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南京条约后 上海的那些租界(当时的市区)以前属于哪里
闵行区倒真的未曾被租界过。
当时在上海的租借,主要分为三块。
法租界: 主要位于上海市区的卢湾区和徐汇区内,东部狭长地带则伸入黄浦区,即今天的南京东路步行街至外滩一线,并在外滩占据约三分之一的地带,向南便是上海县城(即今豫园城隍庙);西部则延伸至徐家汇天主教堂和交通大学(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一带;而南面基本以肇嘉浜(今肇嘉浜路)和陆家浜(今陆家浜路)为界,两浜的南面为上海县辖境。
公共租界: 原称英美租界,分东西中北四区,中区即今黄浦区北部,占据外滩三分之一,南面与法租界毗邻;北区为苏州河北岸的闸北区至火车站一带,北面临着日租界;东区包括今虹口区和杨浦区南部浦江沿线,北面毗邻日租界;西区则占据今静安区和普陀区苏州河南岸,北侧以苏州河为界,往北就是上海县辖境。
日租界: 主要在今闸北,虹口和杨浦区一带,以苏州河为界与公共租界隔开,淞沪抗战后公共租界的东区被日租界吞并。
⑵ 上海曾经有多少个租界都是什么租界有什么特征范围是如何划分的那些租界在现在的上海是哪里追分
上海曾经有多少个租界,分别为:
1英租界,1845年11月29日,英方与上海道签订了《上海土地章程》,设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租界—英租界。上海英租界从1845年11月设立开始,至1943年8月结束,历时近百年。在近代中国史上,上海的外国租界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租界划定黄浦江以西,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厂(今北京东路)以南,界路(今河南中路)以东。后又扩展为北至苏州河,西至泥城浜(今西藏中路)。
2美租界,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美国领事向苏松道台要求划虹口一带为美国租界。次年,以口头协定,以苏州河北岸虹口地段为美租界。
1863年6月,美国领事与上海道签订章程,美租界西面从护界河对岸(今西藏路桥北堍)起,向东沿苏州河及黄浦江到杨树浦向北3里止,再从此向西划一直线,复回到护界河对岸,形成了一个不等边直角三角形,占地346.67万平方米。
3法租界,1849年4月6日法国与上海道正式签字换文,上海法租界就此建立,上海法租界是法国在旧中国四个租界中面积最大、发展最好的一个租界。法租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达到发展的顶峰,并在1943年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法租界起初范围南至护城河,北至洋泾浜,西至关帝庙诸家桥,东至广东潮州会馆沿河至洋泾浜东角,1914年,法租界通过越界筑路将新界扩至北自长浜路(今延安中路),南到斜桥,东达麋鹿路(今方浜西路)、肇周路、斜桥,西至徐家汇(今华山路)一线。
由此为开端,越界筑路正式成为了一种实际意义上的扩张租界的手段,越界筑路区成为“准租界”。公共租界因此大受鼓舞,此后二十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越界筑路行动,到日军侵华前夕,公共租界的越界筑路区达到四万七千亩,甚至超过了公共租界本身的面积。
4上海公共租界,1863年9月,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1899年公共租界大规模扩张,北至上海、宝山两县的交界处(今天目东路),东临周家嘴(今平凉路军工路),西达静安寺。整个租界划分为中、北、东、西四个区。
上海公共租界在中国租界史上是面积最大,经济最繁荣、法律最完善、管理机构最庞大,发展最为充分的一个租界。今北黄浦、静安以及虹口、杨浦两区南部沿江地带是上海公共租界(英美租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上海是中国最早植入西方城市管理理念和制度的城市。上海租界也是中国最早移植现代法治的地方。租界作为实际上的“国中之国”,拥有自己的立法主体和立法权。体现现代法制的法规体系、法规结构、审判制度、律师制度和监狱制度等都最早出现在上海租界。
(2)老上海法租界在哪里扩展阅读:
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正式开端口。开端口前的上海虽已立县500年,但只是东南海滨的一个县城。由于租界的建立和扩张,上海城市的性质、结构和形态等都发生了巨大转型。随着港口建设加快,上海从封闭型的县城转换为外向型通商港城。
城市建设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到1911年,租界内外道路总长度已达110英里,形成了现代城市道路网络。租界呈现出“十里洋场”的繁荣景致。上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迅速提升,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已成为远东最大的城市。
与之相对的是,租界也经历多次扩张,到1915年上海租界总面积已达48653亩,是1845年的57倍多。至1936年,上海租界总人口已超过160万,形成了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三分天下的奇特格局。
⑶ 老上海法租界在哪里
摘要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上海法租界,是上海的两个租界之一(另一个是上海公共租界),主要位于上海市的卢湾区(已并入黄浦)和徐汇区两区内,东部狭长地带则伸入今黄浦区。上海法租界是近代中国四个法租界中开辟最早、面积最大、也最繁荣的一个,另外三个分别是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和广州法租界(沙面)。
⑷ 上海市以前的法租界、英租界、日租界在现在的哪个区哪条路
