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北京和上海老城区房价比新城区贵这么多
因为历史原因很多好的资源,比如幼儿园学校商场等多集中在老城区为主
新城区地方太远建设很难跟老城区完全一样,比如北京四环外地区就卫生差治安差很乱
Ⅱ 上海房价为什么贵
就是因为有钱人多,买得起房的人多,还有炒房的人多,房价就贵了。
Ⅲ 上海房价为什么暴涨
上海是大都市,人才济济,寸土寸金,上海房价暴涨的原因,我个人认为首先是通货膨胀。钱本来就没有以前值钱了。第二个原因就是有能力的有条件的都在上海买房子,供不应求,导致上海的房价也会暴涨。
Ⅳ 为什么上海的房价那么高
因为上海那是一线城市,在上海呢,生活的人多寸土寸金,所以说那房价高,在上海呢,生活的人多寸土寸金,所以说呢,房价高嗯,因为寸土寸金
Ⅳ 上海的房价为什么居高不下
. 上海的“资本密度”高导致房价高企
也就是说,上海的资金量不断加大,而“作用面积”相对不变,从而形成了资本高地。而资本大量集中到上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a.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上海的龙头地位不可动摇,将会一直领涨中国经济。这是从宏观上看好上海,对上海的未来有一个良好的预期。
b. 从局部看,上海的地理位置优越,配套设施完善,市场环境相对公平,因而人才和资金都会继续向上海转移。
c. 从全球视野的角度来看,美元持续走低,人民币汇率长期倒挂,人民币的升值预期非常明显。因而大量的短期投机资本齐聚上海,想利用人民币升值和房价上涨的乘数作用来趁机捞一把。
总而言之,是什么导致了上海的资本密度越来越高?一个字,预期――包括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对上海经济的预期,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所有的这些良好预期推动了资本密度的升高和上海房价的上涨。后面的内容将分析这种预期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房产可以作为人民币的期权,能对冲人民币对内贬值的风险
对于这一论点,我基本赞同。但是这一论点的成立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前提:
a. 人民币一定会贬值,也就是通涨会持续下去;
b. 房价稳中有升,或者说不下跌。
后文中将分析这两个条件是否成立。
3.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或者说稀缺性
其中也包括土地价格被低估这一论点。
对于土地的问题,就中国现阶级的国情而言,应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也是用经典的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因为它没有市场化,而且其中存在很多非理性的、人为的因素。所以对于这个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土地会影响房产的供给和成本。这种影响有多大?有没有到临界点?后文将进一步分析。
Ⅵ 买上海房子内环和外环有什么区别
内环靠近市中心,地段繁华,配套设施齐全。
外环是在上海郊区了。一般比较偏僻,但是相对环境较好,适合居住。
不过嘛现在上海地铁很多条线了,有地铁的地方都还是比较方便的,或者买个小车代步也很方便的。
另外内环的房价最起码是外环的三倍。
Ⅶ 为什么上海的房子这么贵
上海,北京等城市无论是就业机会,工资待遇,教育,治安,服务,医疗,交通等等各社会资源都是全中国最好的。并且中国地区间发展严重不平衡,其他城市相比一线城市差距太大。这导致很多人都希望在上海或北京拥有房子定居,上海北京的房子就成了稀缺资源。市场经济分配稀缺资源的办法就是出价高者优先。外加中国缺乏投资渠道,股市做成了庄家作弊的赌场,各种理财公司骗子泛滥,物价每年上涨,对于大量手里堆积了现金的人唯有房产才是可靠的投资领域。假设题主中了一亿彩票,为了货币保值,最后肯定相当大一部分会决定去一线城市买房。加上中国人口基数又那么大,就算有钱人是极少数,这群人数量也会很庞大,并且资本是复利积累,一亿元5%年收益也有500万,对于一些有钱人尽管房价对于普通人已经是天文数字,但对于他们并不高。说说上海房子为什么贵。因为中国城市相比国外还有一些特殊性质,比如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甚至是大城市小城市农村三元结构,长期各种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以及为城乡二元结构量身定做的户籍制度,各种社会资源与福利是与户籍挂钩的。比如一线城市基础教育资源都是对户籍内人口,本地医院医保也只针对户籍内人口。上海北京人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贵族”。户籍又和住房很大程度挂钩,买房实际上等于买身份和资源与福利。再比如特殊的土地制度和土地财政,地方ZF垄断了土地买卖的权力,中国土地不经过ZF手里买卖都是非法的,比如征收郊区土地,一亩地给农民几万,卖给开发商一百万,开发商为什么不出十万乃至九十万向农民直接购买呢?对不起非法。而地方ZF的财政又依靠土地买卖,因此有推动房价的意愿,一线城市房价60%左右是土地出让金,而卖地的农民补偿款通常是出让金的百分之个位数。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推高了房价。
Ⅷ 惊!上海房价快速上涨的背后竟然暗藏这些!
