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指南 » 上海浦东如何发展
扩展阅读
杭州哪里卖单车 2024-10-06 06:33:39
去深圳罗湖坐什么公交车 2024-10-06 06:32:23
天津港新途锐多少钱 2024-10-06 06:32:19

上海浦东如何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5-02 22:11:14

‘壹’ 浦东的是怎么发展的

浦东新区是上海市位于黄浦江以东、长江口以西的一块三角形地区,地处我国海岸线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浦东新区面积533.44平方千米,2001年末户籍人口165万人由于历史上黄浦江两岸没有桥梁和隧道沟通,浦东虽然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上海老市区。

1990年4月18日,中国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开放为上海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开放,浦东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惊人变化,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浦东,依靠上海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享有上海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得益于率先改革开放的先发效应,以及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

2002年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了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工程,这是继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以后又一世纪性工程。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2260公顷规划面积中,浦东有1390公顷,占六成多,其中,杨浦大桥、上海船厂——北外滩、十六铺——东昌、南浦大桥4个重点开发区域总规划改造用地90公顷中,浦东占到了58%,达400公顷。以此为契机,浦东将现有工厂、企业、码头进行全面的功能置换。包括在江边建设大片的亲水绿地,在沿江地区建造高品质的都市型景观住宅,在沿江周边建设休闲、旅游、娱乐设施,以此形成沿江开发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的梯级格局。

‘贰’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以来,在贸易经济和金融、科技、城市化、人们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具有历史性意义。

三、城市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

浦东开发,以陆家嘴为龙头。1995年建成东方明珠、1999年建成金茂大厦、2008年建成环球金融中心等,广厦林立。浦东建成10条轨道交通、总里程228公里,建成285公里高快速路,4座越江大桥、15条连接浦东与浦西的过江隧道,改善了人民居住环境。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647元。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4.46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空气质量得到持续优化。浦东开发开放的30周年,是伟大的30年。

‘叁’ 浦东开发开放30年走出了一条怎样的特色道路

我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许多地方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是渐渐的,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政策领导之下,我国许多地区不断对外开放,对外招商引资,渐渐发展起来,渐渐在世界上闯出了一些名声。比如上海浦东就是这样一个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崛起的伟大城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上海,并没有如今这样的发达,还不是如今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但是随着开放30年来,上海浦东也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特色道路,那么这是一条怎样的特色道路呢?我想这特色道路是这样的吧。首先,紧跟世界潮流。其次,开放包容。

‘肆’ 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对城市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浦东开发开放,也谱写了上海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作为创造昨日辉煌的老工业基地,浦东开发开放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浦东开发为契机,通过东西联动,加快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的整体性调整,全面促进上海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再创上海经济发展的新辉煌。

一、浦东开发开放及自身产业演变轨迹

经过十年的开发和开放,浦东新区在各方面都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从综合经济实力方面看:1999年,浦东新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00.5亿元,比1990年的60亿元增长13.3倍,十年平均增长21.3%。浦东新区占全市GDP总比重也上升到19.8%。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浦东的经济和产业形态也发生了显着变化:
——经济形态从以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单元经济,转变为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框架、以多元投资为基础、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发挥积极作用、各种经济成分共同繁荣发展的多元经济。
——经济结构从以市郊农业和配套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传统经济,转变为以金融贸易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工业为支撑的现代经济。
——产业结构从主要靠二产拉动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二产、三产共同拉动的多元结构。
——浦东功能辐射从上海市内东西联动,转变为与长江流域、与国内其他地区、与国际市场互动,浦东开发已进入基础开发和功能开发并举、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同进的新阶段,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雏形已经在黄浦江东岸初步建成。

