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指南 » 为什么上海外环的路况不好
扩展阅读
天津到济南火车多少时间 2025-02-05 22:42:06

为什么上海外环的路况不好

发布时间: 2023-07-20 20:52:36

⑴ 上海内环外环是怎么划分的

内环线为环绕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快速干道。浦西段由高架道路和地面道路叠合组成,浦东段为地面道路,浦西与浦东由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连通。全线(包括2座大桥的主桥和主引桥)总长45686米。

外环线位于上海城乡结合部,环内城区面积680平方公里。它连接10条快速干道、10座大型全互通交和徐浦大桥、外环隧道2座越江工程。外环线全线设8车道,机动车设计时速80公里。外环线道路还将在全线道路两侧完成400米宽绿化带。 全线总长99公里。


(1)为什么上海外环的路况不好扩展阅读:

  • 中环线中环线全长约70公里。
    浦西部分:上中路[中环南段(浦西部分)]、虹梅南路-虹梅路-虹许路-北虹路-真北路[中环西段]、汶水路-邯郸路-翔殷路[中环北段]、军工路[中环东段(浦西部分)],全长约38.2公里。
    浦东部分:金桥路-金张路-申江路[中环东段]、华夏东路-华夏中路-华夏西路[中环南段],全长约34公里。

    主线为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工程主要结构形式有3种:地道、地面道路、高架。

  • A30公路全长189公里(俗称郊环线)。A30公路实施分段建设,其中A30同三段、北段、东南段分别建成于2002年和2004年,加上A30南段,通车里程达163公里。

⑵ 上海内环外环怎么分的

路名本身就已经划分了。
内环、外环是2条环形道路,大环套小环的关系。

上海有4条环形道路,从小到大,从内到外,依次是:
内环、中环、外环、郊环。

内环(备注:相当于北京的3环)
全称:内环高架路
属于城市高架道路。
途经南浦大桥、杨浦大桥2次跨越黄浦江,形成封闭的圆环,周长47.7千米。
内环以内的城区,普遍认为就是市中心了。

中环(备注:相当于北京的4环)
全称:中环路
属于城市快速道路。
途经上中路隧道、军工路隧道2次穿越黄浦江,形成封闭的圆环,周长约70千米。

外环(备注:相当于北京的5环)
全称:外环路
高速公路编号:S20
属于免费通行的高速公路
途经徐浦大桥、外环隧道2次穿越黄浦江,形成封闭的圆环,周长99千米。
普遍认为,外环是划分市区、郊区的边界线。

郊环(备注:相当于北京的6环)
全称:上海绕城高速公路
编号:G1501
属于收费通行高速公路
途经嘉定、宝山、南汇、奉贤、松江、青浦等郊线。全长189千米。

⑶ 上海外环路为什么这么堵

因为中环和内环都是货运车禁行的,所以外环路是货运车选择比较多的线路。而上海的郊环线是要收费的,所以大多数货运车选择了外环S20来走,尤其是S20还连接了类似沪甬、沪昆等高速路。

⑷ 为何有上海路窄的误区

很多对上海不太熟悉的人,会对上海有一些误区:上海路窄。进一步来说就是:上海的路很窄、很密,而且弯弯曲曲的。然而从上海城市大格局上来看,上海的窄路的比例很小,而上海的“宽路”反而是中国城市中最多的。

上海宽路和窄路的比例

上海“宽路”和“窄路”的比例有多大,凭借直观也是是看不出来了,因为上海城市很大,每个人都只到过上海很少的地区。因此,需要从更大的角度看上海的道路倒酒是什么样子的。

从上海的路网地图上最容易看出,上海路宽和路窄的比例。

实际上,上海路窄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老市中心,也就大约是上海浦西内环内的区域(图中绿色的区域),而上海路宽的比例,遍布上海的主城区(图中红色区域)。

按照上海城市各个部分的面积来算:

上海浦西内环传统市中心的面积是84平方公里,这部分以窄路为主上海主城区(不算郊区城市)连绵城市化的面积是1500平方公里,这部分以宽路为主上海窄路的分布区,最多有两个传统市中心的大小,也就是150平方公里

从数据上来看,上海城市中路窄的面积大约只占城市的10%,也就是一成。而上海的路宽的地方,其实遍布了城市的主要地区,大约占90%,也就是九成的地方。

上海上世纪80年代的城区,只有图中那么大,现在上海的城区已经扩大了十倍。也就是说,只有图中的上海老城区部分,是窄路密路的结构,日后建设的九成面积的城区,都是宽路网的结构。

上海上世纪80年代的卫星图也表现了当时上海城区的实际大小。

路宽的上海

路窄,肯定不是城市发展的优势。上海在发展过程中,深知老市中心的“窄密路网”极大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和交通,因此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直秉承宽路、网格化路网的建设思路,这个思路是自上而下,从市级道路到区级道路都是一样的。

闵行区中环的位置,以中环为干路,两侧的道路比较宽,片区也比较大。

上海南方商城附近,周围的小区比较大,路网也比较整体,整体上来看属于“大片区”、“宽路网”的结构,从高空看起来非常规整。

闵行区南部的住宅区,别墅区和高层住宅交相辉映,整体上来看属于密度较小的居住区,城市主干道的宽度至少是四快两慢的路网。

浦东新区一直是上海建设的重点,从新区一开始设计,就用了宽路网的结构。除了着名的世纪大道,其他的道路也不窄,图中的地区能看见浦东的高楼三件套,属于城市的核心区域,路网已经比较宽阔了。

张江地区作为高科技园区,一开始就秉承了低密度、宽路网的思路,此处的道路,不仅宽度较宽,而且道路中心常常有绿化带,走在张江的路旁,不但不感觉压抑,反而感觉空旷。

张江公园的一个十字路口附近,可以看出道路交界处,十字交叉的道路都比较宽,再加上周围的楼不高,看起来更加空旷一些。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没有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明确区分,大部分道路都是这种形式的。

上海北部的宝山区,外环内的地区密度稍微大一些,建设时间也比较早,其道路也是比较宽的。实际上,这种思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已经在上海铺开了。

下面是普陀区的真如地区,此处的路网也是一个套路,并且道路的中心也有绿化隔离带,看起来视觉效果更宽一些,从高空看去一览无余。

上海路窄的误区

上海路窄的误区,往往来自于上海城市以外的人,或者某些就生活在上海“路窄区”的人。上海有路窄的地区,而且这些地区还非常有名,也因此加深了人们的印象。

上海的旧里是典型的路窄区,旧里当中的道路,基本上只能由自行车通行。典型的上海旧里,就是下图中的样子。

上海一些着名街道,也是比较窄的,这种往往属于历史风貌区。例如上海的衡山路基本上只能单向机动车通行,路两边的树木的树枝,甚至可以在路上空相交。

上海路宽的地方很多,为何人们还有“上海路窄”的印象呢?

上海路窄的地方,往往很有名气,而且属于着名的旅游街区;上海路宽的地方,往往不是走人,而是走车的,留下的印象会比较小;上海路窄的地方,往往在市中心,相比较而言,人们的印象会比较深;上海路宽的地方,往往千篇一律,网格化的宽路网,加上大片区的小区,走来走去都像一个地方,跟人的印象不深;

因此,人们印象中的事情,很可能和实际差别很大。在上海的发展过程中,放弃窄密路网,形成宽路网、网格化,这还是面向现实的格局,也对上海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