上海房价飙升,从驱动力结构看,改善、中高端和豪宅成交增长迅速,刚需增长相对乏力。
在过去的4个月里,生意人王元(化名)看遍了杨浦、虹口、闸北的小区盘,发现价格过一段时间就涨二三千元/平方米,“已经从3万(元/平方米)看到5万(元/平方米)了”;春节过后,张文刚出售其位于闵行区的3房单元,要换到虹口的教育地产,三天之内,房子总价跳了5万。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1000万以上的豪宅共成交7844套,比2014年多卖4842套,比北京、深圳多卖了一倍以上;成交金额也达到1300亿元,同比增加143%,涨幅高于其他一线城市。
上海二手房市场亦然,共成交36万套,总计3046万平方米,较2014年大增113%,成交金额达到7678亿元,各项数据是一手住宅成交的2倍左右,金额则是一手住宅的1.6倍。与其他城市相比,二手房成交金额近乎是北京2倍,其成交面积套数也远超其他城市,二手房市场容量上海排在全国第一。2016年1月,上海房价同比涨1.24%,环比涨19.29%。
那么,上海房价为什么快速上涨?
表面上看,“快速上升的房价”才是改善、中高端、豪宅需求爆发的动力之源。因为房价上涨,有房群体的资产开始膨胀,净资产增多。“房价快升”对楼市需求产生两个效应:投资效应与首付门槛降低效应。
因为房价快涨,人们有小套换大套、低总价换高总价的强烈意愿,因为面积越大、总价越高,同等涨幅,房子增值越明显。
陈先生前两年买了一套300万元的房子(首付60万,按揭240万),两年后房价上涨了50%,那么房子总价是450万,卖掉之后,付掉240万银行贷款和契税之后,手头净现金200万元,此时他可以购买660万的中高端需求。如果房价不上涨,从60万到200万,如果靠积累的话,需要5-10年以上的时间。现在房价一上涨,从60万到200万,一步到位,原来用于积累首付的钱可以用来支付新的按揭。于是,上海商品住宅市场整体呈现这样一番景象:改善、中高端、豪宅需求一波紧接一波。
专业人士表示,上海房价的飙升,从驱动力结构看,改善、中高端和豪宅成交增长迅速,刚需增长相对乏力。一个解释是,此轮政策利好主要利好二套改善需求。但问题是,上海怎么突然涌现出不计其数的“壕”,买中高端和豪宅就像买白菜一样。这些人的钱到底从哪里来?
如今股市还很低迷,不可能对当前上海楼市起到支撑作用,所以可以排除股市。还有,上海经济基本面好,富人本来就比较多,其实也很难解释这个现象。如果经济基本面好、富人多是支撑楼市的主要驱动力的话,早几年中高端和豪宅就应该是主力了,不会等到现在。就近三年看,上海就业人群的整体工资薪酬也比较平稳,基本是前几年赚多少工资,今年也赚的差不多。
相关人士还表示,房价的不断上涨,买不起房的人更加买不起;有房的刚需群体开始跃升进入改善行列。所以最终的结果是,上海楼市的刚需驱动力越来越弱。
上海房价较快上涨的局面短期内能改变吗?
