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指南 » 上海轨道前期研究要多久
扩展阅读
深圳电信4G怎么样 2024-11-19 20:16:38
在广州怎么去中山大学 2024-11-19 20:15:57

上海轨道前期研究要多久

发布时间: 2022-06-26 06:07:18

⑴ 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将上线,它已经建设了多久

2020年9月份开始修建,截至到目前4个月了。

另外,根据上面的消息,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的列车要到2019年11月才能到位。按照这个时间点,加上上线调试的周期,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计划2020年通车的时间点,还是比较紧张的。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 有着很大的特点:第一条全地下的线路,为数不多一次通车的的线路。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的车型选择,也算是一个建设的里程碑。希望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在2020年可以计划通车。

关于其修建时间:今年9月,15号线首台盾构从古浪路站端头井开始掘进,这标志着工程正式进入盾构施工阶段。目前,15号线闵行段内的站点已全部开工建设,计划于2020年底开通试运营。届时,闵行南部地区居民的出行将得到极大改善。 轨道交通15号线为上海市西部的南北向径向线,途经宝山区、普陀区、长宁区、徐汇区、闵行区5个行政区,它位于闵行的站点共11个,分别是:姚虹路站、吴中路站、朱梅路站、景洪路站、虹梅南路站、景西路站、曙建路站、双柏路站、元江路站、永德路站、紫竹高新区站。

⑵ 上海的交通轨道在什么时候开始施工

上海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交通分析
项目承担单位:上海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
项目主持人:陆锡明
项目参加人员:朱洪 陈必壮

一、项目背景

上海是一个拥有14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城市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年,上海的城市交通取得了突出成就,以高架网络为标志的一批交通设施投入使用。目前,上海将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逐步使轨道交通成为城市公交的主导力量,为市民创造一个舒适快捷的交通环境。

为了适应于国际大都市的特殊地位,上海对城市轨道系统规划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市府领导的指示下进行了国际招标,最后邀请法国SYSTRA公司与规划设计院合作负责规划设计上海轨道交通系统方案。而其中运用公交规划模型进行的交通分析起到重要作用。

二、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分析

(一)90年代交通发展的回顾分析

90年代的上海是交通大发展的时代。与80年代中期相比,1999年道路设施增长了1倍多,机动车增长近一倍,市民出行的机动化程度有了显着提高。

其一,在道路建设方面。交通投资不断增加,建成了以高架道路为骨架的城市高等级的道路系统,获得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适应机动车适度增长,维持道路正常运行的效果。但是社会各界也逐步意识到,道路建设速度与车辆增长速度之间的矛盾。尤其是高架道路建成3年后,本身也出现了拥堵,城市交通问题依然很突出。目前城市道路主要被小汽车所占用,但是所能承担的人员出行量不到11%,显然获得一个高效的客运系统需要发达的公交网络支持,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能够较好的实现这一目标。

其二,在公交建设方面。公共交通在这20年来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公交车辆逐年递增,由90年代初的4千多辆增长到现在的1.5万辆,线路向城市新建小区逐步延伸。地铁1号线的投入运营,更是打破了原有单一公交模式的格局,其线路长度不到公交线网的0.5%却承担了5%左右的公交客运量,可见轨道交通的特殊优势已经显现。随着个体交通工具的发展,公交的市场份额较80年中期有了显着的下降;随着公交服务水平的提高,目前公交客运又呈现出逐步回流的迹象。

其三,在人口疏散方面。随着城市外围住宅小区的发展,大约100万城市中心区人口迁移到了城市外围区,中心区人口过密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拥挤区域的交通量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疏解。但是,市区就业岗位数却没有减少,从而造成部分市民出行距离加长,在公交线路尚未及时布设至新建小区的情况下,助动车等适应于长距离的个体交通工具得到了迅猛发展。

(二)城市交通发展前景判断

首先,把握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思想确定远景城市人口用地布局。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利用上海的土地资源;调整和改造中心区城;更好地发展浦东新区;完善和发展上海新城和郊区;在郊区积极创建中心城镇; 建立四级城市; 形成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未来人口将逐步向外疏散,浦西人口密度将有所降低,内外环之间人口密度增加,特别是浦东新区的人口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郊区新城也将受到重视并得到发展。人口与就业发展见表1-1。

