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指南 » 上海南翔土着人有多久历史
扩展阅读
厦门哪里做肩颈理疗 2025-01-15 06:30:35
杭州单身公寓有哪些 2025-01-15 05:50:17

上海南翔土着人有多久历史

发布时间: 2022-12-08 15:15:49

1. 上海南翔为什么叫南翔

公元505年(梁天监四年)此地建成白鹤南翔寺,因寺成镇,便取名南翔。

南翔是一个千年古镇,建成白鹤南翔寺后,又建成双塔、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留下的烽火墩――鹤槎山、明代建造的园林――古猗园。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上海市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南翔位于上海的西北,属嘉定区,是嘉定联接上海的门户,距外环线3公里,市中心18公里。现辖8个行政村、16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33.2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万人,居住人口11万人。

南翔传统名产

1、南翔小笼是南翔镇的传统名产,原名南翔大肉馒头,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着称。起始于清代同治,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由日华轩点心店主黄明贤创始,后日华轩的小笼师傅分别受雇于古猗园或自行开设松鹤轩经营。

2、南翔小笼产地主要分布在嘉定区南翔镇,后来扩展到嘉定全区及上海豫园老城隍庙等地。

3、1963年古猗园重新恢复经营南翔小笼,从民间征召做小笼师傅,不断改良配方重整南翔小笼。投入国际市场,1984年上半年,向日本、香港、澳门、加拿大等地区出口。南翔小笼馒头打入国际市场,从此走出国门,南翔小笼闻名中外。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南翔

2. 南翔镇的名人

陆俨少(1909—1993),原名冈祖,字宛若,生于江苏省嘉定县南翔镇(现上海市),中国现代着名国画大师。 1927年考入无锡美专学习,同年从王同愈学习诗文、书法;次年师从冯超然学画,并结识吴湖帆,遍游南北胜地。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1962年起兼课于浙江美术学院,1980年在该院正式执教,并任浙江画院院长。擅画山水,尤善于发挥用笔效能,以笔尖、笔肚、笔根等的不同运用来表现自然山川的不同变化。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云水为其绝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烟波浩淼,云蒸雾霭,变化无穷,并创大块留白、墨块之法。兼作人物、花卉,书法亦独创一格。
1926年肄业于无锡美术专门学校,次年从冯超然习中国画。多次举办个人展览会。解放后曾画过连环画,1956年后为上海画院画师,1980年为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画院院长。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作品《朱砂冲哨口》获建国30周年美展三等奖,代表作品有《层峦暖翠》、《峡江险水图长卷》、《雁荡云瀑图》等。多闪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陆俨少画辑》、《陆俨少画集》等画册,着有《山水画争议》、《山水画六论初探》等。

3. 上海的南翔小笼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吗

上海南翔小笼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8月,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结束,南翔小笼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全国传统面食制作技艺。
南翔小笼制作技艺于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诞生,因馅料为秘制配方,制作技艺一直靠师徒之间薪火相传。

4. 九月和南翔的关系

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南翔是个地方名字9月就是9月
南翔镇隶属于上海市嘉定区,是上海市四大历史名镇之一,历史上曾有“小小南翔赛苏城”之美誉。
截至2017年底,南翔镇常住人口数达189846人,镇域面积33.27平方公里
。2016年实现入库税金83.76亿元,镇级财政收入26.97亿元。

5. 南翔小笼的来历

南翔小笼的来历如下:
南翔小笼制作技艺于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诞生,因馅料为秘制配方,制作技艺一直靠师徒之间薪火相传。
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南翔镇日华轩点心店主黄明贤对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他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为皮,猪腿精肉手工剁成的馅料加上肉皮冻制作而成。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第二代传人吴翔升在上海城隍庙开设南翔小笼馒头店。后因战乱等因素,第三代、第四代传人流失于历史记载。
1958年,古猗园重新恢复经营南翔小笼馒头,第五代传人封荣泉改良制作工艺,使南翔小笼重回普通百姓餐桌。
1997年,李建钢成为第六代传人。2000年,他制订了该技艺的标准和规范,选料、配方、搅拌乃至揉面、擀面,每一道都有明确的标准。

