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指南 » 上海人为什么喜欢吃甜的
扩展阅读
福州龙德教育在哪里呢 2025-04-28 00:54:44
北京耐高温涂层多少钱 2025-04-27 23:35:19

上海人为什么喜欢吃甜的

发布时间: 2025-04-27 13:47:06

❶ 为什么上海菜偏甜

上海本帮菜的特色可用浓油赤酱(油多味浓、糖重、色艳)概括。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品味咸中带甜,油而不腻。所以上海菜口味偏甜。

上海菜原以红烧、生煸见长。后来,吸取了无锡、苏州、宁波等地方菜的特点,参照上述十六帮别的烹调技术,兼及西菜、西点之法,使花色品种有了很大的发展。菜肴风味的基本特点:汤卤醇厚,浓油赤酱,糖重色艳,咸淡适口。

选料注重活、生、寸、鲜;调味擅长咸、甜、糟、酸。名菜如“红烧蛔鱼”,巧用火候,突出原味,色泽红亮,卤汁浓厚,肉质肥嫩,负有盛誉。而各地方风味的菜肴也逐步适应上海的特点,发生了不同的变革,如川菜从重辣转向轻辣,锡菜从重甜改为轻甜。

(1)上海人为什么喜欢吃甜的扩展阅读

上海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是一个沿江滨海的城市,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邻近江湖密布,全年盛产鱼虾,市郊菜田连片,四时蔬菜常青,物产丰富。上海位于交通枢纽,采购各地特产方便,这又为上海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原料、调料。

自1843年上海开端口以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四方商贾云集,饭店酒楼应运而生。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各种地方菜馆林立,有京、广、苏、扬、锡、甬、杭、闽、川、徽、潮、湘、以及上海本地菜等十六个帮别,同时还有素菜、清真菜,各式西菜、西点。

这些菜在上海各显神通,激烈竞争,又相互取长补短,融会贯通,这为博采众长,发展有独特风味的上海菜创造了有利条件。

❷ 为什么上海菜这么甜,当地人却没有胖的

说起上海菜,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一些标签,比如:“浓油赤酱”、“口味很甜”等等。按道理来说有如此饮食特色的地方菜,那当地人们应该是比较容易胖的,可事实上好像并没有。上海街头上无论叔叔阿姨还是青年男女,好像都是体态轻盈的比较多,所以这次我们就来一步步的解答这个“奇怪的现象”吧。

三、地理环境因素

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宏观的因素,算是生存环境对于人和动物比较普遍的影响。

一般来讲越是高纬度的地区,越容易有严寒的气候,所以往往人就越强壮、越容易胖,这是自然选择下需要抵御环境中不利因素产生的结果。

而上海的位置算是中纬度靠近低纬度的地区,没有那么漫长和严寒的冬季,所以自然也就相对的不那么容易因为这个因素而变胖。当然虽然人类科技进步,对于环境的改造和适应方式变化,这个因素对于人的影响已经比较弱了。

最后总结一下:

上海菜虽然给很多人一些类似于“浓油赤酱”、“口味偏甜”的标签化印象,但事实上上海美食是十分丰富且多样化的。而且地方饮食风味对于人是否变胖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直接的,更多的还是个人的饮食习惯、运动观念、生活作息等条件起到决定性作用。

❸ 为什么上海人的口味偏甜

我觉得不是放了糖的原因,而是加了酱油的原因,上海本帮菜的特点就是重油、赤酱,也就是不放盐或少放,而加酱油,但因为酱油的口味并不是很咸的那种(不象北方的)反而有些甜味,所以吃时会感觉有些偏甜。
重油赤酱也是有原因的,上海原来汇集了各地的人,形成了很多帮的菜种,各自保持原来的特色,而本帮菜原来多是街边招待贩夫走卒的,肚子里缺油水,所以会多放些油以招揽生意。而且这些人干的都是重活,出很多汗,需要补充盐,但放盐又看不来,所以商家就想出放酱油,颜色上就看出来了(上海人多精明啊)。这就是本帮菜形成之出的特色。
到了现在酱油开始不是很咸,酿造的原因,所以口味就开始偏甜,但重油的特色还是一直保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