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指南 » 不会讲上海话的上海人叫什么
扩展阅读
上海到孝义快递用多久 2025-02-02 09:44:46
上海扇牌洗衣皂怎么样 2025-02-02 09:33:28

不会讲上海话的上海人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9-14 11:12:32

‘壹’ 一个上海人,不会说上海话,还问外地人沪音怎么读。。。真可笑

少小离家,或是祖籍是上海,人在他乡长大。

‘贰’ 上海人说什么话是粤语吗

上海人一般说上海话(方言)或者普通话,不是粤语。

上海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于汉藏语系-汉语语族-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

上海话又称上海闲话、上海吴语、吴语上海话、沪语,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话是吴语的重要代表,与吴语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是现代吴语地区比较有影响力的一支语言。

狭义上海话指上海市区方言,也就是现在被广泛使用和认同的上海主流通用方言。上海话是以本地吴语为基础,自然融合上海开端口后的吴语区各地移民方言而成的一支新型城市吴语。


(2)不会讲上海话的上海人叫什么扩展阅读:

上海话的发展历程

上海位于江东吴地,本地语言为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吴语。吴语一词自古有之,常见于古诗文中,即指江东一带方言,上海话留存古代江东文化气息。

上海话源于松江话,有700年的历史。上海的人口聚落是因上海浦而得名的。上海浦就是今从龙华到外白渡桥一段的黄浦江。

古代在长江出海处的三角洲上,有一条自西向东、水势好大的松江(即吴淞江,苏州河),在其下游近入海处,有上海浦和下海浦两支流。以“上海”相称的聚落,最早见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

由于上海面临东海,在清末碰上了特殊的机遇。1843年上海被迫开端口以后,成为一个自由发展的租界,有相当长时间的市民自治,使上海迅速变成一个国际大都市、金融中心,庞大移民和高速经济的冲刷,使上海话一跃成为太湖片吴语区发展最快的语言。

‘叁’ 为什么叫崇明人 叫上海人不好吗

崇明人不是上海人,有一部分崇明人是湖北三峡移民。上海人面向国际化,崇明人却是一个乡下小岛上面的人。上海是城市,崇明是孤岛。不会讲上海话。

‘肆’ 上海话里的“上海人”怎么说“我上海人”是不是说成“阿拉上海凝”

上海话里的上海本地人对于自己的称谓为“我上海人”就完了。没有“阿拉上海凝”这样刻意用辞的。

上海话作为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话是吴语的重要代表,与吴语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是现代吴语地区比较有影响力的一支语言。上海话是以原先上海本地的方言为基础,自然融合上海开端口后的吴语区各地移民方言而成的一支新型城市吴语。

(4)不会讲上海话的上海人叫什么扩展阅读:

上海话属于吴语太湖片,通常称为“上海闲话”,是现代吴语方言地区的最有影响力的方言之一。这不仅是因上海的城市地位,更是由上海闲话的历史形成和特点决定的。

上海位于江东吴地,本地语言为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吴语。吴语一词自古有之,常见于古诗文中,即指江东一带方言,上海话是吴语的一种,承载古代江东文化气息

要论及上海话的渊源,我们首先应该区别两个“上海方言”的概念,因为在上海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过两个“上海话”。上海本地长期自然发展而来的“老上海话”,与目前上海城市四周郊区的方言一致;

‘伍’ 作为上海人却不会讲上海话是一种什么体验

作为上海人却不会讲上海话是一件很郁闷的事情,因为大家都觉得当地人肯定会讲当地话,如果你不会讲上海话边边总是觉得你是在伪装上海人,我觉得你并不是真正的上海人,而觉得你这个人很虚伪。

‘陆’ 为什么上海人都叫浦东人是本地人

本地人有别于上海人,主要区别是在生活区域、语言方面的差异。

本地人祖辈基本都为上海人(一般是清朝末期辛亥之前就在上海的)。从上海开端口以来的发现来看呢,上海本地人主要是指浦东,宝山,奉贤,嘉定,松江,青浦等地的居民。会说当地区域方言(比如松江话、金山话、崇明话等),家里一般拥有宅基地。主要成长生活区域也在郊区。

