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指南 » 上海的上只角是哪里
扩展阅读
长兴到杭州长途车多久 2024-11-18 15:22:26
北京半价电影有哪些 2024-11-18 15:09:37
福州塑料砧板哪里有 2024-11-18 14:58:45

上海的上只角是哪里

发布时间: 2023-02-05 16:26:37

1. 上海人说的上只角和下只角是什么意思

曾经的上海是十里洋场,讲究身份地位等级的人很多哦,租界多在西南,有钱人也多住在西南面,而大型工厂多在东北部,贫苦人多住在东北面,因此,大约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人们把买办、洋人、社会名流聚集的地方称为上只角,主要指以现在淮海路为中心朝西南面发展的豪华地区,而把闸北、南市区为中心朝东北面发展的贫民居住区称为下只角了。
旧上海的文人,住不起上只角,又看不起下只角,他们认为:上只角是是有钱人住的地方,下只角是穷人住的地方,那么既不算有钱,也不算穷人的上海人所住的地方,应该叫做中只角。上只角虽然及不上,可比下只角要体面得多,上只角、下只角加上中只角才是真正的上海地区格局。

2. 上只角下只角什么意思

“上只角”就是指城市西区的高级住宅区,“下只角”自然指的是那些低级住宅区。

“上只角”和“下只角”,应该是上海人独创的词汇。上海有这样的地名用语习惯,把河岸内凹的地方叫做“湾”,而外凸的地方,就叫做“嘴”。今天的江湾、陆家嘴,就是以此得名的。如果“嘴”的地域较小,形状更尖,那里就会被叫做“角”。

地倾西南

在老上海语言里,“上只角”、“下只角”代表了区域分化。两只“角”的房租可以相差三四倍甚至十倍以上。上海“地倾西南”的状况,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解放前,上海原来的公共租界西区是在南京西路一带,法新租界是在淮海路一带,而东北的杨浦、闸北、普陀、宝山都是工厂区。

上海城市以苏州河为界的“上只角”和“下只角”之分的阴影,自然成了社会学的遗传因子,至今还在有些人的头脑里生根发芽。

3. 上只角的新的划分

曾经好长一个时期,上只角与下只角听不到了,但是,突然有一天,我们惊诧地发现,“上只角”、“下只角”其实是一直存在的。
上海大学的知名教授朱学勤说:“从平民而不是官员或文人雅士的观点看,很容易发现这个城市有一个秘密:上海的市政建设投资仅就单位面积的投资总量而言,市区西南那一片,也就是今天所谓徐家汇那一片,远远超过西北、东北片等地区。而从生产的角度讲,这个城市大部分的工厂是在东北片的杨浦、闸北等区;从文化生产的角度讲,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集中在东北片,但新时期的市政建设投资远远不及西南片的徐汇区一带。过去的‘上只角’和‘下只角’今天继续延续,我称之为:‘地倾西南’。”
想想也是,虹口区好不容易搞出了一条四川北路购物街,虽然已经是上海第三条着名的购物街,但是,还是人称“平民购物街”,乍浦路美食街虽然先声夺人,显赫一时,最终还是不得不让位于黄河路美食街。这种划分还是按照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的认同罢了。看来虹口区不是上只角也不是下只角。
静安区还包括了以前的新城区,以前上海最大的游泳池就叫“新城游泳池”,在今天成都路以西的北侧南京西路上。看到有人说“从小在静安区长大,是上只角人”。其不知静安区里也有“下只角的”,象万春街,昌化路,曹家渡,大自鸣钟后面等,也就是劳动人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如今都已经完成了改建,形成了高档小区。上海在日新月异的同时,上只角与下只角也重回上海人的视野,如今上海人口中的“上只角”和“下只角”也大多为调侃之意了。
1995年以后,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黄浦、静安、徐汇、长宁)改造速度明显加快,中心城区边缘区(虹口、杨浦、闸北、普陀、)住宅小区建设发展飞快,大批居民由中心区内核心区域的原居住地迁往近郊区以及远郊的大规模新建住宅小区。2000年,浦东新区的快速崛起加上房地产价格的总体水平和土地的级差价格决定了商贸、居住、工业等功能用地的聚散程度”。上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郊区化”,随着内环线、南北高架等道路设施的建设以及中心城区功能的大置换和城市边缘新城区住宅的大规模建设,中心城区过密的人口迅速向边缘城区扩散。
上海社科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沈安安认为,影响上海人口分布的因素很多,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进行工业布局的调整是影响上海人口再分布的一个重要原因。为实现将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战略目标,上海开始了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大调整,中心城区的工业产值比重从1990年53%下降到1997年的28%左右(杨浦区2012年工业产值比重为60%),而郊区则从47%上升到72%。企业的大批外迁带动了部分企业职工居住地的改变。同时外来人口的涌入,也上海部分区域环境以及消费能力上发生了改变。
上只角与下只角讲到这个地方,想必大家也想知道新时期的上只角与下只角是如何划分的。上海一共是16个区1个县: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浦东新区,松江区,金山区,青浦区,奉贤区和崇明县。新下只角的分布区域基本集中在广袤的上海郊区范围内。
新上只角的分布区域为:黄浦区、静安区、徐汇区、长宁区
新下只角的分布区域为:普陀区、闸北区、嘉定区、奉贤区、青浦区、金山区
正在快速发展区域为:闵行区、宝山区、浦东新区、杨浦区