二、浦东开发对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

浦东开发开放,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空间。与“孤岛式”发展模式不同,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一直与整个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相连。在“依托浦西、以东带西、东西联动”方针的指导下,浦东依托上海产业基础推进自身产业升级,上海也以浦东为“龙头”推动产业的调整,取得了互相促进,加速发展的效应。可以说,浦东开发开放十年间的过程,就是上海产业结构从适应性调整到战略性调整的过程,就是上海产业结构从适应性高速到战略性调整的过程。浦东开发开放,对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如下作用:
1、大力利用外资,培育产业新增长点
浦东开发开放十年间,正值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十年来,通过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浦东吸引外资的水平不断提高。至1999年末,已有来自世界67个国家和地区外商在浦东投资企业5942家,总投资294.43亿美元,合同外资115.68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98家公司在浦东投资1818个项目,总投资达86亿美元;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479个,总投资256亿美元。浦东新区已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28.8%,项目总数的30%。通过与外商资本的嫁接,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信息产业、现代生物医药工业、家电制造业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也构筑上海一批直接面对国际市场、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产业和企业。通过这些产业和企业的建立,使上海企业和产品参与全球分工体系,也提升了上海出口商品的结构。上海市外贸出口总额从1990年的53.17亿美元迅速提高到1999年的187.85亿美元,增长达3.5倍。从出口企业构成上看,“三资”企业出口已占出口总额的66%;从出口产品结构上看,去年上海机电产品已占出口总额的43.75%;“双高”产品的含量也已近40%,这表明上海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正迅速增强。
2、带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合理化
作为老的工业基地,浦东开发开放之初的上海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低;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的比重较大,高加工度化和高技术化趋势不明显。因此,在上海发展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总目标下,浦东的发展战略定位为“金融、贸易、高新技术先行”,两者的方向保持一致。十年来,上海市在浦东开发开放中,坚持优化市场配置的原则,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第二产业升级换代,并为整个上海产业结构合理化发挥了先导作用。浦东以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为代表的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创汇农业快速增长;金桥现代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和支柱工业形成规模,张江高科技园区创新经济初具特色,外高桥保税区加工贸易功能开始凸现。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功能建设,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集聚辐射效应开始发挥,金融保险业已经成为浦东新区第三产业的支柱。由于1999年浦东第在产业迅速发展,去年占浦东GDP的比例已达44.1%,以此推动上海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年均递增1.7个百分点,开始形成三产与二产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从上海二产发展的情况看,处于调整期的上海工业,十年“关、停、并、转”的破产1028家,下岗分流150万人次,传统工业如纺织、轻工、有色工业等生产下降,而同期上海工业十年却平均每年增长14.5%。这一下一上反映了浦东的二产发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新增长点,一个极为重要的孵化器,一个极为重要的蓄水池。
3、适庆科技发展趋势,促进产业高技术化
作为对外开放开发区,浦东机关报区在吸纳外资进入的同时,关键是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上海产业向高技术化发展。十年来,特别是“九五”以来,上海借助浦东新区兴建“一江三桥”(即张江、金桥、外高桥、孙桥)高新技术产业带,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张江高科技园区着力推进高科技产业化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已初步形成科技创新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微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上海软件园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到1999年末,张江园区已引进中外项目67个,总投资超过10亿美元。金桥出口加工区以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现代家电和生物医药为主体的四大高新技术支柱产业互为依托,牵引和辐射的集群效应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带还辟通了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通道”,形成了上海贝尔、上海日立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和40多个层次较高的企业研发中心。通过浦东的辐射效应,上海工业系统已累计建立70个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23个,市级47个。通过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创造国内技术领先产品,并推动了传统产业升级,上海的产业水平特别是工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1999年,汽车、通讯设备等六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上海工业总产值的近60%,上海正不断构筑新的产业高地。
4、提供发展新空间,促进上海工业布局趋向合理
从传统上海工业的空间布局看,工业企业主要分散于市区,这既不利于城市功能的整体开发,也不利于工业企业及产品的配套和规模化。按照把上海建成国际大都市的要求,根据“市区体现上海的繁荣和繁华,郊区体现上海工业的实力和水平”的指导思想,上海作出了“退二进三”的调整决策,即以市中心内环线为界,内环线以内发展都市型工业为主,内环线之间发展都市型工业、高科技产业及配套工业,外环线以外发展钢铁、石化、汽车等产业为主。至1998年,内环线内106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相继有500多家工厂(车间)迁出,腾出了350万平方米的场地用于发展第三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在这新一轮的大调整中,一方面,通过浦东开发有关政策的波及效应,推动上海市区金融、贸易、信息等服务业及房地产业的发展,实现市区经济的服务化;另一方面,清东新区作为上海1+3+9工业区系列组合的“龙头”,通过一批新的工业区如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高桥工业区等工业区的建设,使浦东崛起了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子及通讯设备产业,体现了上海产业和工业布局的新态势。
5、发挥调整新优势,推动企业改革和制度创新
浦东开发开放的十年中,上海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为适时调整上海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上海充分发挥浦东开发开放的综合功能,为企业制度创新提供舞台。通过以证券、期化、产权、人才、房地产等要素市场为第一层面,石油、汽车、钢铁等生产资料市场体系的建立,为上海国有企业改革和混合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批国有老企业和集体企业在浦东投资与外商投资经济嫁接,提升了产业能级,成为上海工业新高地建设的重要力量;一批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通过募集发展资金,改善资本结构,实现了多坏分子化投资为核心的产权制度改造;一批国有企业在要素市场上进行了多方面整合,规范了市场进退行为,逐步强化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一批国有企业在产业升级中开始了有进有退的战略调整,构建了支柱工业的生产集群,各产业间技术进步的相互溢出效应,推动了工业整体进步。同时,一大批混合经济和非公经济迅速发展也为国有企业的改革调整提供了包括资本嫁接、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良好社会条件。据统计,十年来,上海工业企业破产兼并和资产重组活动有近30%是依托浦东实现的。

