这些文件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具体的领取方式以及使用方式。今天就跟大家来详细介绍一下应该如何领取和消费这些电子消费券。

第三,有哪些详细信息值得关注?

在领取消费券之后,还是可以参加抽奖的活动,时间是2月15号,也就是年后的元宵节附近。参加抽奖必须是在2月14号24点之前将所有的抵扣券全部用完,而奖项的一等奖是价值59800块钱的零跑t03新能源汽车。这个奖项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同时其他奖品也都是常用家电和无门槛红包。

I. 杭州22年留杭有补贴吗

杭州22年留杭有补贴。
杭州留杭补贴领取人群为:在杭务工、非浙江户籍并在杭缴纳社保的春节期间在杭务工人员。
杭州留杭补贴领取方式具体为:用工单位可以通过“亲清在线”平台进行申报,填报本单位员工姓名、身份证号、户籍、个人银行账号,确定并承诺员工为非浙江户籍且在杭过年,符合要求的人员信息将提交给银行。
若个人在春节期间离杭,可主动退还补助资金。个人可通过收款银行查询补助款发出账户,并进行转账;个人退款完成后须由申报主体在“亲清在线”完成退款登记操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救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政府负责、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社会救助政策,整合优化社会救助资源,提高社会救助管理服务能力。第七条 国务院领导全国的社会救助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救助工作。
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国务院民政、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统筹协调行政区域内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民政、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本条所列行政部门统称社会救助管理部门。第十四条 社会救助对象包括下列家庭或者人员:
(一)最低生活保障家庭;
(二)特困人员;
(三)低收入家庭;
(四)支出型贫困家庭;
(五)受灾人员;
(六)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
(七)临时遇困家庭或者人员;
(八)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者无力支付费用的人员;
(九)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特殊困难家庭或者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