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审”和“申”各是什么意思
(审)
shěn
(1) ㄕㄣˇ
(2) 详细,周密:~慎。~视。
(3) 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查。~定。~订。~核。~美。~计。~评。~时度势。
(4) 讯问案件:~理。~判。~讯。公~。
(5) 知道:不~近况如何?
(6) 一定地,果然:~如其言。
(7) 郑码:WDKI,U:5BA1,GBK:C9F3
(8) 笔画数:8,部首:宀,笔顺编号:44525112
参考词汇
--------------------------------------------------------------------------------
careful examine interrogate know
详细注解
--------------------------------------------------------------------------------
审
审
shěn
〔动〕
(1)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2) 同本义 [study at large]
审,谓详观其道也。——《荀子·非相》
闻而审,则为福矣。——《吕氏春秋·察传》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3) 又如:审时(详察时令);审物(详察物情);审形(详察实情);审决(审察决定);审机而行(详细、周密地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好时机再行动);审别(审察辨别);审势(审察形势)
(4) 知道,知悉 [know]
审,知也。——《类篇》
审矣,何足怪乎?——司马迁《报任安书》
君子审礼。——《史记·礼书》
陛下连降三诏,召臣回朝,未审圣意为何?——《三国演义》
(5) 又
今投使君,共图大事,未审尊意如何?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又如:审悉(详细了解)
(7) 审核,审查,检查核对 [check]
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汉·贾谊《过秦论》
(8) 又如:审考(审查);审合(审查验证);审决(审查决定);审覆(审查;审察);审释(审查释放);审端(检查修正);审分(审定名分、职分);审律(审定乐律);审音(审定字的读音)
(9) 审讯;审判 [try]
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清·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审断(审判裁决);审究(审问查究);审拟(审问拟罪);审鞫(审讯);审录(审讯);审语(审判结论);审质(审问)
(11) 询问,打听清楚 [inquire]
十一娘亦审里居。——《聊斋志异》
词性变化
--------------------------------------------------------------------------------
审
审
shěn
〔副〕
(1) 真实;确实 [really;certainly]
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2) 详尽,仔细 [in detail;carefully]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清·刘开《问说》
(3) 又如:审观(仔细观察);审图(周密谋划;仔细考虑);审画(填重筹划);审度(详细考量);审顾(仔细察看);审虑(仔细考虑);审详(仔细审察);审酌(仔细斟酌);审注(仔细观察;细看);审求(仔细探求);审谋(周密谋划);审省(详细省察);审稽(详细考查);审说(详细解说);审辨(审慎辨别);审当(周密而确当)
审
审
shěn
〔形〕
(1) 慎重,小心谨慎 [cautious]
言审莫过圣人。——王充《论衡》
(2) 又如:审练(审慎精细)
(3) 确切 [definite]
称言命者,有命审矣。——王充《论衡》
(4) 又如:审期(确切的日期)
(5) 正,不偏斜 [right]
本不审,虽尧舜不能以治。——《吕氏春秋》
(6) 固定;安定 [fixed]
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庄子》
常用词组
--------------------------------------------------------------------------------
审查
shěnchá
[examine;inspect] 检查、分析、核对有关情况
审查属实
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用批判的态度加以审查,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论学习共产主义》
审察
shěnchá
(1) [study carefully]∶仔细地察看
审察详情
(2) [examine]∶审查
审处
shěnchǔ
(1) [try and punish]∶审判罪犯并加以处理
交由人民法院审处
(2) [deliberate and decide]∶对事情进行审查并加以处理
审谛
shěndì
[look at carefully] 仔细地看
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聊斋志异·促织》
审订
shěndìng
[examine and revise]审查修改
审订教材
审定
shěndìng
[examine and approve] 审查决定
计划已由委员会审定
审读
shěndú
[read]审阅
审读稿件
审度
shěnó
[observe and judge] 认真察看并估量
作战前要先审度时势
审改
shěngǎi
[check and revise] 审查并进行修改
审改文件
审干
shěngàn
[examine the cadres’ personal histories]审查干部
审稿人
shěngǎorén
[reader] 阅读并评价手稿的人(如审定可能用于出版或用作电影或剧本的材料)
