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饮食习惯
上海菜又简称海派菜,它与其艺术一样,是随着上海这个城市的演变而发展的。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使上海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西方经济文化大量输入,各地商贾文人荟集,冲击着上海的市场与文化。上海地区的饮食业伴同其文化艺术,也随之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这种已超越原来流的范畴,发迹于上海,带着上海这个地区与时代印记,并在上派海孕育、成长和扩散的文化艺术,统称为“海派”。海派菜就是有这样的条件下,从全国各大菜系中脱颖而出的。它既包括经过博采众长的本地菜点,又包括那些在保持原有特色基础上,根据上海饮食习俗进行变革的各种风味菜点。
1、上海本地菜的兴起
上海菜的发展,首先是从本地菜开始的。据史载早在南宋末年和元初,上海就有酒菜馆出现,到明末清初,上海菜馆除小吃、便餐外筵席用菜已十分丰盛。1 843年上海被迫对外开端口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也刺激了上海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上海饮食业迅速繁荣起来。全市大街小巷店摊成群。据1 876年出版的《沪游杂记》记载,当时上海从小东门到南京路已有上海菜馆一二百家之多。那时,上海菜馆的经营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种,许多中小型饭店都经营经济实惠的便菜便饭,同时兼营少数炒菜。如上海早期出名的大众菜炒肉百叶、咸肉豆腐、肉丝黄豆汤、草鱼粉皮、八宝辣酱、炒三鲜、全家福等。还有“客饭(一菜一汤一碗饭),食者众多。第二种是一些大中型菜馆,以经营炒菜和“和菜”为主。和菜是上海菜馆的首创,它是把冷盘、热菜、大菜和汤配成一组供应,花样多,又比较实惠,当时十分盛行。和菜的价格有高有低,最高的是银洋1 O元的和菜,有八大菜、八小碗、十六围碟、四热荤、四点心。大菜中有排翅、燕窝、挂炉鸭、桂鱼等。还有8元、6元、4元、2元的,顾客可任意选择。第三种是一些大店名菜馆,以经营筵席和高档名菜为主。这种菜馆规模大、设备好、餐厅高雅,如上海最早的本地菜馆秦和酒楼、鸿运楼(上图)、大中园等,当时他们经营的主要名菜中已经有烧鸭、红烧鱼翅、三丝鱼翅、葱油海参、清蒸鲥鱼、八宝鸭、清汤鲍鱼、一品燕窝、蛤蜊黄鱼羹、虾脑豆腐等等、酒席中海错山珍样样都有,还有“鱼翅席”、 “海参席”等高贵筵席。可见,上海菜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当时上海菜的主要特点是:取用本地鱼虾和蔬菜特产为原料,烹调上以红烧、蒸、煨、炸、糟、生煸见长,菜肴浓油赤酱,量大质优,讲究实惠,汤卤则醇厚不腻,咸淡适口,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风味。
3、各地风味菜馆在沪陆续出现
清朝后期,在上海本地菜馆发展的同时,各地饮食业经营及其厨师也纷纷来沪,竞相开设菜馆(上图)。最先进入上海的是开在小东门的安徽菜馆,它既经营菜肴,也兼汤面,拿手菜是炒蟮背、煨海参等,两个特别出名的菜是馄饨鸭和大血汤,一时闻名沪上。那时主要的安徽菜馆有萃楼、同庆园、大中华等。在安徽菜馆进入上海的同时,苏州、无锡菜馆也在上海出现,苏州、无锡菜均以太湖船菜着称,由于它口味与上海相仿,加上苏锡人在沪居多,又以经营便菜便饭和河鲜鱼类菜肴为主,因而格外受到欢迎,如创设于同治元年的同治老正兴菜馆、三兴园、得和馆、招商饭店以及后来的东南鸿庆楼、大加利、大鸿运酒家等,都很有名。到30年代初苏锡菜馆已占上海菜馆的一半左右。广东菜馆在咸丰年间就有杏花楼、翠必居,后来又有粤商大酒楼、新雅、大三元、东亚大酒楼等。宁波菜馆来沪也较早,如金陵东路鸿运楼、涌江状元楼、四明状元楼等,它们以经营海鲜菜肴为主,也很受顾客欢迎。镇扬菜馆最早始于光绪年间,如汉口路老半斋;酉楼、新半斋酒楼等。京帮最早的有会宾楼、悦宾楼、太白楼、珊家园等。四川菜馆在同治年间就有,最早的有大雅楼、美丽慎记、都益处、陶禾春,后有聚丰园、蜀腴饭店、梅龙镇等。