表1-1 总体规划人口及岗位在各地带上的分布状况

地带 常住人口(万人) 岗位(万人)
远景年 1995年 远景年 1995年
浦西内环内 255 396 216 222
浦西内外环之间 335 279 189 131
浦东 210 137 128 88
主城外 800 568 367 331
总计 1600 1380 900 772

其次,把握城市交通发展战略预计远景年公交出行比重与总量。上海是一个机动化程度很低的城市,不仅千人机动车拥有率只有61辆,而且自行车和步行出行占了全部出行的70%,人均机动方式出行仅1.03次,远低于东京的1.95次和香港的2.95次。这样的交通发展状况显然滞后于上海经济的发展速度,随着公交服务水平提高以及小汽车的发展,人们的出行行为必然将发生深刻的变化,非机动方式向机动化方式的转移的动力是不可阻挡的,但是其转移的主要方向则可通过交通政策与交通规划加以引导的。据此通过交通战略的分析,确定上海远景年人均出行次数将达到2.57次,全市日均出行总量到4562万人次,公交比重和出行总量分别为46%和2112万人次。

表1-2 上海市远景年公交出行的空间分布(万人次)

中心区 外围区 浦东新区 郊县新城 总计
中心区 317 201 93 44 655
外围区 201 277 63 72 613
浦东新区 93 63 186 59 401
郊县新城 44 72 59 268 443
合计 655 613 401 443 2112

三、网络编织阶段的交通分析

(一)识别客运走廊

SYSTRA在网络编织时采用了两种方法用于捕捉乘客流向。

其一,为"经验判断法"。这种方法主要根据人口与岗位分布情况,并设定影响范围,通过对线网覆盖率的判断来确定线路的走向。这样的做法较为简单,只需将人口与岗位分摊到交通小区中并打印出相应的人口与岗位分布图,在此底图上就可根据经验判断画出线路走向。但是由于这种方法仅考虑了人口密度的分布情况,而忽视了人员出行行为的不同。因此在线路布设有可能与客流的实际流向不完全吻合。

其二,为"期望线网法"。这一方法必须借助于上海交通所开发的交通预测模型,也可称作蜘蛛网分配技术。这有别于城市交通规划中较常使用的期望线。期望线指的是根据客流确定粗细的OD对连线,其主要的缺点在于:一是在交通分区较细的情况下连线过多难以识别;二是空间连线为物理意义上的交通联系,较少考虑小区之间的路径选择。

而利用蜘蛛网分配技术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所谓期望线网是指各形心点相连的虚拟空间网络,在该网络上采用"全有全无的方法",将公交OD出行矩阵一次分配至该网络上之后,可以识别出客流主流向,由于网络分配图也反映了客流在交通小区间的路径选择,因此我们也能够方便地走到客运走廊。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轨道交通规划,因为轨道布线并不需要完全沿道路布设,而蜘蛛网分配技术在寻找客流走向时则完全摆脱了道路设施的约束。用此方法编织的轨道网络,往往能与地面上行驶的公交车辆形成一种互为补充,从而提高了整个公交系统的服务范围。

(二)交通分析参与网络方案选择

SYSTRA在提交中间报告时,根据不同的服务功能确定了设计了四套可供选择的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方案。四套方案各具特色,主要区别在于市域线路的选择上。我们不仅仅进行了客流预测,还预测了客运周转量,分析交通直达性和乘客出行时间。例如方案一和方案二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市域线路直接穿越市区,后者则在外围实现市域线路和市区线路的换乘。从客流来看前者客流量比后者少了100多万,但是客运周转量却略高,而且乘客换乘系数较小,乘客适用轨道花费的时间较小,由此认定方案一优于方案二。

根据交通分析以及其它多项评价指标的比较,最终方案三被法国专家选定为推荐方案。而该方案的各项交通指标同样也表现出了的优势:客运周转量明显高于其它三个方案,乘客平均换乘系数最高,乘客出行时间最短,客运总量仅次于方案二。而方案二多出的客运量是由于郊区乘客进入中心区需要一次换乘造成的。因此,交通分析结果支持了SYSTRA的选择。

