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有什么民风民俗
上海人的风俗习惯
如果你见到一个上海人在早晨用开水冲泡昨日剩下的米饭,并以此为早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请你不要嘲笑,这是上海人最具地方特色的早餐.上海,“荡马路”是人们下班后,周末,双休日以及节假日最流行的休闲方式。走亲戚你要记住带点礼物。你一到,主人会寒暄一番,然后才就坐,一般有人作陪。宴请时主人未入席,请你不要急着动筷,要等主人到位大家才开始进餐。客人未喝完酒,主人不会先吃饭。宴席散后,主人不让客人收拾碗筷,并且再次上茶,烟,糖果,瓜子等。有客人在,主人不扫地不打骂孩子。客人告辞,主人一定要相送,一般要送出弄堂口,也有送到车站或送上车.
上海民俗
上海地处江南,因此,上海的民俗与江南其他地方有不少相同之处。上海 开端口以后,日渐成为一个江海通津、人烟稠密、华洋杂居、五方杂处的城市 ,又给原有的风俗增添新的内容;上海风俗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除夕和春节
除夕,又名"年三十",指阴历一年最后一天或这一天的晚上,故又称" 大年夜",除夕的"除字",愿意除去,所以除夕又叫"岁除"。按旧俗腊 月二十三日为灶日,应祭灶君。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从这天起直到除夕, 家家都要打扫卫生,购置年货,农村要杀猪宰羊。磨糯米粉、做各种点心。 腌制各种腊味。另外还要贴年画。城里人则往往买些水仙花、腊梅、天竺等 插在瓶中以增添节日气氛。当夜幕降临时,合家团聚,吃年夜饭,又叫团圆 饭,席上菜肴一般是十分丰盛的。夜间通宵不睡,市民一般在家观看电视节 目,名曰"守岁",当新的一年钟声敲响时,霎时鞭炮齐鸣,迎接新春。春 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一片喜气洋洋。农历正月初一,是我 国传统的新年,初一拂晓,人们都穿戴整齐的衣冠,依着长幼的辈分,合家 向长辈拜年,平辈间相互拜年。长辈还要给孩子们送红纸包的压岁钱,祝贺 他们又增加一岁。初一下午以及初二、初三出外向亲友拜年,现在通讯发达 了,不少人都利用电话拜年。初五,不少人都买了活鲜鲤鱼"接财神"。因 "鲤"和"利"读音相近,再因从水里抓出活鲤鱼穿丝绳贴红纸的时候,头 尾翘起,象大元宝似的。初一到初五,街巷十分热闹,往寺院进香或逛庙市 者络绎不绝。商号店铺在初一到初三都告停业,叫做"封关",有的停业到 初五,这是一年中职工们唯一休息的日子。初五接财神,晚上吃财神酒。
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上元节,这天晚上称元霄。闹元霄算得是件盛事,一般白天吃 馄饨,晚上吃汤圆。元宵节,在旧上海城内外好几处闹市搭起高大灯棚,各 种花灯聚集一起,蔚为壮观。黄浦江上樯帆林立,船只桅杆上挂起了灯,遥 望似繁星闪烁。在郊野田间同样到处挂灯,称作"望田灯",也是预兆五谷 丰登之意。"耍龙灯"是郊县一项热烈的节庆表演,在西郊和嘉定南翔一带 尤盛,表演时伴以十番锣鼓,有时数十条龙灯相会表演戏龙珠。妇女们在元 霄还要"走三桥",据说在月色皎洁的晚上走过三座大桥,便可终年除却百 病。旧上海城内城外,水渠纵横,桥梁很多,走过三桥是很容易的。而当时 去小东门外走一走陆家石桥的人就格外多的了。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家家裹糯米粽子,或称角黍,门上都要挂上菖蒲、艾蓬、 蒜头,意为"避邪"。正午饮雄黄酒。以苍术、白芷、芸香等药物烟熏市内 。以雄黄抹在儿童额上,用来祛湿解毒,消除秽气,意味着安度炎暑,不染 疫疠。当令的食物是粽子、枇杷、黄鱼、大蒜。端午节令人最感兴趣的是看 龙舟竞渡,过去在黄浦江上的龙舟,多数是从南翔、黄渡等处借来的。
中秋节
