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有一枚中华民国22年的1元硬币,正面是孙中山的头像,背面是两个帆船像和壹圆字样,现在值多少钱
两个帆船?
22年只有一个帆船
22年价位在700到900
给你提供地址你可以去问问吧
上海古玩市场
上海城隍庙第一购物中心三楼“古玩有限公司”
上海城隍庙三牌楼路“汲古斋古玩商场”
上海丽水路88号三楼“古玩公司”
上海福州路406号“东方集邮公司”
上海福州路“古籍书店”
上海福州路465号“上海书城”
上海福建路“古玩收藏街”
上海南京路“新华书店”
上海南京西路694号“集邮大楼市场”
上海电视台礼拜5人多地摊南京西路688号“古玩市场”
上海南京东路422号“朵云轩”
上海福建南路136号“新文化书店”
上海金陵东路到老北门的盛泽路“外文书店”
上海中华路1351号“群众书店”
上海南市区方浜中路#265“藏宝楼”全国古玩中心地位
上海卢湾区鲁班路386号“淮海旧货商场”
上海大木桥路88号“云洲室内邮币卡古玩礼拜日地摊人多市场上海第二大古旧物交易市场”
上海天裕楼三楼大厅“老庙邮票市场”
上海东台路浏河路“收藏市场”
上海山东南路54号“盆景协会经营部”
上海福建中路#120上海旧书店
上海虹口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收藏市场”
上海霍山路(近许昌路)“杨浦收藏品市场”
上海徐汇区龙华旅游城古玩一条街
上海黄河路301号“交运邮社”
上海泰康路“琉璃厂市场”
上海广东路“一条街文物古玩市场”
上海延安中路789号“书刊交易市场”
上海华凉路1500号“东方集邮公司”
上海梧州路185号“东方集邮公司”
上海福州路406号“东方集邮公司”
上海东新路34号“造币厂门市部”
上海北京西路1804号“造币厂门市部”
上海南京西路801号“造币厂门市部”
上海怀德路“洋浦古玩市场”
上海高雄路2号“南泉民间收藏品商店”
上海长乐路339/12“道生殿旧货店”
上海北京东路40号“友谊商店”
上海瑞金二路410/3“新文化书店”
上海江西中路457号“国际藏品公司”
上海打浦路#433淮海旧货济南店
上海鲁班路#386淮海旧货鲁班店
上海公平路#462第35室淮海旧货公平店
上海静安寺古玩城
上海卢湾区局门路600号“卢工邮币卡交换中心”
上海中百一店东楼5层“邮币卡专卖店”
上海市曹安花鸟市场内古玩市场曹阳八村
南京西路旁旁江阴路口花鸟古玩市场。
上海市外滩江西中咯309号协群旧货商店
上海市城隍南方商厦地下室古玩邮币卡市场
上海济南路#173淮海旧货鲁班店
上海市方浜中路459号地下室城隍庙珍宝店
上海襄阳南路218号现代电子城内3楼古玩市场2家
上海市金陵东路68号上海友谊商店3楼文物柜台
上海兰馨大戏院旁文物商行
㈡ 一元钱在六十年代能买什么
一斤猪肉。那时候猪肉是城市人口一人一个月是8两猪肉,凭猪肉票+8毛钱购买。农村非农业户口一人一个月是4两猪肉,也是 凭猪肉票+8毛钱购买。但在黑市,猪肉价格是7-9块钱一斤,而且猪肉大家都喜欢买肥肉,不要瘦肉,因为肥肉可以熬油。
一块钱的购买力已经很低了,但在六十年代可是一笔“巨款”,六十年代有国家的“每人储蓄一元钱”宣传海报。每人储蓄一元,全国可以积累7亿元。按照这种说法可推算出当时中国有7亿人口,因而,这张海报应当发行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2)一元钱在上海哪里买到扩展阅读
十块钱大概是当年比较基层的岗位一周的薪水,月薪40左右的比较普遍,当然广大的农民兄弟十块钱要挣一个月,当年工人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聚沙成塔的7亿元,可建铁路1204公里,建年产10万纱锭纺织厂32座,建5万吨化肥厂12座,建年产100万吨钢铁厂2座;女农民的版本另有诠释:可购化肥500万吨,购拖拉机5万台,购解放牌汽车48200台。
新中国建国后的30年间,家家户户过的都是紧日子。那时人们的收入大抵用来吃和穿,解决家庭温饱,很少有闲钱可存,导致了居民储蓄率始终在低位徘徊,且看统计数据说得明白无误:“1978年全国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仅为21元。”
㈢ 20世纪60年代,一元钱能买什么
60年代一块钱可以买1斤猪肉。
1963年后按当时普通工人的平均月工资,大概在40元左右。湖南带骨头猪肉0.75元/斤(四张肉票)。广州无骨猪肉1.00元/斤(四张肉票)。
以广州算,10元可买10斤。如果没有票,买别人的肉票也是一元四张票,大概是二元一斤,10元能买五斤肉。
(3)一元钱在上海哪里买到扩展阅读:
2016年1元钱的作用:
在北京,一元钱可以买一个菜市场里的馒头、一根油条、一个烧饼、一块沙琪玛、一包榨菜,两袋辣条;在上海可以买几根葱;在深圳可以买五个大号塑料袋。
在厦门,1元钱可以买一把本季青菜、一瓶菊花茶;在杭州,1元钱可以买一个打火机、一包小纸巾;在苏州,可以买一根油条、一个包子;在大连可以坐一趟公车。
㈣ 我有大量一元硬币,上海哪里有要兑换
去银行随便哪一家会给你等值兑换的!