(三)根据客流分析修正网络编织

对利用"经验判断法"和"期望线网法"初步编织的轨道网络进行客流分析,对每条线路的客流进行分析,将客流相对较小的线路加以调整或者删除。在SYSTRA中间报告推出的推荐方案设定的M2地铁线路远景年全线客流只有20多万,高峰高断面客流仅1万多,因此在最终报告的优化方案中就去除了这一线路。

四、网络系统的交通分析与评价

(一)客流分配技术

上海的交通规划模型始建于1986年,其后在外方顾问公司的帮助下,经过多次修正和检验。尤其是1995年第二次交通大调查之后,不仅及时更新了基础数据,而且对模型进行了深化。公交规划模型是以客流分配为主体的兼含出行生成、分布、出行方式划分、公交运营系统评价等多元素的综合性计算机软件包。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不管是延伸还是新建线,都是以满足交通需求为其主要目标的。交通需求一般包括客运量、客运周转量、人小时、最高断面流量和平均乘距。利用交通模型能够获得这些关键的数据。对于上述三个方案我们都利用EMME/2软件进行了统一的编码和输入工作。并获得三个电子化的模拟网络。这一模拟网络包括轨道网络、地面公交线路以及道路连线,线网的基本属性(诸如旅行速度、发车间隔、模式和线路长度等)在路网中都能有所反映。 客流分配模型与蜘蛛网分配有所不同,后者采用的是最短路径的分配方法,而前者则采用了最佳战略法。最佳战略法对出行消耗的时间度量进行综合加权,这些时间度量包括候车、上下车、步行和车内等多个因素。运用这套方法得到的客流结果具有较高的拟合度。

(二)评价指标的确定

利用交通预测模型从系统功能、网络结构、分期建设和社会贡献四个方面对各轨道网络方案进行评价和分析,并以此确定四类评价指标。

表4-1 轨道网络网络方案评价指标体系

一、系统功能 1轨道运营状况 分地带客运周转量统计
分地带客运量统计
平均乘距
2轨道在全市交通中的地位 客运周转量占全公交比重
客运量占全公交比重
3轨道交通服务水平 乘车直达性
平均乘车耗时
二、网络结构 4网络规模 分功能的线路条条数统计
分地带的线路长度统计
分地带车站统计
分规模和功能的换乘枢纽统计
5轨道网络水平 分地带的线网密度
三、分期建设 6轨道运营状况 分地带客运周转量统计
分地带客运量统计
7轨道建设情况 线路建设长度
8轨道网络客运强度 人公里/KM
人次/KM
9投资效果 元/人公里
四、社会贡献 10减轻道路交通压力 地面公交承担客运周转量的下降
(分地带统计)
11 城市地价增值 取决于车站密度(分规模分地带统计)

(三)轨道系统网络方案交通分析

根据总体规划远景年的发展目标,确定远景年的公交出行需求,以此为基础,利用公交规划模型对全网经行了交通分析。预计到远景年,SYSTRA轨道网络方案大约可以吸引1620多万客流,客运周转量高达1.98亿人公里。市域线路和市区线路分别通过平均乘距反映了不同的功能:前者在15-20公里,服务于中长距离的乘客;后者在7-10公里,服务于中短距离的乘客。客流的最高断面出现在现有的两条轨道线路上。客流预测分析结果见表4-2。