6. 我是上海嘉定南翔人,我们一家人以及祖宗都是南翔人,可是以前南翔属于江苏而不是上海,那么我的祖籍到

祖籍应该属于是江苏昆山的

7. 南翔鹤槎山的历史

南翔是一个千年古镇,早在梁天监四年(公元 505年)建成白鹤南翔寺,因寺得名。后又建成五代砖塔――双塔、南宋抗金民将韩世宗留下的烽火墩――鹤槎山、明代建造的园林――古猗园。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上海市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南翔的鹤槎山除了是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在此驻军时所筑的烽火墩之外,其实在很久以前还有一个名字叫“鹤蛇山”。原来在鹤槎山还是一墩烂泥墩的时候,这里住着一只鹤和一条蛇,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吃”与“被吃”的两种敌对动物竟然在同一个地方存在了下来。不过后来,这里来了个尼姑,搭起草棚就住了下来,“鹤蛇岂能相容?”烂泥墩上同时出现鹤和蛇的事情让尼姑有些蹊跷,但也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把看起来有些吓人的蛇给赶跑了,只留下了鹤和自己作伴。后来,有一天,这里又来了个和尚法号走方,走方和尚认定这个地方风水很好,造个庙宇也一定能人声鼎沸,佛光普照。于是他对尼姑说:“我准备在这里造一个庙宇,不知你可同意?”尼姑心想在这样的烂泥墩上造庙宇,简直就是疯了,周围又没有多少人家,即使造起来也是白白浪费物力人力,哪里会有人来烧香拜佛呀。 “要造你自己造,我可没有这力量。”可是走方和尚还是执意要把庙宇建起来,东去化点缘,西去讨点银两,几年下来,一座庙宇终于被他盖了起来,虽然面积不是很大,但里面还是蛮有气派的,不仅有佛祖像,观音像,就连土地爷的塑像也一应俱全。看到自己的辛苦终于修成正果,走方和尚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满脑子里装的都是香客们前来祈福的热闹场面。再说尼姑看到和尚把庙宇给盖起来之后,刚开始有些不太高兴也很妒忌,但慢慢的也深受启发,心想将来盖座自己的尼姑庵那该有多好啊。但鹤蛇山已经有了座庙宇,总归不能再造座尼姑庵吧,且不说过程有多困难,假如到最后真能造起来也会遭到老百姓的耻笑,庙宇旁边就是尼姑庵会让人觉得很不是滋味,于是就收拾好自己的被褥,同和尚道了声别就立即起身,离开此地到处化缘去了。庙虽然盖好了,可香火却怎么也旺不起来,即使来过这里烧香拜佛的人回去之后也觉得不怎么灵验,于是来这里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走方和尚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这里明明是一块风水宝地可就是旺不起来呢,费尽心思盖起来的寺庙为什么得不到大家的承认呢,于是他开始寻找其中的原委。