农历八月初八,是赏月季节。家家赏月至深夜。人们出游看月华,称作" 走月亮"。旧上海很多人喜欢到小东门外陆家石桥观赏桥下月影荡漾。"石 梁夜月"便是"沪城八景"之一。中秋等至十八日大潮汛,很多人到东城观 江潮,也有人到浙江海宁去观潮。近年来,还有不少人观看"上海桂花节" 的各种表演。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以糯米粉和糖蒸重阳糕,糕上插小彩旗以祀神佛。嘉定 和川沙高桥等地则制松糕,都是应景的食品,又以菊花等酿酒,人们畅饮重 阳酒。这天为应古时桓景登高避灾的故事,居民又有登高之举,松江佘山及 豫园大假山都成为登高胜地。
上海的年夜饭
【上海年夜饭】岁时习俗,农历除夕俗称大年夜,这一天全家欢宴,称"吃年夜饭"。古时过年可从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开始,直至除夕,各户人家择时做年可先后不一,近代以后才渐集中在除夕。除夕傍晚,家中悬挂出先人遗容(即"画像",也叫"真"),合家祭拜,然后围坐欢宴。上海年夜饭菜肴很富特色,除鱼肉鸡鸭外,还添上炒塌棵菜和糖醋银丝牙两样菜底,另外必备如意菜(黄豆芽)和发芽豆,含有"开发"的意思。这顿饭若有家人远出,也得添上杯筷,以示团圆无缺。上海人在吃年夜饭时,有诸种忌讳,如不许淘汤。据说淘汤吃饭,来年出远门办事要受雨淋,虽为无稽之谈,亦寄托了百姓求福消灾之意。??
❷ 上海传统习俗
上海传统习俗有除夕、上海桃花节、春节、元宵、浴佛节等。
1、除夕:许多家庭之长者,在年夜饭后,不去就寝,围炉守岁。守至鸡初鸣、天微明,各户男女老少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到子夜时,有一些人还会往城内庙中争烧“头香”,撞“头钟”。
2、上海桃花节:每年3-4月间举办,上海人赏桃花的习惯由来已久,南汇是赏花的好地方,上海南汇区多植桃树,为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和纯朴的民风民俗,自1991年起,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举办了上海桃花节,以进一步弘扬桃文化,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
3、春节:自初一以后各日,便是亲戚朋友往还拜年之期。客来多携礼品,待客必请喝“元宝茶”,是为茶内放上青果或茶盖顶置青果一枚,又必请吃酒饭。上海人一到过年必定要去城隍庙逛一逛,走一走那里的九曲桥。到正月初五日,为财神(俗称“路头神”)诞辰,各地都有接财神之举。
4、元宵:每家必吃“元宵”,即汤圆,也是取团圆、吉利之义。但元宵之盛还在于“灯”,所以又名“灯节”。家家户户、各店各铺悬灯门前,寺庙、园林、广场等公共处所,更是大张灯彩。届时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出外观灯。城隍庙及西园又是一个活动的中心点。
5、浴佛节:在上海,四月初八浴佛节(释迦牟尼诞辰),这天寺庙要拂去佛像身上尘土,诵经礼拜,城内外大的寺院如静安寺和方浜路的广福寺都有盛大庙会,庙会期间,山门外百货毕集,进行土特产品交流。
❸ 上海民俗有哪些
上海地处江南,因此,上海的风俗与江南其他地方有不少相同之处。上海开端口以后,日渐成为一个江海通津、人烟稠密、华洋杂居、五方杂处的城市,又给原有的风俗增添新的内容;上海风俗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除夕和春节 除夕,又名"年三十",指阴历一年最后一天或这。-天的晚上,故又称"大年夜"。除夕的"除"字,原意除去,所以除夕又叫"岁除"。按旧俗腊月廿三日为灶日,应祭灶君。腊月廿四日为小年,从这天起直到除 夕,家家都要打扫卫生,购置年货,农村要杀猪宰羊,磨糯米粉、做各种点心,腌制各种腊味。另外还要贴年画。城里人则往往买些水仙花、腊梅、天竺等插在瓶中以增添节日气氛。当夜幕降临时,合家团聚,吃年夜饭,又叫团圆饭,席上菜肴一般是十分丰盛的。 夜间通宵不睡,市民一般在家观看电视节目,名曰"守岁",当新的一年钟声敲响时,霎时鞭炮齐鸣,迎接新春。为保证市民安全,在市中心已禁放爆竹,但以其他方式欢度春节。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一片喜气洋洋。