4. 上海方言里的上只角,下只角是什么意思

上只角指的是卢湾区静安区徐汇区这些过去租界的地方,房子比较好,下只角是苏州河以北的几个区,都是贫困落后的棚户区,但是现在这个概念已经提的人不多了,因为各个区都发展得不错。

5. 上海浦西包括哪些区啊

指黄浦区、徐汇区、静安区、长宁区、杨浦区、虹口区、普陀区、闸北区等老市区,与现在的浦东新区隔江相对。

浦西(Puxi),上海的一个地理概念,它是上海的最核心部分,一般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上海中心城区(共8个区,不包括浦东城区)。按照广义来说黄浦江以西即为浦西,而实际上通常为黄浦江以西的市区,不包含嘉定、宝山等郊区,近年来“浦西”扩展到外环线以内黄浦江以西地域。

(5)上海的上只角是哪里扩展阅读

浦西历史

1、城墙时代

上海市最早的市区是在原南市区(现被并入黄浦区)部分,上海市民俗称“老城厢”。这个范围为今天中华路人民路的区域里面,即上海县城。城墙于1912年,由沪军都督府及上海乡绅进行筹款拆除,并填护城河,筑成中华路以及民国路(1949年以后改称人民路)。

2、殖民时代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上海作为五口通商之一正式开端口。1843年,英国驻沪总领事巴富尔与时任上海道台宫慕久在上海县城签订《上海租界章程》,在苏州河以南、洋泾浜以北、李家庄以东建立租界,法国也在洋泾浜以南划定法租界。

日后,随着1890年代的租界扩张以及工部局和公董局的“越界筑路”,浦西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公共租界以及法租界,包括越界筑路地段。

由于作为租界时期的城市中心,租界当局在浦西投入较多资金用于市政工程的建设。包括1908年建成至今仍在使用的外白渡桥。浦西逐渐成为上海以及全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国民政府时期,浦西聚集了四行两局一库、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数家外资银行驻华总部。

3、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以后由于战争的影响,导致租界人口激增。1943年,随着租界的结束,浦西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租界。到1949年时,浦西成为全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居住着将近520多万的人口。

由于西方殖民文化的长期影响,以及抗日战争起的关键因素。浦西逐渐分化为两极,在上海话中称为“上只角”和“下只角”。上只角基本上是租界地区,即今黄浦、静安、卢湾以及虹口、徐汇部分地区。下只角多为闸北、普陀的棚户区。

1956年以后,大陆实行计划经济,上海成为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但随着户籍制度的实行,上海的人口趋于稳定增长。尤其在计划生育实行以前,上海人口增加幅度较大。但是在1980年代末之前,上海公共工程因为计划经济的部分原因导致城市公共设施老化,较多的仍是沿用数十年前租界当局的公共设施。

1990年代以后,浦西开始大规模的旧区改造,城市面貌发生极大变化,如今的浦西已经成为亚洲地区最繁华最时尚的地区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浦西

6. 上只角的介绍

上海自1843年开端口以来至1949年止,在较短时间内一跃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基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租界史的缘由,导致上海的地域概念特别强烈。总体来说旧上海时期的上海法租界和上海公共租界的西区大部分与中区属于上只角,而华界以及其他城乡结合部属于下只角。而新上只角的分布大体延续了旧上海时期的框架,并扩展为:黄浦区、静安区、徐汇区、长宁区这些当今上海最核心的城区范畴。而随着上海旧城改造的持续深入以及南北平衡战略的切实贯彻,上海上只角的范围将会逐步扩展至整个上海中心城区。