三、进一步发挥浦东开发开放对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作用的思考

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浦东开发开放发挥了先导、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了上海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经过十年的建设,浦东开发开放当前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浦东开发开放将面临新阶段的新情况,面临我国加入WTO后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讲,浦东新区如何进一步加强与上海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基本形成以金融、贸易、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体系,如何推动上海产业结构升级,都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和探索。在此,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增强东西产业互动,在上海产业大格局中明确定位。
浦东参与的产业体系可以分为三个环,即以浦东自身产业空间为第一环,浦东融入浦西形成上海产业空间为第二环,上海产业进入全国和全球产业体系为第三环。在这三环中,关键是做好作为中观层面的第二环开发。总体上,浦东自身产业要进行相应调整并得到发展,但同时要与上海整体的产业政策保持一致相互协调。因此,在上海整体产业升级中应引导浦东产业定位,发挥其综合试验区的功能,大力发展金融、信息、通讯、电子及服务贸易等产业,增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上海经济总量中的比例。由于浦东开发是在人口相对稠密、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开展的,对浦东自身产业中尚有的科技含量不高、产品竞争力较差的传统工业企业,要加大调整和技术改造,迅速提高产业和产品等级,解决浦东浦西仍存在的产业趋同化问题。同时,应加强对浦东产业联动、产业政策方面的规划,提供利用外资、产业服务等方面的良好环境,改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的浦东与上海产业结构趋同化的现象,发挥浦东新区在产业调整中的带动作用。
第二,面临加入WTO新形势,积有汇入国际产业大格局。
作为我国市场准入程度最高和对外开放上,并率先汇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流。结合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浦东继续发挥综合试验区的作用,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和扩大对外开放领域,为吸引外资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
应继续做好直接利用外资工作,重点吸引跨国公司投资,鼓励外商资本进入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大力引进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重点行业和项目。同时,对间接利用外资这一国际主要融资形式及时研究,积极吸引国际投资进入金融、贸易、保险等领域,吸纳外资参与浦东和上海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加大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在加入WTO“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情况下,浦东开发开放不仅要大胆“引进来”,还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走出去”,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发展。为此,应积极推动借助浦东政策的1000余家外贸公司,进一步开辟国际市场,扩大出口;推动落户浦东的各类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兴办技术中心,进行产业转移,推动上海企业和产品,利用浦东的信息优势,为上海积极培训“走出去”的各类人才,了解和掌握国际通行的商务、法律和规则。
第三、面向全国加强服务,发挥经济发展的“桥梁”、“枢纽”的作用。
为适应上海沿长江中下游和全国进行产业调整和延伸的需要,必须突出浦东为工江三角洲服务、为全国服务的功能,完善“延伸周边、辐射江浙、服务全国”的城市形态布局,形成浦东服务全国的“窗口”、“桥梁”和“纽带”作用。当前,国家提出了进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这对上海既是挑战,也是千载难适的机遇。为发挥浦东和上海在全世国经济的辐射作用,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应进一步健全以“航空港、深水港、信息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网络,积极拓展上海和浦东交通、通讯、信息等方面的枢纽口岸功能;要充分发挥浦东证券、金融、产权交易等要素市场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兴办钻石交易和黄金交易等新兴的要素市场,形成上海和浦东在资金、项目、要素配置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应努力完善浦东在人才引进培训和科技开发等方面的优势,使浦东和上海成为全国面向市场经济的人才基地和科技产业化基地。应积极挖掘浦东在承办展览、会议、咨询、旅游等方面的功能,使浦东和上海成为国内外商品、文化、信息的交汇点和“窗口”,同时,应进一步创造条件,完善服务环境,做好吸引国内企业和大集团总部落户浦东的工作,使浦东成为全国的浦东,使上海企业成为全国的企业。
第四,面向未来产业竞争趋势,使浦东成为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的热土。
从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完成重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后,工业结构应向高技术化演变,高科技的不断产业化是重点追求的目标。
结合上海经济的发展阶段,下一步应充分利用浦东的特有优势,率先使浦东从以技术引进为主向以技术创新为主的转变,使浦东成为上海工业和科技创新的“龙头”。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方面,要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先导,推进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全面渗透,努力培育优势产业群,构筑由战略产业、支柱产业、都市型产业和知识型产业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使浦东在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应形成“内、外、民、小”等四种科技创机关报大军汇集的局面,全面营造“科技浦东”概念。积极吸引国内企业和科研院所落户浦东,鼓励国内企业在浦东兴办研发中心;积极吸引外资在浦东设立地区研发中心,鼓励外资参股企业研发机构;为民营科技企业创造条件,形成合伙、股份等所有制形式的高科技企业群;积极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科技员和青年科技人员到浦东创业,形成一批科技型、哑铃型、头脑型的科技企业。
为提供对以上科技创新力量的支撑,浦东和上海将集中力量抓好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努力拓展张江高科技园区在研发创新、孵化创业、转化辐射和机制创新方面的功能,使浦东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基地。

