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指南 » 上海人中秋节在饭店点哪些菜
扩展阅读

上海人中秋节在饭店点哪些菜

发布时间: 2022-11-06 15:32:23

‘壹’ 中秋节的美食有哪些

月饼、菱角、糍粑、团圆馍、菜饼等。上海人中秋宴喜欢以桂花蜜酒佐食。因为他们认为桂花是富贵吉祥、子孙昌盛的象征,中秋喝桂花蜜酒,意为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

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其根、茎、叶碧绿清香、鲜嫩可口、营养丰富,莼菜为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以秋莼为多为好。

月饼的起源,再民间有一项流传甚传说:在元朝末年,汉人想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条计策。

中秋节吃菱角,据说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利。菱角的大多数吃法是将菱角用清水(或盐水)煮熟,然后剥壳当零食吃。

‘贰’ 上海人中秋节必吃的食物是什么

过去上海人中秋必吃三样东西:毛豆、芋艿和鸭子,这些食物各有其说法。江南仲秋,正是新鸭上市,毛豆、芋艿采摘的季节,此时毛豆饱满,芋艿香酥软糯,都在最佳品尝期,八月十五又是祭祖的日子,毛豆、芋艿就是最好的供品,也成了节日必备的食品。

毛豆音谐“毛头”,在沪语中指婴儿或稚童,而芋艿食用部分是长在地下的块茎,出土时,一定是中间一只颇大的芋艿头,四周相围着许多个体小一点的芋艿仔,如把芋艿头比作“阿奶”(沪语祖母),那许多相围的芋艿仔不就是“阿奶”生的许多子嗣吗!而且众多的子嗣围在“阿奶”身边,那就是阖家团聚的形象。所以中秋食毛豆、芋艿出典于中秋“荐先”风俗,蜕变为祈子、祈祷团圆风俗。
今天的上海仍有中秋吃毛豆、芋艿的习俗,本地毛豆搭配本地芋艿,洗净后两样一块儿放入锅中,放些盐、加水,大火烧开后再转为小火慢“烤”。这是中秋时节上海人家餐桌上的一道名菜——芋艿烤毛豆。

‘叁’ 上海人中秋节吃什么 上海人中秋节吃的食物介绍

1、芋艿。上海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和鸭子外,还会吃芋艿,有些是把芋艿放老鸭汤里,再加上点扁尖笋炖来吃,也有的是直接葱油爆炒。芋艿是用球茎繁殖的植物,象征着“母子相依”,因此中秋吃芋艿,有着美好的寓意。江南方言念芋艿谐音“运来”。所以,中秋吃芋艿,不仅一享口福,而且表示好运连连。

2、毛豆。《上海县志》里向有“‘八月半’,又为芋艿生日、毛豆生日”个讲法。“毛豆荚烤芋艿”是大家过中秋必备。毛豆,吃的是本地产的“牛踏扁”(这种毛豆的豆子像被牛踩过一样扁平肥大),味道有点甜津津。毛豆里面排列着好几粒豆子,也象征着兄弟姐妹的团结。毛豆在当地又称毛豆荚,而荚又与“佳”、“吉”等字谐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

3、八宝鸭。上海人注重养生,由于秋天干燥,吃鸭子对身体很有益处,且此时正是鸭子肥美的时节,所以在中秋节前后吃鸭子,已经成了上海的传统风俗。上海人尤其偏爱4种特色鸭:一是清爽可口的盐水鸭;二是鲜爽脆香的烤鸭;三是浓油赤酱的酱鸭;四是鲜香美味的八宝鸭。

‘肆’ 中秋节上海人喜欢吃什么

上海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和鸭子外,还会吃芋艿,有些是把芋艿放老鸭汤里,再加上点扁尖笋炖来吃,也有的是直接葱油爆炒。芋艿是用球茎繁殖的植物,象征着“母子相依”,因此中秋吃芋艿,有着美好的寓意。江南方言念芋艿谐音“运来”。所以,中秋吃芋艿,不仅一享口福,而且表示好运连连。

‘伍’ 上海人中秋节要吃什么

地道的上海人过中秋 一般都吃月饼、鸭子、芋艿、毛豆。

‘陆’ 中秋节吃点啥家常菜

中秋节煮菜,菜单如下:清炖土鸡汤,清蒸鲈鱼,红烧鸭子,糖醋排骨,油焖大虾,卤牛肉,凉拌黄瓜木耳,凉拌毛豆,凉拌苦瓜,凉拌皮蛋,丝瓜炒鸡蛋,炒红薯尖,红烧带鱼,柴火豆腐 ,干锅茶树菇,水煮毛血旺,滑藕片等16样菜,这些菜鸡鸭鱼肉豆制品青菜都有了,凉菜热菜,清淡的麻辣的,也都有了,营养均衡,可以照顾到大多数人,应该是一桌好菜。


中秋节的习俗

1、赏月

在中秋节,中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 《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2、拜月

