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指南 » 上海话有哪些
扩展阅读
福州棉纺制品联社在哪里 2024-11-15 09:32:11
福州市摄影艺考哪里好 2024-11-15 09:27:49

上海话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1-23 20:02:02

㈠ 哪些地方说上海话

1.最多当然是上海。我以前在香港生活过,香港一部分上年纪的人都说上海话(打仗的时候很多上海的富商都逃亡香港,大多现在还只说上海话)。日本有专门的上海话课程,还有许多上海话的教程和书籍,上海话在日本叫上海语是一门独立的语言。还有就是海内外各地的上海移民和学生。上海话和周边城市的语言都属于吴语,所以大致相通,特别是嘉兴几乎是一模一样(像老上海话)。

2.上海话最鼎盛的时期是二三十年代的老上海,二战期间日本移民和美国犹太难民也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

㈡ 请问上海方言有哪些谢谢!

上海话内部有分歧,主要以年龄区别老派、中派和新派。
老派:
声母27个,韵母51个,声调6个(阴平、阴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中派:
声母28个(增加[?]),韵母43个,声调5个(阴平、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新派:
声母28个,韵母32个,声调5个(阴平、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声调向重音化倾向进化。上海话的声调从8个合并成5个,实际上只余下一个降调(阴平)和一个平升调,变得十分简单。这使得上海人读声调时,自由变体可以相当宽泛,如降调读成‘53’‘51’‘552’都不影响听感,平升调读成平降升调也不会影响理解。语音随着词汇语法词双音节连调成为主流以后,上海话在吴语中最快进化到“延伸式”连调,后字都失去了独立的声调而弱化粘着,重又向屈折语变化。前字有声调音位的作用,除此以外,只有一高一低或一低一高,上海话语流中的语音词读音已像日语的读法。 目前,上海话语的语流中,相对稳定的音位有两类,一类是声母,一类是前字声调,这两类为首的音位对上海话语音正起着重要的稳定作用。”(钱乃荣 《上海语言发展史》)。上海话曾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及有代表性的吴语方言之一,由于人口融合带来的快速蜕变,已经越来越失去吴语的代表性及特性。 所以说上海话已成为一种“有调无声”的有音高重音的独特汉语方言。
编辑本段上海俚语的殖民地起源
这里公布的是上海殖民地核心语词(中文和英语的混合结构,即所谓的洋泾浜英语)所得出的词源学结论(部份结果曾经在十五年前发表在上海《采风》杂志和《新民晚报》),这些语词原先都是江湖隐语,以后才泛化为市井俚语,并且继续成为当下上海方言中最有活力的部分。 我所见到的上海方言词典之类的工具书,对这些俚语的来源不甚了解,解释可谓谬误百出。例如,“门槛精”就被望文生义成“门槛”这个建筑部件,并且由此引申出对“门槛”语义的荒谬解释,成为一则典型的学术笑料。其实,“门槛”仅仅是一个注音词而已。上海方言的研究,就此被可笑的学院派学者引向了歧途。这是方言的悲哀,也是地方文化遗产走向末路的象征。
门槛精
MONKEY,英语“猴子”加上汉语词根“精”,猴子精,引申为聪明的、精明的,构成典型的洋泾浜英语。其构词法得基本规则,就是英语读音的中文译名,再加上一个汉语词根。其它与此均可依次类推。
赤佬
CHEAT,欺骗,和中文“佬”的混生词语,一个鲁迅时代最流行的洋泾浜俚语。
小(老)开
小(老)KITE,大小“骗子”之意,以后引申为对有钱人的泛称。
戆大
GANDER,傻瓜,呆鹅,糊涂虫,引申为受骗者,现被北方人读作“港都”。
混枪势
“混CHANCE”,CHANCE,机会,混枪势就是混机会,也引申为浑水摸鱼,等等。
发嗲
“发DEAR”,DEAR,亲爱的,可爱的,引申为娇柔的,撒娇的,媚态万千的。
轧朋友
”GET朋友”,GET,搞,得到。搞女人,结交异性。“轧”是一个普遍运用的动词,可以进行各种自由组合,如“轧闹猛”(凑热闹)。
拉三
LASSIE,少女,情侣,引申为妓女、卖淫者或生活不检点的青年女子。
慕客
MUG,流氓,引申为嫖客。
大班
大BANKER,大银行家,引申为大老板、富豪。
退灶私
”退JUICE”,JUICE为油水和钱财,“退JUICE”的本义,是流氓退还敲诈得来的油水与钱财,后引申为丢脸、失面子。
克拉
COLOUR,色彩,引申为时髦的、衣着光鲜的,现仅由于形容上海老小资――“老克拉”(又记为“老克腊”)
接(划)领子
”接LEADS”,LEADS,LEAD的复数形式,意为提示,暗示,线索。接LEAD,即得到暗示或暗示(“划”为上海方言,意为给出、抛出)。
着台型
(衣)着DASHING,DASHING本义指穿着打扮很漂亮,后引申为出风头、自我表现,自我炫耀等。
落佻
ROTTER,英国俚语,指无赖、下流胚、可恶的人、讨厌的家伙,名词。后转为形容词,意为无赖的、无耻的、下流的、卑鄙的。
噱头
SHIT,大便、胡说、谎言、大话,蹩脚的商品或表演,引申为吸引观众的低级趣味的表演,引顾客上当的骗局,以及各种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引人发笑的手段。
嘎三壶
GOSSIP,聊天,闲谈。
邋遢
LITTER,杂乱、四下乱扔的东西,在公共场合乱扔废物的人,引申为形容词:杂乱、凌乱和不修边幅。
回汤豆腐干
属于比较古旧的上海话,流行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恋人分手后重新复合,往往被称作“吃回汤豆腐干”。后也泛指一切“吃回头草”的行为。
戏话
请注意新闻里的“笑称”两字,如果阿忆的解释有自嘲的意思,用上海话说,他的言辞就属于“戏话”。“戏话”并非指不真诚的话,言说的人常常由于十分明显的戏谑表征,而令听者会心一笑:“侬格只赤佬,又讲戏话了喏!”
落场水
上海话里“呒啥落场水”即“没有面子”、“收场比较难堪”之意。阿忆如果不是说的“戏话”,复出真的因为是教授收入寒酸的话,那堂堂北大可真的“呒啥落场水”了。
弄松
上海话里捉弄、令人出丑的意思,程度上较“恶作剧”稍轻。明知娱记的镜头对着自己,还要在竞争对手力捧新星的演唱会上“公然”打瞌睡,如果是故意为之,则属于“弄松”对方。“弄松”未必有多大的杀伤力,用北方话说,最多给对方“添个堵”。
粢饭糕
