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南北高架不分时段如此之堵的原因是什么有啥解决方法
上海南北高架的拥堵问题由来已久,究其原因,主要是设计流量不足、人口密集分布和区块化功能单一导致的。
当初设计时,南北高架的流量按200万设计,留有100万冗余,理论上可承载500万流量,但实际流量远超设计值,且在高峰期更是拥堵不堪。这与早期规划时对人口密度的估计不足有关。
上海北部区域人口承载量大,尤其是共和新路附近,曾是90年代棚户区改造的集中地,大量南市区、黄浦区和卢湾区的棚户区居民被迁至该区域。加上宝钢等大型工业设施位于宝山区,使北部地区成为上海人口密集区,到2010年,宝山房价涨幅较慢,吸引了大量上海本地居民购房,导致北部地区人口比例占上海总人口的20%-30%,从而加剧了南北高架的拥堵。
上海的区块化规划导致功能单一,缺乏多功能混合社区。在2000-2010年期间,虽然南北高架繁忙,但并未出现严重拥堵,主要原因是北部地区居民多能找到本区域内的工作。然而,为了2010年世博会,上海市政府推行区块化改革,将市区内的工业、科研、教育等重要部门向郊区搬迁,导致居民需要跨区域工作。由于郊区缺乏配套公共交通,更多居民选择购买私家车,通勤距离延长,加剧了南北高架的拥堵问题。
㈡ 上海延安高架龙柱的故事是真的吗
是真的。
上海延安路高架桥龙柱事件是发生在1995年的时候,然而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了,这个事件依然还流传着,还被称为上海十大灵异事件之首,那正是因为,上海龙柱事件的证据现在依然存在。相信在上海生活的朋友都应该知道,上海高架路有不下成百上千个支柱,几乎全都显露着水泥混凝土的本色,唯有在延安路与成都路交叉路口的一个柱子上盘踞了一条金属搭兆制作的龙,其实这背后隐藏了一个很玄乎的故事,而这个柱子就是证实上海延安路高架桥龙柱事件的最佳证据。
这个故事说的是,在上海延安路成都路交汇处,“申字形”立交的中心点立着一根盘有龙形雕塑的金属巨柱,这是由于高架桥当年在施工时把桩打到了“龙脉”上,导致施工受阻,而这根柱子就是用来镇住“龙穴”的。在90年代时候,上海为了彻底改变罩猜市区交通拥挤、堵塞,同时上海高架路建设规划也想跻身世界一流都市,贯穿知闷租于市区的成都路高架和延安路高架先后上马,使贯穿上海市东西南北的高架最终形成上出天、下出地的“申”字形的大格局。没料到,当工程进行到关键的东西南北高架路交会点时,作为支撑主柱的基础地桩怎么也打不下去。
㈢ 上海暴雨高架桥成“高架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上海暴雨导致高架桥变成“高架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气候特点、城市基础设施、高架桥自身特点、人类活动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高架桥的设计和建设标准,加强人类活动的管理,保护城市的排水系统。
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是雨季,降雨量大,且多为短时间内下的暴雨。这种气候特点使得城市在面对暴雨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城市基础设施的不足也是导致高架桥积水的原因之一。尽管上海的城市基础设施在过去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面对暴雨等极端天气情况,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高架桥自身的特点也是造成积水的原因之一。高架桥通常高于地面,且桥面排水系统不如地面道路完善,因此在暴雨时,高架桥的积水问题尤为突出。如果高架桥的设计和建设不符合规范,例如桥面的坡度不够、排水设施不足等,也会加剧积水的程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增加排水管道的数量和直径,提高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以应对极端天气情况下的降雨量;加强对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和修复排水设施的故障;增加高架桥的坡度,提高排水设施的完善程度,以加快雨水的排出速度;加强对高架桥的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和修复桥梁结构的损坏,保证高架桥的排水功能正常;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修复老化和损坏的设施,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排水能力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