轨道交通客流分配

表4-2 线路客流预测分析指标

上客量 人公里 人小时 最高断面流量 平均乘距 客运强度
Region rail 7188567 126578440 2204648 460586 17.6 1.4
r1 2592265 45636036 822288 460586 17.6 1.9
r2 2392866 43869152 758897 444423 18.3 1.9
r3 1009733 16327294 277132 161492 16.2 1
r4 1193703 20745954 346332 212299 17.4 0.8
Metro 7373605 57812504 1446610 332178 7.8 3
m1 1107363 9874803 250139 269954 8.9 3.3
m2 645696 4452803 111090 181193 6.9 3.1
m3 1012678 10769784 270774 229870 10.6 2.4
m4 1060699 7423713 184709 173989 7 3.1
m5 835930 5214879 130498 162532 6.2 3.6
m6 1153289 8968470 221005 332178 7.8 3.8
m7 787929 5301197 132926 169948 6.7 2.5
m8 770020 5806846 145470 202064 7.5 2.5
Light rail 1647322 11836951 395593 119630 7.2 1.4
l1 273191 1456404 48995 74190 5.3 1.6
l2 182852 1102772 36952 54277 6 1.2
l3 407852 2981510 98639 82136 7.3 1.3
l4 448090 3892612 130215 119630 8.7 1.6
l5 335337 2403657 80791 91718 7.2 1.3
Rail transport 16209496 196227984 4046854 460586 12.1 1.8
Urban-bus 9543806 33095244 1871009 63542 3.5
Suburb-bus 7615324 57069044 2562814 99720 7.5
All 33368616 286392352 8480681 460586 8.6

表4-3 分地带统计的客流分析指标

上客量(万人次) 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
地面公交 轨道交通 合计 地面公交 轨道交通 合计
内环线以内 浦西 362 629 991 1422 5187 6609
浦东 132 154 286 428 1467 1895
小计 494 783 1277 1850 6653 8504
内外环之间 浦西 423 373 796 1482 4215 5697
浦东 171 159 330 755 1862 2616
小计 594 542 1155 2236 6077 8313
中心城合计 1088 1315 2403 4086 12731 16817
外环线以外 590 305 895 4730 7143 11873
合计 1677 1659 3336 8817 19873 28690

五、结论

传统的轨道交通规划,大多是根据人口分布情况,由规划人员依据多年来的实际经验在图纸上画出线路。即便是用到了交通模型,其功能也仅局限于客流预测,也很少根据其得出的分析数据来修正规划方案。如果没有掌握人们的交通特征,依据经验往往会不能理解客流预测获得的数据,甚至对预测结果产生怀疑。例如某人口密集的地区,按经验判断地铁车站设在其内一定会吸引很多客流,但是为什么客流预测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呢?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与线路走向很有关系,线路走向并不是这地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向,那么在这里设站的意义就不大了。借助于客流分析模型,客流主流向就比较容易把握了。

由此可见,交通分析是轨道交通规划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客运走廊的识别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赖于成熟交通模型的支持;二是网络方案的优化过程是一个使用交通模型反复测算的过程;三是轨道网络方案的系统评价离不开交通定量分析。因此,一个完整的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交通分析将贯串于始终。而由交通分析参与的轨道交通规划,使得规划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⑶ 上海轨道交通20号线

早着呢!

下面向楼主汇报一下目前20号线的进展情况:
1、上海市规划局2004年批准了选址方案:
轨道交通20号线(青浦线)是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浦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项目,领导非常重视,群众十分关注。20号线线路规划选址方案已于2004年经上海市规划局批准同意,线路从虹桥西站开始向西进入徐泾,途经徐泾、赵巷、青浦新城,朱家角至东方绿舟,全程35公里。

2、未能列入市轨道交通“十一五”计划:
由于20号线的上游车站虹桥西站的站位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开工建设之前一直处于方案研究比选阶段,上游车站站位的不确定造成了20号线在与市区地铁线路的链接上不具备开工建设的条件,直到2006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开工建设,虹桥西站的站位才最终确定下来。
因此,20号线未能列入上海市轨道交通“十一五”的建设计划。

3、方案已上报国务院:
20号线作为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0-2020年)中13条线路中的一条新建线路已于2009年2月经市发改委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2009年4月初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也已发布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0-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4、青浦区正委托上海城市建设研究院进行可行性研究:
目前,青浦区已委托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开展20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已进入项目立项申报阶段,区政府将按照轨道交通的建设程序,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的力度,认真做好线路方案优化、站点综合开发规划、项目投融资研究等工作,争取该轨道交通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以上就是20号线目前的最新进展。至于何时开工,还没有列入议事日程。