审核
shěnhé
[examine and verify]审查核定
这些数字必须加以审核
对于材料的准确性进行必要的审核,这可以算是考据工作。——《义理、考据和辞章》
审计
shěnjì
[audit] 审查核定财政收支、预算、决算等
审校
shěnjiào
[examine and proofread;review] 审查校对并加以改正
审结
shěnjié
[adjudicate] 审判结案
该案已经审结
审理
shěnlǐ
[try;bring to trial] 审查和处理案件
审理案件
审美
shěnměi
(1) [aesthetic judgment;esthetic]∶关于或论述美学或其主题的
审美哲学家
(2)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iful]∶鉴别和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
审美观点
你在这里也不能不惊叹群众审美的眼力。——《花城》
审判
shěnpàn
[try] 对案件进行审理并加以判决
审批
shěnpī
[examine and approve]对下级呈报上级的公文进行审查批示
报请上级审批
审慎
shěnshèn
[cautious] 谨慎;慎重
审慎从事
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物种起源·导言》
审慎行事
shěnshèn-xíngshì
[steer a cautious course] 说话办事周密而谨慎的
他们至少是懂得审慎行事的
审时度势
shěnshí-óshì
[judge the hour and size up the situation]一种决策思想。意为仔细研究并估计时势的特点和变化
审视
shěnshì
[look at carefully;examine;gaze at] 仔细地看
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聊斋志异·促织》
审问
shěnwèn
[interrogate] 详细地问;仔细询问
正在进行审问
审讯
shěnxùn
[try;interrogate] 司法机关向诉讼双方查问有关案件的事实
伽利略也因为信仰和传播哥白尼学说,在一六三三年他已经七十岁的时候,还被审讯。——《哥白尼》
审议
shěnyì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审查评议
提交人大会审议
审阅
shěnyuè
[peruse] 审查阅读
审阅制订的方案
汉译英
--------------------------------------------------------------------------------
审
careful examine interrogate know
English
--------------------------------------------------------------------------------
审
( 审 )
Sh ě n
Detailed, careful and attentive.
It is careful to considers, analyze, figuring out again and again.
The 讯 asks the case.
Know.
Certainly, indeed as expected.
careful
examine
interrogate
know
上海市,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之一。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位于中国东部长江冲积三角洲,濒临东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它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城市,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被认为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港2004年的货物总吞吐量达到3亿82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口城市。
历史 :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上海唐朝时隶属华亭县,宋时设上海镇,1292年改镇为县。上海原属江苏省。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成为一个进入中国内陆的重要信道。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上海已经发展成为远东最大都市及金融中心。1949年后,大部分财团撤往香港。五六十年代上海是中国大陆的工业中心。文化大革命时是“四人帮”的主要根据地。
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上海作为中国大陆经济中心的地位受到南方许多城市,尤其是经济特区的挑战,但进入九十年代后上海重新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及贸易中心。1993年浦东开发开放,加快了城市发展速度。目前保持年人均GDP6%以上的增长。
姓氏起源——申姓
申氏---申屠氏、申徒氏、信都氏、申都氏、胜屠氏、宇氏、谢氏、射氏
申氏出自姜姓。远古的时候炎帝神农氏出生于姜水而姓姜,他的子孙后裔传到上古周朝时,出现了一个叫做申吕的,被周王封于申(在今河南南阳市北),随后不久就建立了申国,他的子孙便以国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以申氏为姓。
夏朝时,四岳之后被封于申,为侯爵位,世称申侯。申部落申人以电为图腾(吕以云,申以电,申字就是闪电形,说明两族的双胞关系),曾居于陕西山西之间。周武王仍封伯夷的后人为申侯(今河南南阳市。遗址在唐河县湖洋镇苍台乡谢家庄),其子孙以封地为姓氏,称为申氏。
郡属
琅琊郡:秦始皇置,相当于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