拜月由祭月而来,中国的拜月仪式从周代起就有,拜月时间是在中秋月出时开始祭祀,中秋拜月,关键是向月神示敬,中秋无月甚至下雨,都可以拜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处,都可以举行,如遇阴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

3、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4、祭月

中秋祭月仪式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表达人们祈求月神降福人间的一种美好心愿。祭月源于远古初民对月的崇拜,后来作为天体的月被人格化,成为月神。历代皇家称月神为夜明之神,道教兴起后称月神为太阴星君。而民间则多认为月神是女性,是嫦娥,称她为月姑或月姐。



‘柒’ 上海中秋节吃什么

上海中秋节吃鸭子、芋艿、毛豆、酒酿小圆子、桂花酒。在中秋吃芋艿是由来已久的习俗,而用白糖蘸着吃更是上海人的最爱,甜糯的芋头咬一口,绵密的口感和诱人的香气令人难忘。
毛豆是上海人家的中秋必备,盐水毛豆或是糟毛豆都可以用来当冷盘。大家一边举杯,一边拿些毛豆品品甚是开怀。中秋吃鸭子的习俗一个是因为中秋前后,鸭子正肥,是吃鸭子的最好时节,中秋吃鸭肉还有一个典故,相传在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随后决定推翻元人,可是因为当时统治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这个时候只能用暗语,在当时汉人给蒙古人起的名字叫哒子,取谐音鸭子。于是大家就约定在中秋节的夜里磨刀杀哒子,蒙古人看到这一现象就问他们这是在做什么,居民回答杀鸭子。

‘捌’ 中秋聚餐菜单14个菜

节日聚会各地都会有特色菜肴,当一个人离家久了,也会想起自己家乡爱吃的菜。我从小在上海长大,接受着海派文化,中西结合菜系的熏陶。和以往美食家介绍上海菜系不同,我下面说的都是小时候爱吃的菜,一道菜一道美好的记忆。

1.薯仔沙拉

和现在各种蔬菜沙拉,水果沙拉不同,一定要用薯仔切成丁,上海大红肠切成丁,沙拉酱要用丘比沙拉酱(红色包装的原味,其他都不行),还有放黄瓜和甜玉米粒的都会让沙拉变得水,时间长了就不好吃了。每当夏天游泳回到家,总能干掉一碗。

2.吉利猪排

猪排裹上蛋液,沾上面包糠,用小榔头锤扁,放入油锅里炸,炸至金黄,一定要配上海泰康牌辣酱油吃。每次桌上最快消灭的总是炸猪排。

3.罗宋汤

洋葱,上海大红肠,卷心菜,薯仔,番茄沙司,油盐糖适量,熬成一锅汤,配上2片切片面包,这个是小时候幼儿园最爱吃的午餐了。

4.上海粗炒面

炒面一定要用醋面条,用猪油,要加蛋,肉丝,鸡毛菜,绿豆芽,生抽,老抽,大火猛炒。这是我青少年时代的夜宵。

5.蛋饼

不同与山东杂粮煎饼,上海的蛋饼是放油的,锅底湿漉漉的,倒入面糊,等饼的形状出来后,打入鸡蛋,这个时候一般要比谁的鸡蛋多了,至少是2个,一般饿的时候都是加5个鸡蛋的,油条一般不放的,要多放鸡蛋,甜面酱。拿到教室里,女同学都会对我流口水。

最后配上一盒巧克力味的全仕奶,这就是我对80后上海美食的记忆。

聚会美食,没有必不可少,只有美好的记忆。

‘玖’ 上海人中秋吃什么 上海人在中秋会吃什么

1、芋头,中秋节期间,除了吃月饼和鸭子,上海人还吃芋头。有的把芋头放到老鸭汤里,再加一些扁尖的竹笋吃,有的直接用葱油炒。芋头是通过鳞茎繁殖的植物,象征“母子相互依赖”。因此,在中秋节吃芋头具有美好的意义。在江南方言中,芋头的谐音是“全运”。因此,在中秋节吃芋头不仅可以品尝到味道,还可以表示吉祥。

2、毛豆,《上海县志》有句俗语“八月半,也是芋头生日和毛豆生日”。庆祝中秋节,每个人都必须使用“毛豆荚烤芋头”。毛豆是从当地的“牛大扁”那里产生的,这种毛豆的豆是扁平而又肥的,好像它们被牛踩过一样,味道有点甜。毛豆中有几种豆子,也象征着兄弟姐妹的团结,毛豆在当地也被称为毛豆荚,食用毛豆希望是吉祥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3、八宝鸭,上海人重视健康保护。由于秋天干燥,吃鸭子对身体有益,这是鸭子饱满的时候,所以在中秋节前后吃鸭子已成为上海的传统习俗。上海人特别喜欢四种鸭:一种是清爽可口的咸鸭;另一类是新鲜香脆的烤鸭,第三个是酱鸭配上浓红色的酱汁,第四是美味的八宝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