新兴的上海话,指“又痴又烦又搞的女孩”。本事件中最起劲的是“凉粉”,如果人家李宇春的领导真的因为生理原因而在张靓影的演唱会上睡着的――如此,“凉粉”们还要纠缠不休,搞劲十足,那基本上就属于“粢饭糕”了。
挖塞、哇色
从英语worse演变而来,意思即worse的原意:更糟糕、更恶劣。现在对“挖塞”的通常理解是:心情郁闷、愤懑郁结于胸而不得舒缓。 WORSE,更糟的,更恶劣的,被引申为专门形容心情的难受和恶劣。 例句:从被胡戈“弄松”开始,陈凯歌这一年的心情,用“挖塞”形容,再贴切不过。
坍招势
被人恶搞,最高境界是宽容+自嘲,最大程度地消解恶搞对自身社会评价的降低。面对恶搞,企图用“正搞”对抗,最后的结果就是“坍招势”―――丢面子、下不了台。 “坍招势”原意是“退juice”,juice即英文“油水、钱财”之意,原指流氓退还敲诈来的油水,后在沪语中引申为“丢面子”。
刮三
上海话“比较不堪”的意思,语意近似北方话“咳,这件事整的,可真有点那个……”里边的“那个”―――用上海话表达就是:“××,格桩事体真额有点刮三喏。” 例句:原以为粉丝都是发自肺腑崇拜“教主”的性情中人,哪知道居然混了这么多雇佣粉丝,刮三,邪气刮三,勿要特刮三噢。
豁胖
实力不逮,但硬要做出一副无所不能的样子,谓之“豁胖”,比普通话里“打肿脸充胖子”的同义更浓缩、传神。某年春晚里郭冬临扮演的那个好面子的北方汉子,就是“豁胖”的经典版。 例句:明明魅力、实力没到那个份上,拼命组织庞大的“粉丝团”,不惜以雇佣粉丝注水―――这样的明星,就是在“豁胖”。
奥特曼
Outman也,out和in(时尚、新潮)的意思相对,“奥特曼”即新上海话中“落伍之人”之意。近年日渐式微的金鸡百花奖,就是这么一位“奥特曼”。“奥特曼”的命门并不在于out,而是他从来不向往in,抑或所有人都认为他很out,但偏偏他一直以为自己很in。
头挞
把一个电影人的节日办成这副腔调,应该给他一个“头挞”尝尝。上海话中用手心的前半部分快速但轻微地拍击一个人的后脑勺,即谓之“请伊吃一记头挞”。请别人吃“头挞”在更多时候是虚指,带有浓重的警示作用。比“头挞”程度更甚的,就是“吃生活”了。
神之胡之
上海话中对脑子不清楚、办糊涂事之人的斥责语。例:侬格个人,哪能做事体格能神之胡之!“神之胡之”者有时并非糊涂,而是不知天高地厚,明知冒天下之大不韪仍一意孤行,例如这位真把自己当做“盖万里长城”的始皇帝的主儿。
唐伯虎
新上海话中对欠他人财或者物不肯归还者的戏称。唐:音同“宕(拖欠)”;伯虎:谐音“不付”。 例句:花儿诡辩的话说得够多的了,唯独欠消费者一个“触及灵魂深处”的道歉。故而,花儿就是“唐伯虎”。
搓、彪
这两个比较传统的上海话意思近似,都有“戏耍、挑逗”的之意,但细细品味略有差别,其中细微的分别只有长期在上海话中浸淫方能体会。 其中“彪”读第三声,该字“戏耍”之中蕴含的“挑衅”意味更甚于“搓”。范冰冰拿出相机拍记者,如果双方都具有足够的幽默精神,那该举动充其量就是一次程度很轻的“搓人”,搓人的,被搓的,相视一笑,也就泯恩仇。记者心态差的,会寻思:××,我拍照属于本职工作,侬拍我,不是在“彪”我么? 男的心态一坏,女的原来是准备“搓”的,后来也就变成了“彪”。
神兜兜
神气,招摇,得意洋洋。类似北京话的得瑟。 引申开也有神神叨叨,不靠谱的意思
肮三
是指事情让人感到棘手,恶心,不好办,不好处理。或者是某个人让别人感到不爽,不好相处等。而不是真的看了某样东西看了让人有想吐的感觉。 用法: 这件事情很肮三 这个人很肮三 最常说的就是:个记肮三了(这下难办了)。
沙坑
形容一个人小气、吝啬,词语叫“沙坑”,这个人就叫做“坑子”。 如果这个人实在是太小气吝啬了,那他就是“金刚沙”,意即“沙坑”中的极品。
翘辫子
看旧上海典故的书,提及“翘辫子”一语的来历,说是跟旧上海的电车有关。旧上海马路上行驶的电车多是有轨电车,下面有铁轨,上头有电线,行车的动力全靠电车头上的一条小辫子,这种电车在新上海很长一个时期里还保留着。电车出轨的事不常见,但是电车头上的小辫子脱落却是常见之事。车行途中,小辫子突然脱落,电车嘎然而止,于是车上的上海乘客就埋怨了:“要死了,小辫子落脱了。”“落脱了”,就是电车上面的“小辫子”翘起来了,翘辫子,就是死脱了。
编辑本段上海话部分词汇释疑
左边与右边分别是上海话与普通话。 吴= 我 侬 = 你 yí(咦)= 他/她/它 阿拉 = 我们/我的 yí(咦)拉 = 他们 ná (拿) = 你们 jiē guēn = 厉害 个 = 的 mǐ kōng= 脸 覅= 不要 jīng zhāo= 今天 敏 zhāo= 明天 戆大 = 傻瓜 白痴 齁=胸闷 齁煞脱了 = 胸闷死了 jiāo关 = 很多,非常 u ei = 不 娘娘= 姑姑 册那= 操 啥么事 = 什么 拆(cā)屙 = 拉大便 拆(cā)斯 = 小便 拆烂屙(cā) = 原意拉稀,现多用于做事不认真,做得乱七八糟 拆泡斯(cā) = 小个便 老卵 = 牛(强) léi sēi= 行 (sēi 分s ei) 人= 人 寿缺西 = 傻瓜 好bei相= 好玩 sēi意 = 爽、过瘾 弗来三 = 不能够,不行 看野眼 = 注意力不集中,到处乱看, to look around without focus 妗格格 = 自以为是 打相打 = 打架 别苗头/轧苗头 = 比高低 贼骨头 = 贼,小偷 弄怂 = 戏弄;Tease 寿头 = 傻瓜,低能,fool, mp 猜咚哩猜 = 石头剪子布 日昏 = 昏头,搞不清是非 野豁豁 = 比喻说话夸张 淘糨糊 = 捣乱,to mess with 毛估估 = 粗略的算一下 豁翎子 = 暗示 老邦瓜 = 不再年轻的男人、中年男人,老头 笃悠悠 = 悠闲的,安稳而轻松 打桩模子 = 站在街边做黑市交易的人 死弗临盆= 死不认错。比喻顽固 毛毛雨 = 小意思 开洋 = 虾米 烂污三鲜汤 = 乱七八糟地,马马虎虎地 瞎七搭八 = 胡说八道 撬边模子 = 拖儿 刮三 = 奇怪(不是很贴切) 巴子 = 乡下人 夜到/夜里向 = 晚上 早浪向/早浪头 = 早上 桩 = 件 转去 = 回去 一眼眼 = 一点儿 花脚头 = 费力 拿拉许 = 拿着 便当来死 = 容易得很 弗敢 = 不敢 啥闲话 = 什么话 投五投六 = 心急慌张 回转 = 返回 急吼吼 = 急匆匆 奔 = 跑 汗溚溚渧 = 汗直流 常久勿见 = 好久不见 开房间 = 订房间 勿灵 = 不好 老 = 很 免脱 = 免掉 一般来死 = 很一般 下个号头 = 下个月 一记头 = 一下子 个能 = 这样吧 促掐 = 恶毒 瘪荡 = 凹陷的地方 吃耳光 = 打耳光 脱头落襻 = 丢三落四 戆头戆脑 = 傻头傻脑 嚡里搭 = 哪里 垃圾瘪三 = 捡垃圾的 污连头 = 大便 弗要面孔=不要脸 活狲 = 猴子、多形容多动调皮的小孩 个

