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指南 » 什么是上海人
扩展阅读
杭州公交车末班多少钱 2025-02-05 07:47:22
福州南屿南井小学在哪里 2025-02-05 07:47:19

什么是上海人

发布时间: 2023-07-26 20:15:05

Ⅰ 为什么上海人都叫浦东人是本地人

本地人有别于上海人,主要区别是在生活区域、语言方面的差异。

本地人祖辈基本都为上海人(一般是清朝末期辛亥之前就在上海的)。从上海开端口以来的发现来看呢,上海本地人主要是指浦东,宝山,奉贤,嘉定,松江,青浦等地的居民。会说当地区域方言(比如松江话、金山话、崇明话等),家里一般拥有宅基地。主要成长生活区域也在郊区。

对外地人来说,上海人跟本地人是一个概念。但是对上海人来说,不少上海人听不懂本地人的方言,因为郊区的口音相比于市区的口音,确实比较晦涩一点。对他们来说,同来自吴语区的苏南、浙江地区方言可能相对更好理解。

(1)什么是上海人扩展阅读:

新上海人:

新上海人是指祖上非上海人,在上海常年工作、定居生活,并取得上海户籍的外地人。新上海人身份证号基本都不是310开头(上海居民身份证号为310开头)。

新上海人基本遍及全上海各地,无明显分布规律,具体例如浦东临港、嘉定南翔江桥、青浦徐泾、松江洞泾、闵行莘庄,都有新上海人在此买房。

上海人:

上海人广义上指的是拥有上海户籍的上海市民。但是公认的上海人除了上海户籍以外,一般还包括身份证310开头(代表出生就在上海)、会说一口上海话(特指上海市区口音)、至少父母辈均为上海户籍、自己出生成长都在上海等。

一般上海人祖辈都是外地的,比如江苏,浙江等,祖辈来到上海打拼,落地生根,但户籍没转过来,他们生下父母辈后,父母辈便成了上海籍,到了自己,便更加自然是上海人了。

Ⅱ 什么样子才算是地道的上海人

户口在上海的都是上海人。但是从上海人的认知来看,身份证号码310开头的,就是出生在上海的上海人才算是地道的上海人。户口簿籍贯上海的在上海郊区,是本地人,出生在上海主城区的是上海人。

Ⅲ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什么叫真正的上海人

上海是个移民城市,上海人往上查三代没有一个是上海人。上海本地人都在郊区,上海市区的本地人少之又少,况且有些是解放前移民上海籍贯改成上海的。苏南浙北籍上海人以祖籍为荣,对外自称是无锡人宁波人,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上海人。

Ⅳ 上海人的来源是

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我们所说的上海人,通常意义上是指出生在上海的人,他们的父辈或祖父辈,以前从外地迁来上海居住。这也就是我们大家经常在讨论的那一部分上海人。这是狭义上的上海人。广义上的上海人,是指居住在上海的人。这除了刚刚提到的老移民以外,还包括本地人和新移民。有一小部分上海人,被称为本地人,他们的祖籍就是上海人,是真正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这部分本地人,一般居住在上海的郊县,很多都是务农。20世纪初在上海作为一个都市而发展的早期阶段,他们并没有起到很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很多本地人在各行各业都做的很出色,是上海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外有很大一部分上海人,可以称为新移民。就是出生在外地,由于种种原因迁到上海定居的人。这一部分人的成分比较复杂。有学历不高出卖体力劳动赚钱的,有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有海外移民,也有知青子女等等。