魏郡:汉高帝初设,相当于今河北省魏县、河南省浚县、山东省冠县之间地区。
堂号
"鲁诗堂":汉时申公,博士。文帝时作《诗传》,号"鲁诗",拜大中大夫。
"忠孝堂":春秋时,白公胜叛,把左司马申鸣的父亲抓去威胁申鸣。申鸣说:"我原是父亲的儿子,现在是王的臣,怎么能不做忠臣呢?"于是不顾父亲安危,一战而杀了白公胜。楚王奖励申鸣,申鸣说:"我吃了国家俸禄,遇国家有难,如果躲避,那就不是忠臣了。现在国难平了,但我的父亲因为我被敌人杀害,我如果活下去,那就不是孝子了。"说罢,拔剑自刎。世人称申鸣忠孝两全。
法家堂;琅琊堂。“法家堂”出自战国时韩国思想家、政治家申不害的典故。相传他任相十五年,终不害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其学与黄老齐名,着书二篇,号申子,为法家之祖。申氏人家为怀念此人,故以“法家”为堂名沿用至今。也有的人家以“琅琊”为堂名
历史名人
相传商朝孤竹国君子朝有两个儿子,一曰叔齐,一曰伯夷。他们两人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忠孝人物,最后由于拒绝周朝的粮食而活活饿死。伯夷的后代后来被周武王封为申侯。于是申侯的后人就以申作了姓氏。
申枨: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
申党: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
申包胥:姓公孙,封于申,所以号为申包胥。春秋时做楚国大夫。与武员即武子胥有很好的交情。武子胥因为父兄被害逃往吴国的时候曾对包胥说:"我必复楚国。"包胥回答他道:"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后武子胥以吴军攻楚,入其都,包胥跑到秦国求救,不吃不饮在秦廷上哭了七天七夜,秦国终于被感动了,派了五百辆战车去营救楚国,打败了吴军,楚昭王于是得以保国,要奖赏包胥,包胥逃而不受。
申不害: 战国时韩国京人。他在韩国朝廷中作了长达十五年的宰相,以很高明的领导才能把韩国的政治、外交处理得井井有条,使韩国虽然处于一个战乱连年的年代但国家却没有受到任何的干扰和袭击,因此而边的国富民安。他的学术上的思想源于黄老,主张刑名,和韩非子一起被称为申韩,是法家的始祖,其着作有《申子二篇》。
明代医学家申相;
申佑.贵州务川人,明末监察御使,在土木堡战役中代帝赴难、为国捐躯。
申时行:字汝默,号瑶泉。明朝长洲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一,深得张居正的赏识。先入朝廷做官,后因性格倔强而被罢免。死于文定。着有《赐闲堂集》等。
申涵光、字孚孟、号凫盟,永年人。清顺治中恩贡生,与殷岳、张盖称“畿南三才子”,绝意仕进,着有《耿山集》等。
申伯纯,家在北京丰台长辛店辛庄。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中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前方总部高级参谋、秘书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驻北平办事处处长,华北财经员会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统战部交际处处长,政务院秘书厅主任,政务院机关事物管理局副局长,第二、三、四、五届政协委员等职。1979年7月13日逝世,享年81岁。着有《西安事变》等。
申雪,女,1978年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双人滑世界冠军。
【中医名词】申,①地支的第九位。常用以纪年、月、日、时。②通“伸”。伸展。《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取诸外经者,揄申而从之。”
十二属相之一,猴
申时:15点 --17点
Ⅱ 一战后,俄国侨民大量涌入中国上海的原因是什么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大批俄国贵族以难民身份蜂拥抵沪。1918年人数最多的一批是12月4日由英国公司游轮所载,计1000人。1922年12月初,由斯塔尔克上将所率14艘白俄“难民”船队驶入长江口,使俄国“难民”问题成为轰动上海的重大事件。随此船队来沪的“难民”计1800人。经上海俄侨领袖、上海俄侨通商事务局会办格罗思等人多方奔走,其中的1200人被获准登陆。据格罗思估计,此时滞留上海的俄国“难民”人数已达6000余人。1923年9月,另一批滞留于俄国船队上的“难民”由格雷博夫将军带领从朝鲜元山出发抵沪,人数约在1000人左右,但迟迟未被获准上岸,几经交涉,最后由法租界同意接受。随后,多批俄国人通过各种渠道来到上海,遍布法租界、公共租界、华界。使得上海的俄国侨民人数急剧增加,与上海人之间的接触也大为增加,为了与革命的红色俄国人有区别,上海人把他们称为“白俄”,或者叫“罗宋人”。1927年,公共租界当局鉴于汉口租界被北伐军控制,授命格雷博夫将军及其所属远东哥萨克军官兵筹组俄国义勇队,保卫上海租界安全。1月24日,在俄国义勇队基础上成立上海万国商团俄国队,后又被扩建为俄国联队。
20世纪20年代,上海俄侨人口增长出现过3次高峰:1922年秋俄国最后一个反苏维埃政权阿穆尔地区临时政府垮台,为逃避红军的追捕,许多俄国人逃到中国。至1923年底,先后有3236人抵沪;1925年后,又有5351人迁居上海;1929年,中国和苏联在东北地区发生武装冲突,为躲避战乱,2000俄人南下上海。大批俄侨不断定居上海,使难民问题日益突出。1924年3月,上海共有俄国“难民”17000余人,至年底,失业俄人靠赈济为生者1350人,靠赈济津贴者2000人。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由于上海外商企业中工人陆续罢工,工部局决定雇佣大批白俄劳工。1925年7月底,上海俄侨有953人被外商企业雇佣,8月底有873人。
30年代是上海俄侨的鼎盛时期,由于日军侵占中国东北,大批俄侨转移到上海,在沪俄侨人数大增。1933年,法租界俄侨增加7233人,1934年又增加8260人。公共租界1935年有俄侨3017人。37年时上海俄侨总数为2.5万到3万人,其中包括俄籍犹太人约4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