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菜怎么做
上海菜怎么做?大叔教你上海熏鱼,香气扑鼻,鲜香味美,超级好吃
烟熏类食物美味难挡,但很少会有人自己在家里熏肉,多半是买现成的,一起来看看制作熏味的小窍门,在家也能吃到烟熏美味。所谓烟熏,其实是一种烹饪方式,是指将加工过的食材放入熏锅中,利用熏料燃烧产生的烟来熏制食品。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熏鸡、腊肉、熏兔子,都是这样做出来的,烟熏食物具有风味独特,烟香浓郁,咸鲜适中的特点。但是熏鱼的做法却不同,上海人吃熏鱼,为讨口彩年年有余,苏式做法叫爆鱼,爆有发意,金山,爆鱼可是老八样。一片熏鱼下肚,保不准能吃出个光明前程。
熏鱼爆鱼,现今混为一谈了,顶多是熏鱼需先腌渍,爆鱼则直接过油汆,热鱼泡冷卤,滋啦一阵响,怪好听的,钩馋瘾。倘若溯源,熏鱼得燃柏枝微熏,如今这步省去了,两者滋味不差多少,若不细分,爆鱼即熏鱼,也无伤大雅。本帮熏鱼,滋味最正,当推青鱼。鱼肉紧实,没甚土腥,烹后最是鲜甜。有做人家的,用花鲢鱼,滋味也不差。早年还有用马鲛鱼、鲅鱼、鲮鱼的。这么看,熏鱼用鱼,也没定数,全凭一己喜好。话不多说,今天大叔下厨房教你做上海熏鱼,希望你吃得开心~
鲅鱼两条、生抽、白酒(适量)、大料、香叶、葱姜、五香粉
1、首先是切鱼块:将鲅鱼切成斜刀块,洗干净,晾干水;
2、然后调制汤料:将生抽、白酒、白糖、葱姜、大料和少许水搅匀加热开锅;
3、最后炸鱼:油温升高后,将鱼放入锅里,两面炸,熟之后立刻放进之前调制好的汤料里,入味,五六分钟之后取出,撒上五香粉,然后摆盘就可以上桌开吃啦~
香气扑鼻,鲜香味美的上海熏鱼就做好了,喜欢的话,自己可以动手试试吧~
大叔小提示
1、高档些的餐馆,好用白鲳,说是吃口更好。鲳鱼肉细嫩,也薄些,过油汆,反不如青鱼嫩了;
2、炸鱼的时候一定要晾干,不然油会溅出,炸完鱼后,立刻放进汤料,能够迅速入味。
❷ 上海传统名菜
上海传统名菜
上海是名扬海内外有着“东方巴黎”美称的中国城市。而上海的饮食文化也是独具体色的,那么你知道上海的十大名菜是哪十大么?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1、松江鲈鱼
久负盛名的上海松江鲈鱼,其味鲜美,其肉细嫩,再加上特殊的烹饪技艺,历来被视为上乘珍馐。松江鲈鱼身体肥圆,体长不过十多厘米,重一百多克,头大而扁平,口阔而眼小,黄褐色,身披几道黑条纹,还略带黑点。更奇的是,这种鱼出水后鳃房里仍贮着水,若置于稻糠里,可活四五天。此鱼两鳃前后有一道凹坎,其形与色如同鳃孔,在鳃盖上又有条橙红色的条纹,状似四片外露的鳃叶,故被人称为“四鳃鲈”。鲈鱼虽小,名气颇大。据说清代干隆下江南,品尝松江鲈鱼之后,封其为“江南第一名鱼”,从此松江府年年向朝廷进贡。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问上海时,曾品尝松江鲈鱼。1983年,上海市锦江饭店曾在香港举办松江鲈鱼烹饪技艺表演,轰动了当地中外人士。可见松江鲈鱼在古今中外都被视为“鱼中珍品”。
2、白汁桂鱼