先来说说这个狭义上的上海人——上海老移民。这部分人当初的构成结构其实也和现在的新移民一样。在上个世纪初,各色人等聚集到上海,鱼龙混杂,文化知识的差异和贫福差异都很大。苏北,就是江苏过了长江以北地区过来的人,当年大部分是逃荒的难民,相对文化素质比较差,有很多就一条船撑来上海,集结在苏州河沿岸,生活质量比较差,也没什么文化。渐渐这些难民从船上移到陆地生活,分布在黄浦江苏州河沿岸的一些棚户区。棚户区比较集中的地方,比较有名的就有以前的南市区等地方。比棚户区好一点的住宅,有一种大家都知道的石库门建筑。它有点类似四合院,使用功能的设计是为一户人家居住考虑的。但是由于住房的紧张,往往是大房东把房子租给二房东,二房东再转手把房子租给三房东,结果是一幢房子里住满了很多家互相不认识的家庭,由于住宅使用功能上的欠缺,造成邻居间的关系特别微妙。一方面有很多家庭完全没有个人隐私可谈,另一方面又要为每日的生计和邻居斤斤计较。这样现实的环境造成一个状况,那就是,不计较的人,就是被淘汰的人。这是上海平民的典型代表。另外还有几种比较有特色的建筑类型,比如,旧式里弄。这是一种老式弄堂。还有一种,叫新式里弄,设计上比旧式里弄宽敞一些。这种类型的房子在租界比较集中,一般的公司职员或做小生意的,大多居住在这样的房里。大概可算当时的中产阶级住宅。租界也集中了一批文化人,比如鲁迅就搬过好几个住处。住得更好一些那就是花园洋房了。这些老洋房一般都是大户人家私宅。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住宅,到了解放以后特别是文革以后,都变成了 72家房客聚居的状态。房屋主人大多已经不在,原有的住宅被大量平民占用。在这种居住环境下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可能是激烈的生存竞争和狭小的生存空间使然,造成了老上海人的排外、狭隘和区域歧视。这些习性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和教育的普及,已经越来越少。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对外开放,老移民中很大一部分知识分子都选择出国,求学、工作、定居,似乎成为一时流行。与此同时,大量新移民涌入上海。面对到大部分有着老上海平民习性的上海人,新移民们感到压力和不被认同。最典型的不认同,可能就是难以理解上海方言。其实上海话在每个不同的阶层都有一些不同的用法,虽然大部分上海话都是通用的,但是有些词汇在不同的区说法就不太一样。即使是一个老移民的后代,可能也不能听懂一个本地人的方言。此外还有很多苏浙地区的外来人员,他们说的方言也是吴越语系,对北方人来说听上去几乎是一样的,但是一个上海人有可能完全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但是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生的那一批上海人,已经非常习惯于讲普通话,即使他是一个典型的老移民后代。

再来说说真正的老上海——本地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本地人在老移民眼中,是典型的乡下人。务农出身的大部分本地人,还维持着乡民的淳朴习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本地人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在我身边的朋友中,就有很多高学历并且很好涵养的本地人。他们有的经商有的仍旧务农,但大部分生活富足。也有不少年轻一代开始迈入高科技领域。我接触到的大部分本地人朴素务实,尽管也被称为上海人,却没有老移民常有的那种不良习性。所以,可以这么说,斤斤计较,小夹子气,过分排外这种印象都是这些上海移民给人留下的。(自己本来就是从乡下逃难过来的还在叫别人是乡下人。。。可悲!)

最后说说新移民。这个成分复杂的大群体,是上海发展的重要支柱。有一些很特别的人,叫做知青子女,他们的父母是老移民的后代,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作为知识青年被下放到一些偏远的外地。而他们的子女继承父母的愿望,希望重回故乡生活。此外内地高校高学历毕业生,往往希望到上海工作。上海本地高校招收大量外地学生,很少外地学生毕业以后愿意回家乡工作。海外学成归来,现今在上海几乎已经不占太大优这造成整个上海的生存竞争更加激烈。这些大量涌入的各地人才,也造成一些具体的问题,例如住房问题、实际工作能力问题、和环境的适应问题。但是一个城市的活力也在于此。新移民们正如同我们的父辈,给现今的上海带来生机。此外也有一些社会问题产生。开放的城市也难免鱼龙混杂,外来人员的犯罪率也比较高。由于生活不稳定,人在异乡有时候也会做出在家乡无论如何做不出的事情来。

对上海人的来源做了详细的分类,旨在通过我的阐述,使大家对上海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不可能写得很学术,因为我不是研究上海发展史的。说了那么多,并不是要通过划分种类来辨别人的好坏。因为不管来自什么地方,只要在上海落地生根,若干年后,我们都是上海人。

Ⅳ 上海本地人和上海人的区别是什么

1、生活及活动轨迹:上海人主要生活在市区,而本地人基本生活在郊区。

上海人出生及成长都在上海市区,成长环境基本完全受到市区市民的环境影响;本地人出生及成长基本都在郊区。

2、祖辈来历:上海人祖辈基本为49年前移民的后代。本地人祖辈主要生活在上海的郊区、家里一般拥有宅基地,祖辈基本都是上海郊区的人。

3、常使用语言:吴语区的苏南、浙江地区方言区域方言(上海人);松江话、金山话、崇明话等(本地人)。上海人都会说一口上海官话(实际上很多词语语音与苏州话、宁波话等相似);对上海人来说,同来自吴语区的苏南、浙江地区方言可能相对更好理解。

上海人的户籍

在上海出生并取得上海户口的人只能称为是上海户籍,只有某人的曾祖父及以上 ——最少第四代及以上祖先的长久居住地在上海当今的范围内,某人方能称为上海人。

而上海人眼中真正意义上的“本地人”, 则更早, 是指在1843年苏松太道松江府上海县开端口以前就已经定居于上海当年的核心───原华界南市老城厢内的原住民。 上海市区人大多三代以上为外地(主要为江浙地区)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