旧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新年,初一拂晓,人们都穿戴整齐,合家向长辈拜年,平辈间相互拜年。长辈还要给孩子们送红纸包的压岁钱,祝贺他们增加一岁。初一下午以及初二、初三出外向亲友贺年,现在通讯发达了,不少人都用电话或网上拜年。现在可视电话已开始走进人们生活。当你给远方亲朋好友拜年时,对方接听者的音容笑貌会立即清晰地展现在电视显示屏幕上。那清晰的声音,高质量的画面,能让你感受到与亲朋犹如面对面谈话般的亲切。 初四,不少人都买了活鲜鲤鱼"接财神"。因"鲤"和"利"读音相近,再因从水里抓出活鲤鱼穿丝绳贴红纸的时候,头尾翘起,像大元宝似的。初一到初五,街巷十分热闹,往寺院进香或逛庙市者络绎不绝。 商号店铺在初一至初三都告停业,叫做"封关"。有的停业到初五,这是一年中职工们惟一休息的日子。初五接财神,晚上吃财神酒。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上元节,这天晚上称元宵。闹元宵算得是件盛事,一般白天吃馄钝,晚上吃元宵,又名吃汤圆。元宵节,在旧上海城内外好几处闹市搭起高大灯棚,各种花灯聚集一起,蔚为壮观。黄浦江上樯帆林立,有些船只桅杆上挂起了灯。在郊野田间同样到处挂着灯,称做"望田灯",也是预兆五谷丰登之意。"耍龙灯"是郊县一项热闹的节庆表演,在西郊和嘉定南翔一带尤盛,表演时伴以十番锣鼓,有时数十条龙灯相会表演抢龙珠。 妇女们在元宵节还要"走三桥",传说在月色校洁的晚
❹ 上海人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上海是个移民城市,按《南京条约》自1843年开端口以来经历了苏州,宁波,苏北等好几拨移民潮,也曾经是外国人的租界,49年后更是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带来了多元的文化。上海所谓的海派文化就是兼容并蓄的文化,比较宽容,务实,高效,开放。
上海传统饮食是浓油赤酱的本帮菜,现代的饮食比较清淡,也许会有人觉得上海菜比较甜那是因为受了无锡一带的影响。上海人也比较喜欢全国和世界各地的美食,比如川菜,比如西餐,都很流行,所以定义一个上海的饮食风格其实没太大意义。
上海的风俗和礼仪是一个国际接轨和中国特色的混合物。既有现代文明社会的特征也有一些陋习。这是错综复杂的原因造成的。对于外国人和中国人来说,上海是个最不中国的中国城市,所以评论也褒贬不一。不过好在海派文化总体来说是宽容的,自信的,所以也没造成太大的困扰。
上海过年习俗
腊月廿三(过小年):搞卫生,做糖糕,送灶君菩萨上天。
腊月廿四~年卅:迎春日,准备过年,采购年货、贴春联等。
腊月廿五~廿八:择一晚谢年、谢神。
年廿九:小年夜
年卅:除夕,祭祖,吃年夜饭,守岁。
正月初一:开门大吉,放开门炮仗,开始拜年。
正月初二:后半夜,接灶君菩萨。(接灶有多种说法,有说在年卅的,初四午后的)
正月初三:小年朝,礼佛祭祖,女婿去妻家拜年。
正月初四夜、正月初五凌晨:接路头(迎五路财神)
正月初六:送穷。
正月初七:人日,称体重,为小姑娘穿耳洞戴耳环。
正月初八:谷日,徐王庙庙会。
正月初九:玉皇大帝生日,善男信女去玄妙观进香。
正月十五:元宵节,闹花灯。
禁忌:
1.年夜饭不能吃完,要剩一点;要讲吃好不可讲吃完;剩饭用红纸封好称“隔年饭”。
2.年初一不能吃汤淘饭(泡饭),不扫地,不倒垃圾。
3.正月十五之前不吃豆腐。
4.正月初十之后不拜年。
❺ 上海的风俗习惯(简介)
上海的风俗习惯简介:
一:亲戚间往来一般保持到血亲第三代,即堂兄弟、表姐妹间还有走动。平时走动不讲究送礼,有事必备礼,俗称“做客人”、“做人客”。
二:青年人多荡马路、游公园、上娱乐场所,偶尔聚餐;中老年人以喝茶、聊天、叙旧为主。过去,市民住房狭小,朋友很少在家中聚会。朋友有红白事,相互邀请,
三:平时来往不备礼,招待不讲究仪式。
四:逢婚丧喜庆,亲友间例须送礼,称“送人情”。上门探望病人,或准备在主人家吃饭的一般是要送礼的。旧俗送礼的如今大多改为送钱。
五:送钱历来用红封袋。只有逢丧事用白纸。钱额喜事成双数,丧事成单。