㈢ 上海话有什么特点

上海话的特点有新旧交杂语言跨越度远,南北融会语言宽容度高,领导标新语言自由度强,统散并举语言变通度大。

1、新旧交杂语言跨越度远

上海虽然只有七百年的历史,但是松江地区的人类活动却又六千多年的历史,上海的初民从松江移来,加上上海地区历史上语言发展缓慢,原江南地区语言中不少古老的语音、词语一直保留至今。

比如上海话里“锯子”读如“盖子”、“五虚六肿”中的“虚”读如“嗨”,这都是中古早期江东方言在今江南的遗留。

2、南北融会语言宽容度高

上海成为商端口之后,全国各地的移民汇集上海,他们的语言势必对上海话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江浙人多,语言也和上海话相近,对上海话的影响最大。南北语言在上海交汇,在自由的交际中,不少词语在上海生根,融入上海话,使上海话里的同义词特别多。

比如表示“合在一起”的副词有“一共、一总、总共、共总、统总、拢共、一共拢总、一齐、一齐辣海、一齐拢总、一齐拉起、一齐勒化、一塌括子、亨八冷打、国落三姆”等。

3、领导标新语言自由度强

上海市民领导标新的市民意识,造就了充满活力的上海话。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些年代里,上海经济飞速发展,从国外来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当时简直是一个出新事物,上海人就造它一个新名词,如马路、洋房、书局、报馆、影戏院、卡车、三轮车、足球、高尔夫球等等。

随着书局报馆的兴起,很多音译或意译的外来词如“沙发、咖啡、啤酒、幽默、细胞”等也都通过在上海创办的书报杂志传播到全国各地进入共同语。

4、统散并举语言变通度大

许多上海人现在都会操双语,如又会说上海话,又会所其原家乡话。像有些原籍苏北的上海人在自己的社区里说苏北话,而与别的人或在比较正式的交际场合说上海话。如今,多少上海人都会说普通话。

这种根据说话的不同场合或不同对象,可以不断地转换双语或多语的现象,在上海社会交际中已司空见惯。这就为不同语言间的杂交和互相吸收长处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环境。



上海话的日常用语有:

1、门槛精

“门槛精”源自英语中的“monkey”,猴子的意思。猴子给人的感觉就是精、聪明,因此,构成了洋泾浜英语。例:这个小姑娘一点都伐肯吃亏,门槛真精啊。

2、掼浪头

最早来自于江湖黑话,起了争执,对掼浪头。纷纷说自己认识这个,熟悉那个。表示说大话,充大佬的意思。例:工资么就这么点,还要请客掼浪头。

3、退招水

“招水”来源于英语中的“juice”,果汁、酒水的意思,是流氓退还敲诈得来的油水与钱财,后引申为丢脸、失面子。

4、推板

来源于英语中的“too bad”。表示差劲、不好的意思。例:这个人借钱从来不还的,真是推板。

5、收骨头

源自苏州话,收是“收作”的简化,收作可表收拾,如收拾房间,而骨头是“懒骨头”之简化,江南称懒人为“懒骨头”。“收骨头”的意思就是收拾你(一般对小孩子说)。例:马上要开学了,回学校侬又要收骨头咯。