一日,他正在晨练之时,突然注意到寺庙的东南角上时不时会飞来一只白鹤驻足停留,迷离的眼神似乎在寻找什么。“一定是这只该死的白鹤在这里捣乱,把这里的风水给破坏了,把我的也赶跑了。”想到这里,走方和尚二话没说就操起手中的扫帚朝白鹤砸了过去,受惊的白鹤扑扑的拍了几下翅膀,但仍然不肯离去。走方和尚顿时火冒三丈,又从脚边拾起几块大石头朝白鹤扔了过去,接连几个回合,白鹤终于非常不舍地飞走了,走方和尚也开心地舒了口气,认为这下寺庙一定能起死回生。可是,一段时间下来,走方和尚发现寺庙的香火不但没有任何起色,而且比以前更加糟糕了,来的人寥寥无几。这下走方和尚又开始头痛起来,到底是哪里出了状况呢?摸不着头脑的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办才好。于是左打听右打听,终于得知在南翔住着一位老者,这位老者已经过了百岁之年,不但在当地德高望重而且对南翔的历史了如指掌,深受大家的爱戴。想必他应该知道点其中的原因吧,于是和尚计划向老者讨教讨教。一天一大清早,走方和尚出门了,经过打听终于知道老者住在什么地方。他轻轻敲开老者的门,毕恭毕敬的问:“老师,你可知道我的寺庙盖得这么好,为什么没有人来烧香拜佛呢?是不是我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走方和尚看着老者,一脸的无辜,感觉自己很受委屈,明明想做点好事却适得其反。坐在太师椅上的老者微微睁开双眼,拿起自己的茶壶先是呷了口茶水,然后摇着头说:“其实你造的庙宇非常好,也是你辛苦付出得来的。但是我觉得有两出你错了。”“愿听老师教诲。”走方和尚打起精神仔细聆听着。“其一,是因为你过于功利,老是想着寺庙能够得到老百姓的赏识,多烧香多捐香火钱,这违背了你当初盖寺庙的宗旨,应该为广大苦难老百姓服务,为他们提供精神寄托”,听到这里走方和尚不住地点头称是。“其二,是因为在你盖寺庙的地方原来住着一只白鹤和一条蛇,鹤和蛇本来是不共戴天的动物,但在这里居然一起生存了下来,现在鹤和蛇都被赶走了,这里的灵气自然就没有了。”恍然大悟的走方和尚顿时觉得后悔不已,虽然蛇是那个尼姑赶走的,但当初也是自己一时怒起又把白鹤赶走了,错上加错才导致如今庙宇香火不旺。可惜后悔已经于事无补了,唯有行动才能挽救。从那以后他常常利用空闲时间给老百姓讲佛法,论佛道,经过他夜以继日的努力,渐渐的寺庙里的香火开始旺盛起来。同时,他在寺庙周围种下了许多竹子,也开垦了许多良田,经过一两年的时间,寺庙周围变得郁郁葱葱,放眼望去一片绿色的景象。被他赶走的白鹤也从远方飞了回来,丛林里也常常会有蛇出没,而寺庙的香火也一天比一天旺盛。由于环境等各个方面的改善,当地老百姓也开始安居乐业,物阜民丰,过着幸福的生活。因为鹤和蛇对于这里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象征着和睦相处的内涵,所以就有人把此地改名叫做“鹤蛇山”。