六: 客到,主人先接过客人手中的物品。客人带有污秽物、湿伞,不带入主人家中,置于门外。另,家中有丧事,一般未过头七,不宜出门作客(规矩大的人家要过了五七才出门作客)。
七:留客吃饭,至少备8只菜,备酒,称“吃便饭”。
八: 进餐时,凡整只鸡、鸭、蹄膀、全鱼等菜肴,主人未请,客人不吃。
九:就餐用筷有六忌,一忌将食品夹住又放下;二忌在菜碗中乱翻乱搅;三忌手握筷,目光盯住菜肴;四忌用嘴撕拉筷上食物;五忌以筷当牙签;六忌夹食品时滴汤不止。
十:斟茶只斟七分,进行回转动作,若用右手需按逆时针方向,用左手则必须按顺时针方向,放茶壶时壶嘴不要正对他人,有请人赶快离开之意思。叩指礼,用几个手指头弯曲亲扣桌面,表示对主人敬茶的谢忱。
十一:饮酒没有一杯一口干的习惯,大多小口慢呷,不行酒令。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不能先饮尽。敬酒以三杯为度,敬酒人和被敬酒人需要起立“避席”。
(5)上海有什么风俗扩展阅读:
上海节庆节日民俗:
一:除夕
晚上,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团坐同吃“年夜饭”,名曰“合家欢”。 许多家庭之长者,在年夜饭后,不去就寝,围炉守岁。 守至鸡初鸣、天微明,各户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
到子夜时,有一些人还会往城内庙中争烧“头香”,撞“头钟”。玉佛寺一般都是烧头像的地方,龙华寺是撞头钟的地方。
二: 春节
自初一以后各日,便是亲戚朋友往还拜年之期。客来多携礼品,待客必请喝“元宝茶”,是为茶内放上青果或茶盖顶置青果一枚,又必请吃酒饭。其时长辈凡见幼辈皆要送压岁钱。
上海人一到过年必定要去城隍庙逛一逛,走一走那里的九曲桥。到正月初五日,为财神(俗称“路头神”)诞辰,各地都有接财神之举。
三: 元宵
每家必吃“元宵”,即汤圆,也是取团圆、吉利之义。但元宵之盛还在于“灯”,所以又名“灯节”。家家户户、各店各铺悬灯门前,寺庙、园林、广场等公共处所,更是大张灯彩。届时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出外观灯。
四:清明
三月里清明节,人们借着扫墓的机会到郊野去踏青,对上海人而言,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三月十五日多去龙华寺进香。三月二十三日崇祀天后诞辰,祈求天后神佑,上海的闽界客商,希望能在海上"安澜利适"。
❻ 上海过年习俗
上海过年习俗主要有吃年夜饭和逛城隍庙会。上海年夜饭一般以上海本帮菜或者粤菜为主,清淡可口。上海的庙会文化囊括了宗教、商业、民俗等层面,被誉为上海滩旅游的名片。
上海有什么过年习俗
上海豫园灯会是上海过年的习俗文化活动之一。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八,灯会每天都会隆重上演,热闹非凡。
除夕夜上海的众多歌舞厅,是青年人彻夜欢歌乐舞的场所,好友相携,唱歌跳舞,尽情欢畅。
上海过年正月初一不能吃汤泡饭,不扫地,不倒垃圾。正月初十之后不拜年,正月十五之前不吃豆腐。
❼ 上海习俗是什么呢
上海送灶多用糖和糯米团子。在上海崇明等地,送灶夜除了吃廿四糖、卷银包和赤豆饭,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传统年俗活动,厾米囤。
厾,意为用手指或棍棒等轻击轻点。
风景名胜
自然风景,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东滩湿地公园、淀山湖、奉贤碧海金沙、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植物园、上海世纪公园、滴水湖、陆家嘴中心绿地。现代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中华艺术宫等。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科技馆、港汇恒隆广场、正大广场、上海欢乐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尚街、8号桥、M50创意园、智造局、同乐坊、上海迪士尼乐园、国家会展中心。