专业人士进一步指出,上海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可供开发建设土地已经非常紧张,目前住宅用地已经在逐年减少,并且未来将长期持续、难以扭转,最终上海将像深圳一样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开发;近年上海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在全国来说是遥遥领先的,这也是公认的事实,供少需多之下,房价自然上涨。
目前货币超发,股市风险大,实体经济不景气,好的投资渠道很少,加之房贷利率持续降低,所以上海楼市的资金面是非常充裕的,因此上海房价较快上涨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不久前,上海市公开表示,上海楼市限购措施不会改变;供应结构上,今后一手住宅中小户型比例至少60-70%以上。
业内资深人士指出,这个规定对上海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优化住宅用地供应结构增加中小套型比例措施的出台,除了可以通过增加住宅供应套数来大大缓解供求矛盾,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之外,还可以平抑地价的过快上涨,因为户型面积段的强制雷同,削弱了各开发商通过差异化竞争来提升售价的能力,相应地,地价也会受到抑制,从长远看,这也有利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至于提高商办物业的持有比例和年限,有利于促使开发商向运营商方向转型。
现阶段,上海楼市调控必须达到“促成交”和“控房价”双重目的。“促成交”是当前上海经济平稳发展的客观要求;“控房价”是上海保持经济活力和维护民生的内在要求。
但专业人士指出,如果每个区域(板块)整齐划一地按规定比例来提高中小户型供应,可能达不到“控房价”和“促成交”的目的,却可能引发两大不良后果:一是产生结构性的去化难问题;二是激化中高端、豪宅市场供需矛盾,引发新一轮价格飙升。
目前上海商品住宅的消化周期只有4个月,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局部仍有不少难去化的库存,主要问题还是户型面积、功能结构与当前市场相脱离。换个角度看,其实是该种产品的供应超过了市场需求。在开发商自由决定的情况下,不会产生系统性的结构性死库存。而如果整齐划一实行中小户型占比不低于60-70%的硬性规定,特别是在中高端和豪宅需求强烈的内环内和热点内中环板块,有可能产生结构性的库存问题——改善需求人群够不着,中高端和豪宅人群看不上。
激化中高端、豪宅市场的供需矛盾的结果,就是引发新一轮价格快升。上海楼市今非昔比,2015年上海一手住宅“中高端和豪宅”的成交面积和金额分别占26.05%和45.68%,已是市场成交面积的第二主力和成交金额的第一绝对主力,绝对不能轻视。
根据新政,中心城区新增供应用地住宅中小户型配比不低于70%,这意味着中高端和豪宅的供应将大幅缩水。最终,原本可以在内外环之间得到满足的改善需求,被吸引到内环内和热点内中环板块;原本可以在内环内和热点内中环板块较好满足的中高端和豪宅,被严重挤压,得不到充分满足。长远下去,中高端和豪宅供不应求的矛盾被激化,中高端和豪宅房价将猛烈上涨。
如今的楼市下刚需买房需要的不仅仅是钱,更重要的是技巧。
1.了解银行对房贷的态度
大多数购房者对市场把握不是太精准,但是可以通过银行对贷款的态度来把握市场,一般来说,银行手松,说明市场看好,投资客涌动,房价一般呈上涨趋势;银行手紧,说明市场风险加大,投资客抽身,绝大部分卖家着急,买家观望,房价一般呈下跌趋势。
2.买跌不买涨
投资理念一般是“买跌不买涨”,虽然利润达不到最大化,但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在下跌时买入的价格肯定低于上涨时买入的价格,所以买房应该“买跌不买涨”。
3.买“预期”
购房要学会买“预期”,这样升值潜力比较大。政府的规划以及周边新建学校等是影响居住环境的因素。等到全部配套落实的时候,房价也肯定已经包含了这些附加值,房价肯定也是不会低的。如果规划明确,可早前下手,最好是在政策还未明朗之前买。当然,前提条件是消息的来源一定要准确。
4.不必一步到位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2-26,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Ⅸ 为什么市中心的平均房价比郊区高
“买房”、“高房价”、“房奴”,近年来类似的字眼不断见诸各大报端和各种门户网站。在多数人眼里,房价已经成了关乎民生的重中之重,房市的变动如同脉搏的跳动,需要时时刻刻地关注。
而如今几乎所有的房地产公司都打着自己的楼盘是江景房、学区房或是位于某某市中心的招牌,更有甚者以毗邻未来的市中心为噱头,以期吸引更多的购房者。如果关注一下房价,你会发现市中心的房价明显高于其他地段,而且越接近中心地段房价越高。
总结:同样的情况在农业生产当中也经常发生,种植大户承包土地时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往往是根据土地肥力和位置优劣来商定的。因为对条件好的土地,承包者可以通过加大投入使得产量提升,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这便是经济学中“级差地租”的概念。由于级差地租的存在,因此,城市中由于地段、周边设施以及政府投入的不同,使得中心地段房价普遍高于郊区地段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