对外地人来说,上海人跟本地人是一个概念。但是对上海人来说,不少上海人听不懂本地人的方言,因为郊区的口音相比于市区的口音,确实比较晦涩一点。对他们来说,同来自吴语区的苏南、浙江地区方言可能相对更好理解。

(6)不会讲上海话的上海人叫什么扩展阅读:

新上海人:

新上海人是指祖上非上海人,在上海常年工作、定居生活,并取得上海户籍的外地人。新上海人身份证号基本都不是310开头(上海居民身份证号为310开头)。

新上海人基本遍及全上海各地,无明显分布规律,具体例如浦东临港、嘉定南翔江桥、青浦徐泾、松江洞泾、闵行莘庄,都有新上海人在此买房。

上海人:

上海人广义上指的是拥有上海户籍的上海市民。但是公认的上海人除了上海户籍以外,一般还包括身份证310开头(代表出生就在上海)、会说一口上海话(特指上海市区口音)、至少父母辈均为上海户籍、自己出生成长都在上海等。

一般上海人祖辈都是外地的,比如江苏,浙江等,祖辈来到上海打拼,落地生根,但户籍没转过来,他们生下父母辈后,父母辈便成了上海籍,到了自己,便更加自然是上海人了。

‘柒’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上海人不会说上海话了呢

上海话的使用大概是1993年为一个分界线,之前出生在上海且父母是上海土着的,大部分都或多或少能够开口讲上海话,之后每年呈现快速递减,到2000年出身的,基本只会听,外地来沪二代也呈现出这个趋势(不过掌握程度远低于土着就是)。这批人长大后不大可能教育小孩上海话,上海话目前能在城市里保持一定存在感得益于老年群体的庞大,这批人行将就木后,上海话的存在感就和现在马赛的普罗旺斯方言、米兰的伦巴地语差不多了。

本地群体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可惜的事实,不过就民粹的惯性思维和不假思索的“习惯成自然”路数,乃朝伊拉有多鼓吹“保护上海话”,他们那些讲着普话的后代在十余年后就会有多少抵制“保护上海话”。母语一旦改变,感情因素也会发生强烈扭转。1990年代末这批上海土着家庭出身的会对上海话有点感情和不那么执着的惋惜,2000年代末的就很难做到,毕竟那种用上海话问路、买菜,乃至打车的机会都基本消失了。

‘捌’ 上海人说的是什么话

上海人说的是上海话又叫上海方言、上海闲话,俗称沪语,是主要分布于上海市区的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狭义地从文化和历史上讲,主要指的是上海市区的方言,也就是被广泛流传和认同的上海主流方言。广义地从行政和地理上讲,还应包括郊区的六大方言,即浦东方言、松江方言、嘉定方言、崇明方言、金山方言、吴江方言。上海话保留了更多古汉语因素:老派上海话有入声、有浊音;上海话拥有强迫性的规则连续变调;老派上海话尖团分化,保留尖团音;上海话的词汇和语法等是历史积累和文明延续的必然结果,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

‘玖’ 上海本地人和上海人是啥意思上海地区最早的县治是哪里呢

上海人泛指有上海户口的人,包括①上海本地人、② 历史 时期移民到上海的外地人、③近代引进(人才)户口、④结婚后落户上海户口的、⑤“蓝印”户口。

上海本地人一般就是上海农民,分布在以前的“县”、农村或郊区,就是现在的松江区、浦东新区、宝山区、青浦区……,据 历史 记载,上海最初是隶属江苏的延伸区域。也有人称呼上海本地人为“上海乡下人”,即农民的意思。这“乡下人”都是以前的称呼,现在几乎没人这样叫,为什么?因为很多市区老城厢都动迁了,安置房都在郊区,城里人都成了乡下人。况且,郊区的上海人都有宅基地,遇到拆迁安置费和房子明显比市区的多,令人羡慕不已,女孩子都钟意拆迁大户。

上海人(移民而来的),严格的说应该是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人口,静安区、黄浦区、卢湾区、虹口区、普陀区、杨浦区等。上海人祖籍都不是上海,在实行“落户”政策之前,到上海做生意的、打工的,甚至是解放前逃难到上海的,都拥有了上海户口。上海人的祖父辈大多来自宁波、淮北、山东等。在市区有比较优越的学习和工作环境,直到今天,也是寸土寸金的地方。

