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指南 » 上海化工就业前景如何
扩展阅读
上海买配饰去哪里 2025-02-01 19:40:51
福州哪里有水有沙的公园 2025-02-01 19:34:59

上海化工就业前景如何

发布时间: 2023-09-06 04:01:16

⑴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就业方向和前景

化工行业是个讲究 经验 和积累的行业,技术和经验是技术型人才的资本。那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就业的方向和前景是大家都想知道的事,下面我为大家解答下这方面的问题。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 毕业 可以在相关化工类企业从事销售、管理等工作。除了走工艺、研发、质量检验等技术人才的道路外,该专业复合型销售和管理人才也为市场所青睐。关键是如何取得化工类技术以外的 教育 背景和从业经历。化工贸易、管理人才基本都需要是化工专业出身,同时熟知贸易规则和单位业务,还必须具备耐心细致,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到化工类、石油类、轻工类、车辆化工、建筑机械、制药、食品、涂料涂装等相关的科研单位、企业、公司从事应用研究、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技术和科技等工作。化工行业有很多知名的企业如美孚、壳牌、巴斯夫、中石油、中石化等。当然,除了这些大企业外,一些冶金、化纤、煤炭、橡胶等化工企业也是毕业生不错的选择。

可到科研院所从事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科研等工作。不过这需要毕业生具备一定的较高科研水平。

高等院校从事教师职业,研究生毕业后可到高校任职,但对对学历和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就业前景
相关从业人员都表示,化工专业毕业生要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但找什么样的工作就因人而异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所在院校及院校专业方向也 有一定关系。由于化工各个方向分类较细,各个大学都有自己擅长的专业方向。如有些学校侧重石油化工、煤化工;有些侧重医药化工;有的则偏重金属冶炼或精细 化工等。另外,还有一些人对化工就业存在这样的误区,担心学这个专业毕业后要去挖煤、炼石油。实际上,传统的石油化工、煤化工只是其中的一个就业方向,如 果你对这个方向不感兴趣,还有更广泛的领域可供选择。如可以选择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精细化工,我们用的洗发水、洗面奶、沐浴液的研发生产都是化工的主要 就业领域。还有食用油、巧克力等食品加工企业,香水、化妆品、奢侈品制造等也是化工很好的就业方向。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化学与制造类,其中化学与制造类共5个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化学与制造类专业中排名第3,在整个工学大类中排名第53位。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52267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4323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604元,0-2年工资3758元,10年以上工资1000元,3-5年工资4859元,6-7年工资5778元,8-10年工资6727元。就业前景比较好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杭州、南京、武汉、深圳、天津、苏州、成都。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大学排名
1、浙江大学

2、华中科技大学

3、厦门大学

4、天津大学

5、山东大学

6、四川大学

7、吉林大学

8、中南大学

9、哈尔滨工业大学

10、华南理工大学

11、暨南大学

12、重庆大学

13、湖南大学

14、郑州大学

15、西南大学

16、大连理工大学

17、西北大学

18、武汉理工大学

19、苏州大学

⑵ 学化工有关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方向是什么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化学工业领域的产品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制药、教育、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制药/生物工程
2 教育/培训/院校
3 新能源
4 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5 环保
6 检测,认证
7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8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研发工程师、化验员、销售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研发工程师
2 化验员
3 销售工程师
4 工艺工程师
5 销售代表
6 销售经理
7实验员高中化学老师
8 质检员

工作城市:

毕业后,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 上海
2 北京
3 广州
4 深圳
5 杭州
6 苏州
7 南京
8 武汉

3、化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化学专业就业前景每年一次性就业率都较高,就业行业包括教育、材料、军工、汽车、军队、电子、信息、环保、市政、建筑、建材、消防、化工、机械等行业。部门包括:各级质量监督与检测部门、科研院所、设计院所、教学单位、生产企业、省级以上的消防总队等。

市场调研发现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生适宜到石油化工、环保、商品检验、卫生防疫、海关、医药、精细化工厂等生产、技术、行政部门和厂矿企业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适宜到科研部门和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适宜继续攻读应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