河南菜馆最早有梁园致美楼,后有厚福楼。福建菜馆早有小有天,别有天,后有天乐园。清真馆始于明国初期,先有洪长兴、宴林春、南来顺等。素菜馆有功德林、春风松月楼、玉佛寺等。在清末民初时,已有11个地方风味菜馆在上海出现。从民国初期到30年代末,又先后增加了杭州菜、潮州菜、湖南菜等,于是形成了沪、苏、锡、宁、徽、粤、京、川、闽、湘、豫、鲁、扬、潮、清真、素菜等l 6个地方风味聚于一地的格局,为发展和丰富上海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现代上海菜发展的新特点
从30年代到40年代末,这是上海菜馆最繁荣发展的时期。那时上海本地菜馆仍占多数,营业兴旺,特别是酒席十分吃香。因为上海菜价格便宜,菜的数量较多,加上上海是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来沪者都要品尝一番上海菜,所以在沪设宴请客多数在上海菜馆中举办,因而生意很好,与上海菜相似的苏州、无锡菜馆也是如此。由于上海菜馆不断吸取外地菜馆的长处,特别是与苏州、无锡菜逐渐形成一体,使上海菜更加具有江南水乡风昧特色。首先是讲究选料新鲜,取用四季时令蔬菜,鱼虾以江浙两省为主,取活为上,一年四季有活鱼陈设于鱼水池内,供客选择,当场活杀烹制。第二,菜肴品种众多,四季有别。如春季有生煸草头、生煸枸杞头、竹笋枸杞、生煸豆苗、刀鱼、回鱼等;夏季有清炒鳝糊、清蒸鲥鱼、水晶虾仁等;秋冬季节名菜更多,如菊花蟹斗、炒蟹粉、炒蟹黄油、蟹粉狮子头、冰糖甲鱼、油酱毛蟹、红浇圈子、虾子大乌参、冬笋腌鲜、砂锅大鱼头、青鱼香肺、清鱼下巴划水等等。第三,在烹调方法上,上海菜原料以烧、蒸、煨、窝、炒并重,逐渐转为以烧、生煸、滑炒、蒸为多,其中以生煸、滑炒为最多,特别擅长于四季河鲜烹制。第四,口味上也有了很大变化。原来上海菜以浓汤、浓汁厚昧为主,后来逐步变为卤汁适中、清淡素雅,也有浓油赤酱。在烹制红烧圈子、红烧肉及红烧鱼一类菜肴时,仍重用调味,浓油赤酱,以使食物鲜而和昧。对于炒菜均采用滑炒,讲究鲜嫩、色白、咸淡适口。特别是夏秋季节的糟味菜肴,如糟鸡、糟猪爪、糟肚、糟猪舌、糟青鱼等菜肴,香味浓郁,颇有特色,同过去早期上海菜已有很大不同,表现出融汇诸昧之长,以不断完善自我发展的趋势。
与此同时,许多经营各地风味菜馆的经营情况也发生不断变化。在经营上除了少数处于闹市地区大店名店生意较好外,其他不少各地菜馆经营不理想,顾客较少,因为大批沪地顾客多来自江浙两省,他们都喜欢到本地菜馆就餐,很少到外地菜馆就餐。在30年代中期,上海和苏州、无锡菜馆中酒席盛行,而在广东、福建、四川等一些菜馆酒席较少,尤其是广东菜馆办的筵席,虽然花色好看,但菜的数量少,调味单一,烹调上偏生嫩,菜肴滋味没有上海入味,由于他们经营上不适合上海特点,所以许多菜馆为了适应上海当地消费者需要,便纷纷学习上海的做法,改变了自己某些操作方法与调味用料,如上海粤菜馆借用西菜烹制昌鱼、吉利明虾等,以逐渐适应上海的消费特点,这样就出现了所谓各种“海派菜”,实际上这些外地菜馆就变成了既能适应上海消费特点,又能适合外地来客的各种风味菜馆。事实上,到40年代这些菜馆的企业经营者多数已被沪菜馆的经营者所代替,成为上海菜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上海本地菜馆和外地菜馆长期共存相互影响,使上海本地菜(包括苏州、无锡菜)吸收了各地菜馆的特点:而外地菜馆逐渐同化于上海菜,成为具有适合上海特点的各种地方风味菜馆。使上海菜从原来本地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了以上海和苏州、无锡江南水乡风昧为主体并兼有各地风味的一个地方风味菜。40年代的上海,菜馆林立,名菜云集,山珍海味集海内外之精华。40年代出版的《上海市场大观》曾以“吃在上海”为题,系统地介绍了上海菜的各种特点与不同风味。全国各地报纸曾称赞说: “上海是吃的世界。”总之,上海菜是一种在适应中求生存、趋时中求发展、开拓中变革创新的菜系。它的风格以适应、趋时、开拓为主要特征。
② 上海老字号是什么正兴,还有什么的云轩
1、老正兴菜馆:
老正兴菜馆始创于同治元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是上海最负盛名的经营“上海本帮菜”风味的菜馆之一。现有一套独特的烹调技艺,成为独具特色的经营正宗上海菜的名牌企业,驰名中外。