㈣ 上海的方言有那些

上海方言源于苏沪两地俗语,在我国区域方言中属吴语范围。随着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内外交往中心,上海方言逐步成为吴语方言的代表语。它既受到全国各地方言及外来语的影响,形成了许多独特的词汇,丰富和发展了自身;同时,也有不少词汇被普通话所吸收而走向全国。这一趋势直到今天仍在继续。上海方言今天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地方方言之一,不能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年,上海属松江府所辖。其时,上海话如同现在的浦东及松江一带方言。开端口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上海方言在与外界的交往中不断发展、变化。其中,以受苏州方言与宁波方言的影响为最大,其次还有广东、福建方言的影响。如“阿拉”、“小鬼”(音 jü)头”、“邪气’”等,便来自宁波方言;“阿是”、“阿曾”、“勿来讪”等等来自于苏州方言;“木佬佬”、“下作”等,则是来自于杭州方言,等等。这些词汇的出现,一方面使上海方言不断得以丰富,另一方面,也使上海方言显得相当“混杂”。往往是同一种东西有许多种不同的叫法,同一个意思,也有不同的表达。如北方话中的“饼子”,在上海方言中便有“大饼”“面饼”。“晶饼”、“羌饼”;又如,同样说“死”,有的称“弹老三”,有的为“翘辫子”,有的说“一脚去”,亦有称“上西天”、“上西宝兴路”;再如,同样说“很”,上海方言中就有“交关”、“邪气”、“穷”。“老”、“赫”等几种表达方式。
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上海方言中有不少词汇为泊来品。如“水门汀”、“派司”、“克罗米”等等。其中有许多词汇由外来语演变为沪语又流向全国,像形容钞票多的“麦克麦克”等词。至今,这些直接引进的词汇仍是沪城富有生命力的语言之一。
上海方言的变迁和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这反映了语言对城市的社会化进程的依附关系。有不少词汇往往只在某一年龄层的人中使用;老年人中流行的方言,不为壮年人所关注;壮年人中流行的方言,又不屑为具有新派色彩的青年人所一顾。方言的演变几乎代代人都有更新。如“很”字,上海的老年人往往多用“邪气”、“交关”等,而青年人则较多使用“老”、“赫”等词语。至于“大兴”、“憨脱”、“一张分”、“毛毛雨”、“持勿清”、“博一记”、“从山上下来的”。“扎台型”等词汇,都是青年人创造出来的。诸如此类的方言,几乎层出不穷。
一 生活、生产用语
如同上海人的衣、食、住、行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样,上海方言在衣、食、住、行方面同样有其鲜明的特点。
穿着类 上海人习惯地把衣服称为衣裳,穿衣服谓之“着(音:扎)衣裳”或“穿衣裳”。老年人中也有将衣服称作“布衫”的,但现在已极少听见。对各种款式的衣服称呼,与北方话大同小异,只是读、发音不同。但也有不同名称者,如上海方言中将长裤称为“长脚裤”,短裤称为“短脚裤”;有的还在名称之后加个“头”字,如被子称“被头”,手绢称“绢头”,布称“市头”等。洗衣服称作“汰(音大)衣裳”,如汰裤子,沈衬衫等。
饮食类 上海方言“吃”的概念,要比普通话“吃”的含义宽泛,往往把喝也一律称作吃,如喝茶、喝酒、喝牛奶等,均称为吃菜、吃酒、吃牛奶等。上海方言中的“吃饭”,除了广义的意义外,更多地是狭义地专指吃大米饭,以区别于吃面食。稀饭在当地谓之粥,喝稀饭就称为吃粥。菜肴在上海方言中被称作小菜,因此,菜场也称作小菜场。当地人见面还往往会问:“今天吃啥小菜?”与做饭相联系的灶,上海人称作灶头。锅子则称作镬子,如:铁锅即称作“铁镬子”,钢精祸称作钢盅锅子。
民居类 上海人称家为屋里,常常说:“我屋里如何如何”,“我屋里住在某处”等。在老式石库门房子中,接待客人的处所一般称作客堂,两旁的房间称厢房,房间内的过道则称为穿堂。在上海方言中,楼梯称作扶梯,直至今日在公寓住宅楼中仍沿用此称。用具类 上海人称家具为家生,称东西为么事,常常听到上海人说:“这套家生不错”、“你买啥么事?”等等。桌子称之为台子,如“吃饭台子”、“方台子”、“圆台子”等。方凳谓之首排凳。称柜子为橱,如碗柜称碗盏橱,大立柜称大柜,五斗柜称五斗橱。搬家谓之搬场。
生产类 干体力活,家务活称为做生活。经商谓之作生意。对职业,旧时一般称“饭碗”,亦称作事体,如人们谈起彼此职业时常问:“侬勒啥地方作事体?”“侬勒啥地方发财?”等。失业,在上海称为“敲脱(掉)饭碗”。买与卖,上海人读音相同,均发“ed”音,只不过表示卖的意思时,往往在“卖”之后加上一个“脱”字,即“卖脱”。表示货物便宜的意思称为“口强”,在上海街头经常可以见到生意人在货物旁边插一写有“口强”字的牌子,或者高喊“这种货色顶顶口强了!”
二 交往用语
上海方言中的交往用语,很难从字面上琢磨,有些用语的准确意思甚至很难用其他语言表达。