8. 南翔古镇有多少年历史了

南翔是一个千年古镇,南翔人杰地灵,拥有1500年的历史,是江南着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历史上就有“金罗店、银南翔”之说。

早在梁天监四年(公元 505年)建成白鹤南翔寺,因寺得名。后又建成五代砖塔――双塔、南宋抗金民将韩世宗留下的烽火墩――鹤槎山、明代建造的园林――古猗园、明代文人艺术家李流芳的私家花园――檀园。
梁武帝建国的时候,南翔还只是一个荒凉的乡村。一天,当地农民在耕地时挖到一块一丈多长的大石块,石块一露地面,就有一对丹顶鹤在石块上空盘旋,落到石块上歇脚。一个叫德齐和尚认为这里是一块佛地,决定在此建造一座佛寺。说来也怪,每天白鹤飞往哪个方向,哪个方向就有人来献款,天天如此,从不间断。不久就筹集到一大笔钱,破土动工建造寺院。505年(梁天监四年)建成白鹤南翔寺,因寺成镇,便取名南翔。

9. 上海南翔古镇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上海嘉定南翔镇好玩的地方:
1、古猗园
古猗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猗园”,取自《诗经》中“绿竹猗猗”一句。清干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古猗园”。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
古猗园距市中心21公里,内有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是上海最古老的揽胜之一。2006年,古猗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云翔寺
云翔寺始建于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初名为“白鹤南翔寺”。唐时达到鼎盛,寺基扩大到180亩。宋绍定年间,因理宗赵昀赐“南翔寺”匾额,寺名更为南翔寺。公元1700年,康熙赐额“云翔寺”,故又易名为云翔寺。后因天灾人祸,寺庙毁损殆尽。目前能见证历史的仅有双塔一对,及散落在古猗园内的唐石经幢和宋普同塔。
如果说历史上的云翔寺曾经蜚声江南,那么复建后的云翔寺正以其崭新的面貌饮誉沪上和海外。重建后的云翔寺又名留云寺,寺名源于上海南市区的留云寺。现在的寺庙占地15亩,规模宏大,布局合理、严谨,共分三进院落,于中轴线上布置主要殿堂: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左右对称布置伽蓝殿、大势至殿、钟楼、鼓楼、文殊殿、普贤殿、上客堂、僧寮等,并有迥廊围绕。此外,在地下建有功德堂、万佛堂。
云翔寺以唐风复建,在江南地区,完整的仿唐寺庙,这还是第一座。其特色是刚劲雄健,气宇恢宏,简洁大度,淳朴自然。而且这还是一座以钢筋、水泥混凝土仿木的寺庙,在上海地区寺庙建筑中,能将古建形式,民族风格与现代工艺、技术、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云翔寺是第一次。
3、五代砖塔
南翔五代砖塔位于嘉定区南翔镇,为南翔寺遗留建筑。在南翔老街报济桥北堍解放街两侧的十字街口,有一对砖塔并峙。这对砖塔古时处于原南翔寺山门旁,如今南翔寺早已毁废,而留下了双塔,乃是这座古镇的历史见证。
4、南翔老街

南翔老街(Old Nanxiang Street)(即市政府公布的双塔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坐落于南翔古镇的中心区域,规划面积14.34万平方米。内有人民街、共和街、解放街和胜利街,为传统的商业区和居民住宅区。经过整修,恢复了清末民初“银南翔”的历史风貌:粉墙黛瓦、屋舍参差林立,大小商铺鳞次栉比;小桥、流水、花园、长廊、画店各具风韵。

10. 小笼包子的由来或历史或来历

小笼包是上海,常州,无锡,江西,杭州,南京,芜湖等江南地区着名的小吃,起源自上海南翔。常州味鲜,无锡味甜。要做到皮薄馅靓是有秘诀的。做皮时开粉要用滚水渌熟,皮才软滑,若用生粉就会太干了。馅要有汁才好吃,但馅料有水份会很难包,配好后放进雪柜片刻,使油和水份都凝固才包,蒸熟后的小笼包就会很好吃了。
南翔小笼包的历史:
南翔小笼包已有百年历史。最初的创始人是一家点心店――日华轩点心店的老板黄明贤,后来他的儿子才在豫园老城隍庙开设了分店。也就是在这繁华喧闹的豫园,
初名“南翔大肉馒头”,后称“南翔大馒头”,再称“古猗园小笼”,现叫“南翔小笼”。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选用精白面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为馅,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以取其鲜,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以取其香;还根据不同节令取蟹粉或春竹、虾仁和入肉馅,每只馒头折裥十四只以上,一两面粉制作十只,形如荸荠呈半透明状,小巧玲珑。
美食本来就是一门艺术,中国人发明的包子可算是这门艺术中的一个杰作,而南翔小笼更是把这一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极致。南翔小笼制作精细,它以精白面粉发酵为皮,选取猪腿精肉为馅,而最独特的是要用隔年老母鸡炖汤,再和猪肉皮煮在一起,然后做成皮冻,拌入馅内。
揪出的面团大小均等,还用食用油抹其表面,这样会使口感更好。要把胚子拉到底,差不多大小,包的时候手要向上拉,它的优势是皮薄,肉嫩,丰满。热腾腾的雾气直往上冒,小笼包蒸好了,此时的小笼包一个个雪白晶莹,如玉兔一般,惹人喜爱。戳破面皮,滑溜溜的汁水一下子流出来。雪白的面皮,透亮的汁液,粉嫩的肉馅,诱人到极致。南翔小笼包味美细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从当年第一次在南翔小镇石舫上零售,到今天分店遍及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南翔小笼的变化令人瞩目,然而,它的那份原汁原味、自然淳朴却始终不变,始终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食客。戳破面皮,蘸上香醋,就着姜丝,咬一口南翔小笼,然后细细品味,品味上海传统的饮食文化,品味远离喧嚣都市的那份“乡野”之情,品味好吃的南翔小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