上海拥有世界各国的饮食文化、经典时尚的购物和浓郁商业气息。西餐汇聚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的风味。中餐汇聚中国几乎所有地方风味,着名的有老城隍庙、云南路、黄河路、仙霞路等饮食文化区。
❽ 2022上海端午节风俗有哪些
2022上海端午节风俗有哪些是大家常问的,毕竟端午是除了春节外最为热闹的节日之一,每每该节日到来的时候除了包粽子、划龙舟这些共有的习俗,各地域的讲究也层出不穷,一起看看上海端午节吃什么传统美食吧。
2022上海端午节风俗有哪些
1、插艾叶上海人在端午有插艾叶、挂菖蒲的习俗,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传统上,中国人一直把菖蒲视为辟邪之物。由于其形状似利剑的特点,因而民间视之为驱鬼斩魔的降妖工具。菖蒲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同时民间多将艾叶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因而挂菖蒲艾叶,有辟邪、治病防病的意思。
2、佩香囊上海人称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它们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里所装东西已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
3、赛龙舟旧时上海人有时不叫龙舟赛而习惯叫竞渡。有资料记载,旧时端午节,上海黄浦江有龙舟竞渡之戏。有善杂耍者,身束青龙绦,装载各种器械。乘一种快船往来穿梭于各龙舟之中,更番演奏技艺。上海是传统的江南水乡,因此每逢端午,水上活动几乎必不可少。
上海端午节吃什么传统美食
1、上海端午节食五黄食五黄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五黄是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和雄黄酒。这是上海一带的习俗,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尊贵的颜色,带有吉祥意味。雄黄之黄,克杀邪毒,也有驱除五月气候中邪气的作用,所以说吃五黄的目的是驱邪毒、求吉祥。
2、上海端午节吃粽子端午节最重要的当然是吃粽子了,早年上海人家遇到端午节吃粽子,基本都是自家包的,多数是甜的赤豆粽,或是纯的糯米粽,老上海有一大批宁波人,他们则更喜欢包碱水粽,家庭富裕的还会放几片肉。慢慢就演变成现在种类繁多的粽子。
3、上海端午节吃白和蛋端午里的吃,不只是粽子一家独霸天下,在老底子的上海,与粽子同锅共煮的还有鸡蛋,也就是说端午除了吃粽子,还要吃鸡蛋,鸡蛋剥了壳吃,上海人把剥了壳的鸡蛋叫做“白和蛋”。不过现在已经很少听到这样的叫法。吃白和蛋,实际上就是进补和增强抵抗力,如能有利于皮肤,那是割草打兔子捎带的。
端午上海哪里最好玩
如果想要体会最传统的端午习俗,来豫园就对了。除了包粽子、做香囊等民俗展示,中心广场的市集上也挤满了老字号爆款。杏花楼、沈大成、功德林、宁波汤团店和老城隍庙食品商店的粽子们,鲜肉的、赤豆的、豆沙的、紫薯的……恨不得为了争夺你的眼球,来一场咸甜粽子大pk赛。同时,一批网红花车也入驻了中心广场的集市。精致的植物微景观、还有个性的彩绘,都能延展你对端午的不同想象。黄金广场的集市则是文创的天地,来自东方美学生活平台的“东家”精选在线下一露真容。夏日文创、玉石首饰精致可爱,让人忍不住把玩。
❾ 上海有什么民风民俗
除夕】
晚上,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团坐同吃“年夜饭”,名曰“合家欢”。 许多家庭之长者,在年夜饭后,不去就寝,围炉守岁。 守至鸡初鸣、天微明,各户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到子夜时,有一些人还会往城内庙中争烧“头香”,撞“头钟”。玉佛寺一般都是烧头香的地方,龙华寺是撞头钟的地方。