相互来往上海方言,不论是正式谈话还是闲聊闲扯,都称作“讲闲话”。对信口开河的话则称作瞎三话四。把张冠李戴的话称作瞎八搭八。对故作姿态的言行称作“象煞有介事”。对不负责任而把事情办糟称“拆烂污”。对故意装腔作势,故弄玄虚称作“搭架子”。对故意找他人差错的做法谓之“扳错头”。对调弄他人引为己乐的称作“寻开心”。对讨便宜的行为称作“塌便宜”或“揩油”。发怒称为“光火”。丢面子谓之“坍台”。故意拆台称作“拆棚脚”。
评价用语对处事精明者称其为“老门槛”。出类拔萃者谓之“大好佬”(有时也含讥讽之意)。无能者谓之“鸭无卵”、“死蟹”。“鸭吃死”等。傻瓜称为“憨大”。“寿头”、“阿木令”。对遇事受骗而又毫无察觉者称为“洋盘”。对不知好意,不识始举者称为“十三点”,“蜡烛”。对那些什么都懂一点,但又不精通者称“三脚猫”。对无正当社会职业,地位低下而游手好闲的人称之为“瘪三”。对有本事或干练泼辣的人称作“脚色”。全部、所有,在上海方言中称“一塌括”、“夯劫朗当”。形容可怕可恶之物称为“墨腾赤黑”。形容忙得不可开交称为“六乱三千”。形容理不清头绪为“七荤八素”。多用字 上海交往俗语中,有些字使用频率甚高,且能起到十分独特的作用。例如“吃”字便是如此。它的引伸意义很广。敢于碰硬谓之“吃硬”;被对方压倒谓之“吃瘪”;碰到十分棘手难处的事情称为“吃酸”;被迫接受对方的条件称作“吃进”;两头受气称“吃夹档”;受上司或长辈训斥称为“吃排头”;对没有把握的事称“吃勿准”;被花言巧语所迷惑谓之“吃花功”;讨人喜欢称“吃得开”,反之,不受欢迎称“吃勿开”;受责打谓之“吃生活”;受损失称“吃区”;司机开车时遇见红灯称‘吃红灯”;生活贫困,饥肠辘辘称“吃西北风”;遇到困难,对付不了称“吃勿消”;看中人的外貌称“吃卖相”;坐牢谓之“吃官司”;喜欢听奉承话谓之“吃马屁”;学习成绩得了一百分谓之“吃一百分”;所担负的责任艰巨称“吃重”;摸清情况称“吃准”;调戏、戏弄妇女称“吃豆腐”。
又如老、大、小等字,使用范围也很广。如对卖老资格者的举止称为“老三老四”;对非常在行的人称为“老刮采”;对知识浅薄却又自我卖弄者称为“老茄茄”;对老而奸滑的女人称为“老蟹”;对年纪较大的男子贬称为“老甲鱼”。对大人物称为“大好佬”;对冒牌货称为“大兴”;对为人处事豁达称为“大路”(亦称上路)。对平民百姓称为“小八腊子”;对无地位的人称为“小三子”,对纨绔弟子称为“小开”;自得其乐称为“小乐胃”;对小规模从事不正当活动行为称“小异异”或“小来来”。
在上海方言中,还有一些使用很广的数字、方位词,均被赋予了独特的涵义。如“一脚去”既指全部成交买卖,也可以指人去世。“一利两响”,指办事干脆利索。“三脚猫”指对什么事都略知一二但又不精通的人。“三吓头”指办事只靠头几下猛劲”;‘猎头三”。“弹老三”则都是对人的贬称、蔑称,前者骂人为畜牲,后者则咒人死去。“五斤喝六斤”指人非常凶狠、霸道。“逗五逗六”则指人慌慌张张,瞎忙一气。“搞七念三”,指胡乱折腾把事情搞糟。“七招人搭”指人信口雌黄或乱搞关系。至于方位词,在上海用得最广的大概要称“上只角”、“下只角”了,前者指居住条件较好的地区,后者指较差的地区,由此再引申到出身,上只角、下只角甚至变成了一个人有无教养的代名词了。
三 称谓用语
人称代词 上海人称我为“俄”;我们则称“阿拉”或“俄伲”。你称“侬”;你们称“作傩”。他称为伊,他(她)们则称伊拉。谁这个代词,当地称之为啥人。
称谓对母亲,过去称姆妈,现在青少年则呼妈妈,但中年以上人仍习惯称姆妈。至于父亲的称谓则较复杂,有的称父为爹爹,有的称之为爷爷,甚至沿用至今,但较多的是称父亲为阿爸。
祖父,一般称公公、阿公,也有称老爹的。对祖母,多称阿婆。阿奶,也有称亲妈的。对曾祖父母,则不分性别,统称太太、老太太。
沪俗,哥哥、姐姐称阿哥、阿姐,现在,青少年多呼哥哥、姐姐。对嫂子,多称嫂嫂、阿嫂。对姐夫,有称姐夫的,较多的称阿哥。
同族人中,父之兄长称伯伯,父之弟称爷叔、叔叔,对他们的配偶则称婶娘,当地土语中也有称其为妈妈的。对父之姐称为大大(音杜),父之妹称为娘娘,对她们的配偶均称姑夫。
亲戚中,对母之父称外公,母之母称外婆。母之兄弟统称娘舅,其配偶均称舅妈。母之姐妹称娘姨、姨妈,其配偶称姨夫。
对堂哥、堂姐,一般都称阿哥、阿姐,对表哥、表姐则称表阿哥、表阿姐。
另外,上海人称继父、继母为晚爷、晚娘(晚音ed)。上海有过继、过房的习俗,对过房认的父母,一般都称为过房爷、过房娘。
至于对社会上各类人员的称呼,一般都以其身份、年龄、职业的不同而称谓。现在,大多数场合对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称老板。旧时,对身份较高者统称为先生。对工人、匠人通称师傅。时至今日,师傅的称谓仍广泛使用。
对老年男子,一般多称老伯伯,老年女子则称为老妈妈。由于此类称呼含有尊敬之意,因此,在沪城如遇不相识老者帮忙,老伯伯、老妈妈之称呼是少不了的。对中年妇女可称阿姨,对小伙子、小姑娘则称小兄弟、小妹妹。
在指代称谓中,如果是泛指,如男人们的事,可称作男人家,泛指女性则有女人家之称,泛指年轻姑娘时有姑娘家、丫头家之称。