“白汁桂鱼”是上海着名的特色风兄明味佳肴之一。此菜以活桂鱼制成,色质奶白,鱼肉鲜嫩,深受食客们的青睐。相传还有一个典故,当年康熙南下暗访民情,一天中午来到西宫门外,见有一饭店,就推门进去。刚坐稳,店小二便满脸堆笑地跑过来说:“客家官,吃点什么?”“一条鱼、一斤酒。”康熙说。片刻工夫,店小二便把酒、菜送到康熙面前。康熙自斟自饮,吃完一条鱼又要了一条。因这鱼实在好吃,康熙就询问:“此菜何名?”“腹花鱼,”店小二答羡冲告曰,“这鱼腹部长着金黄色的花纹,所以叫‘腹花鱼’(腹花鱼即桂鱼)。”康熙说:“店家,我给此菜改个名如何?”“好哇。”于是店小二拿来纸笔,康熙提笔写了“宫门献鱼”四个字,落款“玄烨”。招牌挂出后不久,店小二听说是当今天子所写,又惊又喜,赶忙跪倒在牌子前面,高呼:“谢主龙恩。”这虽然是一个传说,但以活桂鱼制成的佳肴则广为流传。
3、八宝鸭
“八宝鸭”是上海各家饭店的名菜,但以上海城隍庙上海老饭店烹制的`为最佳,故被美食家誉为席上一绝而驰名中外。20年代初,老饭店并没有八宝鸭。有一天,店主在店堂里听客人谈起某菜馆的八宝鸭如何如何好。为了生意兴隆,店主便带着厨师装扮成顾客专门去某菜馆品尝,并带回一只八宝鸭细细剖析、研究。他们在吸取他人烹调技艺的基础上,在作工艺和用料方面作了改进:一、改八宝鸭拆骨的传统作法,用带骨鸭开背,填入配料,扣在大碗里,封以玻璃纸;二、将烧改为蒸。这样,鸭形丰腴饱满,原汁突出,出笼时满堂皆香。再浇上用蒸鸭原卤调制的虾仁和青豆,使成品更丰富多彩。顿时,老饭店“八宝鸭”名声大振。
4、八宝辣酱
“八宝辣酱”是上海着名特色菜,它是由“炒辣酱”改良而来的。“炒辣酱”是个普通家常菜,以前在饭摊上供应,由于色深味浓,很适宜下饭。在40年代,九江路上的同龢馆厨师们参照上海本地菜“全家福”的烹制法,在炒好的辣酱上浇上一个虾仁“帽子”,又对炒辣酱的原料进行了调整充实,用虾仁、鸡肉、鸭肫、猪腿肉、肚子、开洋、香菇、笋片等八样主要原料烹制,故称它为“八宝辣酱”。“八宝辣酱”味道辣鲜而略甜,十分入味,大受食客的欢迎。后来,上海一些菜馆纷纷仿效,“八宝辣酱”就广为流传了。
5、清蒸鲫鱼
“清蒸鲫鱼”是上海的传统特色名菜。用鲫鱼制菜,早在清代就有。传说“大蚌炖珍珠”就是大文学家曹雪芹青年时琢磨出的一道名菜。有一次,曹判哗雪芹到苏州姑母家作客。在市场上,看到水盆中活蹦乱跳的乌背鲫鱼,及小贩出售的“浪里鸡头”(芡实)。他雅兴大发,心想何不买回两尾鲫鱼,回去做一道鲫鱼抱芡实的菜。当即买了活鲫鱼和芡实,回到姑母家,请厨师把芡塞到洗净的鱼肚里清炖。厨师如法炮制好后,果然清香扑鼻,非常好吃。曹雪芹边吃边想,这样好吃的鱼菜,得有个好名字。乌背鲫鱼像河蚌,芡实似珍珠,那么这菜就叫“大蚌炖珍珠”吧!无独有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日忽发奇想,叫家人将朋友送来的鲜肉切碎后塞入鱼腹中煎烹,戏名曰:“鲫鱼怀胎”,制法与“大蚌炖珍珠”相仿,结果得到亲友的一致好评。
6、芙蓉蟹斗
我国蟹类很多,有河蟹、梭子蟹、青蟹、溪蟹等等,其中河蟹最受人们欢迎。上海苏州一带更以“阳澄湖清水大闸蟹”驰名。有诗云:“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蟹的营养很丰富,所含脂肪、维生素A和核黄素都较高。尤其是农历九月的雌蟹,十月的雄蟹,卵满膏腻,个大肉多。“九月团脐,十月尖”,是选购清水大闸蟹的经验之谈。大闸蟹的吃法很多,上海地区在30年代,一般多煮吃或蒸吃。一到深秋季节,饭馆、酒店、熟食店都挂牌经营清水大闸蟹。以后人们嫌用手剥太麻烦,又不卫生,于是以经营蟹宴闻名的上海“王宝和酒家”,就由厨师们剔出蟹肉,按口味精心烹制蟹菜,如“翡翠虾蟹”、“蟹油龙卷”等。其中“芙蓉蟹斗”因其芙蓉洁白,蟹粉鲜美,极受人们欢迎,成为上海地区历史悠久的特色名菜。