7. 上只角的地倾西南

在老上海语言里,“上只角”、“下只角”代表了区域分化。“上只角”就是指城市西区的高级住宅区,“下只角”自然指的是那些低级住宅区,两只“角”的房租可以相差三四倍甚至十倍以上。上海“地倾西南”的状况,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解放前,上海原来的公共租界是在南京路一带。法租界是在淮海路一带,而东北的杨浦、闸北、普陀、宝山都是工厂区。上海城市以苏州河为界的“上只角”和“下只角”之分的阴影,自然成了社会学的遗传因子,至今还在有些人的头脑里生根发芽。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望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宝红向正在召开的上海“两会"提交了一份题为《上海的“地倾西南"不能再持续下去了》的提案,此提案在代表中引起普遍反响。据悉,望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公司。季宝红本人是市人大代表,闸北区工商联副会长。他在这份编号为052号的提案中反映:近五年,上海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赢得了世人的瞩目和赞誉。但是,上海城建发展不平衡,又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全市市政建设投资就单位面积的投资总量而言,市区西南那一片,也就是徐汇、长宁、卢湾、闵行、松江等区,远远超过东北的杨浦、闸北、宝山等区。过去,黄浦江把上海分成“两个世界",今天恐怕是苏州河把上海分成“两个世界"。
为什么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写的那篇“地倾西南"文章在上海以外的媒体和网上有那么大的影响?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上海的一个“秘密"。提案认为:上海的“地倾西南"不仅仅是现有政策造成的,其中有殖民地文化留下来的历史痕迹。上海原来的租界是在南京路、淮海路一带,而东北的杨浦、闸北、宝山都是工厂区。今天我们应该不回避事实地发问,殖民地时代形成的“上只角"和“下只角"到什么时候可以弥合?据悉,上海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高层建筑已超过4000栋,标志性建筑大多集中西南片和浦东陆家嘴地区。关于上海城市建设地区间不平衡、中心城区和郊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在上海“两会"期间有多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在发言中提到,因而是一个普遍关注的话题。季宝红认为,上海的局部地区是不可能率先进入世界级城市的,城市的发展必须强调均衡性。
当今的上海正面临着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高潮,为体现“三个代表"思想,新一届政府完全可以在城市发展中进行一系列调理,多一点“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季宝红建议,一,控制高层建筑和建筑容积率不能一刀切,上海控制高层建筑总量是应该的,但是,杨浦、闸北、宝山等区,不仅缺少城市标志性高层建筑,而且较为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也非常少,因此,控制高层建筑不能一刀切。同样,建筑容积率也不能一刀切。新一届政府面临的旧城改造任务依然很重。但苏州河以南和以北动迁成本不一样,如果建筑容积率一刀切,苏州河以北就不会有人做,而苏州河以北旧城改造历史任务完不成,拥挤在空间狭小的老式石库门中的市民难以真正告别“七十二家房客"心态。在这种物质条件下市领导提出“做一个可爱的上海人"就难以实施,更难弥合“上只角"和“下只角"的历史之痛。季宝红还建议,世博会是否可以迁址崇明?崇明是上海的“北大荒",且越江工程即将上马,如果没有崇明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上海现代化。如世博会迁址崇明,对浦东、宝山、闸北、杨浦经济的带动将几倍、几十倍于原有方案,也将使上海北片地价明显上升。从平衡发展来看,这不仅让占上海1/6的土地成为热土,还将使80万崇明人,8万余长兴、横沙人共享现代化成果,真正改变上海“地倾西南"的历史尴尬。
老上海人眼中是极其看重地段的,曾经有上只角,下只角之分。上只角指买办、洋人、社会名流聚居的地方,相对都比较安静,靠近闹市区闹中取静,例如愚园路、湖南路余庆路等;而下只角人员太多,治安复杂,多是穷苦劳作布衣聚集的地方,一般命名都是x家弄之类的。而且上只角和下只角往往靠得很近。一街之隔,仿佛两个天地。当年的上海滩,上只角住的都是比较有钱有地位的人,所以建筑比较精美,街道也会整洁漂亮,治安更不用担心有问题,所谓的仓廪实而知礼仪嘛。而下只角特别是贫民聚集的地方,街道狭窄,建筑破旧,环境较差,而且由于居住人群卫生习惯不好,甚至还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所以相对来讲脏乱差一些;治安也得不到保障。其重要的原因在于:政府的公共资源配置不同,社会财富占有不一样,居民的素质也不同。所以导致许多人推崇上只角,贬低下只角。

8. 大家谁知道什么叫"上只角"

估计全国再也找不出第二座城市像上海那样把“上只角”“下只角”分得那么清了。“上只角”“下只角”已经被上海人喊了一百多年。表面看只是地段概念,根本上却是崇富心理。旧时“上只角”指上海的租界。后来“上只角”泛指上海市区内富裕阶级聚居的地段,反之则被叫作“下只角”。“上只角”观念源自殖民时代的租界岁月,上海人的“上只角”观念很重,直到今天,那些个住在陕西南路、茂名路街区的人,哪怕是天天倒痰盂的娘姨们与修皮鞋的小皮匠,在说到“下只角”时脸上总有颐指气使的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