⑷ 2030年上海轨道交通规划、、、求真假、、、、、

发改委只批了1~22号线的规划,再之后的编号全是网友猜测的,即使有些许真实,改动的可能也相当大。

⑸ 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延伸到奉贤金汇吗

摘要 2021年第二季度到来的时候,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南延伸到奉贤区又有新地图,除此之外,通向奉贤城区的还有两条市域铁路。

⑹ 上海2050年轨道交通规划

法律分析:1.奉贤部分

仅有5号线

未来将有15号线南延伸线、奉贤线、曹奉线、南枫线、5号线平庄公路延伸段。

2.临港部分

16号线是祖先,未来有南枫线及其支线(浦东铁路改造得)

南枫线可能在临港设临港火车站与16号线换乘

3.南站部分

目前仅有1、3、金山线,今年会通15号线!

此外还有机场联络线的南站联络线(暂不明确是否办理客运业务)

4.东站部分

上海东站设立为国铁沪乍线、沪通线、甚至为洋山港的铁路线路做准备。改善国家铁路浦东轻、浦西重的局面。

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有机场联络线、21号线东延伸段、曹奉线、东西联络线、南枫线开通。

5.松江部分

先仅有金山线、9号线。

未来有12号线西延伸、23号线二期、嘉青松金线:东西联络线。

6、西站部分

11号线与15号线会在上海西站换乘。

未来有20号线、南何线(预计)。

法律依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规划提出上海至2035年并远景展望至2050年的总体目标、发展模式、空间格局、发展任务和主要举措。规划提出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构建由“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组成的城乡体系和“一主、两轴、四翼;多廊、多核、多圈”的空间结构;完善由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动区)、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和社区中心四个层次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中央活动区包括小陆家嘴、外滩、人民广场、徐家汇等区域,16个城市副中心包括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金山滨海地区、崇明城桥地区的核心镇中心;形成城际线、市区线、局域线“三个10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基本实现10万人以上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全覆盖;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达到99%左右。至203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左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以上;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左右。

⑺ 上海的地铁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不含磁浮示范运营线),覆盖徐汇、长宁、静安、黄浦、闸北、普陀、卢湾、虹口、闵行、宝山、浦东新区、杨浦、松江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11亿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436.2万人次(2008年12月31日),最高换乘客流达116.7万人次。 早在1958年,上海市就开始地铁建设的前期准备,当时苏联专家断言上海是软土地层,含水量多,因此不宜建设隧道工程。1963年在浦东塘桥采用结构法用钢筋混凝土管片衬内试挖了直径4.2米的隧道,用于验证粉沙性土质和淤混质粘土质中建设隧道的可行性。1964年在衡山公园附近又开挖了代号为“60工程”的地铁试验工程。因内径偏小不能行驶大型车辆而以失败告终。70年代末在漕溪公园的地底下,又尝试了第二条试验隧道的掘进,投资达四千多万人民币,上下行总长1290米。细心的乘客可以发觉这段线路采用结构法修筑地下连续水泥墙(方形隧道),与此后采用的盾构掘进(圆形隧道)有明显不同。这段线路现在作为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的正式路线使用。 1989年5月,中德双方正式签署了4.6亿马克的地铁专款贷款协议书,1990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同意,上海地下铁道工程(新龙华站至上海新客站,即今锦江乐园至上海火车站)开工兴建。经过地铁工程建设者不解的努力,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第一条线路—一号线南段(徐家汇-锦江乐园)建成通车。1995年4月10日,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全线(上海火车站站-锦江乐园站)建成通车。

⑻ 上海轨道交通未来的17号线什么时候造好

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一条规划中的轨道交通路线。起讫点大致为共青森林公园经南翔站至莘庄,其中虹桥火车站站至宝山工业园区17.2公里,13站的一期工程为上海2010~2020年建规划建设线路,宝山工业园区以东线路尚无时间表。