【春节】
自初一以后各日,便是亲戚朋友往还拜年之期。客来多携礼品,待客必请喝“元宝茶”,是为茶内放上青果或茶盖顶置青果一枚,又必请吃酒饭。其时长辈凡见幼辈皆要送压岁钱,近几年春节,许多家庭把给孩子春节压岁钱的习俗,改为赠送玩具或图书。上海人一到过年必定要去城隍庙逛一逛,走一走那里的九曲桥。到正月初五日,为财神(俗称“路头神”)诞辰,各地都有接财神之举。
【元宵】
每家必吃“元宵”,即汤圆,也是取团圆、吉利之义。但元宵之盛还在于“灯”,所以又名“灯节”。唐朝,人们把兔子视为吉祥之物,兔子灯所到之处就意味着把吉祥和好运送到了那儿。家家户户、各店各铺悬灯门前,寺庙、园林、广场等公共处所,更是大张灯彩。届时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出外观灯。城隍庙及西园又是一个活动的中心点。
【清明】
三月里清明节,人们借着扫墓的机会到郊野去踏青,对上海人而言,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三月十五日多去龙华寺进香。三月二十三日崇祀天后诞辰,祈求天后神佑,上海的闽界客商,希望能在海上"安澜利适"。当时天后宫里信徒供祀天后,并邀戏班子演戏。
【立夏】上海郊县农民取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用立夏时青嫩的草头和入米粉,油煎成饼,叫做"摊粞",为上海和浦东地区人民所喜食。还把糖梅子、酒酿、咸蛋等作为当令食品,称为时鲜,取以尝口,称尝"三新"。
【浴佛节】四月初八浴佛节(释迦牟尼诞辰),这天寺庙要拂去佛像身上尘土,诵经礼拜,城内外大的寺院如静安寺和方浜路的广福寺都有盛大庙会,庙会期间,山门外百货毕集,进行土特产品交流。
【端午节】家家裹糯米粽子,或称角黍,门上都要挂上菖蒲、艾蓬、蒜头,意为"避邪"。正午饮雄黄酒。以苍术、白芷、芸香等药物烟熏室内。以雄黄抹在孩子额上,用来祛湿解毒,消除秽气,意味着安度炎暑,不染疫疠。端午节令人最感兴趣的是看龙舟竞渡。
【观音诞辰】六月十九日观音诞辰,佛寺里香风又盛了,很多佛教信仰者,云集寺庙。
【七巧会】七月七日,是俗传牛郎织女双星渡河的时候,这天晚上供瓜果,作"七巧会"吃巧果。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寺庙中做道场,放"焰口",并在水池放莲灯,称"盂兰盆会"。
【地藏王生日】七月三十日,佛教传说为地藏王生日,旧俗在街巷地上及居家庭园遍插棒香并点燃蜡烛叫做"地灯"。
【中秋节】人们出游看月华,称做"走月亮"。旧上海很多人喜欢到小东门外陆家石桥观赏桥下月影荡漾。"石梁夜月"便是"沪城八景"之一。中秋等至十八日大潮汛,很多人到东城观江湖,也有人到浙江海宁去观潮。近年来,还有不少人观看"上海桂花节"的各种表演。
【重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以糯米粉和糖蒸重阳糕,嘉定和川沙高桥等地则制松糕,都是应景的食品,又以菊花等酿酒,人们畅饮重阳酒《这天为应古时桓景登高避灾的故事,居民又有登高之举,松江余山及豫园大假山都成为登高胜地。
【菊花会】九月中旬菊花会,很多文人雅士,举行菊花会,赏菊题诗,有各种各样的名菊,万卉齐放,高低疏密,瓷盆竹格,无不尽态极研,争奇斗艳。
【冬至】十一月冬至节,冬至前一日,旧俗磨米粉蒸花糕,做粉圆,馈送亲友,如同贺年。
【释迦牟尼得道日】十二月初八,相传是释迦牟尼得道日,民间煮食"腊八粥",而寺庙尤为盛行,用胡桃、红枣、栗、蚕豆、芋艿、慈姑及蔬菜等与白米一起煮成粥,供奉佛像前,然后僧人分食,并馈送檀越(信佛的施主)。
【送灶神】十二月下旬,人们忙着送年礼。二十四日做谢灶团,以酒、果、团子、元宝糖把灶,送灶神朝天。元宝糖是一种胶牙的饴糖,意为用此胶住灶神的嘴,不让他上奏人间的罪过。
❿ 上海春节习俗有哪些
1、城隍庙,上海人每到过年必定要去城隍庙逛一逛,走一走那里的九曲桥,看一看市区灯会活动。这一天整座城隍庙都是流光溢彩,灯火通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