7、竹笋腌鲜汤
“竹笋腌鲜汤”是上海地区的名菜。此菜汤汁白浓,肉质酥肥,口味鲜香。每到春天竹笋上市时,沪上人家都喜欢烹制这道佳肴。竹笋古代叫做“苞”。早在夏代,人们就以笋代食,以笋入贡了,而且代代相传。同时,也留下了不少赞美竹笋的诗文。“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骈头玉婴儿,一一脱绵绷。庖人应未识,旅人眼先明……”这是苏东坡的一首竹笋诗,说的是竹笋如同脱襁褓的婴儿,洁白如玉。北方厨师还不识此为何物,羁旅他乡的我,见笋后眼也发亮了。宋代着名高僧济颠和尚有《笋疏》云:“拖油盘内煿黄金,和米铛中煮白玉。”宋代另一高僧赞宁还写了一本食笋的专着《笋谱》。传说清康熙皇帝特别喜食江南春笋,曹寅与其妻兄李煦,为此在江宁、苏州织造和两淮盐政任内,每年都向京城进贡“燕来笋”(即燕子来时出土的笋)。
8、水晶虾仁
水晶虾仁”是上海静安宾馆着名的特色风味佳肴之一,曾被评为“上海第一名菜”。它的发展,着名作家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曾经写道:“说起虾仁,做得最好的是福建馆子,记得北平西长安街的忠信堂是北平唯一的有规模的闽菜馆,做出来的清炒虾仁不加任何配料,满满一盘虾仁,鲜明透亮,而且软中带脆。闽人善治海鲜当推独步。”40年代上海静安宾馆名厨从粤、闽菜引来“清炒虾仁”,并在烹饪技艺上进行改革创新,加之选料上乘,制作严格,风味独树一帜。“水晶虾仁”上席,奇香四溢,晶莹剔透,赛如明珠。难怪,静安宾馆每年光虾仁就要吃掉十几吨呢。
9、生煸草头
“生煸草头”是上海的一道名蔬菜,又是春秋季节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时令菜。草头又名苜蓿,俗称金花菜,系豆科植物,是我国古老的蔬菜之一。它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及维生素A、B、E等,营养价值颇高。用草头制菜,在古代就有,当时人们将其作为一种比较好的蔬菜,筵席上常有食用。20年代初期,上海的本地菜馆按照民间食用的制法,加以改良,取其嫩头(叶三裂,呈心脏形,长约4厘米左右),经旺火热油煸炒,加白糖、高粱酒、酱油、味精等调味炒和,鲜嫩入味,很受顾客欢迎。“生煸草头”不久就名扬全市,并成为上海特色名菜之一,数十年来盛名不衰。
10、油爆河虾
“油爆河虾”是上海及江、浙一带四季名菜。它为席上珍品,也入寻常百姓家,适于家庭小酌。江南水乡,河道纵横,四季有虾,尤以春末夏初,河虾多而味特美,当地有“麦子黄,虾儿旺”之称。春末夏初虾体中的氨基酸最为丰富,口味最佳,且其时虾脑丰满。“虾脑”俗称“石榴子”,鲜香肥美,带子母虾,其虾子透鲜。河虾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磷、钙等含量丰富。按中药理论,它性温、味甘,具有补阴壮阳、益肾、强精、健脑之功效。“油爆河虾”以上海山东中路、南京东路口的“老正兴菜馆”烹调的最具特色。成菜后河虾个大体圆,红润发亮,外脆里嫩,咸甜可口,入口壳肉分离,吃完虾,盘内不留卤汁。“油爆河虾”是上海名菜中的代表品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