⑼ 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的工程建设

18号线一期工程从北至南纵贯宝山、杨浦、浦东三区,北起长江南路,南至航头,中间设26座车站,规划可与14条线路实现换乘。预计2015年底前将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并开工,计划2020年前建成。
2015年1月,市发改委日前对轨道交通18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作出批复,此举意味着18号线已获得“准生证”。全长36.8公里的18号线将于年内开工建设。值得注意的是,开通初期线路配车达到50列,为在建线路初期配车较高值。
截至2015年8月,沪18号线一期工程共26座车站中已设计公示18座车站,分别是殷高路站、政立路站、沪南公路站、周浦站、繁荣路站、沈梅路站、鹤立西路站、下盐路站、航头站、江浦路站、江浦公园站、丹阳路站、民生路站、杨高中路站、芳芯路站、龙阳路站、北中路站、御桥站,并且工程前期各项工作招投标正有序进行。

⑽ 上海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

截止2010年6月30日,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已开通运营11条线、267座车站,运营里程达410公里。(不含磁浮示范线)

具体各线情况如下:

轨道交通1号线南段(锦江乐园-徐家汇)于1993年4月9日投入观光运营,1号线全线(锦江乐园-上海火车站)于1995年4月10日试运营,南、北、北北延伸段分别于1997年7月1日、2004年12月28日和2007年12月29日开通试运营。1号线(富锦路-莘庄)长近37公里,共设28座车站,是一条纵贯上海南北走向的交通大动脉。线路识别色:红色。

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龙阳路站-中山公园站)于1999年10月20日投入观光运营,2号线(张江高科站-中山公园站)于2000年12月26日建成试运营,西延伸段于2006年12月30日开通,东延伸一期于2010年2月24日开通,西西延伸于2010年3月16日开通,东延伸二期于2010年4月8日开通。2号线(徐泾东-浦东国际机场)全长约60公里,投入运营车站31座,是一条横贯上海市区连接浦江两岸的东西向线路。线路识别色:绿色。

轨道交通3号线(上海南站-江湾镇)于2000年12月26日建成试运营,北延伸段于2006年12月18日开通。3号线(上海南站-江杨北路)长约40公里,共设29座车站,是一条环绕中心城区以高架为主的地铁线路。 线路识别色:黄色。

轨道交通4号线于2005年12月31日开始“C”字形试运营,2007年12月29日实现环通运营。4号线长约34公里,共17座车站(不含共线段车站),与轨道交通3号线接轨成环。线路识别色:紫色。

轨道交通5号线于2003年11月25日建成试运营,全线位于闵行区。5号线(闵行开发区-莘庄)长约17公里,共11个车站。其中,除莘庄站为地面车站,其余10个为高架车站。线路识别色:紫红色。

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于2007年12月29日建成试运营,全线位于浦东新区境内。6号线(港城路-灵岩南路)长约31公里,设车站27座,其中高架车站8座,地下车站19座。线路识别色:品红色。

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工程于2009年12月5日建成试运营,线路长34.38公里,投入运营车站27座,是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一条南北向的骨干线。线路识别色:橘红色。

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于2007年12月29日建成试运营,8号线二期于2009年7月5日建成试运营。8号线二期与8号线一期(市光路-耀华路)贯通后,线路长37.5公里,投入运营车站28座。8号线在人民广场与1、2号线形成大型轨交换乘枢纽,并在西藏南路站与4号线形成立体“十字”交叉换乘。 线路识别色:蓝色。

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于2007年12月29日建成试运营,9号线二期工程于2009年12月31日建成试运营。9号线(松江新城-杨高中路)长约46公里,投入运营车站23座,是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重要的市域级骨干线路。线路识别色:淡蓝色。

轨道交通10号线于2010年4月10日建成试运营。10号线(航中路-新江湾城)长29.6公里,投入运营车站27座。线路识别色:淡紫色。

轨道交通11号线一期的主线于2009年12月31日建成试运营,11号线支线于2010年3月29日试运营。全长约43.6公里,投入运营车站19座。线路识别色:深红色。

13号线世博专用线(世博大道-马当路)长约5公里,仅作为世博园内专用轨道交通,马当路站、卢浦大桥站、世博大道站仅限持世博门票乘客使用,与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路不联通。世博会后暂停对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