㈤ 在1980年的时候1元钱都能做(或买)些什么
1、在书籍方面:
1980年,1元钱可以买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名着。
2、在食物方面:
1980年,大米平均价格为0.149-0.205元/斤,一元钱可以买4.87斤-6.7斤左右的大米。食用花生油价格为0.86-0.88元/斤,一元钱可以买1.13-1.16斤左右的食用花生油。猪肉价格为0.85-1元/斤,一元钱可以买1-1.17斤左右的猪肉。
3、在服务领域:
1980年在上海理一次发要0.25-0.3元,洗一次澡要0.1-0.2元。一元钱可以理发4次,洗澡5-10次。
(5)一元钱在上海哪里买到扩展阅读:
中国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第三套的1960版是在1969年10月20日发行,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的,1980年使用的1元钱应该是第三套的1960这一版的纸币。
截止2020年,第一至第五套人民币均有1元面值的纸币,其中第一套、第二套、第五套各2种,第三套1种,第四套3种;第三套至第五套有1元面额硬币,其中第三套、第四套各一种,第五套2种。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知网-一元钱在全国各地都能买到啥?
网络-一元人民币
㈥ 80年一元硬币值多少在哪里可换钱
80年1元硬币是我国第二套流通硬币中的一种,属于第三套人民币。该套硬币全套含1、2、5角和1元共四枚硬币,由沈阳和上海两家造币厂分别制造,发行期为1980年至1986年。由于该系列硬币的制造成本比较高,又不是流通中必需的货币品种,所以发行量比较少,很多人从未见过。这期间,有些年份只发行了少量精制套装硬币,主要作为纪念和收藏品赠送或出售给外宾,十分珍贵。而您的80年1元硬币则是很常见的品种,价格不到20元。
各年份具体说明如下:
1、80年:没有生产精制套装币,只生产了少量普制套装,大约20000套左右,市场价600元左右。散装各面额80年长城系列硬币的发行量略少于81年和85年,全套4枚价格在30元左右;
2、81年:共生产了23400套精制套装币,市场价1500元。另有少量普制套装币,数量不详。81年是长城系列普通流通硬币中发行量最大的年份之一,全套4枚价格在20元左右;
3、82年:没有发行普通流通硬币,只生产了20000套精制套装币,市场价1100元左右;
4、83年:共生产了20000套精制套装币,市场价800元。另有少量普制套装币,数量不详。83年是长城系列普通流通硬币中,批量发行最少的年份,全套4枚价格在35元左右;
5、84年:没有发行普通流通硬币,只生产了5750套精制套装币,市场价1200元左右;
6、85年:共生产了4825套精制套装币,市场价2500元。但普通85年流通硬币中除了85版2角外,发行量都很大,1元、5角、1角三枚总共只值十几元;
7、86年:未发行普通流通硬币,只生产了660套精制套装币,属极稀品,市场价超过3万元。
㈦ 1980年的长城一元硬币。现在上海可以卖多少钱我住上海周浦
一百多吧,成套的流通品三百多
㈧ 六十年代,一块钱可以买到什么
一块钱可以买到将近两斤的猪肉,可以买到两斤半的花生油,一块钱相当于两个人一个礼拜的菜钱,60年代的时候,如果拥有一块钱,那么我们来到菜市场以后就可以非常豪气的买东西。
60年代的时候,如果有人家里办了喜宴,那么通常去吃喜宴的亲戚,随份子的钱大概也就在6毛或者是8毛左右,很少有人能够出一块钱的,基本上你出了一块钱的喜钱就已经是非常有钱的人了。
在当时能够拥有一块钱已经让很多人都非常憧憬了,不过你要知道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是比较低下的,所以一块钱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算是一笔巨资了。(8)一元钱在上海哪里买到扩展阅读:
在1960年的时候,人们的年平均工资大概也就在560元左右,每个月的平均工资大概也就在40块钱左右,也就是说一块钱就相当于你一天的收入了。
而且大家要知道这个只是平均收入,如果是一些农村人,那收入会更加的低,农村人每天的收入可能只有几毛钱而已,所以对于大部分的农村人来说,一块钱已经是非常大的一笔资金了,平时根本就舍不得一次性花掉一块钱。
㈨ 20世纪60年代1元钱能买什么
一元钱,就是当时两个正长身体饭量奇大的“半大小子”,一个星期的菜钱。
以作家陈煜的考证,同样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上海,当时青年男女结婚的聘金,通常只要4元钱。倘若在农村呢?要参加农村的婚宴,吃一顿有白菜猪肉的“半荤素酒席”。“礼金”往往是四五毛钱就可以,能出到一两元礼金的,就是当地的有钱人。一块钱在这类场合,分量真是很重。
而要看看当时的物价水平,就更可知一块钱有多重要:在1961年的郑州,精粉两毛六一斤,标粉一毛七一斤,精米两毛钱一斤,小米一毛钱一斤,花生油一斤六毛九,猪肉一斤八毛四。而在1961年的天津,牛肉价格七毛钱一斤,羊肉价格七毛六一斤。
到了1965年的郑州,黄瓜每斤四分钱左右,大葱每斤六分半,1964年的天津,鲫鱼每斤四毛钱,大白米虾一斤五毛二,海蟹一斤三毛五。这些价格,就是当时全国物价的缩影。
一元钱购买力:
同样说一块钱的购买力,还得看看当时的工资。以《中国统计年鉴》的记载,1960年时,中国的全民所有制单位的职工们,平均年工资只有528元,每月也就44元。
这,都还算是当时的“高收入”家庭。浙江省档案馆的统计,1960年代临平石料厂的职工工资,也就是29元,闲林钢铁厂的工人,月工资大多在15至30元。农村的收入更低,1959年中国农村居民平均年收入才69元,之后几年增长到90元左右。
这个收入水平,即使对比看上去很“便宜”的物价,也真是不富裕。特别是在当时的农村,一块钱,更可以说是一笔不小的钱。
而且,即使是在六十年代,也并非所有的物品都“便宜”。比如鸡蛋,1961年郑州的鸡蛋价格,就是一块一毛八一斤。比比今天确实“便宜”,但放在当时,李振恃哥俩一个星期的菜钱。
还买不来一斤鸡蛋。那时鸡蛋的金贵程度,也正如作家梁晓声在其反映六十年代东北城市生活的名作《年轮》里,城里赶车老头的叹息:“我都忘了鸡蛋是圆的还是方的了”。
那个时代,就算条件比较好的家庭,能吃上一个鸡蛋,都算是绝对幸福的时刻。
工业品的价格,那时更是不菲,典型自行车。像“永久”“凤凰”“飞鸽”等名牌自行车,价格长期保持在一百二十元以上,相当于“国企职工”三个月工资。
婚礼上如果能有几辆自行车(大多是借)来接新娘,那就是乘豪车的感觉。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六十年代小伙子们骑着自行车在北京城飞跑的一幕,基本都是有钱人家的“专享”。
至于当时与自行车并称为“三大件”的手表与缝纫机,那自然也是价格不菲:1964年的“五一牌”全钢手表,每只零售价格70元。1965年的“上海防震表”,零售价120元。
1963年一台斗卧式缝纫机的零售价格,高达140元。每一样放当时,都让人有“工资不够花”之感。谁家结婚时能把“三大件”全凑齐?那就是标准的土豪。
穿衣的成本,那也是不小,布料棉料衣料在当时,都是紧俏物资。在1960年代的天津,一件“涤棉卡其男制服上衣”要卖19元,一条“涤棉卡其男制服裤子”卖14元。上下一“配齐”,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就出去了。
所以那时的工薪家庭,“买衣服”真是难得的奢侈事。就算“过年穿新衣服”,也多是自己买料子做。至于平时?那真是“缝缝补补又三年”。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二十世纪60年代
㈩ 我现在在上海静安区,每次购物回来兜里总是多很多一元钱的硬币,我现在攒了很多,请问哪里可以换成纸币
银行。
银行都有这样一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