在背后谈论时,丈夫多称妻子为我老婆、我屋里厢;妻子则称丈夫为我男人,也有称阿拉老公者。父母称儿子为阿拉伲子,称女儿为阿拉囡唔。儿媳称婆婆为阿拉婆阿妈。称小叔子为阿拉阿叔,尚未定准的女婿称“毛脚女婿”。
沪城人称店员为“站柜台的”,称学徒为“学生意的”,对在商店。洋行中跑外收帐者称之为“跑街”。对有地位者,一般称“先生”,女士则按年龄或称“小姐”,或称“太太”。五十年代后,老板、先生、太太、小姐一类称谓已极少见,只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及私营个体经济的出现,这些称谓才又多了起来。
四 方言收集
小囡:小孩。阿里一位:哪一位。老门槛:精通某事物者。老居三:对某一事物不明言而听者领会。脚碰脚:不相上下。忒做人家:太节约。顶真:认真。不作兴:不能这样。作兴来,作兴不来:也许来,也许不来。发噱:滑稽有趣。苦脑子:可怜。哭出乌拉笑嘻嘻:哭笑不得,一付尴尬相。魂陶陶:被人捧得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哇里哇拉:说话嗓门很大。额骨头高:运气好。拎不清:搞不懂。有数:你知我知。吃区:吃亏。看好看:看热闹。拍胸部:一口答应。匆来事:不行。老好:很好。老早:很早。好白相:好玩。打棚:开玩笑取乐。不搭界:不相干。有几化:有多少。夯白郎当:完全包括在内。无啥啥:什么都没有。勿要拉倒:不要就算了。看豁边:看错了。交关崭:很好,又称“邪气灵光”。斜斜好:顶顶好。煞薄:厉害。结棍:同煞薄,又指人健壮有力。一眼眼:很少。一歇歇:一会儿。闹猛:热闹。毕挺:衣衫烫得很整齐。汰浴、忽浴:洗澡。这个礼拜:这个星期。上半日:上午。下半日:下午。日脚:日子。一天世界:乱七八糟到处都是。扦头皮:捅“伤疤”,老是把一个人的错误挂在嘴上说。推板:差劲,不好。不灵光:不好,不如人意。搭浆:对应尽的责任不尽力而把事办坏。勿来讪:不行,不可以。呀呀糊:糊里糊涂,随随便便。坍台:丢面子。热昏:头脑发昏,办事无理智。掼大派头:摆大架势。犟头白脑:脾气犟,不听劝告。老茄兮兮:老成,老练意。马里墨里:漆黑一团,搞不清底细。滴骨里圆:喻事圆满。假痴假呆:佯装糊涂。勿领市面:指言论或行动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与变化。连裆码子:同伙。野歪歪:说话,做事不着边际,胡来。悬空八只脚:意指相差很远,沾不上边。放侬一码:指饶恕对方,让他一步。的的刮刮:地地道道,实实在在。开大兴:说大话、空话而不能兑现。触壁脚:挑拔离间,说坏话。牵丝攀藤:办事拖拉。娘娘腔:男人说话办事不干脆,没有男子气派。豁令子:用眼色,动作或含蓄语言暗示别人。混腔势:混日子。摆噱头:开玩笑耍花招骗人。水门汀:水泥。水江:蒸汽。司必灵锁:弹簧锁。油汀:加热成气的油,勿三勿四:贬语指不成大器,德行不好的人。老三老四:斥人语,指目无尊长,好摆老资格的人。来三:好、行。表示对事物的赞同。黄泥膀:寡妇招赘的后夫。趣:漂亮。兴:多。铲少:极快。着港:到手了。肉曲:不愿意。扎作:结实。生藤:有出息。弄送:恶作剧。勾勒:办事细致。拆员:出乱子。出松:走了。念傲:羡慕。海威:又多又大。污脱:浪费。勿生势:没出息。孟鳃头:话多很健谈。约三河:约模,很差。眼绷绷:眼睁睁。掰雀丝:找差子。吼筋霍跳:十分卖力。义糊夹糟:混杂不清。牵嘴板脸:办事无分寸。密皱益皱:很密很密。呆勃弄冲:迟纯。脱头落攀:没头没脑。勒煞吊死:扣得很紧。死活溜秋:死样怪气。
姓氏暗语:走肖子:赵。金戈子:钱。十八子:李。匡吉子:周。口天子:吴。十二麻子:王。马二先生:冯。耳东子:陈。弓长子:张。水王八:汪。未撇儿:朱。尾巴子:姚。人则一:俞。
五 歇后语
老虎胡须——摸一不得。刺毛虫一一惹不得。没干的生漆——碰不得。过了时的皇历:翻不得。六月里的扇子——借不得。佛爷的眼珠儿——动不得。老鼠跳在米筐里:巴不得。说了半天算是江猪——白蹄(白提)。脚趾头上挂铃当——走一步,响(想)一步。老虎大转身——没有脖(驳)儿。属梅花鹿角的——叉(差)儿到不少。打着灯笼扬麦子——照场(常)。老坟后头撑摆渡——祖船(传)。老太太的拐杖——扶(福)人。豆腐卤作菜——不用盐(言)。晌午朝南走——没有前(钱)影。后锅里的水——响(想)不开。三九的萝卜——冻(动)了心。你是枪换炮——响(想)头越发大了。一分钱买烧酒——怎么撩(了)。拆了棉花当大褂穿——没有里(理)。玉米棒子挟在腰里——不啃(肯)。猴儿拿剪子——瞎铰(搅)。黄浦江里插稻秧——青浦。铁塔换柄一新装(辛庄)。牙齿里出血——红(虹)口。篱子倒脱河浜里——横泾。一刀劈脱夜明珠——切(七)宝。桥头上撞破头——红(虹)桥。丝网捉鱼——加锭(嘉定)。丝瓜不摘——大长(场)。拍板一响——价(嘉)定。骡子析脚——骡踮(罗店)。甜塌饼破肚——漏糖(娄塘)。两亲家公碰头——男(南)汇。烂船不补——舟破(周浦)。代人照电筒——送光(松江)。三斗米做粢饭——大团。额角头上摆跳板——头桥。菜苋不摘——心长(场)。梁新记牙刷——一毛不拔。海关的钟声——远近闻鸣(名)。九曲桥上散步——走弯路。“大世界”里照哈哈镜——面目全非。崇明的蟹——嘴上讲讲。墙根头绣花——戳壁脚。黄狗插角——装胡羊(装样子)。