1,上海法租界上海市的卢湾区(已并入黄浦)和徐汇区两区内,东部狭长地带则伸入今黄浦区。
2,上海英租界位于今天的上海市区中部。
3,上海日租界在虹口吴淞路一带,以及北区越界筑路的北四川路(北段)、狄思威路等处。
(4)老上海法租界在哪里扩展阅读;
上海公共租界;
1,上海公共租界(又名英美租界)是近代中国出现的第一个租界,由原英租界与美租界于1863年9月 合并而成。
2,上海公共租界居住的主要人群有华人,英国人,美国人,德国人,日本人,葡萄牙人,犹太人,印度侨民。
3,贸易有英商怡和洋行,英商太古洋行,英商宝顺洋行,美商旗昌洋行,德商礼和洋行,丹麦宝隆洋行。
4,上海公共租界的路名的特点是,以中国地方和外国人物命名。
5,公共租界中区集中了上海大部分的主要旅馆,外资旅馆包括华懋饭店、汇中饭店、都城饭店,华资旅馆包括扬子饭店 (上海)、东方饭店 (上海)等。
(4)老上海法租界在哪里扩展阅读来源;网络-上海英租界地点
网络-上海公共租界
网络-上海法租界
⑸ 求具体老上海法租界的范围
上海法租界主要位于上海市的卢湾区(已并入黄浦)和徐汇区两区内,东部狭长地带则伸入今黄浦区。
1849年4月6日麟桂与敏体尼正式签字换文,上海法租界就此建立,此时的法租界仅有986亩。1900年经历小幅。
1914年开始大幅扩张成立法新租界,1920年代发展成上海最好、最高级的住宅区。1943年7月30日,汪精卫政权收回最为重要的上海法租界,改称第八区,法租界历史旋即宣告结束,历时近百年。
(5)老上海法租界在哪里扩展阅读
1910年,上海法租界内华人超过10万。抗战前将近50万。孤岛时期更增加到825342人。
1943年2月23日,法国维希政府宣布,同意放弃在华租界。1943年6月5日,汪精卫政权先收回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和广州法租界。
1943年7月30日,汪精卫政权收回最为重要的上海法租界,改称第八区。上海法租界宣告结束,历时近百年。(1943年8月1日,汪精卫政权收回上海公共租界)。
⑹ 上海法租界在哪里
上海法租界在上海市的卢湾和徐汇区两区内。
上海法租界是法国在旧中国四个租界(广州湾不是租界,归属法属印度支那管辖)中面积最大、发展最好的一个租界。
法租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达到发展的顶峰,此后随着日军全面侵华,法租界短暂地成为日占上海中的孤岛,并在1943年由当时的傀儡维希法国政权移交给傀儡汪精卫政权,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6)老上海法租界在哪里扩展阅读:
法租界在旧上海保持了高度的独立性,整个上海法租界是旧上海最高级的住宅区,建筑风格可以说整齐划一。英桐之所以在我国被称为法国梧桐,也因为其是由法国人首次引入我国并种植于上海法租界内。
上海作为东方巴黎的美誉也是得名于法租界,因其建筑风格独立于公共租界及华界,与万里之外的巴黎几乎相同。法国人始终对于法租界保持了极大的控制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上海法租界
⑺ 以前上海老法租界是现在哪
大致位于今上海市卢湾和徐汇两区内,东部狭长地带(今金陵东路及中山东二路一带)伸入今黄浦区。它是近代中国4个在华法租界中开闢最早、面积最大、也最繁荣的一个。同时也是上海的两个租界之一
⑻ 法租界在上海哪个区
黄浦区。
上海法租界是法国在旧中国四个租界(广州湾不是租界,归属法属印度支那管辖)中面积最大、发展最好的一个租界。
法租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达到发展的顶峰,此后随着日军全面侵华,法租界短暂地成为日占上海中的孤岛,并在1943年由当时的傀儡维希法国政权移交给傀儡汪精卫政权,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历史:
因为诞生于英租界之后,从英租界南界洋泾浜至县城北墙,后来向西拓展到顾家宅、关帝庙一带,向东则占据了上海县城东北的一片沿江土地。因此,一开始的法租界宛如一个开口向下的C。
抗战之后上海市区的划分逐渐成型,在90年代,老法租界分身于黄浦、南市、卢湾和徐汇四区之内,不过到今天也只有黄浦和徐汇两家了。
而且说起法租界,更多会想起法国梧桐和花园洋房的新法租界,这些主要在今天的衡复风貌区,但法租界更早的风采却已经慢慢在城市更新中消失了。
⑼ 谁能告诉我英法租界在上海哪个区
英租界是整个上海最大的,而且也是最发达的地段。位置在当时苏州河以南,静安寺以东,洋金浜(今天的延安路)以北地区,李家庄〔北京东路〕以南的土地,
确定英租界西部界线为界路〔河南中路〕。
到1848(道光廿八年),英租界扩张,西部界线至泥城浜〔西藏中路〕。
上海法租界位于上海市卢湾和徐汇两区内。自1849年开辟,到1914年大扩张
⑽ 上海以前的各租界位于现在那个区
上海法租界,主要位于上海市的卢湾区(已并入黄浦)和徐汇区两区内,东部狭长地带则伸入今黄浦区。上海公共租界,主要位于上海市的虹口区和闸北区。
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苏松太兵备道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George Balfour)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也有称《上海租地章程》)(The Shanghai Land Regulations),设立上海英租界。此后,美租界、法租界相继辟设。1854年7月,英法美3国成立联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 在租界中,外国人投资公用事业,兴学办报。租界当局负责市政建设,颁布一系列租界管理的行政法规。租界也成了中国人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的制度的一个窗口。 (上海公共租界旗。在圆圈中央是各个国家的国旗:左上方为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右上方为俄国、丹麦、意大利、葡萄牙,下方为瑞典、奥地利、西班牙、荷兰的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