‘伍’ 浦东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浦东新区是上海市位于黄浦江以东、长江口以西的一块三角形地区,地处我国海岸线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浦东新区面积53344平方千米,2001年末户籍人口165万人由于历史上黄浦江两岸没有桥梁和隧道沟通,浦东虽然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上海老市区。

1990年4月18日,中国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开放为上海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开放,浦东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惊人变化,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浦东,依靠上海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享有上海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得益于率先改革开放的先发效应,以及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

2002年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了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工程,这是继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以后又一世纪性工程。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2260公顷规划面积中,浦东有1390公顷,占六成多,其中,杨浦大桥、上海船厂——北外滩、十六铺——东昌、南浦大桥4个重点开发区域总规划改造用地90公顷中,浦东占到了58%,达400公顷。以此为契机,浦东将现有工厂、企业、码头进行全面的功能置换。包括在江边建设大片的亲水绿地,在沿江地区建造高品质的都市型景观住宅,在沿江周边建设休闲、旅游、娱乐设施,以此形成沿江开发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的梯级格局。

‘陆’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年期间,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年期间,有着怎样的变化呢?具体如下:

一,首先肯定是经济水平明显提高。在九零年代,上海浦东的地位是比较低的,而且许多住户也是宁愿选择浦西也不会选择浦东。但是慢慢地经过时间的沉淀,在开放建设30年期间有着明显的变化,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经济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楼矗立越来越多的马路建设都是让人十分兴奋的。而上海浦东现在在中国也好在国际地位也好都有着一席之地,不再如同当初人们口中那个落后的上海浦东了。

综上所述,欢迎讨论补充!欢迎关注。

‘柒’ 结合浦东新区30年的发展,谈谈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摘要 四、浦东开发开放的经验启示

‘捌’ 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周年期间浦东的发展道路是怎样的呢

开发开放三十年,浦东沧变海桑田

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郑重宣布上海浦东实施开发开放,吹响了浦东昂首阔步奔向前方的号角,三十30年来浦东人民谱写了无比华丽的篇章 。2019年,浦东新区生产总值高达12734亿元,大约是1990年的211倍,GDP占中国大陆的1/80,人均GDP达到22.9万元,达到世界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如今的浦东,灯火辉煌,高楼林立,陆家嘴金融城、张江科学城、金桥开发区、外高桥保税区等,个个生机勃勃,各有所长,成为浦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浦东,也一跃成为上海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