人才引进。高级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是有机会进上海户口的。

与上海人结婚满规定年限的配偶,经户主(或产权人)同意,可以落户上海。

蓝印户口是指对在本市投资、购买商品住宅或者被本市单位聘用的外省市来沪人员,具备规定的条件,经公安机关批准登记后加盖蓝色印章表示户籍关系的户口凭证。持蓝印户口者,在入托、入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申领营业执照、安装煤气和电话等方面享受本市常住户口的同等待遇。蓝印户口不是常住户口,,每年须进行年检,不符合年检的,给予注销。

要区别“正宗”上海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身份证,只要是310开头的都是。前面说的①②以及在上海新生儿都是310开头,而③④⑤是新上海人。

上海以前分区和县,区里面户口的大都是叫上海人,县户口的上海本地人

上海本地人其实就是原松江府和太仓州的原住民。上海人是指开端口后来的移民加上老城厢本地人共同形成的一个新族群,和本地人的区别就是一个属于海派文化,另一个属于本帮文化,本地人是松江系的本帮文化和太仓系的苏帮文化,说白了就是松江人和太仓人。上海人的 历史 很短,没有松江人 历史 长,地盘也就内环内一带,而且开端口前也是人家松江人的地盘,上海开端口后江浙粤移民加上老城厢的松江上海县本地人在一起慢慢融合出了海派文化,形成了现在的上海人,解放前后又来了大量的苏北人,进一步形成了上直角下只角之别的上海人,经过几代人努力和建设,就像以色列人一样,不但在别人地盘上扎根下来,而且还创造出了移民为族群的海派文化,一步步靠这个文化的凝聚力脱离了松江府管辖,成立了淞沪市和上海特别市,最后又并入了老东家松江府的所有土地和邻居太仓州的嘉定县,然后就奠定了现在的上海市,按理说郊区本地人其实都是松江人和太仓人,但毕竟已经被上海收购,不过文化上却和海派文化的上海人格格不入,所以只能称呼他们为上海本地人,为的就是和上海主流文化的海派文化做个区分。

上海人指的是爷爷辈是从全国各地而来,在上海扎根,生儿育女,有个上海户口,父母这一辈人算半个上海人,到了孙子辈,老家话都不会说了,只会说上海话的人,这辈人经过了三代的本土化,成为了现在的上海人,上海本地人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上海周边的土着原住民,他们被称为上海本地人,不要太有钱哦

上述提问的简短答案就是,上海本地人就是上海市的郊县人,又称上海农民。上海人是专指上海市区城里人。一个以农业为主,另一个是靠工业吃饭。另一个区别就是说话的语音语法明显不同哒!

那得从长说:唐天宝十年成立华亭县从此开始孕育上海随着长江带来泥沙淤积海岸越来越外移土地逐渐多了!公元1291年升华亭县为府更名为松江府至元1292年析华亭县东六乡(有说八乡)成立上海县治所上海镇即今豫园老西门附近故称老城厢!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辖苏州河以南地区至海岸线南至今金山漕泾山阳西至青浦东青龙镇上海铺下海铺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岸线的外移于雍正四年从上海县析出两个乡成立了南汇县东南两个乡成立奉贤县!嘉庆十五年由上海南汇两县析出了川沙厅1911年改名为川沙抚民厅1958年改名为浦东县(黄浦江沿岸地区)遂后改名为川沙县即上海县孕育出了三个县!同年上海县析出吴泾闵行两镇成立了闵行区即上海卫星城!1840年后英国开端口,苏州河黄浦江交汇处(外滩源)即外白渡桥至今九江路外滩!至此中国开始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宁波人苏北人及苏州一带居为了谋生来到了上海开始了在租界里搭屋建设,本地人称他们为江北棚或者叫棚户区。1928年国民政府将英法日等租界地区及公共租界及非租界地区成立上海特别市治所老西门地区把周边郊县划入江苏省,1958年重新划归上海市!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为了与时倶进提升政府职能进行合并!上海县前前后后析出了新泾乡虹桥乡东部给了长宁区虹桥乡东南部龙华乡给了徐汇三林乡给了浦东新区同时于92年与闵行区合并成立新闵行区治所莘庄镇。附上海县各治所老城厢北桥莘庄!至此700年 历史 的上海县完成了她的使命她孕育了新时代的上海市!你现在知道本地人与上海人的区别了吗?还有新上海人!