㈤ 上海方言常用语有哪些

上海方言常用语:

1、侬好:nong ho(你好)

2、再会:zei wei

3、十三点:se sai di

4、傻瓜:que xi

5、很灵:lao ling guang e

6、你早饭/午饭/晚饭吃过没:nong zo fei /zong fei/ ya fei qie gu le fa

7、谢谢你:xia xia nong

8、笨蛋:gang bi yang zi


(5)上海话有哪些扩展阅读

上海方言: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上海话又称上海闲话,沪语,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话也是吴语的重要代表,与吴语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

㈥ 上海的方言有哪些

总体来说,整个上海地区的方言均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但是根据内部的差别还可以进一步分成几种。
1。崇明方言区
该区域分布于崇明、长兴、横沙等北部岛屿。
2。嘉定方言区
该区域分布于大陆部分北部的嘉定、宝山大部分地区。
3。练塘方言区
该区域分布于青浦西南部地区。
4。上海方言区
分布于上海城区及其附近、浦东、南汇。
5。松江方言区
分布于松江、金山、奉贤、闵行以及青浦大部地区、嘉定部分地区。

㈦ 上海话有哪些粗话啊

啂(nou)娘雷个凑B

㈧ 正宗的上海话有哪些

懈问相:“懈”发音同“解”。例如:纽子解开来,领带解下来。

懈,怠也。例如:吤热天出去我“懈嗒嗒”。

怠而不思动也。即露出懈到懒得开口问起之表情也,形容做事没劲,态度消极、不爽快。例如:人家侪拼命做,只有伊一个人懈问相。

“收骨头”源自苏州话。例如:暑假结束,开学要收骨头了。长假放完了,下礼拜上班要收骨头咯。其实这是简缩版。

收是“收作”的简化。收作可表收拾,如收作房间。亦表整治、管束,如:看倷爷回来哪能收作侬。而骨头是“懒骨头”之简化,江南称懒人为“懒骨头”。

(8)上海话有哪些扩展阅读:

上海话是在上海地区悠久历史中形成的方言,汇聚了吴越江南语言文化的精华,有深厚文化积淀。上海话承载上海这座城市的时代回音、文化血脉、历史记忆。上海要努力建设成一个有个性特色的东方文化明珠,理应继承上海语言文化的灵魂。

上海其他的一些日常用语:

1、找头——找零钱

2、叉头——出租车

3、冲头——不领行情的人

4、钞票——钱

5、谢谢侬——谢谢你

6、啥人——谁

7、帮帮忙——不要帮倒忙

8、汰头——洗发

9、嗲——俏美、优异

10、辰光——时候

11、料丘——不地道、欠正直

12、倒胃口——反感

13、敲定——说定、谈妥

14、笃定——有把握

15、斩(宰)——欺骗、敲诈

16、轧闹猛——凑热闹

17、对勿起——对不起

18、触霉头——倒霉、运气不佳

19、发嗲——撒娇

20、勿搭界——没有关系

㈨ 用上海话的电视剧有哪些

听上海话看上海人看35集电视剧《长恨歌》
这是播放的网址http://ent.sina.com.cn/v/f/chhg/index.html
希望你会喜欢,也祈愿对你有用!

电视剧《长恨歌》是一部具有浓郁的海派特色的经典之作,整体制作非常精致,就是剧中插入的上海话,也是精雕细刻的,处处表现了上海人的生活情趣和海派风味。

电视剧中处理上海话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像《孽债》一样全剧用上海话,但其实台词全是从普通话转译的。另一种做法,就是把上海话的精华语词嵌进普通话中,《长恨歌》就属于后一种。编剧蒋丽萍是从上海话出发的,用上海话的长处去丰富普通话的表达,有

不少是普通话中没有对应的词语的,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传达海派风情的上海话词语运用,也是继承了三四十年代上海电影的传统,像“自来水、电灯泡、马路、洋房、电车、马达、沙发、麦克风”这些词语都是这样被普通话吸收的。

不是在剧中生硬地贴一两个“阿拉”、“开心”等上海话词语上去,就会体现上海特色的。在这个剧里,上海话词语的运用是深入描绘上海人的性格的,并且烘托了浓郁的海派氛围。比如王琦瑶的一句“姆妈”,从声调中就带出了上海人的称呼中亲热的味道。一句“侬走好噢”,就把上海人亲切送客的模样传神地表达出来了。一句“侬夜饭吃过了啊?”听了比“你好”感觉亲热得多,那是上海的标准问候语了。再比如常常在剧中出现也经常在上海人平时生活中听到的“喔唷”一声,语气稍稍不同,却能表达不同的情绪。有时表现上海人的厌恶和埋怨,有时却表现惊讶,有时又表现了不耐烦,如“喔唷,紧张杀了,紧张杀了”。

另外一些描写行为的上海话,比如“心荡到什么地方去了”,“越说越不入调了”,“搭架子”,“最欢喜轧闹猛”,“搭讪外国人”,“骗骗野人头”,“侬不要腾我来”,“侬不是横对吗?”,“不要兜圈子来”等等,也可以从中看出上海人的一些性格和举止。

说人的一种性格,用“像温吞水”,不冷不热;批评人花言巧语,说她“说得花妙”;称赞对方沉着,“涵养来得个好”;说那人看过来的样子,“眼睛定洋洋定洋洋的”,讲出话来使人“冷丝丝”的;叫人别大声激动,还有拟声词的加入:“侬哇喇哇喇的做啥!”煞是传神。这些达意又贴切的上海话体现了上海男女的待人处事的各种风貌。有很多词是不可替代的,普通话中找不到同样细腻意思的对应词。比如“殟塞”、“乌苏”、“头大”、“疙瘩”等等。

当然,电视剧中的那些带有时代特色的语言,如:“面孔红得像杜六房个叉烧一样。”阑尾炎在那个时代称呼为“绞肠痧”,都勾起了老上海对生活的回忆。“当我是救火会?当我是巡捕行?”责问得真是有情有景。70年代的小菜场有“配盆菜”的摊头,用一个“配盆菜”词语表达引申出去说搭配的事,只此一词,就自然使剧情巧妙地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让人感受到片子中表现的深厚的生活底子。

这个片子最珍贵之处是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榜样。有特色的上海方言词语的运用,不但优化了剧本的表演语言,而且挖掘展现了上海地区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这不仅仅是一个传承高雅的上海话的语言问题,还是一个本土化的问题。许多到现在还站得住的作品,都生根于地方文化的深层土壤中,因此有较强的生命力。如以普通话为载体的大量电影文学作品,实际上也渗透着深层的地方文化的底蕴。像《白毛女》音乐以陕北方言中形成的《信天游》为基础,《江姐》中融入了激越的川北号子和吴侬软语的越剧唱腔才如此优美。

越是植根于本地沃土的文化,越能在世界上走得远。那是因为文化越是本土,就越是拥有细致入微的乡情民俗异彩,就越是贴近本真,其语言和文化形态中便蕴含着世界文化的普世精神和永恒价值,深藏着人类人性中共同部分的精髓