千条路,万条路,开放开放是出路;千条线,万条线,改革发展是主线。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浦东政府和人民一定会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和使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新发展。

‘玖’ 为什么现在浦东的发展不如浦西

浦东发展晚,基础设施不如浦西,人口数量与素质也不如浦西。

浦东新区为上海市的一个市辖区,因地处黄浦江东而得名。浦东南与奉贤区、闵行区两区接壤,西与徐汇区、黄浦区、虹口区、杨浦区、宝山区五区隔黄浦江相望,北与崇明区隔长江相望;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时数偏少。

浦东新区区域面积1210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街道、24个镇。

位置境域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因处黄浦江东而得名。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隔黄浦江与宝山、杨浦、虹口、黄浦、徐汇5区相邻,并与闵行、奉贤2区接壤。区内海岸线长105.93千米,黄浦江岸线长43.5千米。区人民政府驻花木街道世纪大道2001号。

气候

浦东新区地处北亚热带南缘东亚季风盛行的滨海地带,属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较足,温度适宜,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约1100毫米,雨日约131天。

2017年,浦东新区平均气温17.7℃,比常年平均16.3℃偏高1.4℃;全年降水量1899.9毫米,比常年1244.4毫米偏多五成多,为浦东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之最;年降水日156天,比常年129天偏多27天;年日照1694.8小时,比常年1974.4小时偏少279.6小时。



‘拾’ 上海浦东开发区的优势条件是什么浦东新区发展可以为上海城区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1.独特的区位优势。上海在我国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具有优越的龙头地位。实际上,包括合资在内的外资之所以青睐浦东,与其龙头地位颇有关系。浦东地处上海市东部,正好是中国海岸的中点与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浦东的海岸线占上海大陆岸线的大部分,具有良好的港口航道条件和港口集疏运体系,拥有较强的港口吞吐能力。据统计,长三角承接了全国一半的集装箱吞吐量,上海承接了长三角一半的吞吐量,浦东承接了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7成。浦东依托上海的科技人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特大型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优势,使其能够肩负起带动上海与长三角、长江流域联动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共同发展和整体功能提升的历史使命。
2.梯度有序的特色功能区布局。“十一五”时期,浦东新一轮发展确定了“一轴三带六区”的总体布局。依托四个国家级开发区,浦东新区规划了六大功能区域,这些功能区布局合理、梯度有序,集国际金融、贸易、现代物流、高科技、旅游会展等功能服务为一体。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全国唯一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开发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也是全国经济流量最大、服务最完善的金融中心区;金桥出口加工区是上海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外高桥保税区是全国唯一接近真正意义上自由贸易区的保税区,也是国内唯一可设立外商独资贸易公司的园区,它集自由贸易、出口加工、物流仓储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体,其经济总量、销售收入、税收总额都相当于全国其余14家保税区之和。
3.国内一流的城区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区重要的投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区经济的运行质量。经过17年的开发建设,浦东新区打造枢纽型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已取得重大进展。至26年,浦东开发累计城市基础设施总投资达到1648.73亿元,为改善新区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21年底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以及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项目落户浦东,将极大地促进浦东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更快发展。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将使浦东发挥越来越大的枢纽作用。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将推动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沪崇通道的启动建设,并有利于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国际航运中心的组合港的形成。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将为新时期浦东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不仅拓展了浦东外向型功能的内涵,也为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4.相对齐全的要素市场。证券、期货、产权、钻石、铂银等要素市场均落户浦东,这些要素市场以“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宗旨,形成强大的要素市场综合功能辐射力,促进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配置范围的扩大,为上海、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服务。上证所带动了一大批金融机构集聚浦东,给浦东金融业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上海期货市场在全国的地位也举足轻重,成交额占全国一半左右,期铜已成为全球三大定价中心之一,期胶也成为现货市场上生产、消费和流通的重要指导价格;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已成为全国交易额最大的产权交易机构,不仅为上海市的国有与集体企业的产权提供交易服务,而且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流域的企业产权提供交易服务,已成为浦东释放金融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平台。浦东凭借要素市场比较齐全的优势,为其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