讲的比较全面,基本赞同。其实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是在租界里形成的海派文化,另一个是当地的乡土传统文化。

上海本地人是指祖籍上海并且从小就在上海生活的上海居民;上海人是指具有上海户籍的人。

1291年(元朝至元廿八年)设立上海县,县治定于上海镇(南市),县衙设在上海镇来榷场(今称为十六铺)。

要知道两者什么意思,必须先知道他们各自的来历,都怎么回事。

上海人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上海人就是所有有上海户口的人,以及原来有上海户口的人。狭义上海人专指上海老市区(中心城区)居民,就是改革开放前浦西中山环路之内的居民,以及浦东沿江属于杨浦、黄浦和南市区的居民,再加上原来是这些地方户口的人。说早点就是清代上海县范围内的居民加上后来的移民。

广义的先不谈,只说狭义上海人怎么来的。清朝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租界建立,这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吸血点,也让中国人看到了列强的建设模板。上海就在租界和之外的华界市区(清代上海县)的基础上一点点发展起来。1927年上海从江苏省析出,成立特别市,范围只是租界加华界市区(包括上海县城和毗连地区以及宝山县毗连地区和浦东毗连地区)这么点,几乎没有郊区,市政府也管不了租界。这个范围内的原来居民被称为上海本地人,这也是狭义的上海本地人概念。在狭义的上海本地人基础上,由于租界和华界的发展,由于太平天国动乱,由于抗日战争,在近百年的 历史 中数次大的事件导致上海急速扩张,发展为远东第一大都市。这片土地上的人口结构发生重大改变,从主要是从上海本地人为主变为大量移民主要是江浙两省移民占绝对优势的态势。于是上海的方言从嘉兴话的一种(上海本地话)变成了独立的上海话,就是以本地方言为基础,吸收大量江浙方言,主要是以宁波话为代表的各浙北方言和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各苏南方言形成的,也有少量江淮官话、粤语、英语的词汇融入。如今的上海话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上海土语,同一小片的还有苏锡土语、嘉兴土语、沙地土语。上海人就是这么来的,正是他们开创了中国独特的海派文明。

现在说说上海本地人。他们也有广义的狭义的两种概念,狭义的前面说过了,租界和华界里的原来居民。那广义的上海本地人是怎么回事?建国后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发展受到限制,首先就是面积太小了,没有发展空间,居民所有口粮和副食品都要从外地调运,于是中央决定,扩大上海管辖范围。这个工作于1958年完成。先是把松江地区撤销,下辖县由苏州地区代管,之后原松江地区若干个属县划入上海,接着原松江地区其他属县也划入上海,最后南通地区崇明县划入上海,原松江地区彻底不存在了,整个工作一年内完成。这十个郊县在1958年之后成为上海市的一部分,这些地方年纪大些的居民现在去老市区仍然习惯性叫做“去上海”,因为1958年之前是真的从江苏去上海。由于这十个郊县居民的方言和狭义上海本地人的方言类似,都属于嘉兴话的范畴,于是他们也被称为上海本地人,兼有郊县人的意思,这就是广义上海本地人的来历。

为什么会把同一个上海市管辖的地区和居民自动分那么清呢?首先申明这是内部划分,对外全部都是上海人,不分具体。那么对内分那么清干嘛?我再次申明,这不是故意分的,而是 历史 造成的,是自然而然的。

前面已经讲过各自的来历,闻名于世的上海海派文化由狭义的上海本地人和移民共同创造,1958年以后划入上海的十县居民没有参与。但是1958年之后的上海建设是全体上海人民共同创造的。由于行政区划的变更,在口语中说到上海本地人常常会导致误解,认为他们是上海原住民,他们代表了正宗上海文化。其实我已经说清楚了,海派文化没有那十县的事,上海人、上海话的形成都没有他们什么事。最正宗上海人说的就是开创海派文化的上海人,他们主要是移民,还有少量老市区原住民,也就是狭义上海本地人,现在这两种人都不复存在,只有上海人了。