㈩ 上海话的日常用语有哪些(发音语)

上海话的重要特点是声母清浊对立,韵母多单元音,读音系统有两套(文白异读),音调保留入声,多字连读有连续变调。

简单地说,清浊对立就是指声母除了清音外(普通话的bp,dt,gk,j,x,h)还有相对应的浊音(bh,dh,gh,jh,xh,hh),即从发音一开始就振动声带。清浊对立继承了古汉语的特点。在现代的日语,英语,法语中都有浊音。比如英语单词stand中,s和t都是清音(基本上对应普通话的s,d),而d是浊音。

入声是指汉语中平、上、去、入四声中的第四声。不要和普通话的四声混淆起来。普通话的四声实际是四调,即汉语四声八调中阴平、阳平、上、去四调。上海话最早的时候和古汉语一致,有四声八调。最近一些声调进行了合并,只剩五调,入声还是保留的,但是比较简化,不区分韵尾,一律用喉塞音结束。简单的说就是一个音发一半,后面被“吞”了回去。

上海话是吴语的一个分支。吴语历史比较古老,可以追溯到唐宋以前,很多字读音和北宋《广韵》中记载的是一致的。所以学习上海话关键要知道一个字的原始面貌,在古汉语中大致是什么样的,是发清音还是浊音,是什么声调。因为普通话浊音都合并到清音了,一些声母甚至转化成了翘舌音(古汉语无翘舌音),入声合并到其他三声。所以要知道这些字的原始面貌,就只能靠学习和操练了。

文白异读是指一个字两种读音。白读用来读传统词汇,文读用来读外来语和新词汇。文白两种读法有的时候可以任意,有的时候如果读错就会显得比较古怪。

连续变调的意思是一段话或者一些连续的字语速快时往往整段音调只由第一个字来定,忽视后面的字其本来的音调。演变异常迅速的上海话正朝着二声调语音系统发展,即只有高低调,类似日语。

上海话和普通话的音调差别如下(5分制):

上海话(新派):
阴平52 阴上334 阴去334 阴入(55)
阳平223 阳上223 阳去223 阳入(12)

上海话(老派):
阴平52 阴上44 阴去35 阴入(55)
阳平22 阳上213 阳去13 阳入(22)

普通话:
阴平55 上214 去51
阳平35

先给你两个上海话拼音方案吧,虽然都是简化版。第一个靠拢普通话拼音,第二个靠拢国际音标。其他的一时半会儿也讲不完,只有靠慢慢学习和操练了。

上海话拼音方案第一式:

声母: b剥 p朴 bh薄 m摸 f福 fh服 d答 t塔 dh达 n钠 l辣
z资 c雌 s思 sh词 j鸡 q欺 jh旗 x希 xh齐
g格 k客 gh轧 ng额 h吓 hh合

韵母: i衣 u乌 yu迂 y字
a啊 o丫 e埃 ao凹 ou欧 oe安
an张 en真 ang章 ong中 ak扎 ek浙 ok作 ik笔
er而 m姆 n唔 ng鱼
零声母阴调i 行前改用y,阳调前改yh;u行前改用w、wh;yu行前用yu、yhu。
鼻音、边音阳调用mh nh lh nhg

声调:凡是声母第二字母是h的,都为阳声调;尾有k的,都为入声:如此区分了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声调;阴平声调除声母h用hr外,其他都用双写声母字母表示。
字母v用于阳入字仅“勿”一字开头的三字组实际读成阴入开头连读变调调式时,作“勿”的声母用,以区别于除“勿”外的阳入字开头的三字组连读变调通用调式。

上海话拼音方案第二式:

声母:p剥 ph朴 b薄 m摸 f福 v服 t答 th塔 d达 n钠 l辣
ts资 tsh雌 s思 z词 c鸡 ch欺 j旗 sh希 zh齐
k格 kh客 g轧 ng额 x吓 h合

韵母: i衣 u乌 yu迂 z字
a啊 o哦 e埃 oa凹 eu欧 oe安
an张 en真 ang章 ong中 ak扎 ek浙 ok作 ik笔
el而 m姆 n唔 ng鱼
零声母阴调i 行前改用y,阳调前改yr;u行前改用w 、wr;yu行前就用yu yru。
鼻音、边音阳调用mr nr lr ngr
声调:凡是古全浊声母、次浊今方案中带r声母开头的音节,都为阳声调;音节尾有k的,都为入声:如此区分了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声调;阴平声调都在该音节最后加字母q表示。
有些人,“米”、“面”读成不同韵母,则以“i”表示“米”的韵母,“ii”表示“面”的韵母。

两个拼音方案都设置模糊音。有些人(主要是新派上海话)韵母an、ang合并,则用ang表示合并后的音;韵母ak、ek合并,则用ak表示合并的音。

日常用语的话先介绍几个(靠拢第二式):

代词:
我:我(老派ngu,中派ngo,新派wu)
你:侬(nong)
他: 伊(yi)

我们:阿拉(ak'lak)、我伲(ngu'gni)
你们:那(na)
他们:伊拉(yi'la)

我的/你的/他的:我个/侬个/伊个(ngu'ek/nong'ek/yi'ek)

这个:个个(gek'ek) 或者 第个(tik'ek)
那个:哎个(e'ek) 或者 咿个(i'ek)
哪个:嚡里个(a'li'ek)

这里:个面嗒 (gek'mi'tak) / 个嗒 (gek'tak) / 个面 (gek'mi)
那里:哎面嗒 (e'mi'tak) / 哎嗒 (e'tak) / 哎面 (e'mi) 或者 咿面(i'mi)
哪里:嚡里(a'li) / 嚡里嗒 (a'li'tak)

数词:
一(yik)
两(liang)
三(se)
四(sz)
五(ng)
六(lok)
七(qik/tshik)
八(pak)
九(ciu)
十(zak)

你好吗?:侬好伐(nong'ho'va)
你吃过饭了吗?:侬饭吃过了伐?(nong've'chik'ku'lek'va)
谢谢:谢谢(zha'zha)
再见:再会(tse'hwe)
不知道:勿晓得(vek'sho't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