2、朵云轩:
朵云轩是指中国收购、经销、出版、收藏书画及其他艺术品的机构。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开设于上海。朵云轩经营上注重与国内尤其是南方书画、篆刻家的联系,经常举办作品展览和学术活动。
(2)上海老正兴菜馆用的什么茶扩展阅读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上海的河南路旁新开了一家笺扇商号——朵云轩。朵云轩初营苏杭雅扇、诗笺信纸、文房四宝,书画装裱等,后又发展出木版水印、书画中介等业务,凭借优质的产品和诚信服务,朵云轩很快跻身沪上主流艺术圈。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风雨和阳光,完成国有化的朵云轩作为沪上艺术品行业代表性企业最终走向发展壮大,在那个斯文扫地的动荡年代,朵云轩勇担文化使命,恢复和发展了传统的木版水印技艺,并坚持开展书画收购业务,抢救、收藏了大量民间流散珍贵文物。
③ 上海美食,你知道哪些呢
上海的美食多种多样,不仅有当地的海派菜,还有数不尽的世界各美食。海派菜的着名美食有生煎包、小笼包、草头圈子等,德兴馆、老正兴、上海老饭店、城隍庙、云南南路、黄河路、乍浦路、七宝老街等都是上海的美食集中地。
1、生煎包。上海生煎包有上百年的历史,皮酥汁浓、肉香精巧。推荐小杨生煎(黄浦区南京东路720号第一食品2楼)、飞龙生煎(虹口区四川北路2002号东泰休闲广场1楼)、丰裕生煎(卢湾区陕西南路281号)。
9、八宝辣酱。八宝辣酱由“炒辣酱”改良而来。用虾仁、鸡肉、鸭肫、猪腿肉、肚子、开洋、香菇、笋片等八样主要原料烹制而成,辣鲜略甜。推荐老克勒上海菜(黄浦区南京东路299号宏伊国际广场3楼)、上海老饭店(上海市黄浦区福佑路242号)。
10、上海面条。上海的面条汤清味鲜,清淡爽口,选料讲究,与北方面条的风味很不相同。推荐阿娘面(卢湾区思南路36号)、德兴面馆(上海浦东新区德平路1094号)
④ 魔都人气最旺的5家本帮菜馆 保罗酒楼与老正兴菜馆都具有特色
魔都上海有许多特色美食,这里的餐厅真的是五花八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上海的本帮菜,融入了很多创意所以特别团返受欢迎,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魔都人气最旺的5家本帮菜馆都有哪些吧!
魔都人气最旺的5家本帮菜馆
1.保罗酒楼
2.老正兴菜馆
3.王宝和酒家
4.上海老饭店
5.老人和饭店
1.保罗酒楼
保罗酒楼的海鲜油条卷非常有特色,油条里面有大虾仁,脆脆的口感还非常鲜美,保罗酒楼的味道绝对正宗,让你体会到最好吃的上海本帮菜,所以来这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保罗酒楼,绝对会让你满意而归的。
2.老正兴菜馆
上海十大人气餐馆之一,老正兴菜馆的很多菜肴都是上海名菜,比如说老正兴菜馆的清炒鳝糊,虾籽大乌参,老正兴菜馆的大虾更是天下文明,是上海当地最受欢迎的一道美食了,绝对让你吃的非常爽,所以老正兴菜馆非常火爆,经常排队才可以吃到哦。
3.王宝和酒家
王宝和酒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清干隆初期,王宝和酒家的大闸蟹和黄酒闻名天下,吸引了来自各地的食客,这的大闸蟹不光个拿歼头大,味道鲜美,而且对于用料和刀工都非常讲究,堪称艺术品。
4.上海老饭店
上海老饭店就是荣顺馆1875年荣顺馆开业,之后因为生意火爆,大家都喜欢去这个老地方,因此改名叫上海老饭店,上海老饭店的八宝鸭大家一定要尝尝,这可是别的地方吃不到的哦,绝对的正宗,同时也是首创哦。
5.老人和饭店
老人和饭店这可是一家老店了,足足有两百多年历史,那个时候还是清朝呢,老人和饭店的本帮菜和糟菜非常有消或冲名气,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的,鲜美滋味出色的口感,老人和饭店决定是魔都人气最旺的5家本帮菜馆之一,大家不要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