我们现在说的上海人和上海本地人的意义往往是指狭义的上海人(老市区人)和广义的上海本地人(郊区原十县人),因为广义的上海人(整体上海居民)是对外说的,而狭义的本地人(清代上海县人)基本不存在了,都成为狭义的上海人了。而十县居民正在和上海人从行政融合到心理融合的道路上迈进,尤其是目前上海的人群划分已变成上海人和外地人,在人口之比几乎各半的态势下,早晚有一天无法区分什么是本地人还是上海人,从本地人已是上海人,到本地人就是上海人的日子不会很远了。

1291年(元朝至元廿八年)始设上海县,最早的县治定于上海镇(原南市区今黄浦区),县衙设在上海镇来榷场(今称为十六铺)。

看来很多所谓的上海人对上海本地人与上海人两者的区别,普遍存在着误区。所谓的上海本地人也就是居住在原10个郊县的人,但也并不全是农民,属农民身份的也就占70%左右,还有30%左右都是居在县城或其他城镇中的居民。这些人倒是世居住在属于上海的这块行政区域土地上。而所谓的上海人也就是居住在上海市区的这些居民,但你如要追踪他们的身世足迹,只要上朔到他们的爷爷辈,那90%都是从外省进入上海的外地人。他们的祖籍基本上都是苏北籍、宁波地区籍(并不是专指宁波市,大部分是宁波市周围的一些县)、也有少量广东籍、苏南籍,当然还有零零散散来自全国各地的。至于上海哪个县是最早设立的,根据 历史 记载应该是松江县,后被称为松江府。现在上海市区城隍庙这一区域就是原属于松江府管辖的上海县。所以,现在的上海人根本没有必要再为谁是正宗的上海人而争论不休。无非就是居住在市区的人与居住在郊区的人区别。

‘拾’ 阿三是谁啊

阿三?大概是泛指印度人咯。 据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上海谚语》中讲,在上海当巡捕的印度人大多数是印度锡克族人,他们虽是白种人,但面孔黝黑,同时他们习惯在头上缠红头巾,于是上海人叫他们“红头黑炭”(上海人一般把皮肤黑的人叫作黑炭),以后又讹读作“红头阿三”。还有一说认为英文中“先生”通常讲作Sir,沪语音读如“三”,而“三”是单音节词,沪语(包括江南大多数地方方言)一般在单音词前置“阿”(或后置“子”、“头”等)组成词组使用。 于是洋径浜英语称“Sir”为“阿Sir”,音读如“阿三”,是市民对巡捕客气的称呼,而“印捕”头缠红巾,于是被叫作“红头阿三”。联想起今天的香港人也叫****为“阿Sir”,所以此说是比较合乎道理的。还有一说是这样解释的:印度巡捕每天须在长官的指挥下出操,他们在表示对长官指令理解和执行时常齐声高喊:“Yes Sir!”最初上海人不明白“Yes Sir”是什么意思,就把巡捕叫作“阿三”。也有的人认为,初来上海的印度巡捕不会讲沪语,他们在执行任务时经常要和上海市民打交道,由于语言不通,双万交谈十分困难,“印捕”常反复讲:“I say”作为语言停顿,而上海人见他们老是讲“I say”,便把他们叫作“红头阿三”。 以上是上海流传的关于“红头阿三”出典的几种释法,至于哪一种释法最接近事实,就由读者自己去理解了。 曾经在上海生活过的人一定还记得,以前上海街头经常可以看到耍猴戏的。耍猴者划地为圈,手敲铜锣把过路行人吸引过来看,于是猴子在耍猴者的指令下作各种表演。在观看猴戏时,经常会有人大呼:“阿三!老鹰来了!”上海人都知道,这喊声是吓唬猴子的。当时来上海耍猴戏者大多来自山东、河南等地,并大多不会讲上海话;而猴子又大多购自云南、贵州一带,肯定听不懂上海话,再讲上海城市里也很少能见到老鹰,那么“阿三!老鹰来了”到底表达了何种意思呢?原来“阿三”就是“红头阿三”,因为印度巡捕的头是红的,猴子的屁股也是红的;“老鹰”不是天上飞的老鹰,而是“老英”——老牌英国人的谐音。“红头阿三”是租界的巡捕,他们趾高气扬,耀武扬威,处处欺侮中国人,而他们又是亡国奴,在英国人面前是奴才,所以上海人喊的“阿三!老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